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丁苯酞注射液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及经济学分析

    作者:戴德孟;王后丹;孙驰南

    目的 观察和探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期脑梗死临床疗效及经济性评价.方法 选择于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来我院治疗急性脑梗死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疏血通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NISS评分,ADL评分以及两组患者的成本效果对比.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为88.3%,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3.33%,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SS评分,ADL评分等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ISS评分,治疗后30 d、60 d、180 d,观察组患者的ADL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并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成本效果比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并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期脑梗死临床疗效确切并且经济成本低,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作者:程冉冉;李焰;周燕;刘凤丽

    目的 观察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A、B、C、D4组,各40例,均常规使用脱水剂、降压药、调血脂药及神经营养药物.在此基础上B组加用丁苯酞注射液,C组予依达拉奉静脉滴注,D组在B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14 d为1疗程,4组患者均分别于治疗前、用药后第14天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SS)评分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评分.结果 B、C、D组显效率均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药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S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及A组,D组用药后评分低于B、C组.结论 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有协同治疗效果.

  • 尤瑞克林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茜;张冬森;郭娜飞;李相华;陈荔枝;李永秋

    目的 观察尤瑞克林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河北省唐山工人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70例ACI患者,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静滴)0.9%氯化钠注射液150mL加尤瑞克林0.15PNA,加丁苯酞注射液100mL,每日1次,14d为1个疗程.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定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程度及临床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分:7.24±6.05比8.38±3.70,5.26±3.95比8.26±3.40,均P<0.01);且观察组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总有效率低于观察组[45.7%(16/35)比60.0% (21/35),P<0.01].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尤瑞克林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ACI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丁苯酞注射液预处理对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预后的影响

    作者:李茜;李永秋;张冬森;张晓涵

    目的 观察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溶栓前及早给予丁苯酞注射液对超早期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6年3月唐山工人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ACI患者81例,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降压、降糖、降脂稳定斑块、神经保护、活血化瘀等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按溶栓治疗指南直接给予rt-PA静脉溶栓;观察组在入院行头颅CT决定溶栓后,在等待实验室检查结果或转院过程中给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静滴),静脉溶栓后若病情平稳,复查头CT除外颅内出血后继续给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00 mL、每日2次静滴,两次间隔时间7 h,连用14 d;病情有变化随时复查头颅CT;如病情无变化,静脉溶栓24 h后常规行头颅CT检查,两组患者除外颅内出血后在原治疗基础上加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rl指数(BI)评分,观察两组神经功能恢复状况、溶栓后出血转化率、病死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BI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以观察组治疗14 d后的变化较对照组更显著〔NIHSS评分(分):3.87±3.46比7.37±4.18,BI评分(分):87.38±9.34比75.67±8.05,均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3.2%(30/41)比55.0%(22/40),P<0.05〕,出血转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4%(1/41)比7.5%(3/40),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1/41)比2.5%(1/40),P>0.05〕.结论 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超早期ACI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脑梗死患者外周血中表达的初步研究

    作者:王艳丽;罗永伟;关毅;王翠兰;范亚霞;石秋艳;李弘;穆珊珊;赵学栋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 EGF)在脑梗死外周血中的表达情况及丁苯酞注射液对VEGF的作用.方法 应用ELISA法检测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发病1、3、7、10、14d和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VEGF水平,头颅CT测量梗死灶面积,将中等面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用药组和非用药组,非用药组按常规治疗方案,用药组在病后第一天至第十四天加用丁苯酞注射液,2次/d 25mg静滴,3个月后采用mRS评分评估预后.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各时相血清VEG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VEGF水平发病当天即升高,在7d达高,第十天开始下降,14d降至低;用药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高于非用药组(P<0.01);预后较好患者血清VEGF水平高于预后较差者(P<0.01).结论 丁苯酞注射液能使VEGF表达增强,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

  • 丁苯酞注射液在基于TOAST分型的急性脑梗死中的疗效

    作者:张江;韩雪;宋方方

    目的 探讨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TOAST不同亚型患者的疗效.方法 急性脑梗死患者299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所有患者入院时均进行TOAST分型.并记录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4周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评分.比较两组及各亚型患者的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2周、4周的NIHSS评分降低,BI评分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疗效较对照组好(P<0.05).3亚型治疗后NIHSS评分均有降低,BI评分均有增高.但是,LAA亚型变化得更明显,3亚型组间、不同时点及组间和不同时点的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有较好的疗效.丁苯酞注射液在LAA亚型中的疗效好于CE和SAO亚型.

  • 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45例临床观察

    作者:刘立海;艾明华;吕秀东;杨立波;苏国华

    急性脑梗死是中老年常见的疾病,亦是造成人类致残的重要原因.具有发病率高、复发性高、致残率高等特点.目前脑梗死急性期治疗中,只有溶栓治疗得到广泛认同,但由于其造成脑及脏器出血的危险性较高,故有严格时间窗及禁忌证限制.只有极少数患者接受了溶栓治疗.故寻找脑梗死急性期治疗中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一直是神经科广大同仁的渴望.我科应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后循环梗死疗效分析

    作者:张和振;靳玮;王天俊;孙素娟

    后循环是由椎动脉、基底动脉和大脑后动脉组成,该系统主要供应脑干、小脑、丘脑、枕叶和海马及部分颞叶和脊髓的血液.后循环梗死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且大多病情凶险,近年来,我们在采用脱水、降压、抗血小板聚集、调脂、神经保护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后循环梗死,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 丁苯酞注射液对脑梗死后失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语言功能的影响

