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吲哚美辛联合复方氨基酸治疗急性腹泻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吲哚美辛片联合复方氨基酸注射液治疗急性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 68例患者给予吲哚美辛0.5~1.0 mg/kg· d,分3次口服,复方氨基酸注射液500 ml静脉滴注,1次/d,疗程1~3 d,所有患者均常规给予抗感染、补充水电解质等对症支持治疗.结果 本组显效40例,有效2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06%,其中2例因服用吲哚美辛后上腹疼痛、灼热、恶心而加用胃黏膜保护剂.结论 吲哚美辛联合复方氨基酸注射液治疗急性腹泻可迅速抑制前列腺素E2的合成,提高血浆及肠黏膜间质的渗透压,通过减少肠蠕动及肠内分泌,使腹泻症状快速消失,临床效果非常显著.
-
消旋卡多曲治疗48例成人急性腹泻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消旋卡多曲治疗成人急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96 例成人急性腹泻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 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消旋卡多曲口服,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便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两组治疗前后的便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组治疗后便次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组总 有效率为 93.8%,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常规治疗基础上结合消旋卡多曲口服治疗成人急性腹泻,临床疗效 满意.
-
左氧氟沙星联合金双歧治疗急性腹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目的:探究左氧氟沙星联合金双歧治疗急性腹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方法:收集笔者所在医院消化科收治的急性腹泻患者65例,根据随机对照表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治疗组33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用金双歧口服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血清TNF-α、IL-6、CD4、CD8水平及CD4/CD8数值.结果: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联合金双歧治疗急性腹泻提高临床治愈率,缓解临床症状体征,药物安全性较高,提高细胞免疫功能,抑制外来致病菌,阻止炎症反应以及肠黏膜再损伤.
-
金双歧对小儿急性腹泻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金双歧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9 年1 月~ 2011 年12 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0 例小儿急性腹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 例采用常规措施治疗,治疗组60 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金双歧口服治疗,观察并比较两者临床疗效及副作用.结果 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均为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金双歧对小儿急性腹泻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
小儿腹泻贴在治疗儿童急性腹泻中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 探讨小儿腹泻贴在治疗儿童急性腹泻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1~6月我院收治的86例急性腹泻患儿,依照患儿的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n=43)与试验组(n=43),对照组接受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小儿腹泻贴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3d后的大便性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儿的临床总治愈率为97.67%,明显高于对照组55.81%,治疗3d后大便性状的硬、软、稀与水样的改善率分别为39.53%、58.14%、2.33%与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8.60%、34.88%、32.56%与13.9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腹泻贴治疗儿童急性腹泻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具有积极的临床推广价值.
-
多重PCR法及粪乳铁蛋白检测在急性腹泻患者诊断中的运用
目的:探讨多重PCR法及粪便乳铁蛋白在诊断急性腹泻伴脱水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12月于我院急诊科就诊患者共59例,其中包括轻度脱水患者29例,中到重度脱水患者30例。两组患者都进行血常规(白细胞计数)、CRP、粪白细胞镜检、粪乳铁蛋白等检测,病原学检查包括传统粪便培养及多重PCR。结果在轻度脱水患者中多重PCR法病原体检出率为79.31%(23/29),传统粪培养检出率为24.13%(7/29)。在中到重度脱水患者中,多重PCR法病原体检出率为73.33%(22/30),传统粪培养检出率为30.00%(9/30),在两组患者中,多重PCR法病原检出率均大于传统粪培养检出率,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脱水患者粪乳铁蛋白检出率为44.82%(13/29),中到重度脱水患者粪乳铁蛋白检出率为76.67%(23/30),中到重度脱水患者粪乳铁蛋白检出率大于轻度脱水患者,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泻所致脱水患者中,多重PCR法在病原学的检出率上优于传统法。粪乳铁蛋白检测对腹泻患者脱水情况的判断有一定临床价值。
-
口服补液盐Ⅲ在治疗儿童急性腹泻轻中度脱水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口服补液盐散Ⅲ(ORSⅢ)治疗儿童急性腹泻轻中度脱水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20例急性腹泻轻中度脱水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ORSⅢ)65例与对照组(标准ORS)55例,观察两组疗效及临床症状缓解情况。结果治疗组显效26例,有效3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4%;对照组显效18例,有效27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81.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病程、脱水纠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治疗组大便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钠监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补液盐散Ⅲ治疗儿童急性腹泻轻中度脱水的疗效确切、安全性好,能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自苍蝇标本中检出72株致病性弧菌的分离鉴定
致病性弧菌可引起人的急性腹泻、败血症及伤口感染,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近年来,我国已从水源、粪便、污染的食品中分离出该类弧菌.我们于2000年5~10月份,对12000只苍蝇进行了检测,共检出72株致病性弧菌,并对其作了生化特性、毒素原性、药敏试验等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急性腹泻患者蓝氏贾第鞭毛虫感染情况调查
蓝氏贾第鞭毛虫是引起急性腹泻的常见病原体之一.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急性症状又有自限性,加之临床医生对该病认识不足,容易误诊.其感染情况存在明显地区差异,主要与当地卫生状况有关.所以对急性腹泻患者蓝氏贾第鞭毛虫感染情况调查研究,对于临床和公共卫生方面有指导作用.
