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经颅多普勒超声改变

    作者:康卫华;王萍;史如渊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颅内动脉狭窄≥70%或闭塞的颅内血管侧支循环进行分析.方法 32例经血管数字减影(DSA)证实为颅内动静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患者,采用TCD对颅内willis环动脉血管的血流速度、血流方向及脉动指数进行观察.结果 DSA示ICA狭窄≥70%时,TCD可见患侧颈内动脉(ICA)支配的远端颅内血管血流速缓慢,侧支循环开放.表现为前交通动脉开放,后交通动脉开放及颈内外动脉之间的侧支循环开放.结论 TCD通过对颅内血管侧支循环的分析,可评价ICA重度狭窄或闭塞引起的颅内血管血流动力学变化,为临床提供一种无创性检测方法.

  • 颈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反应性的超声评价

    作者:孙丽鹏;杨光;雷阳;陶定波

    目的:研究颈动脉狭窄对血管反应性的影响.方法:应用高分辨力彩超测定57例颈动脉轻、中、重度狭窄的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组人群颈动脉各项血流参数及屏气前后平均血流速度的变化,计算血管反应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颈动脉狭窄(轻、中、重度)患者的血管反应性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血管反应性可作为判定颈动脉狭窄的指标,并可以此来判断血管舒张功能的储备能力,它还可以对ICVD的发病风险进行预测.

  •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介入治疗的术前评估

    作者:孟艳莉;李天晓;翟水亭;曹会存;王子亮;薛绛宇;白卫星

    目的 通过对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综合术前评估,选择介入治疗适应证.方法 3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MRI、DSA和CTP检查,讨论脑血管狭窄程度、部位、侧支循环和脑血流动力学状态之间的关系.结果 患侧与健侧相比,MTT和TTP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和0.002);狭窄程度与CTP分级之间无明显相关性(r=0.63,P=0.13);侧支循环越差梗死发生率越高(r=1.0,P=0.017);灌注越低梗死发生率越高(r=0.999,P=0.033).结论 对于颈动脉狭窄患者应该进行MRI、DSA和CTP的综合分析,以指导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等.

  •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作者:郑敏;李春梅;叶志东;贾冬林

    目的 探讨二维超声和CDFI技术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术前诊断及术后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二维超声和CDFI于CEA术前、术后对比观察66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血管内径、狭窄率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将术前超声检出结果与DSA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术前超声检出6例颈动脉狭窄60%~69%,53例狭窄70%~99%,7例颈动脉闭塞,与DSA相比,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5.45%(63/66).CEA术后狭窄处颈动脉内径显著增宽,血流速度明显下降,血流动力学参数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均<0.001).术后随访效果满意.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狭窄的诊断率较高,能客观反映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改变,在CEA术前筛查诊断及术后疗效评价中均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颈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支架治疗

    作者:李慎茂;朱凤水;缪中荣;王默力;华扬;凌锋

    目的总结颈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治疗的经验与并发症.方法颈内动脉狭窄患者417例,全部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及颈部超声检查.134例患者使用脑保护装置;283患者未使用保护装置,对其中202例(71.38%)进行预扩张,66例(23.32%)采取后扩张,3例未扩张.结果 417例患者术中,心率下降者105例(25.18%);术中微栓子脱落5例,其中2例治疗后好转,2例留有一侧肢体运动障碍,术后颅内出血死亡1例.322例随诊,占77.22%,其中再狭窄15例,再狭窄发生率为3.6%.325例有临床症状的患者中,256例症状消失或好转,占78.77%;结论采用正确的围手术期治疗及手术方法,颈内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支架治疗是安全的,应对术后脑血管过度灌注导致脑出血给予重视.

  • 颈动脉硬化狭窄支架成形常见并发症的防治

    作者:李天晓;翟水亭;曹会存;王子亮;薛绛宇;孟艳莉;白卫星;刘建

    目的 回顾性分析颈动脉支架成形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围手术期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其处理.方法 58例62处颈动脉狭窄行CAS治疗,成功植入41枚Wallstent支架,20枚"Z"型支架,技术成功率达98%.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个月,明确诊断过度灌注综合症1例,6例患者出现程度不等的头晕、头痛;12例出现颈动脉窦反应;1例术后脑MRI新发梗死,1例双侧重度狭窄的患者术中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术中脑血管痉挛12例;发现穿刺局部血肿6例(假性动脉瘤2例),动静脉瘘1例.结论 术前充分准备、术中规范化操作、术后积极正规治疗可明显降低CAS围手术期并发症、改善预后.

  • 脑保护下的颈动脉狭窄内支架治疗

    作者:谢春明;申东峰;段润卿;胡耀峰;庞宁东

    目的评价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联合应用颈动脉滤器对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效果.方法 12例有临床症状的颅外颈动脉狭窄患者接受血管内支架植入治疗,术中同时使用颈动脉滤器进行脑保护,并对颈动脉滤器所回收的物质进行病理学分析.结果 12例患者支架及滤器均成功植入,滤器均成功回收.回收物质为微小血栓颗粒、泡沫细胞、胆固醇颗粒.结论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联合应用颈动脉滤器,可有效缓解颈动脉狭窄所致的血流障碍,预防术中脱落的微小栓子进入脑内.

