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速度向量图:一种全新的血流定量超声方法

    作者:唐红;李晨;李小庆

    心腔内的血流多呈复杂的湍流,用常规多普勒方法无法准确描述腔内血流的流体动力学特征.基于多普勒超声成像的血流向量成像技术(vector now mapping,VFM)解决了复杂血流的直接流量计算问题.VFM可精确地定量描述层流的血流动力学特性;半定量分析心腔内复杂的湍流.本文通过体外和体内试验证实了VFM方法的准确性;通过临床试验证实了VFM方法定量评估主动脉瓣反流的准确性.

  • 主动脉根部憩室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例

    作者:陈华;钟玲;钟慧颖;李金国

    患者男,27岁.以上腹部闷胀伴气促5d入院,患者5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闷胀伴气促、端坐呼吸,就诊当地医院消化内科,超声心动图检查诊为"左室扩大,重度主动脉瓣反流,重度肺动脉高压,主动脉夹层可能?",经治疗后出现脸色苍白,四肢发冷,予急转该院心内科,经治疗,症状有所好转,进一步查胸主动脉CTA示"肺动脉CTA未见明显异常,升主动脉根部囊状动脉瘤,左锁骨下动脉起始部管壁显著增厚,管腔狭窄,降主动脉管腔粗细不均,考虑为大动脉炎可能",经当地医院治疗,病情稍有好转,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2012年4月12日收入心外科病房.患者继往无发热病史.人院查体:血压184/60 mm Hg(1 mm Hg=0.133 kPa).叩诊:心浊音界扩大.听诊:双肺呼吸音粗,主动脉瓣听诊区可闻及3/6级舒张期泼水样杂音.双下肢重度浮肿.

  •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心脏超声表现1例

    作者:唐静;史丽雅

    患者男,46岁.因"心累、气促20年,加重4年"入院.查体:心界向左扩大,主动脉瓣区Ⅲ度收缩期杂音,Ⅱ度舒张期杂音,股动脉枪击音.既往曾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入院前2年心脏超声示:心瓣膜病:主动脉瓣反流(中-重度);主动脉前向血流加速.

  • 超声心动图诊断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意义

    作者:崔明霞

    目的 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对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TTE动态测量主动脉内径、观察主动脉及其分支动脉内膜分离的部位和范围,鉴别真假腔,观察主动脉瓣反流情况,评价心功能,测量心包积液,并与MRI、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术(MSCTA)及主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TTE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较可靠,可动态观察AD进展情况,能更好地查出主动脉瓣反流程度、检测心功能、测量心包积液,及时为临床提供患者病情变化信息.较其他影像检查,具有无创、重复性强、轻便易移动、费用低的优势.结论 TTE对AD的诊断具有较大临床意义,是一种理想的随诊方法.

  • 心肌致密化不全合并心肌梗死超声表现一例

    作者:巩晓红;王建华;杜丽娟

    患者男,53岁,主因间断憋气6年,加重伴水肿4 d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入院诊断: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功能Ⅳ级),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高血压3级(极高危组).ECT示:左心室扩大,左心室广泛下后壁(累及部分侧壁)心肌血流灌注减低或缺失;葡萄糖代谢显像提示左心室下侧壁局部心肌细胞失活(符合心肌梗死表现).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右冠状动脉狭窄程度100%,左前降支狭窄程度60%~80%.超声心动图检查:全心扩大,左心室壁中下段及心尖部室壁结构疏松呈"海绵"状(图1),CDFI显示海绵状窦隙内可见血流信号;左心室壁运动弥漫性减低,左心室后壁基底段局限性变薄(厚度约3.2 mm),运动幅度明显减低(图2);左心室短轴缩短率29%,射血分数43%;CDFI在二尖瓣、三尖瓣收缩期可探及反流信号,主动脉瓣舒张期可探及反流信号.超声诊断:全心扩大合并中重度二尖瓣、三尖瓣反流,重度主动脉瓣反流提示左心室心肌致密化不全合并左心室后壁陈旧心肌梗死.