-
经皮接种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可预防旅行者腹泻
肠毒性大肠杆菌(ETEC)是引起旅行者及发展中国家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因之一,每年约有2700万旅行者和2.1亿婴幼儿发生急性腹泻,其中约有38万婴幼儿直接死于该病.
-
地塞米松在治疗急性腹泻中的应用与探讨
目的 为提高治疗急性腹泻的效果.方法 治疗组:采用口服诺氟沙星与地塞米松相结合的方法;对照组:采用口服诺氟沙星或加黄连素的方法.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病情比较,P>0.05;经1-3次治疗,治愈率比较,P<0.01.结论 治疗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口服诺氟沙星与地塞米松相结合的方法是治疗急性腹泻的有效方法.
-
56例锌制剂防治小儿急性腹泻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讨论分析小儿急性腹泻应用锌制剂防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112例急性腹泻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补液及胃肠道粘膜保护等综合治疗,干预组者在此基础上应用葡萄糖酸锌制剂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恢复情况。结果干预组治疗后总的有效率(91.1%)显著高于对照组(78.6%)(P<0.05)、干预组治疗后发热恢复时间、腹泻及呕吐停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儿的近期复发率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0.05)。结论小儿急性腹泻应用锌制剂防治的临床效果显著,小儿症状恢复好,近期腹泻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
小儿腹泻贴治疗儿童急性腹泻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小儿腹泻贴治疗儿童急性腹泻效果。方法:选取急性腹泻患儿共60例,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儿使用思密达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使用腹泻贴敷肌治疗,1疗程3d,共3疗程,对两组患儿的治愈时间、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证候疗效愈显率高于对照组。(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结论:在治疗儿童急性腹泻时,使用小儿腹泻贴联合思密达进行辅助治疗,能够提升治疗效果,缩短病程,在临床上值得广泛使用。
-
远航中两起急性腹泻暴发的报告
远航的饮食卫生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尤其是长时间的海上航行,其饮食卫生的保障就更显得突出.我们在一次跟随海上测量船进行测控工作时的卫勤保障中,遇到两起暴发性腹泻.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
一起水源性急性腹泻暴发的调查
2001年5月16日起,驻藏某部集训队连续3 d内出现了一批以发热、腹痛、腹胀、腹泻为主要症状的患者.经过流行病学调查,结合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证实为一起水源性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腹泻暴发.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
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现状及快速检测
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 Vp)是一种具有嗜盐性的细菌,常存在于近海海水、海底沉积物、海产品及盐渍食品中,是夏、秋季沿海地区食物中毒和急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
-
诺如病毒研究进展
1 病原学该病毒早是从1968年在美国诺瓦克市的一次急性腹泻爆发的患者粪便中分离得到的病原,当时被命名为诺瓦克病毒.
-
郯城县急性腹泻病原学调查
近年来,腹泻病在我县一直居各种传染病发病的首位,并且有上升趋势.为了解引起急性腹泻的病原学变迁情况,做好病原菌流行菌株的监测,我们于1999年1~12月,对我县的腹泻病原学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一起急性腹泻病爆发的流行病学分析
2000年6月下旬,嵊州市绿溪乡周庄村发生一起急性腹泻病爆发,全村143户,426人,共发病67例,罹患率15.73%,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表现观察,证实为一起澄清池水质污染引起的水型细菌型腹泻病爆发.现报告如下.
-
思密达治疗急性腹泻64例疗效观察
自1998年5月以来,我们在应用氟哌酸的基础上加用思密达(Smecta)共治疗64例急性腹泻患者(简称治疗组),并与同期仅采用氟哌酸治疗的同类60例患者(简称对照组)相比较,经统计学分析,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现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