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旋转式伽玛刀治疗颅内病变1431例初步报告

    作者:袁树斌;雷进;唐轶;廖述才;孙崇歧;邓珍萍;张兴华;庞晓霞

    目的:探讨我国设计的新型立体定向放射外科设备OUR-旋转式伽玛刀治疗颅内病变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应用OUR-旋转式伽玛刀治疗颅内病变1431例,男769例,女662例,年龄3~83岁.其中脑血管疾病154(10.7%)例、肿瘤1086(75.9%)例、功能性疾病191(13.3%)例.治疗程序:应用VectraⅡ0.5Tesla中场超导核磁共振成像系统,行三维薄层扫描,获得定位图像;在rTPS治疗规划系统上应用Version 2.5软件交互、自动地对瘤体表预选靶点,敏感组织等结构进行三维图像重建和显示.根据病变不同类型及性质,准确地对治疗参数和治疗剂量进行计算和给定:治疗剂量:周边剂量8~75Gy、等剂量曲线30%~65%、等中心个数1~9个.结果:898例获得12~48个月(平均24.6个月)随访.脑血管畸形血管完全闭塞率44.4%,部份闭塞率41.7%;良性肿瘤生长控制率86.7%~98.8%;恶性肿瘤生长控制率75.0%~91.0%;功能性疾病症状改善率71.4%~82.3%.严重放射性水肿17例占1.2%(胶质瘤5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垂体腺瘤3例、脑膜瘤2例、癫痫3例、其它2例).8例行开颅手术减压,9例经药物治疗后缓解.结论:结果表明,OUR-旋转式伽玛刀治疗颅内病变疗效确切.严格掌握适应证,根据病变不同性质、不同体积制定合理治疗方案,是提高疗效的重要措施.

  • 脑动静脉畸形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后出血的原因及治疗

    作者:李建文;凌锋;宋庆斌;王大明;张鸿祺

    脑动静脉畸形(AVM)是脑血管畸形的一种,是由于胚胎发育异常所致.目前治疗方法有单独或联合应用手术、栓塞及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等3种.本中心自1986年至1999年共收治脑AVM492例,单纯行γ-刀或栓塞后行γ-刀治疗92例,未发现放疗后出血者,接收外地γ-刀治疗后出血5例γ-刀治疗后出血1例,现报道如下.

  • 脑血管畸形引起癫痫的外科治疗(附32例报告)

    作者:孙国海;谭启富;孙克华

    癫闲发作是脑血管畸形(AVM)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约占全部病人的15%~47%[1].近年来由于介入和显微手术技术的发展,AVM的治疗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对其癫痫的控制仍然不能令人满意.我院从1981年3月~1997年6月共收治由AVM引起的癫痫32例,复习文献并报告如下.

  • 小儿颅内出血68例病因及分析

    作者:刘迎庆

    目的:探讨小儿颅内出血的病因诊断与治疗.方法:对某科住院患儿68例颅内出血进行回顾性分析病因及临床表现等.结果:68例颅内出血患儿脑实质出血28例,硬膜下出血2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3例,脑室内出血5例中年长儿脑血管畸形3例.结论:颅内出血严重危及小儿生命,影响生存质量.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大大减少患儿病死率和伤残率,需引起临床医生高度重视.

  • 磁敏感加权成像发现发育性静脉异常1例

    作者:骆嵩;杨艳影

    发育性静脉异常(developmental venous abnormalities,DVAs)是脑血管畸形中的一种类型,以往由于检查手段等条件的限制,检出率很低,所以曾被认为是一种罕见病,但在尸检中可以经常发现,并且所占比例在2%[1].近年来由于检查技术的提高,尤其是影像学技术迅速发展,很多无症状患者在偶然检查中被检出DVAs.2012年10月,我院收治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相应检查时发现其存在DVAs,现对该疾病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应用作一报道.

  • 165例脑血管畸形伽玛刀治疗前后的护理体会

    作者:赵雅莉;刘稳

    伽玛刀是一种融立体定向技术和放射外科治疗技术于一体,以治疗颅脑疾病为主的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设备.它利用伽玛射线几何聚集的原理,在精确的立体定向下,将经过规划的大剂量伽玛射线集中照射于体内预选靶点,一次致死性损毁靶内病灶组织,以达到外科手术切除或损毁的治疗效果.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应用伽玛刀治疗165例脑血管畸形患者,过程顺利,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放射性脑病8例临床分析

    作者:沈良秀

    放射性脑病(REP)是颈部肿瘤、颅内肿瘤及脑血管畸形等经放射治疗后出现的严重后遗症之一,近年来随着放射治疗的普遍应用,REP的发生率有升高趋势.现将7年来我院诊治的REP 8例报告如下.

