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院准备度现状的叙事探究

    作者:崔会;张延红;张艳;王立宁;王春华

    目的 :了解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院准备度水平,进行叙事探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出院准备度量表对承德市某三甲医院神经内科的130例患者进行调查;据调查结果设计访谈提纲,对其中的9名患者进行访谈,分析提炼总结原因.结果 :量表各条目得分处于中等水平(6.45±0.62分),各维度得分从高至低依次为疾病知识(5.49±0.86分)、出院后应对能力(6.18±1.11分)、可获得的社会支持(6.68±1.52分)、自身状况(7.53±1.03分),对得分较低及可干预的维度进行原因分析,归结为以下主题:指导方法不恰当、 教育内容冗杂、出院计划能力差.结论 :基于以结果为导向的方法,健康教育方案的制定应以测评量表为依据且契合病人的需求.

  •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A-922G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易感性的关联研究

    作者:程锦泉;刘建平;张仁利;庾蕾;彭绩;韩胜红;聂绍发

    目的 探讨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5'侧翼区-922A/G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关系.方法 采用1:1配比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择深圳市两家综合性医院的309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病例组,同时选择年龄、性别匹配的309例健康者作为对照.采用Taqman MGB探针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922A/G变异,同时按照流行病学方法设计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922A/G变异基因型(从、AG、GG)频率缺血性脑族中组分别为78.96%、17.80%和3.24%;对照组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85.11%、13.59%和1.29%.病例组的G等位基因频率(12.14%)明显高于对照组(8.09%)(P=0.018);携带至少一个G等位基因的基因型个体患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为AA基因型的1.523倍(95%CI:1.005~2.309);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调整吸烟、饮酒、腰臀比、体重指数和高血压病史等因素的影响后,A-922G变异对缺血性脑卒中仍具有影响,OR为2.156,95%CI:1.081~4.299.结论 eNOS基因-922A/G多表性可能与缺血性脑卒中的易感性有关联.

  • 热休克蛋白70-1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易感性的前期研究

    作者:刘建平;程锦泉;彭绩;王峰;聂绍发

    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70-1(HSP70-1)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 方法 采用1∶1配比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择深圳市两家综合性医院的11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病例组,同时选择年龄、性别匹配116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HSP70-1多态性,同时按照流行病学方法设计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HSP70-1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b2等位基因频率(36.64%)明显高于对照组(21.99%)(P<0.001);条件logostoc回归分析显示,HSP70、高血压和吸烟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5.41、2.79和8.17,饮茶则为缺血性脑卒中的保护性因素OR值为0.18. 结论 HSP70-1突变基因型与缺血性脑卒中易感性有关.

  • 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

    作者:韩丰立;辛涛;杨菲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肠溶阿斯匹林片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口服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50%(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TG、TC、HDL-C和LDL-C水平明显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脂调控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改善效果

    作者:杜桂芳

    目的 分析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脂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改善效果.方法 在我院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实施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随机选取120例,依照患者临床治疗方式分成两组,分别实施瑞舒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组)和阿托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组)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改善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DL-C水平和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P<0.05),且瑞舒伐他汀组低于阿托伐他汀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颈动脉IMT较治疗前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组内、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效果差别不大,可以依照患者的实际需求选择相应的治疗方式.

  • 吸烟与缺血性脑卒中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马晓萍;李婧;欧文静;张盟思;赵景波

    目的 探讨吸烟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通过调查问卷收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对照者的研究信息.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收集的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1037例作为病例组,同期在黑龙江省电力医院体检中心参加健康体检的自愿者1205例作为对照组.统计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吸烟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结果 吸烟与缺血性脑卒中有关联,OR=1.368,95%CI1.158 ~1.616.调整年龄、体质指数、腰臀比、血压、血糖、血脂、脑卒中家族史和饮酒因素后,吸烟与缺血性脑卒中仍存在关联,OR =2.158,95%CI1.293 ~ 3.600.随着吸烟量的增加,患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性也在增加,与不吸烟者相比,1~9支/天、10~19支/天和20~支/天的OR值分别为1.097、1.168和2.950.结论 吸烟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 脑苷肌肽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其对认知和执行功能的影响

    作者:肖静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应用脑苷肌肽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2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常规治疗)与观察组(常规治疗+脑苷肌肽),各60例.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认知和执行功能及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MESS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CA)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结果中,错误应答数、连续错误数显著少于常规组,完成分类数显著多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常规组的80.00%(P<0.05).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中应用脑苷肌肽可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认知和执行功能,临床效果显著.