  • 伴室间隔缺损的主动脉窦瘤破裂患者主动脉瓣反流外科技术探讨

    作者:刘爱军;李志强;李刚;李斌;朱耀斌;李晓锋;刘迎龙

    目的:回顾性总结伴室间隔缺损的主动脉窦瘤破裂(RSVA)的手术治疗,对术前主动脉瓣反流(AR)及术后中期随访AR加重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全组94例患者,RSVA起源于右冠窦瘤91例,破入右心室流出道85例.所有患者均限期内行根治手术,术中行主动脉瓣置换(AVR) 24例,补片修补破口基底部63例,直接缝合破口7例.结果:手术无死亡,术后晚期死亡1例系AVR患者.术前61例合并AR,经Logistic回归分析,主动脉瓣继发性改变和室缺直径为术前并发AR的危险因素.术后中期随访56例患者,9例AR加重,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后合并AR者中期随访AR加重的比率显著高于未合并AR者.结论:早发现、早手术是避免术前AR的有效方法;RSVA术后合并有AR患者应密切随访.

  • 距离主动脉瓣右冠状动脉瓣不足2 mm的膜周型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效果分析

    作者:尚小珂;张刚成;沈群山;王利军;姚艺;李丁扬;肖书娜

    目的 分析距离主动脉瓣右冠状动脉瓣不足2mm的膜周型室间隔缺损(PmVSD)介入封堵的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2005年5月至2012年5月PmVSD介入封堵治疗的患者38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男211例,女178例,年龄3~34 (9.94±8.53)岁,体重(28.47±18.11) kg.按照缺损距离主动脉瓣右冠状动脉是否>2mm分为两组:A组(150例)为术中造影VSD上缘距离主动脉瓣右冠状动脉瓣<2mm的患者;B组(239例)为术中造影VSD上缘距离主动脉瓣右冠状动脉瓣≥2mm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即刻手术成功率、主动脉瓣反流发生率、术后心律失常、残余分流、机械性溶血、术后三尖瓣反流以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B组的即刻手术成功率为93.72%,显著优于A组(7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组患者术后主动脉瓣反流发生率为22例(14.67%),显著高于B组术后的5例(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次要观察指标中,心律失常发生率、残余分流发生率、机械性溶血发生率、新出现的三尖瓣反流发生率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314、P=0.392、P=0.573、P=0.385、P=0.946.在VSD直径较小时,使用任意类型封堵器均可获得成功.A组中当VSD直径为5~10 mm时,手术成功率明显降低;VSD直径大于10 mm组的成功率进一步降低,仅1例获得成功(P<0.05).B组中或大型缺损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都低于VSD直径≤5mm组的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距离主动脉瓣右冠状动脉瓣不足2mm的PmVSD介入封堵总体成功率较低,但缺损直径小于5mm的室间隔缺损仍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当缺损直径大于5rnm时成功率非常不理想,有待于更新和改进技术.

  • 致冠状动脉入口严重狭窄的梅毒性心脏病误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一例

    作者:彭小凡;唐亮;台适;胡信群;周胜华

    患者女,50岁,因“活动后胸部紧缩感3年,胸痛2个月,加重2h”于当地医院就诊,入院当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未见ST段抬高及病理性Q波形成。实验室检查:肌钙蛋白I 9.6 ng/ml,肌酸激酶289.0 U/L,肌酸激酶同工酶46.7 U/L,脑钠肽(BNP)2189.9 pg/ml,D-2聚体1466.0 ng/ml,均高于正常值。血糖、血脂、甲状腺功能均正常,梅毒抗体阳性。心脏彩超示:左心扩大,主动脉瓣中-重度反流。冠状动脉造影示:左主干开口狭窄约99%;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各段及其分支未见明显狭窄,内膜光滑;左回旋支各段及其分支未见明显狭窄,内膜光滑;右冠状动脉(RCA)开口狭窄约95%,余段及其分支未见明显狭窄,内膜光滑(图1~2)。当地医院诊断:冠心病,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Killip 1级,梅毒。住院治疗3 d,予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患者未再诉胸痛,期间曾尝试行支架置入术因失败遂转入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 动脉调转术后中期主动脉瓣反流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潘湘斌;胡盛寿;李守军;刘迎龙;沈向东;郑哲;张雅娟;李永青

    目的:研究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及Taussig.Bing型右心室双出口患者行动脉调转手术后,中期主动脉瓣反流的危险因素.方法:人选185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及Taussig-Ring型右心室双出口实施动脉调转术,并存活出院的患者,其中男性140例,女性45例,平均年龄(13.83±27.76)个月.采用经胸彩色超声评估主动脉瓣反流情况,主动脉瓣反流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所有存活患者均进行超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4.72±22.49)个月.共计19例患者出现主动脉瓣反流,其中轻度反流16例,中度反流3例,免于主动脉瓣反流率为90%.患者术后1、3、5年免于主动脉瓣反流的比例分别为95%、91%、8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合并室间隔缺损(P=0.0218)、年龄>6个月(P=O.0083)、术后主动脉瓣z值>1(P<0.01)为术后中期主动脉瓣反流的危险因素.结论:动脉调转术后中期丰动脉瓣具有良好的功能,动脉调转手术是治疗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理想术式.合并室间隔缺损、手术年龄>6个月及解剖肺动脉根部与主动脉远端不匹配是动脉调转术后中期主动脉瓣反流的危险因素.

