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

    作者:李永新;尹利荣;李燕莉;宋长兴;牛增广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328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0例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268例无下肢深静脉血栓.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大、吸烟时间长、术前下肢静脉有病变者、有糖尿病病史、有高血压病史、术前体质量指数>27 kg/m2、术中失血量>500 mL、术后未进行下肢辅助锻炼、术后卧床时间>4 d、血液高凝、有心房颤动史、合并肺部感染是患者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单因素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术前下肢病变、术中失血量>500 mL、血液高凝、高血压病史、心房颤动病史、肺部感染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较多,因此应重视这些高危因素.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

    作者:赵亚珍;周鲜花

    目的 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将80例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术前健康知识宣教,包括饮食、功能锻炼的方法、术后早期进行主动与被动功能锻炼等,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结果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术前、术后积极的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率,改善预后.

  • 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不等长原因分析及预防

    作者:贺瑞;尚希福;朱亚林;史国光;赵其纯;姚刚;胡飞

    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THA)术后引起双下肢不等长的原因及相应的防治对策.方法 对126例单侧髋关节疾病患者采用THA治疗.通过术前双侧髂前上棘至髌骨上缘反复测量验证、骨盆标准X线正位片及股骨头模板运用确定术中股骨颈截骨平面及股骨距保留长度,术中综合考虑麻醉、偏心距、假体设计及股骨头颈长等影响因素.结果 患髋的Harris评分从术前(50±5.6)分(P<0.01)改善为(88±3.8)分(P<0.01).术后双下肢等长或长度差异在5 mm以内者102例(80.9%).结论 通过术前骨盆正位X线片上测量评估,术中综合考虑骨、软组织、假体等相关因素,可有效预防THA术后引起的双下肢不等长.

  • 高龄髋关节置换术后同侧股骨近端骨折的治疗

    作者:樊成虎;尤从新;柴吉敏;马智勇

    高龄髋关节置换术后再发同侧股骨近端骨折,大多涉及到假体部,对假体的稳定性产生影响,给治疗带来困难,2006年1月~2009年2月,我院共收治高龄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再发股骨近端骨折14例,采用切开复位记忆合金卡环内固定治疗,效果满意.

  • 手法复位治疗全髋置换术后的关节脱位

    作者:游浩;陈方舟;朱胜文

    2006年8月~2007年1月,笔者对15例行全髋置换术后脱位患者给予手法复位治疗,取得较满意效果.

  • 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原因及疗效分析

    作者:朱先洋;尹宗生;陈迪嘉

    目的 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评价翻修术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髋关节翻修67例,按翻修原因分为无菌松动、感染、脱位、假体周围骨折及假体柄断裂五组,分析不同原因在初次置换术后不同时期的分布以及翻修术后的疗效.结果 67例病人中,无菌性松动39例(58.21%),感染15例(22.39%),脱位6例(8.96%),假体周围骨折6例(8.96%),假体折断1例(1.48%).其中,早期翻修32例(47.76%),中期翻修17例(25.37%),晚期翻修18例(26.87%).翻修术前的Harris评分(49.47±9.27)分,翻修术后Harris评分(87.06±5.07)分,翻修术后效果优22例(32.83%),良39例(58.21%),可6例(8.96%).结论 髋关节置换术后失败的主要原因有无菌性松动、感染.感染、脱位、假体周围骨折等,主要发生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而无菌松动在各期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翻修术是补救髋关节置换术后失败的有效方法.

  • 3+1整体康复护理对老年全麻髋关节置换术POCD患者中认知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涂婵;张理宾;邢航;吴建峰

    [目的]观察3+1整体康复护理对老年全麻髋关节置换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患者认知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本院诊治的老年全麻髋关节置换术POCD患者92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3+1整体康复护理,持续干预至出院.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及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评简表(WHO QOL-BREF)评分.[结果]干预后两组MMSE评分中的定向力、记忆力、注意力和计算力、回忆能力、语言能力等方面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ADL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WHO QOL-BREF评分中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等领域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3+1整体康复护理能有效促进老年全麻髋关节置换术POCD患者认知功能恢复,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危险性分析

    作者:张德盛;刘树平;刘跃洪;周宇;陈曦;周庆

    [目的]探讨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多项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本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90例,选择8项相关指标,结合患者术后血管彩色超声检查结果,分析性别、年龄、BMI、原发病、合并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是否手术因素与术后深静脉血栓的相关性,原发病包括骨关节炎、股骨头坏死、股骨颈骨折、骨肿瘤,合并症包括糖尿病及高血压.[结果]90例患者中术后出现29例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2.22%.发生高血压及糖尿病合并症的回归系数为r=4.184,P=0.041,为发生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糖尿病合并症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

  • 利伐沙班与依诺肝素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对照研究

    作者:刘峰;雷青;陈立;陈松;阳宏奇;倪江东

    目的比较利伐沙班与依诺肝素预防股骨颈骨折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105例股骨颈骨折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经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用药方案,将以上患者分为利伐沙班组和依诺肝素组。通过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相关临床症状及体征,行血管彩超及 CTA检查诊断统计 DVT和肺栓塞(PE)例数,评价其有效性。统计两组患者出血事件、额外输血率评价其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均没有出现PE,均无出现大出血事件。而DVT的发生率,一般出血事件发生率,额外输血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对比依诺肝素,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 VTE 发生具有同样良好的效果,并且未增加出血风险。