  • 脑保护装置下支架置入术治疗重度颈动脉狭窄

    作者:周纪东;罗冬;高峰

    目的 探讨脑保护装置下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治疗重度颈动脉狭窄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4年12月收治的48例接受CAS治疗的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临床资料,术后随访观察支架内再狭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卒中及死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48例患者均CAS成功,术前平均狭窄率为(85.27±11.52)%,术后残余狭窄率为(18.12±3.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随访无新发TIA、脑梗死及死亡患者,但3例患者出现支架内重度再狭窄.结论 支架置入术治疗重度颈动脉狭窄是安全、有效的,但远期疗效有待观察.

  • 高危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血管腔内治疗

    作者:孙岩;张十一;何玉祥;金星;董典宁

    目的 探讨高危颈动脉狭窄患者血管腔内治疗的短期疗效和并发症预防.方法 对41例高危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术前狭窄程度为75.0%~98.0%,狭窄长度1.3~3.6 cm,患者均合并一种或多种内科疾病.结果 本组均采用脑保护伞及自膨式支架,操作均获得成功,术中颈动脉造影残余狭窄率≤30%.12例患者于术中出现一过性不同程度心率下降,1例患者支架释放后近端出现动脉夹层,1例患者在支架置入后出现失语及右侧肢体偏瘫,无脑出血,经保守治疗14天后症状缓解.随访33例患者,随访时间3~18个月.随访期间,1例死于恶性肿瘤,1例死于心肌梗死,2例出现支架内再狭窄,但无临床症状,其余患者支架无移位,支架内血流通畅,无脑缺血症状.结论 对于高危患者,血管腔内治疗近期疗效较好,规范操作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抑或颈动脉支架术:颈动脉狭窄手术治疗的金标准之争

    作者:丛悦;邹英华

    脑卒中是当今第三大致死病因,是成年人致残的首要原因.颈动脉狭窄是导致缺血性卒中事件发生的常见原因.20世纪80~90年代已有多个随机对照试验证实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相比于内科药物治疗对于预防卒中具有明显优势.近年来,随着介入技术和器材的不断进步,血管腔内介入治疗愈发成熟,其安全性及有效性正在为一些大规模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所证实,腔内介入治疗颈动脉狭窄正在挑战着外科内膜剥脱术的"金标准"地位.

  • 颈动脉支架术后视网膜动脉栓塞1例

    作者:尚发军;孙欢;冯定坤;孙瑾;艾文兵

    患者男,74岁,因间歇头晕,下肢乏力1月余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10年,慢性胃炎,右手震颤10年.入院体检:体温36.6℃,脉搏规则、85次/分,呼吸规则、19次/分,血压138 mmHg/74 mmHg,神志清,查体合作,双侧视力粗测正常,左侧颈部检查未闻及血管杂音,右侧颈部可闻及血管杂音.经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和CTA提示颈动脉狭窄,欲接受颈动脉支架治疗.入院2天后接受主动脉弓+全脑血管造影示左侧颈内动脉起始部呈串珠样改变,远端中断;动脉期见脑膜中动脉、颈外动脉通过颅底和皮层代偿颅内段颈动脉显影;右侧颈总动脉见起始部狭窄,约86%(NASCET法)(图1).遂行右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图2).

  •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作者:郭梅;龚海芬;汪丹;周晶

    目的 探讨经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围手术期的护理特点.方法 经过对78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术前、术中和术后的心理护理,医护配合和恢复期指导等措施,明确形成了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中的护理项目和责任.结果 78例患者的手术均获成功,无-例严重并发症.结论 在进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过程中,护理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医护密切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颈动脉硬化狭窄支架成形常见并发症及防治

    作者:王同新;陈志霞;孙高令;付坤;陶司臣;白云安

    目的 回顾性分析颈动脉支架成形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围手术期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其处理.方法 52例61处颈动脉狭窄行CAS治疗,成功植入40枚Wallstent支架,20枚"Z"型支架,手术成功率达98%.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个月,明确诊断过度灌注综合征1例,6例患者出现程度不等的头晕、头痛;12例出现颈动脉窦反应;1例术后脑MRI新发脑梗死,1例双侧重度狭窄的患者术中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术中脑血管痉挛12例;发现穿刺局部血肿6例(假性动脉瘤2例),动静脉瘘1例.结论 术前充分准备、术中规范化操作、术后积极正规治疗可明显降低CAS围手术期并发症、改善预后.