  • 保留主动脉瓣主动脉根部替换术的临床应用评价

    作者:熊辉;孙立忠;常谦;朱俊明;田良鑫;王民英

    目的:评价保留自身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替换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自1998年1月至2004年9月,对我院24例主动脉病变导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但瓣膜本身无明显异常的患者,实施了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替换术,并术后随访观察主动脉瓣反流和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全组无住院死亡.除1例仍为中度反流外,术后主动脉瓣反流均明显改善.随访中有2例非手术相关死亡,无主动脉瓣反流需再次手术者.全组心功能恢复满意.结论:主动脉根部替换手术时,对由于主动脉根部瘤或升主动脉瘤导致的主动脉瓣反流者,可优选采用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替换术.

  • 结合心外科治疗扩张型心肌病一例

    作者:黄晓忠;陈竹君;陈纪言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6岁,因“反复心悸9年,伴活动后胸闷、气促5年”入院。患者9年前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心悸,但无胸闷、气促,休息后不可自行缓解,遂至江西省南昌市人民医院就诊,诊断为“心律失常”,给予“射频消融术”治疗,但效果不明显。5年前开始出现活动后心悸、胸闷、气促,无紫绀、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曾因发热、咳痰、咯血至江西省人民医院就诊,诊断为“肺炎”,超声心动图提示“心脏扩大”,予抗炎治疗后病情好转,但心悸、胸闷、气促症状仍反复出现,且常因“感冒”后症状加重,长期医院门诊随诊,口服“卡托普利、美托洛尔、地高辛”等治疗,但病情控制欠佳。4年前为求进一步诊治至北京阜外医院就诊,超声心动图提示“心肌受累疾患,左心扩大,二尖瓣少-中量反流,左心收缩功能减低”,心脏磁共振成像提示“扩张型心肌病伴左心功能不全”,建议保守治疗为主。2013-06-03来我院就诊,查超声心动图提示“符合扩张型心肌病超声改变,左心室收缩功能减退,重度二尖瓣反流,轻度主动脉瓣反流,轻度三尖瓣反流,全心扩大,左心室舒张末内径达到100 mm”,予贝那普利、比索洛尔、曲美他嗪及利尿药等治疗,患者心脏功能持续改善。2014-07-31复查超声心动图提示“二尖瓣前叶脱垂,重度反流;左心室明显扩大,左心室收缩功能减低;轻度三尖瓣反流;轻度主动脉瓣反流”,建议心外科手术治疗,但因心功能不符合手术条件而推迟。2015-09-10患者超声心动图示心功能较前好转,收入心外科。

  • 超声心动图引导建立小型猪主动脉瓣反流模型的方法学研究

    作者:孙妍;王建德;李晓妮;张丽;张茗卉;唐越;贾六军;孟亮;王浩

    目的:研究如何应用超声心动图引导建立小型猪主动脉瓣反流模型。方法:选用中华小型猪,静脉全麻后测量体重,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排除主动脉瓣病变。将实验猪颈部小切口,暴露颈动脉,置入鞘管后送导管至主动脉窦部,用硬导丝穿出导管,调整导管位置,造成主动脉瓣损伤。超声评估主动脉瓣损伤情况及反流量。处死动物,取心脏,观察主动脉瓣损害情况。结果:共入选中华小型猪7只,雄性4只,雌性3只,动物平均体重(24.7±3.6)kg。共5只顺利完成超声引导下主动脉瓣反流模型,造成少量反流1只,少-中量反流1只,中量反流2只,大量反流1只。其中4只造成瓣叶穿孔,1只造成瓣叶撕裂。结论(:1)超声心动图可以顺利引导导丝穿过主动脉瓣并导致不同程度主动脉瓣损伤,用于小型猪主动脉瓣反流造模方法可靠。(2)超声心动图可明确主动脉瓣损伤部位及损伤程度。