  • 骨科手术中低体温对全麻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认知的影响

    作者:储开云;潘亚娟;石红

    [目的]探讨术中低体温对全麻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认知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6月在本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8例,按照术中体温分为常温组和低温组,其中常温组38例,为体温超过36℃;低温组30例,为体温≤36℃,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输液量及术后认知功能评分(短时记忆、回忆、计算、语言模仿能力)及术后1d、7d和3个月的认知功能障碍率.[结果]低温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常温组,术中出血量、输血输液量大于常温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认知功能评分比较显示,常温组患者在定向力、短时记忆力、回忆能力、语言和模仿能力均高于低温组,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温组患者术后7d和术后3个月的认知障碍率显著高于常温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低体温会降低全麻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认知水平,造成认知障碍.

  • D-二聚体监测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DVT中的应用

    作者:夏冰

    目的探讨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方法。方法将74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按照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即将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的患者归为对照组(37例),2013年7月至2013年12月的患者纳入观察组(37例)。对照组按照常规骨科DVT护理预防实施,观察组以D‐二聚体作为诊断早期DVT中的特异性指标及时监测D‐二聚体变化,并采取及时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术后1个月,对照组发生DVT7例(18.9%),肺栓塞1例(2.7%),无死亡,观察组发生DVT1例(2.7%),无肺栓塞和死亡病例出现,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结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以此制定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辅以合理的护理措施和护理管理保证各项措施的落实,减少了DVT和肺栓塞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 21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临床分析

    作者:肖勋刚

    目的 分析导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多种原因,为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6年5月至2010年12月开展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523例的临床资料.其中21例发生术后感染,12例给予单纯切开清创,置管冲洗、引流.9例给予清创、人工假体取出、旷置,二期假体置换.所有病例术后均给予静脉注射抗生素.结果 术后随访1~5年,18例患者无感染复发,局部疼痛消失.可独立行走,关节功能满意.3例因原发全身损伤重,可拄拐行走,关节功能不满意.结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术前应严格掌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适应证,预防各环节因素的发生对降低感染发生率有实际意义.

  • 全髋置换术中预防骨水泥不良反应临床探讨

    作者:康明秀;李新平;周正阳;黄颖

    目的 探讨防止和纠正全髋置换术中骨水泥不良反应导致的循环波动的有效方法.方法 硬膜外组(n=24)腰-硬联合组(n=20)术中根据血压变化预防性持续泵注多巴胺1~8 μg·kg-1·min-1,置入骨水泥前30 min,静脉快速输注6%羟乙基淀粉500 ml,前5 min静滴多巴胺1~1.5 mg,使用皮质激素.结果 置入骨水泥前后20 min内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生命体征维持正常,SpO2均>95%.结论 全髋置换术麻醉过程尽可能平稳,避免因麻醉因素导致循环波动,在置入骨水泥前30 min,快速输注6%羟乙基淀粉500 ml,应用激素,泵注多巴胺,能有效预防骨水泥所致的不良反应.

  •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研究进展

    作者:何李乐

    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是目前临床上一种用来治疗严重的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股骨头缺血坏死等疾病的手术方法,旨在缓解关节疼痛、僵硬和矫正关节畸形.但这项手术也存在一些术后并发症,如血管和神经损伤、血栓形成和感染,其中,假体周围感染是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因此也备受骨关节外科医生的关注.而寻找致使假体周围感染的病因、探索更有效的早期诊断假体周围感染的方法,以及改进治疗方法等已成为当今的研究热点.笔者围绕上述热点,总结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病因、诊断和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低分子肝素钠与低分子肝素钙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效果比较

    作者:谭守印;赵月霞

    目的 对比观察低分子肝素钠(克赛)与低分子肝素钙(速碧林)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60例需行单侧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A组(低分子肝素钠组,n =30)与B组(低分子肝素钙组,n=30).A组按患者术后8h首次给药(体重≤50 kg者用0.3 ml,体重≥80 kg者用0.6ml,介于二者之间用0.4 ml),以后每隔24小时注射一次,治疗10 d.B组患者于术后8h第一次给药0.4ml,皮下注射,以后每隔24小时注射一次(0.4 ml),治疗10 d.分别于术后1、4、10 d查血常规,术后3、10 d检查凝血常规,术后10 d查双下肢静脉彩超,并记录患者输血率、下肢深静脉血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更换敷料次数、术后各时间点血红蛋白水平、凝血功能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低分子肝素钠组7例、低分子肝素钙组8例患者血红蛋白< 80g/L,予以同型红细胞悬液输入.两组术后皮下瘀斑、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7% vs 20.0%、6.7%vs 3.3%,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钠和低分子肝素钙均可有效减少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且不易引起大出血事件,是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