  • 经皮颈动脉支架术围术期的护理

    作者:赵妍;闫羽;闵英;孙宁;彭岩松;邵丹;王效增

    目的 探讨颈动脉狭窄患者行经皮颈动脉支架植入术的围术期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原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48例行经皮颈动脉支架植入术的单中心颈动脉狭窄患者的围术期护理过程.结果 本研究48例患者手术均成功完成.术中1例出现迷走神经反射,2例出现一过性脑缺血症状.术后4例出现血压、心率下降,1例发生轻微脑栓塞,1例支架发生高灌注综合征,3例出现造影剂过敏反应,1例发生股动脉术区出血.上述患者并发症在及时发现、处理后均好转,其余患者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在围术期采取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保证手术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颈动脉狭窄患者与其脑梗死复发率的相关性探讨

    作者:李淑英

    目的:探究颈动脉狭窄患者与其脑梗死复发率之间的相关性,指导临床疾病的预防与诊疗.方法:收集200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多普勒彩超检查,对其颈动脉有无病变以及狭窄程度进行判定.结果:200例患者中,颈动脉狭窄患者的总复发率为23%,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复发率为14.28% (9/63),血栓性脑梗死患者的复发率为27.01% (37/137);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的复发率为50.00%,明显高于轻度9.23%、中度25.30%;溃疡斑患者的复发率为52.78%,明显高于纤维斑块9.52%、软斑3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颈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与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溃疡斑、软斑是导致复发的高危因素.结论: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与其脑梗死的复发率存在相关性,要加强对颈动脉狭窄患者的关注与诊断,以更好的预测其脑梗死复发,提升患者生存几率与生存质量,为脑梗死患者的临床防治工作提供有效指导.

  • MRA与经颅多普勒检查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效果比较

    作者:姚卫民

    目的:比较磁共振血管造影术(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与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检查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效果.方法:选取96例颈动脉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MRA与TCD检查,以数字剪影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MRA和TCD检查在颈动脉狭窄诊断符合率.结果:MRA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为94.79%(92/96),TCD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为97.92%(94/96),两种检查的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A与经颅多普勒检查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诊断符合率相当.

  • 胱抑素 C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相关性

    作者:张佳夫

    目的::探讨胱抑素C(Cys C)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85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Cys C和MMP-9水平。并于治疗后5 d及10 d,复查两组研究对象的上述指标;同时对观察组患者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并分级。结果: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Cys C及MMP-9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5 d及10 d,观察组患者的血清Cys C 水平呈下降趋势,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5 d时,观察组患者的血清MMP-9水平高于治疗前,但治疗后10 d时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检出颈动脉轻、中、重度狭窄者分别为18、15、11例,狭窄者Cys C和MMP-9水平均高于无狭窄者,且随颈动脉狭窄程度增加而升高,不同程度狭窄者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ys C和MMP-9水平升高,且与其颈动脉狭窄程度、病情发展与转归存在相关性。

  • 高频彩超联合CT血管造影诊断颈部动脉狭窄性病变的价值

    作者:朱进;李镝

    目的 评价高频彩超联合CT血管造影(CTA)诊断颈部动脉狭窄性病变的价值.方法 对35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颈部动脉狭窄的患者影像检查对比分析.结果 35例患者高频彩超确诊颈部动脉狭窄31例(31/35),CTA确诊颈部动脉狭窄32例(32/35),二者联合检查确诊34例(34/35),联合检查诊断符合率高于单一检查.结论 高频彩超联合CTA可提高颈部动脉狭窄的捡出率.

  • 分析颈动脉超声在筛查颈动脉狭窄及脑卒中高危人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田莉;杨瑞琪;邓芬;罗健

    目的 研究颈动脉超声在筛查颈动脉狭窄及脑卒中高危人群中的应用价值,并探讨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342例在我院接受超声诊断的患者,根据年龄分为两组.使用彩色多普勒多所有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并对引起颈动脉狭窄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两组相比,>60岁组吸烟、高血压、冠心病、下肢动脉疾病比例显著上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狭窄>50%108例,占31.58%,颈动脉狭窄患者≥70%34例,占9.9%,狭窄程度50%-69%74例,21.64%;引起劲动脉狭窄的主要因素为年龄>60岁(OR=2.176,P=0.012)、冠心病(OR=2.324,P=0.027)及下肢动脉疾病(OR=2.210,P=0.013).结论采用颈动脉超声对筛查颈动脉狭窄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颈内动脉异常应用64层CT脑灌注辅以CT血管造影的影像诊断研究

    作者:刘逵;魏祥;张亚林

    目的 研究颈内动脉异常应用64层CT脑灌注辅以CT血管造影(CTA)的影像诊断效果.方法 将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群体编入观察A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群体编入观察B组.所有患者均实施64排螺旋CT脑灌注及CT血管造影扫查.统计全部病例的对比剂峰值时间,同时分别记录患者颅内健侧与患侧的脑血流量及脑血容量.根据血管造影结果对比两组的颈内动脉异常程度.结果 A组健侧对比剂峰值时间及脑血流量与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健侧脑血容量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侧对比剂峰值时间显著快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患侧脑血流量及脑血容量均显著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颈动脉无狭窄和轻度狭窄总比率显著高于B组(P<0.05),A组中度及重度狭窄总比率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内动脉异常应用64层CT脑灌注辅以CTA检查具有极高的诊断价值.

2507 条记录 6/126 页 « 12345678...12512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