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52例出血性脑梗塞的临床与影像学分析

    作者:姜明新;张晓康

    出血性脑梗塞(hemorrhage infarction,HI)是指脑梗塞发生后,脑梗塞灶内出现继发出血,是因为动脉血管闭塞后,其供血区脑组织在梗塞基础上发生血管破裂,导致梗塞区再灌注时发生了继发出血[1].HI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并发症,引起人们对HI的广泛重视和关注.我院自2008年3月至2011年8月期间,收治资料较完整HI共52例,本文旨在探讨HI的影像学特征,进而指导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

  • 出血性脑梗塞影像学诊断研究

    作者:许丽;王春华

    目的:研究出血性脑梗塞的影像学诊断方法.方法:选取100例2014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出血性脑梗塞患者,对本组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果:本组患者经CT检查,结果显示其影像学特征均表现为不规则形状或者扇形的大片低密度病灶影,并且病灶的边缘比较清晰;而在高密度灶上呈现出了小斑片状或者点状,同时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占位病变;本组患者进MRI检查,其影像学结果显示为患者梗塞区域内存在斑片状的混杂信号.结论:对本组患者的影像学结果进行分析后发现,在临床上诊断出血性脑梗塞患者时,CT和MRI都是极其重要的诊断方法,其都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 出血性脑梗塞的CT诊断

    作者:杨振燕;吴元佐;恽虹;唐俊军

    目的提高对出血性脑梗塞CT表现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出血性脑梗塞的CT表现.结果 21例出血性脑梗塞CT表现呈扇形或三角形16例,不规则形5例.病灶为大片低密度影内可见散在、分布不均匀的斑点或斑片状高密度影,有程度不一的占位效应.结论 CT对出血性脑梗塞的诊断有很大的价值.

  • 出血性脑梗塞55例影像学诊断与临床分析

    作者:贾璐

    目的 分析出血性脑梗塞的影像学诊断特点与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出血性脑梗塞患者55例,进行MRI和CT检查,对患者的影像学特点和临床应用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55例患者,经CT检查后确认16例,CT检出率为29.1%,经过MRI检查确诊患者为50例,确诊率达90.1%.42例患者病灶位于主动脉供血区,4例患者病灶位于大脑动脉供血区,9例患者位于大脑后动脉.结论 MRI与CT结合进行诊断,再根据患者的临床病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出血性脑梗塞诊断的准确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

  • 出血性脑梗塞22例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出血性脑梗塞患者22患者依据随机双盲的原则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11例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11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舒血宁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进行记录与分析。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出血性脑梗塞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舒血宁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值得推广。

  • 出血性脑梗塞与长期口服阿司匹林及降纤治疗的关系

    目的:分析临床上治疗出血性脑梗塞给予降纤与阿司匹林进行长期口服,二者在治疗上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脑梗塞患者8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分组方式随机进行,分为对照组(n=40例),给予常规方法进行对症治疗;实验组(n=40例),给予降纤治疗与阿司匹林的长期口服,观察两组患者梗塞后发生出血的患者数量、脑功能的恢复情况及Barthel指数。结果两组患者梗塞后出现出血现象患者的数量:实验组12例(30.00%),对照组5例(12.50%),经对比,组间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的降纤治疗与阿司匹林的长期口服可能导致患者梗塞后出现出血症状,但该治疗方法有利于患有该病患者的脑功能得到恢复,预后质量得到提高。

  • 治疗出血性脑梗塞的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分析临床治疗出血性脑梗塞的有效方法。方法:选取我院82例出血性脑梗塞患者根据随机分组方式分为观察组(在常规中性治疗的同时加用舒血宁治疗)和对照组(仅仅采用常规中性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1%、82.9%,其中观察组治疗无效2例,对照组治疗无效7例,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差异不显著,P跃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完成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出血性脑梗塞患者采用舒血宁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出血性脑梗塞治疗78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塞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78例出血性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发病原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出血性脑梗塞的病因有:心源性脑栓塞50例,高血压18例,糖尿病8例,其他原因2例,好发于颈内动脉系供血区,少数在椎-基底动脉供血区,根据CT表现可分为血肿型和非血肿型,又可分为出血性脑梗死Ⅰ型、出血性脑梗死Ⅱ型、脑实质血肿Ⅰ型以及脑实质血肿Ⅱ型,临床表现复杂并且多变,CT和MRI检查均可明确诊断,给予积极治疗后,好转70例,死亡8例,死亡率为10.26%。结论出血性脑梗死的病因主要有:心源性脑栓塞、高血压、高血糖、抗凝或溶栓史,常发生于脑梗塞后的3天内,应注意观察发病过程并给予CT或MRI检查以明确诊断,出血性脑梗死Ⅱ型和脑实质血肿Ⅱ型预后较差。