  •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32例报告

    作者:李斌;何曦;杨卫忠;梁日生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cerabral cavernous angioma CA)并非真性肿瘤,按组织学分类属于脑血管畸形.随着CT及MRI的广泛运用,临床报道日渐增多.我院在1995年1月~2001年8月期间共收治CA患者32例,总结报告如下.

  • 发作性抽搐10余次

    作者:牟爱华;郑庭娥

    1 病例报告患儿,男,7个月。因发作性抽搐10余次,于2000年4月9日入院。患儿于20天前无明显诱因抽搐1次,表现为意识丧失,面色发绀,无双目上视及四肢抽动,无大小便失禁,持续约10余分钟自行缓解,缓解后曾给予VitB1、VitB12等药物治疗。每次发作缓解后一般情况如常。近2天来患儿又出现抽搐。表现形式基本同前,但发作时间较短,持续约30秒钟缓解,共发作10余次,以抽搐原因待查收入院。以往无外伤史。体检:T36.3℃,P122次/分,R28次/分。神志清,精神不振,皮肤粘膜无出血点。头颅大小正常无畸形,前囟约0.5cm×0.5cm,平坦,不紧张。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正常。咽部无充血。心肺及腹部正常。生理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5.7×109/L,N0.52,L0.47,Hb121g/L,PLT275×109/L,血钙2.38mmol/L,血镁0.85mmol/L,血磷1.81mmol/L。血生化及血糖均正常。

  • 介入治疗前后脑血管畸形患者MMP-2、MMP-9表达水平及意义探讨

    作者:黄旭华;曹杰;何华

    目的 探讨介入栓塞术应用于脑血管畸形的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治疗前、后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脑血管畸形患者10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3例.研究组给予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对照组给予传统外科手术.使用化学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并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手术前、后血清MMP-2、MMP-9水平(补充MMP-2、MMP-9的检测方法.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94.34%)明显高于对照组(73.58%)(P<0.05);2组患者术后血清MMP-2、MMP-9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其中研究组术后(763.15±74.21μg/L、132.49±12.54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820.49±85.37μg/L、235.47±23.49μg/L)(P<0.05).结论 将介入栓塞术应用于脑血管畸形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降低MMP-2、MMP-9水平.MMP-2、MMP-9检测有助于判断脑血管畸形病情及疗效.

  • 全脑血管造影术124例围术期护理

    作者:牛丽君;许雯

    1998年8月~2010年8月,我们行全脑血管造影术124例,经精心围术期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124例,男73例,女51例;年龄18~74岁,平均46岁.其中颅内动脉瘤25例,脑血管畸形33例,颅内外血管狭窄18例,脑血栓动脉溶栓8例,椎动脉发育不良15例,无明显改变者25例.采用Seldinger法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均手术成功,术后如期拆除绷带,无一例并发症发生.

  • CT与MR检查在脑血管畸形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亓连玉;刘冬艳;凌宗燕

    目的 探讨CT、MRI检查在脑血管畸形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经临床或病理诊断的脑血管畸形CT和MRI资料,比较CT和常规MRI序列(T1 WI、T2 WI、FLAIR)、MRA及MRI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的影像表现、检出率,判断其诊断价值.结果 25例病例中动静脉畸形16例、海绵状血管瘤7例和静脉畸形2例.16例动静脉畸形中3例CT平扫未见异常,13例CT平扫表现为边界不清的混杂密度影和迂曲扩张的血管影.而常规MRI和MRA上均可见扩张迂曲的异常血管团影.在SWI上均可见斑点状、迂曲的条状低信号影.7例海绵状血管瘤4例为单发,3例为多发,共检出病灶73个.CT平扫检出5例19个病灶.常规MRI检出51个病灶,“桑椹”状高低混杂信号及“铁环征”较具有特征性.在SWI像上检出病灶73个,其中69个为低信号,4个为以低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2例静脉畸形均为单发,CT平扫、常规MRI检查均无特异性表现,SWI表现为放射状异常信号影聚集,呈“水母头”征.结论 CT检查对合并急性出血、钙化的病灶敏感,但对无出血、无钙化及微出血的小病灶检出率低,定性困难.MRI常规序列结合SWI序列扫描能提供更多、更准确的信息,为诊断脑血管畸形的佳检查方法.

  • 脑内海绵状血管瘤影像诊断

    作者:黄贤会;张丽红;肖太星

    目的:探讨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MRI影像表现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资料,经CT检查18例,6例增强扫描,MR检查28例,10例增强扫描,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3例做伽马刀治疗,14例随诊证实.结果:脑内海绵状血管瘤CT平扫表现为稍高或混杂密度影,边界清晰,病灶内可见单发或多发点状或斑片状钙化,少数可表现为血肿密度,增强扫描轻度不均匀强化或无强化.MR典型表现为T2WI及T1WI高低不均匀信号,呈"爆米花"样,周边可见低信号环,部分病灶为T2WI中央高、周边低信号,T1WI略低信号,边界模糊;T2WI为高信号,T1WI中央高、周边低信号;少数病灶表现为T2WI、T1WI均为高信号且信号均匀.DWI呈中间混有高信号的不均匀黑色低信号或均匀黑色低信号且较T1WI及T2WI范围加大,增强扫描表现为不均匀强化或无明显强化.结论:脑内海绵状血管瘤以MRI表现更典型,MRI检查T2WI及DWI序列是诊断及随访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佳方法.