  • 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及磁敏感加权成像观察颅内微出血的效果

    作者:黄苗;马兴顺;师仰宏;杨兴亮;康林娥

    目的 探讨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及磁敏感加权成像观察颅内微出血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科室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治疗前磁敏感加权成像检测结果分为对称组(n=30,静脉对称)和不对称组(n=50,静脉不对称).所有患者实施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颅内微出血状况.结果 治疗1个月后,80例患者均未出现死亡病例,NIH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治疗24 h、1个月后,两组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对称组显著低于不对称组(P<0.05).两组患者颅内微出血发生率及分级状况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取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效果显著,且可通过磁敏感加权成像评估颅内微出血状况.

  • 微栓子栓塞法构建大鼠脑缺血模型的改进

    作者:李楠;曹灿;岳永强;马珂;李震

    目的 探讨一种改进的微栓子栓塞法构建大鼠脑缺血模型的效果.方法 将体重250~300 g的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50个栓子数量组、100个栓子数量组,使用改进的微栓子栓塞法构建大鼠脑缺血模型,术后24 h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随后处死,行TTC染色计算梗死体积.结果 假手术组神经行为学平均评分为0分,50个栓子数量组与100个栓子数量组神经行为学评分集中于2分,100个栓子数量组的平均评分要高于50个栓子数量组.假手术组的大鼠脑组织未出现梗死,而50个与100个栓子数量组的大鼠脑组织梗死体积均较为稳定,且100个栓子数量组的梗死面积要大于50个栓子数量组.结论 改进的微栓子栓塞法构建大鼠模型的成功率较高,可重复性较好,可以为人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

  • 彩超联合ABI对中年高血压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及颅脑MR的对照

    作者:刘震;夏青;冷灵

    目的 应用颅脑MR对照分析颈动脉彩超联合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对中年高血压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12月间入住我院神经内科的高血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0例,非脑卒中患者50例,分别行颈动脉彩超检查、ABI检测及两者联合检测,并与颅脑MR结果进行对照,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脑卒中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均高于非脑卒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患者数量明显多于非脑卒中组(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脑卒中组患者的颈动脉IMT增厚、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及ABI的异常均明显高于非脑卒中组.颈动脉彩超联合ABI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显著大于单纯颈动脉彩超检查或单纯ABI检测.结论 降脂、戒烟、定期进行颈动脉彩超和ABI联合检查可更为有效地防止和预测中年高血压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

  • 在体测量大鼠缺血性脑损伤引起的脑组织电阻抗变化及组织形态学对照研究

    作者:宋佳丽;杨琳;亢君君;李昊庭;董秀珍;付峰

    目的:用电阻抗的变化趋势区分缺血脑卒中及其继发性脑水肿。方法采用两电极法连续在体测量脑缺血大鼠脑组织的电阻抗,观察分析卒中后脑组织电阻抗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用Image-Pro Plus分析微观形态学参数,作为脑卒中后电阻抗变化的对照和验证。结果大鼠脑组织在缺血6~8 h后,电阻抗达到峰值,与正常脑组织的电阻抗相比高10%~20%,随后大鼠缺血脑组织的电阻抗降低,同时缺血脑组织电阻抗的变化与微观形态学参数的变化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大鼠缺血脑组织电阻抗随大鼠脑缺血时间的变化趋势表明,生物电阻抗测量技术有望用于区分缺血性脑卒中和卒中后的脑水肿。

  • “扶正补土”针灸法联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影响

    作者:李强;朱晓梅

    目的:探究“扶正补土”针灸法联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影响.方法:本文共选取在201 7年1月份至2018年1月份在本院接受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患者共94例,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7例,对照组行康复训练治疗方法,观察组行“扶正补土”针灸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方法.结果:治疗前,两组的PPI、PRI、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30d后,两组PPI、PRI、VAS评分差异显著(P<0.05).治疗效果对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缺血性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中应用“扶正补土”针灸法联合康复训练方法,有助于恢复患者的肩痛、水肿症状,改善患者的上肢功能,提升疾病治疗效果.

