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原发性高血压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动态血压分析

    作者:袁云波;廖俊龙;周红坚;马坚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与动态血压指标的关系.方法 对100例原发性高血压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和80例对照组行24 h动态血压检查.对比两组间血压负荷、脉压、血压变异、血压晨峰、昼夜节律的差异.结果 颈动脉粥样斑块组血压负荷、脉压、血压变异、血压晨峰、昼夜节律异常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与血压负荷、脉压、血压变异、血压晨峰、昼夜节律有关,对临床诊治有指导意义.

  • 锥颅血肿抽吸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分析

    作者:石炎川;陈跃鸿

    目的 观察锥颅血肿抽吸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血肿量20~100 ml的62例患者分成2组,治疗组28例,采用锥颅血肿抽吸术治疗,对照组34例.结果 随访半年,治疗组治愈率(85.7%)高于对照组(58.8%),而死亡率(14.3%)低于对照组(41.2%),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5.39,P<0.05).结论 锥颅血肿抽吸术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内科保守治疗,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方法的临床对照研究

    作者:张锟;尹晓亮;张智敏;张新庆

    目的 探讨微创穿刺术、小骨窗开颅术及内科保守法治疗壳核脑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75例壳核脑出血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微创组、开颅组、保守组.比较3组患者间死亡率、治疗后2周及1月后恢复情况.结果 微创组、开颅组和保守组的死亡率分别为15.38%、23.81%、42.11%,前2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恢复情况微创组与保守组及开颅组与保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穿刺术和开颅手术治疗壳核出血较保守治疗可以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

  • 伴或不伴高血压房颤患者的左室结构和功能特点

    作者:温昌霖;曹江;秦永文;张忠良;王国华

    目的 探讨房颤(AF)患者伴或不伴原发性高血压时的左室结构和功能特点.方法 依据ACC/AHA/ESC 2006 房颤指南诊断标准和JNC7高血压诊断标准分为:AF血压正常组(NAF组),AF伴高血压组(EHAF组),原发性高血压组(EH组),对照组(N组)为同期健康体检者.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结构和功能.结果 N组、NAF组、EHAF组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左室质量、左房容积依次升高,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射血分数EHAF组明显低于其他3组(P<0.05).在房颤组中左房容积与左室质量指数存在正相关(r=0.34,P=0.019).结论 不管是否合并高血压,房颤患者的左室结构都有受损,伴高血压时进一步加重损害.

  •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治疗的临床体会

    作者:郝新斌;郝新娟

    目的 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微创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 应用YL-1型颅内血肿穿刺针配合血肿粉碎器,对经CT定位的颅内血肿进行早期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 微创治疗脑出血其病死率及重残率接近于以往相关文献报道的水平.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治疗安全、简便、损伤轻微,不受场地限制且疗效明显.

  • 苦瓜总皂苷对盐敏感高血压所致肾脏损害大鼠肾脏组织中podocin和nephrin表达的影响

    作者:赵世莉;张云芳;冯俊霞;苏妍妍;李红艳

    目的 研究苦瓜总皂苷对高盐饮食诱导的盐敏感肾脏损害大鼠的治疗作用并分析其可能机制.方法 50只SD大鼠适应性喂养10 d后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以及苦瓜总皂苷低、中、高剂量治疗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四组给予高盐饲料(4.0%高盐饲料)诱导盐敏感肾脏损害大鼠模型,4周后检验造模是否成功,造模成功后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1.0 ml/(kg·d)生理盐水灌胃,苦瓜总皂苷三个剂量组分别给予苦瓜总皂苷10、20、40 mg/(kg·d)灌胃.治疗8周后处死大鼠,收集尿液检测24 h尿蛋白和尿肌酐,收集血清测定血肌酐、血清醛固醇、血清钠和血清钾变化特点,同时收集肾脏检测肾病组织病理学及肾脏中裂孔隔膜蛋白(podocin)和足细胞蛋白(nephrin)表达特点.结果 模型组病理学检测有明显肾小球硬化和肾间质纤维化,治疗组明显改善;正常组收缩压维持在120 mmHg左右,模型组则维持在170 mmHg左右,苦瓜总皂苷三个剂量治疗组相较于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各组间生化和尿检测相关指标比较,血清钠和血清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肌酐和24 h蛋白尿/尿肌酐明显升高(P<0.05),而肌酐清除率以及醛固醇明显降低(P<0.05),苦瓜总皂苷治疗组上述指标较模型组明显改善;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Podocin和Nephrin蛋白和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苦瓜总皂苷治疗组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苦瓜总皂苷可明显改善高盐诱导所致高血压肾脏损害大鼠的病理生理,这可能与其可调节肾脏组织podocin和nephrin表达,进而抑制肾小球硬化,改善肾脏间质纤维化有关.

  • 南京原发性高血压住院患者慢性肾脏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边美琪;姚刚;赵蓓;于文娟

    目的 了解原发性高血压(EH)住院患者中慢性肾脏病(CKD)的患病率,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确诊EH患者(1 020例)的慢性肾脏疾病发病情况,对其危险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EH患者合并蛋白尿、eGFR下降及CKD的检出率分别为22.3%、13.3%、26.1%,男性和女性CKD的构成比为26.8%vs 25.5%(P>0.05);(2)随着收缩压水平的升高(每升高20 mmHg),CKD的构成比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EH合并CKD的危险因素依次为高尿酸血症(OR=2.682)、糖尿病史(OR=2.224)、收缩压≥140 mmHg(OR=1.932)、年龄(OR=1.065).结论 高血压人群中CKD的检出率较高,更应注意控制好血压、血糖、血尿酸水平,以预防和延缓CKD的发生和发展.