  • 16层CT血管造影对脑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

    作者:郑海军;周海军;曹勇军;罗学军

    目的:探讨16层CT血管造影(16SCTA)对脑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37例脑血管病变行16SCTA检查,应用容积重建(VR)和大密度投影(MIP)重建,结合多平面重建(MPR)对脑血管显示情况进行评价,并将结果与DSA和/或手术结果比较.结果:37例中诊断出颅内动脉瘤32例,脑血管畸形5例.16SCTA的VR、MIP图像对脑血管主干及1~3级分支的显示率为100%,清晰显示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血管和颅骨的关系,对脑血管畸形能清晰显示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结论:16SCTA具有无创、快捷、安全、准确性高的特点,可作为脑血管病变首选而有效的检查方法.

  • 64层螺旋CT选择性三维血管重建技术在颅内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

    作者:孙百胜;龙淼淼;刘禄明;姜辉;杜海峰;都基权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选择性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在显示颅内异常血管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8例CT脑血管造影病例进行多种后处理重建,包括选择性容积再现成像(VR),选择性大密度投影成像(MIP).结果:18例病人中10例脑动脉瘤,2例动静脉畸形,4例脑肿瘤,2例颅神经肿瘤.对常规VR、MIP重建显示失败或者结果不理想者,采用选择性三维重建均能够清晰准确显示病变的整体和细节.结论:颅内异常血管选择性三维重建图像质量优于常规三维重建图像,在显示病变的整体结构及细节方面能够提供更多信息.

  • 多层螺旋CTA诊断脑血管畸形的价值

    作者:刘禄明;李忠祥;姜辉;张鹏;孙百胜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A诊断脑血管畸形的价值.方法:应用多层螺旋CT对32例脑血管畸形患者行CTA检查,并应用大密度投影(MIP)和表面遮盖法(SSD)技术对脑血管病变进行后处理,分析CTA图像,并与DSA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脑增生性血管肿瘤11例,非增生性血管畸形18例,综合征型CNS血管畸形3例.其中分布于脑前动脉区4例,中动脉区7例,后动脉区7例,椎动脉区5例,基底动脉区9例.CTA拟诊与DSA和/或手术证实诊断符合率为90.63%.结论:多层螺旋CTA检查及后处理技术,能安全、快速、准确地对脑血管畸形进行综合分析,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磁敏感加权成像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临床应用

    作者:刘亚欧;杨延辉;李坤成

    磁敏感加权成像是包含相位图像和幅度图像的三维、高分辨、完全流速补偿的梯度回波序列,对静脉结构和血液代谢物十分敏感.本文就其原理和及其在脑血管畸形、脑血管病、脑肿瘤、脑外伤、神经变性病等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中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 脑血管畸形误诊1例

    作者:蒋健;陈纲;刘光耀;韩月东;马强华

    患者 女,38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舣眼黑蒙,发作性意识丧失伴双上肢不自主抽搐1月,发作时抽搐持续约数分钟,伴耳鸣.外院头颅CT检查提示左额叶占位.查体:意识清楚,言语欠流利,定时定向力、记忆力差,左眼鼻侧视野缺损.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

  • 脑血管造影术麻醉体会

    作者:王胜钢;石念军;夏鲲鹏

    脑血管造影是一种诊断脑动脉瘤及脑血管发育异常的有效而先进的方法[1],临床上已广泛应用.本文对16例特殊的脑血管畸形患者实施了麻醉,现将麻醉体会报告如下.

  • 旋转式伽玛刀治疗颅内疾病691例临床报告

    作者:曹培成;李金华;张振兴;韩建国;曹日秀

    目的评估旋转式伽玛刀治疗颅内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用0.5 T TOSHIBA MRI定位,用γ-TPS治疗计划系统设计治疗方案,对691例不同类型颅内疾病进行治疗.平均年龄56.7岁(3~75岁),周边剂量10~75Gy,中心剂量20~150Gy,等剂量曲线30%~60%,靶点数1~15个.结果随访时间为3~48个月,完整随访病例301例,统计显示,伽玛刀对颅内肿瘤的生长控制率,良性>75%,恶性>66.7%;对脑血管畸形,完全闭塞率>18%,部分闭塞率>70%.结论旋转式伽玛刀对治疗颅内良、恶肿瘤有明确疗效,对脑血管畸形在近期有显著疗效.

389 条记录 11/20 页 « 12...891011121314...192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