  • 动态血压监测与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神经功能恶化的临床分析

    作者:申玉德

    目的:通过对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发病第1、3、7d的24h动态血压监测,采用24h平均收缩压、舒张压、白天、夜间平均血压等参数,分析其特点,并探讨上述参数与近期预后(发病14d较第1d时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程度)的关系,为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血压管理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132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在发病第1、3、7d做24h动态血压监测,并于病程第1、14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积分.结果: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血压升高;治愈、显著进步组患者24h平均血压(也包括收缩压、舒张压)较恶化、无变化组偏低,与进步组比较血压水平无差异,所有病人正常24h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压升高,随着病程延长,血压呈自然下降趋势,急性期血压平均值对神经功能恶化有影响,(150~160)/(85~100)mmHg血压区间患者对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有保护作用.

  • 缺血性脑卒中中西医治疗的进展分析

    作者:徐杭;张喆

    缺血性脑卒在中医研究中属于"中风"范畴,又被称为脑梗死.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人体脑部血液不足而引起脑组织缺氧、缺血坏死的一种病症,同时也会伴随出现一系列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症状.即使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能够被成功的治愈,也极易引发偏瘫、失语等一系列后遗症,从而为社会以及患者的家庭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目前,中医辨证治疗以及西医多种药物的联合治疗不仅可以有效提高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也可以大大降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死亡率与致残率.

  • 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张晶

    目的:探讨各种危险因素与江苏地区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收集江苏地区缺血性脑卒中病例245例,正常对照组281例,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各危险因素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吸烟、肥胖、高盐饮食、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 HP感染、高尿酸血症、高甘油三酯、低高密度脂蛋白均能增加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风险( 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缺血性脑卒中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依次为:高血压、糖尿病、低高低密度脂蛋白、冠心病、肥胖、高盐饮食、高尿酸血症、吸烟。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是多危险因素疾病,需要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明确本地区的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可以为个体化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醒脑静注射液和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王红光

    目的 评价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9月在医院治疗的AIS患者60例,根据用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采用依达拉奉治疗)和联合组(采用醒脑静注射液和依达拉奉治疗),每组30例.比较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的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指数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AIS患者,可有效保护患者的脑神经,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值得应用.

  • 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60例)

    作者:熊永德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所有患者均实施脑血管疾病的常规治疗,包括抗血小板治疗、溶栓治疗、抗凝治疗等。一段时间后,对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患者的满意程度进行全面调查和统计。结果治疗后,试验组血液流变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2.7%(51例),对照组为63.6%(35例),在对治疗方法的满意程度进行调查后发现,试验组的满意度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通络汤对于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具有显著疗效,和传统方法相比,不仅提高了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还能更好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安全可靠,可大量推广。

  • 基于ROC曲线不同评分方法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继发脑梗死风险的预测价值

    作者:陶云坤

    目的 探讨基于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不同评分方法对TIA后7d内继发脑梗死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住院的10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分别对其采用4种评分模型评分,根据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比较4种评分准确度,以及对佳界值进行计算.结果 4种评分对7d内脑梗死风险预测的AUC分别为0.61、0.65、0.77、0.89,均大于基准线的面积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ABCD3-I较其他3种评分预测准确度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佳界值是6.结论 ABCD3-I对TIA后7d内继发脑梗死风险的预测准确度较好,其评分大干6分时需进行全面评估,以便于采取积极的治疗方法与措施.

  • 再发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易损斑块情况对脑血管事件的影响分析

    作者:陈燕萍

    目的:研究分析再发性缺血性脑卒中(CAT)患者颈动脉易损斑块情况对脑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选择患者13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易损斑块58例,为观察组,非易损斑块80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及复发与死亡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年龄和高敏 CRP,及纤维蛋白原和空腹血糖,以及高血压的水平或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糖尿病和 HDL -C 的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均 P <0.05)。观察组入院各阶段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观察组的各阶段的复发率和入院30d 的死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结论:再发性 CAT 患者的颈动脉易损斑块可较大程度地影响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重视。

  • 普罗布考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用机制分析

    作者:冯丽会;李晓红;齐彩云;梁文哲

    目的:分析普罗布考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以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对2013年5月至2015年3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分别与治疗前、后检测血浆中的一氧化氮(NO)、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内皮素(ET)和抵抗素的水平,分析其体内丙二醛(MDA)、超氧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 -AOC)水平差异。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2组患者 NO、CGRP、ET、抵抗素、MDA、SOD、T -AOC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 NO、CGRP、SOD、T -AOC 水平升高,ET、抵抗素、MDA 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与对照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普罗布考能够稳定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降低氧化应激反应。

5052 条记录 2/253 页 « 12345678...25225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