  • 自体心包修复儿童主动脉瓣病变

    作者:贾兵

    目的:儿童主动脉瓣病变的治疗至今仍是一大挑战,本研究拟探讨和评价采用自体心包修复儿童主动脉瓣病变的的方法和结果。
      方法:2011-05至2014-12,采用自体心包修复儿童主动脉瓣病变共12例。手术时中位年龄58个月(15~98个月)。主要包括先天性二叶式畸形伴狭窄(AS+BAV)10例,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伴主动脉瓣反流(SBE+AI)2例。在AS+BAV组,7例将三个交界切开,采用经戊二醛处理的自体心包片扩大瓣叶进行三瓣化。另3例将融合右冠瓣和无冠瓣部分切下缝合形成新的右冠瓣,以自体心包再造无冠瓣。在SBE+AI组将病变的瓣叶切除,以自体心包片再造瓣叶。

  • 牛心包主动脉瓣叶置换在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合并主动脉瓣反流中的应用

    作者:陶凉

    目的:探讨主动脉瓣叶牛心包置换在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合并主动脉瓣反流患者中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6至2013-12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合并主动脉瓣重度反流的患者行主动脉瓣叶牛心包置换术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0例、女19例,平均年龄12~78(38±14)岁。所有NYHA心功能分级均为Ⅱ级。其中主动脉窦管交界及升主动脉扩张患者26例。

  • 德国心血管年会会议热点研究报道(六)

    作者:马迎(编译);刘兵(审校)

    球囊再扩张治疗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后瓣周漏效果(作者:Jan-Malte Sinning)
      背景: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AVI)术后严重的主动脉瓣瓣周漏与患者死亡直接相关,术后即刻使用球囊再扩张瓣膜成形术可使主动脉瓣膜支架充分扩张治疗瓣周漏。在导管室通过升主动脉造影和超声心动图测量血流动力学指标:主动脉瓣反流指数(AR-Index),可快速、准确、客观地反映 TAVI 术后即刻瓣周漏的严重程度。目的:测量 AR-Index,是否可以判断主动脉瓣球囊再扩张术治疗 TAVI 术后瓣周漏的有效性。 AR-Index =[(RRdia - LVEDP)/ RRsys]×100(RRdia:舒张末期主动脉压;LVEDP:舒张末期左室压;RRsys:主动脉收缩压)。方法:前瞻性纳入223例接受 TAVI治疗的患者,在进行术后即刻影像学检查的同时,对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多模式量化计算。 TAVI 术后中度以上瓣周漏患者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球囊再扩张术,比较扩张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223例患者,平均年龄(81.3±6.3)岁,其中54.3%为男性。 LVEF 为(52.2±14.4)%,STS(Society ;of Thoracic Surgeons)指数为(8.4±5.6)%。79.4%的患者TAVI 术中植入自膨式瓣膜(CoreValve),20.6%患者植入球囊扩张式瓣膜( Edwards-SAPIEN XT)。 TAVI 术后54例(24.7%)患者合并中度瓣周漏,26例(11.9%)患者合并重度瓣周漏。78例患者(35%)因瓣膜支架扩张不完全需行主动脉瓣球囊再扩张术。中度瓣周漏患者行球囊再扩张术后的 AR-Index 有明显改善(20.3±11.5比26.4±5.2)。重度瓣周漏患者 AR-Index 的改善更显著(15.4±6.2比26.1±7.7)。11例(4.9%)患者因植入位置失误造成严重瓣周漏行瓣中瓣再次植入。经以上治疗后,17例(7.6%)仍存在中度瓣膜关闭不全。术后30 d 死亡率为4.0%,1年死亡率为18.4%。1例患者死于术中主动脉瓣瓣环破裂。结论:TAVI术后球囊再扩张术可安全有效地治疗因术中瓣膜支架扩张不完全引起的瓣周漏。 AR-Index 配合影像学检查可评估TAVI 术后即刻瓣周漏程度及主动脉瓣球囊再扩张成形术治疗瓣周漏的疗效。

  • 不同分型二叶式主动脉瓣间超声与临床特征比较

    作者:魏丽群;李一丹;孔令云;孙兰兰;姜维;吕秀章

    目的 比较不同瓣膜融合类型二叶式主动脉瓣(BAV)的临床及超声心动图特征,探讨主动脉瓣膜功能障碍类型和主动脉增宽部位的差异.方法 回顾分析230例2011年1月~2017年1月于北京朝阳医院诊断为二叶式主动脉瓣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超声心动图.结果 230例BAV患者中,右冠瓣与无冠瓣融合(R-N)型127例,左冠瓣与右冠瓣融合(R-L)型89例及左冠瓣与无冠瓣融合(L-N)型14例.R-L型主动脉瓣反流(轻、中或重度)占比均显著高于R-N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N型主动脉瓣狭窄(轻、中或重度)患者占比均较R-L型高,但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R-L型主动脉窦部内径较R-N型显著增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N型升主动脉内径较R-L型更宽,但并无显著差异(P>0.05).230例患者中以主动脉窦直径(DSTJ)≥升主动脉直径(Dasc)为Type N组(40例),DSTJ