  • 出血性脑梗塞治疗28例临床观察

    作者:付俊;耿慧娟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塞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对收治28例出血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出血性脑梗塞发生率为5.5%,其主要病因为各种原因的脑动脉栓塞,血糖升高、溶栓及抗凝治疗可能与出血性脑梗塞有关。经综合治疗后好转26例,死亡2例。结论:及时诊断及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 出血性脑梗塞16例临床与CT分析

    作者:张杰;韩莹

    出血性脑梗塞(HI)是指脑梗塞病人由于梗死区管再通,血流重建而发生的出血.本科自1998年12月~2000年10月,共收治经CT证实的HI16例,本文对其临床表现及CT结果进行分析,并报告如下.

  • 39例出血性脑梗死临床分析

    作者:薛占苍;闫淑静

    出血性脑梗死是脑梗死的一种特殊类型,是由于梗死区内血液再灌注而发生的继发性出血.多发生于脑栓塞及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以及溶栓、抗凝药物应用过程中,随着影像学诊疗技术的进步,出血性脑梗死的报道日渐增多.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06年3月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 出血性脑梗塞55例影像学诊断与临床分析

    作者:赵志远

    目的:对出血性脑梗塞的影像学特点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对我院2014年6月-2015年3月收治的55例出血性脑梗塞患者进行CT及MRI扫描检查,观察总结患者的影像学特点。结果:55例患者中,经CT检查确诊15例,CT检出率为27.27%,M R I检查确诊49例,M R I检查确诊率为89.09%。病灶位于主动脉干供血区42例,病灶位于大脑后动脉供血区9例,病灶位于大脑动脉供血区4例。结论:出血性脑梗塞的临床症状缺乏典型性,应结合CT、MRI及临床症状结合起来一起诊断,从而提高出血性脑梗塞的诊断率,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参考。

  • 出血性脑梗塞10例临床分析

    作者:雷琳;刘旭;郑涛;匡涛;朱家伟;黄建军;廖洪民

    目的:分析出血性脑梗塞(hemorrhagic infarction,HI)的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早期以脱水为主,适当运用止血药,并控制血压,待病情稳定予以改善脑循环等进行中性治疗,另出血部位行血肿穿刺微创治疗减轻颅内压1例.结果:通过以上治疗10例好转出院,但伴有相应神经功能障碍,2例失读及失写,3例局灶性癫痫,5例四肢肌张力减弱.结论:脑梗塞治疗过程中不易过早使用扩张血管,应积极控制血压,CT动态观察,如梗塞后出血,应以脱水为主,适量止血药,也主张早期手术恢复脑循环.

  • 出血性脑梗塞的护理观察

    作者:冯晓玲;白永红

    目的:探讨不同的临床护理方法应用于出血性脑梗塞临床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5月-2014年8月间收治的患有出血性脑梗塞患者共60例,将本次研究所收录患者按照临床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均应用临床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临床护理基础上,进行针对性临床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并进行细致分析与讨论。结果:观察组30例患者中,经临床护理显效患者13例,经临床护理有效患者10例,临床护理有效率高达76.67%;相比较对照组30例患者中,经临床护理显效患者9例,经临床护理有效患者7例,临床护理有效率为53.33%。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论:合理有效的临床护理方法对于此种疾病患者的健康恢复有较为显著的影响。

  • 出血性脑梗塞CT和MRI表现与临床分析

    作者:喻骏;陈竟男

    本文作者对本院2005年4月-2010年12月收治、经CT和MRI证实的47例出血性脑梗塞.(hemorrhagic infarction,HI)患者的临床及CT和MRI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47例,男性32例,女性15例,年龄44~78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者24例,有冠心病史者11例,细菌性心内膜炎4例,风湿性心脏病6例,并发糖尿病9例.采用GE HI-speed全身螺旋CT,扫描基线取头颅OM线,层厚及层距10 mm,连续扫描12层.首次CT扫描时间多在发病后5h~2d,在发病住院治疗1周后行CT或MRI复查(34/23).MRI检查采用西门子C!0.35T机器,常规采用T1WI、T2WI横断面图像及T2WI矢状面图像检查.主要临床症状:头痛、眩晕、呕吐13例(27.7%);癫痫发作3例(6.0%);患者意识出现不同程度障碍11例(23.4%);失语10例(21.2%);一侧偏瘫18例(38.8%);四肢瘫痪2例(4.0%);偏身感觉障碍14例(29.8%).