    作者:武肖娜;刘雁;项薇;熊铁根;黎春镛;邓文婷

    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失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语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6例急性脑梗死失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抗血小板治疗及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丁苯酞注射液100 ml 静脉滴注,1次/12 h,连续使用(11±3)d。治疗前后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the National Institu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及失语指数(AQ)评分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性别、年龄、起病时间、伴随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及 NIHSS 评分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 NIHSS 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 <0.01),但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 <0.05),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及 AQ 评分的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合并失语症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不仅可以有效改善其临床功能,同时能促进其语言损伤的恢复,且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安全性较好。

  • 丁苯酞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NF-κB与p38MAPK表达的影响

    作者:库亚萍;周盛年

    目的 探讨丁苯酞(NBP)注射液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核转录因子-κB (NF-κB)与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表达的影响.方法 清洁级健康SD大鼠100只,根据随机分组法分成5组:假手术组(Sham组)、I/R组、NBP小剂量组(20mg·kg-1)、NBP中剂量组(40mg·kg-1)和NBP大剂量组(80mg·kg-1) 各20只.采用Zea-longa 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IR 模型,使用TTC染色法检测各组大鼠的脑梗死体积,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检测各组大鼠的脑梗死病理变化,利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各组大鼠的NF-κB与p38MAPK表达以及NBP 组大鼠经不同剂量NBP处理后的NF-κB与p38MAPK表达.结果 NBP 组和IR 组脑梗死体积明显高于Sham 组,NBP 组明显低于I/R 组(P<0.05) .I/R组和Sham组相比,细胞排列紊乱,细胞数目减少,细胞间隙增宽,甚至严重的出现核固缩.I/R组和NBP组比Sham组中的p-NF-κB与p-p38MAPK表达升高(P<0.05).结论 NBP能够抑制大鼠脑组织中磷酸化NF-B和磷酸化p38MAPK蛋白水平增加,减轻脑I/R损伤.

  • 丁苯酞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作者:曹小清

    目的 观察丁苯酞注射液与巴曲酶联合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医院2015年8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2例.在患者入院之后均实行抗血小板常规治疗,同时对患者血压进行控制,合理调节血糖,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在此基础上,研究组给予丁苯酞注射液与巴曲酶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巴曲酶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14 d进行NIHSS评分与Barthel指数,并监测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Barthel指数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丁苯酞注射液与巴曲酶联合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显著,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干梗死患者的疗效分析及电生理评价

    作者:付光斌;翟华;丘楚杰;魏鹭鹭;罗炎

    目的 观察丁苯酞对急性脑干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瞬目反射和脑干诱发电位评价.方法 将60例急性脑干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均予基础治疗包括口服拜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片,控制血压、血糖,以醒脑静注射液护脑,病情稳定给予针灸、理疗等.观察组以丁苯酞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以血塞通静脉滴注,2组疗程均为14 d.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电生理变化.结果 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2组瞬目反射异常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瞬目反射异常比例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干梗死有效、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头晕的临床观察

    作者:高宁;王令

    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头晕的疗效。方法选择86例以头晕为主要表现的后循环缺血(PCI)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3例,对照组43例。2组在给予相同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静点,治疗组除静点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以外,给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00 ml,2次/ d,静脉滴注,共用药14 d。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2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组 TCD 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用于治疗后循环缺血性头晕是有效并且安全的,能有效缩短病程,值得临床推荐运用。

  • 早期使用丁苯酞(注射液)对基底节区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建立、神经功能的影响分析

    作者:黄琛

    目的:分析基底节区脑梗死在早期采取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对于患者侧支循环建立的帮助.方法:选基底节区脑梗死病患7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在患者梗死早期使用丁苯酞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有27例患者有效的建立侧支循环,而对照组仅有18例患者,两组患者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在神经功能评分方面,对照组患者为(7.2±1.7)分,而观察组患者为(4.5±1.1)分,两组患者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在早期使用丁苯酞进行溶栓治疗,疗效确切并适合积极推广.

  • 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治疗超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刘向红;钟振洲;罗亮;李文龙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科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68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单独采用阿替普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4h、7d、1个月、3个月NIHSS评分.结果:相比于治疗前,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1、3个月NIHSS评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治疗脑梗死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 丁苯酞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作者:何洪怀;李晟涵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采用奥扎格雷钠并配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静脉输注丹参注射液,治疗组静脉输注丁苯酞注射液;疗程结束后评定两组临床疗效,并对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对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上推广。

  • 丁苯酞注射液联合脑苷肌肽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48例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王晋芳

    目的:观察丁苯酞注射液联合脑苷肌肽注射液治疗老年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8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丁苯酞注射液联合脑苷肌肽治疗,对照组给予脑苷肌肽治疗,两组其余治疗相同且均治疗14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变化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变化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症状改善程度明显(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联合脑苷肌肽能明显改善老年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是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之一.

  • 丁苯酞注射液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疗效观察

    作者:葛建新;文喆卿

    目的:观察传统方法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例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传统治疗,治疗组在传统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于住院第1天、入院后4周分别进行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及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评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高于对照组(66.7%),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疗效优于单纯传统治疗.

  • 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观察

    作者:赵艳艳

    目的:评价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120例于2014年2月~2016年10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给予丁苯酞注射液100mL每天2次静脉滴注,两次间隔时间>6h,同时给予常规治疗,疗程为14d.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14d、28d的NIHSS评分,观察治疗中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4d及28d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药物无明显不良反应,对心率、呼吸、血压影响不大.结论: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副作用少,值得在临床推广.

  • 丁苯酞注射液和阿替普酶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常银波

    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和阿替普酶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前者采用丁苯酞注射液和阿替普酶进行联合治疗,后者单纯采用阿替普酶进行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过有效的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58/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00%(51/6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IHSS评分和ADL评分较对照组改善程度更为显著,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丁苯酞注射液和阿替普酶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有效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提高临床疗效以及生活能力,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153 条记录 3/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