  • 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并发心尖部室壁瘤形成一例

    作者:孙广宏;武玲

    患者男,5岁.2003年5月因"膜部室间隔缺损(VSD),室水平左向右分流"行VSD封堵术,VSD直径10.2 mm,距主动脉右冠状动脉瓣2.5 mm,使用Amplatzer膜部VSD封堵器,直径14 mm.成功封堵室间隔缺损后,即刻、48 h内、术后1个月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封堵器位置固定,左向右分流消失,未发现主动脉瓣反流,未见三尖瓣微量反流有增加表现.右心室回缩较明显,左心室前后径舒张末期为40 mm,较术前无明显改变(术前仅见外院报告左心室舒张末内径为39.0 mm,未见测量图).

  • 婴幼儿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分析

    作者:程伟;肖颖彬;陈林;钟前进;王学锋

    近年来,浅低温心脏不停跳技术日益受到重视,但在某些方面存在争议.现就我科开展的婴幼儿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病例进行总结分析.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本组共有病例523例,其中1997年12月至2001年6月连续无选择进行该技术207例,2001年7月至2003年6月期间仅对少数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主动脉瓣反流以及存在重度右心室肥厚病例的316例采用该技术;其中男性319例、女204例,年龄3 d至3岁,平均(20.7±9.4)个月;体重3~15 kg,平均(9.2±1.8)kg.

  • Ross术后中远期主动脉瓣反流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潘湘斌;郑哲;胡盛寿;李守军;沈向东;高培显

    目的 分析影响Ross手术后中、远期主动脉瓣反流的危险因素.方法 自1998年3月至2007年7月,47例主动脉瓣瓣膜疾病病人接受Ross手术,其中男25例,女22例;平均年龄(13.31±5.79)岁.术前诊断风湿性心脏病6例,先天性心脏病41例.病人均采用经胸超声评价主动脉瓣反流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主动脉瓣反流危险因素.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36.15±22.1)个月,均生存.主动脉窦径及主动脉瓣环直径均较术前明显增加,新主动脉瓣免于轻度以上反流率为82.9%.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前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术前主动脉瓣环扩大及病人年龄大于14岁为术后主动脉瓣反流的危险因素.结论 Ross手术治疗主动脉瓣膜疾病安全、有效,主动脉瓣可随机体发育而生长,其中、远期效果满意.年龄大于14岁、术前主动脉瓣环扩大及术前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是增加Ross手术后主动脉瓣反流的危险因素.

  • 医源性主动脉瓣反流的手术治疗

    作者:朱宏斌;张海波;王顺民;鲁亚南;刘锦纷;郑景浩;徐志伟;董卫

    目的 总结由于外科修补或导管封堵室间隔缺损(VSD)所导致主动脉瓣反流的手术经验.方法 2011年2月到2014年2月,手术治疗7例外科修补或导管封堵室间隔缺损导致的主动脉瓣中度以上反流患儿,男4例,女3例,平均年龄7.2岁,平均体质量24.9 kg.膜周部VSD导管封堵术后损伤主动脉瓣2例;外科手术损伤主动脉瓣5例,其中3例为修补肺动脉瓣下VSD时损伤右冠瓣(2例瓣叶穿孑,1例瓣叶缺失),1例为修补膜周部VSD时损伤无冠瓣导致瓣叶穿孔,1例右室双出口修补主动脉瓣下VSD时缝合线牵拉主动脉瓣环导致对合不佳.主动脉瓣成形手术距VSD修补或封堵手术10天~1.5年,自体心包补片修补穿孔的瓣叶4例,自体心包补片行瓣叶延长2例,拆除VSD缝线重新修补VSD 1例.结果 无手术死亡.随访2个月~3年,主动脉瓣成形效果满意,1例瓣叶缺失做瓣叶延长患儿主动脉瓣轻中度反流,余6例反流程度均为轻度以下.1例VSD封堵患儿合并双束支传导阻滞,心功能指数低于正常,余者心功能恢复正常.结论 对于外科修补或导管封堵室间隔缺损所导致主动脉瓣反流,用自体心包补片做主动脉瓣成形术的效果满意.

77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