  • 浅析出血性脑梗塞的发生原因

    作者:钱红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塞的发生原因及临床治疗中的注意事项.方法:对30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30例患者,26例出现不同程度好转,3例因并发症死亡,1例转院.结论:出血性脑梗塞的出血量不大,其预后取决于梗塞面积,且出血不会加重神经功能损伤.

  • 出血性脑梗塞31例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分析

    作者:熊海涛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像学表现以及临床表现.方法:选取收治的31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CT和MRI检查,CT检查使用西门子emotion16层螺旋CT机平扫部分增强扫描,进行SE和FSE序列T1W1、T2W1及脂肪抑制冠状、矢状及横断位成像.结果:CT表现可见病灶成扇形或者大片状低密度影,内部密度多呈不均匀,占位效应不明显;MRI检查可见片状脑梗死内出现多发性斑片状混杂信号,T1W1序列显示病灶呈小片状高信号,T2W1序列病灶呈等信号或者高信号,其范围多比T1W1序列大,且边界比T1W1序列更加清晰.结论: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并不典型,应用CT和MRI诊断可以有效提高了出血性脑梗死的诊断率,CT 检查可见在原有低密度区内出现散在或局限性的高密度影,MRI检查可见在梗塞区内有出血信号,出血时间不同,MRI信号表现也会不同.

    关键词: 出血性脑梗塞 CT MRI
  • 出血性脑梗塞的影像学分析

    作者:朱敏;宋先东;姜华

    目的:讨论出血性脑梗塞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分析21例经CT、MRI检查,分析并总结.结果:出血性脑梗塞CT表现为扇行或不规则形大片低密度灶,边缘清晰.密度不均匀,其内见点状或小斑片状散在高密度灶,边缘不甚清晰.有不同程度的占位效应.MRI见大片脑梗塞内散在斑片状混杂信号,T1WI常可见小片状高信号灶,T2WI多表现为等或高信号灶.结论:CT、MRI对于出血性脑梗塞的诊断有重要的意义.脑梗塞是临床常见多发病,但出血性脑梗塞较为罕见.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诊断较为困难,随着CT,MRI在临床上应用以来,其诊断率逐渐提高.现将我院收集经头CT,MRI证实的21例出血性脑梗塞病例作一总结,以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影像学表现的认识.

  • 出血性脑梗塞30例临床观察

    作者:刘婷婷

    目的 探讨出血性脑梗塞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30例出血性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发病原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 出血性脑梗塞的病因有:心源性脑栓塞14例,高血压8例,糖尿病6例,其他原因2例,好发于颈内动脉系供血区,少数在椎-基底动脉供血区,根据CT表现可分为血肿型和非血肿型,又可分为出血性脑梗死Ⅰ型、出血性脑梗死Ⅱ型、脑实质血肿Ⅰ型以及脑实质血肿Ⅱ型,临床表现复杂并且多变,CT和MRI 检查均可明确诊断,给予积极治疗后,好转22例,死亡8例,死亡率为26.67%.结论 出血性脑梗死的病因主要有:心源性脑栓塞、高血压、高血糖、抗凝或溶栓史,常发生于脑梗塞后的3 天内,应注意观察发病过程并给予CT或MRI检查以明确诊断,出血性脑梗死Ⅱ型和脑实质血肿Ⅱ型预后较差.

  • 一例钩端螺旋体病导致出血性脑梗塞的报告

    作者:朱洪鸣;宣英群

    患者男性,49岁,常州市武进区卜弋镇人,承包鱼塘养鱼10余年,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史.2004年1月17日,患者突然跌倒,左侧肢体不能活动,随即送往武进人民医院治疗,入院时BP:120/90 mmHg,神志清楚,查体欠合作,语利,瞳孔正常,左侧鼻唇沟浅,伸舌左偏,左侧肢体肌张力高,左上肢肌力2级,左下肢3级,病理征象未引出.

38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