  • 对称动态动脉硬化指数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的预测价值

    作者:蓝剑;张雪姣;许志贤

    目的 探讨对称动态动脉硬化指数(S-AASI)预测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价值.方法 将24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S-AASI的四分位数分为A组56例、B组64例、C组72例、D组53例,联合检测早期肾损害实验室指标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血清胱抑素C(Cys C)和β2微球蛋白(β2-MG)诊断出109例早期肾损害患者.比较各组特征,S-AASI与实验室肾损害指标的相关性应用Pearson相关和偏相关分析,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S-AASI预测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价值.结果 随着S-AASI值增大,年龄、24h平均收缩压(24h SBP)、血Cys C、β2-MG、UACR及肾损害发生率明显增高,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明显降低(P<0.05).控制年龄因素后,S-AASI与24h SBP、血Cys C、β2-MG、UACR均呈正相关(r=0.392、0.627、0.514、0.643,均P<0.05),与eG-FR呈负相关(r=-0.312,P<0.05).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与S-AASI无关(P>0.05).S-AASI预测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5,佳临界值0.17,敏感度92.7%,特异度65.2%,阳性预测值68.5%,阴性预测值91.7%.结论 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检测S-AASI>0.17时,肾损害风险明显升高,升高的S-AASI与较差的早期肾损害实验室指标相关,S-AASI在预测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时具有中等价值.

  • 老年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心肌重构特点及与冠心病、糖尿病的对比研究

    作者:关连颖;李小鹰;刘兴德;李书瑞;范红娟

    目的 观察老年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VH)患者心肌胶原纤维病理改变特点,并在合并相同左室肥厚条件下,与冠心病、糖尿病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从解放军总医院1954年至2001年的3520例连续尸检标本中选取年龄≥65岁的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及对照组179例的心脏标本进行HE、苦味酸天狼星红和Ⅰ、Ⅲ型胶原免疫组织化染色,运用光镜和偏振光观察胶原纤维的分布特点,用全自动图像分析计算心肌间质胶原容积分数(CVF)、Ⅰ、Ⅲ型CVF及Ⅰ/Ⅲ型比值.结果 与对照组指标比较,高血压LVHⅠ级患者心肌的CVF(6.32% ±0.92%)、Ⅰ型CVF(5.93% ±0.94%)显著增高(P<0.01),而Ⅲ型CVF(2.23% ±0.38%)、Ⅰ/Ⅲ(2.69 ±0.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LVHⅡ级以及高血压LVH Ⅲ级患者心肌的各项指标均显著增高(P<0.01).与高血压LVH-Ⅰ级患者心肌相应指标比较,冠心病LVH-Ⅰ级患者心肌的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LVH-Ⅰ级患者心肌的CVF(4.23% ±0.69%)、CVF-Ⅰ (3.92%±0.40%)低于高血压LVH-Ⅰ级患者(P<0.01),而CVF-Ⅲ(1.79% ±0.21%)、Ⅰ/Ⅲ(2.20±0.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随着高血压病左室肥厚程度的加重,心肌僵硬度愈明显、舒张功能受损愈重.(2)在合并LVH Ⅰ级时,糖尿病患者心肌的舒张功能受损程度显著轻于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杨文东

    目的 通过观察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IMT)、幽门螺杆菌(Hp-IgG)抗体、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同型半胱氨酸(HCY)的结果,探讨EH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与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以150例EH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CAIMT、血脂及血清Hp-IgG抗体、hs-CRP、HCY结果,CAIMT的测量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Hp-IgG抗体检测采用胶体金法,据CAIMT和Hp-IgG抗体结果分组后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 (1)150例EH患者中89例CAIMT> 1.0 mm(59.3%)为内膜增厚,67例Hp-IgG抗体(+)(44.7%)为Hp感染.Hp感染阳性组CAIMT增厚者(73.1%)显著高于Hp感染阴性组(48.2%)(P<0.05),CAIMT增厚组Hp感染者(55.1%)显著高于CAIMT非增厚组(29.5%)(P<0.05).(2)EH组患者并发CAIMT增厚与Hp感染呈正相关(r=0.179,t=2.213,P<0.05).(3)Hp感染阳性组血清TG、TC、LDL-C、HCY和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Hp感染阴性组(P<0.05),血清HDL-C水平显著低于Hp感染阴性组(P<0.05).结论 EH患者CAS与Hp感染具有相关性,可能通过影响血脂代谢、炎性反应及HCY水平促进CAS发生发展,清除或预防Hp感染可能是防治EH合并CAS的策略之一.

  • 高血压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血脂代谢特征

    作者:马万永;姚晓光;毕云伟;洪静;祖菲亚;李南方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中血脂代谢的特点.方法 选择896例住院的高血压患者,男655例,女241例.根据多导睡眠仪监测结果分为4组:单纯高血压组243例,高血压合并轻度OSAS组245例,高血压合并中度OSAS组195例,高血压合并重度OSAS组213例.所有患者均行多导睡眠监测,测量身高、体重、血压,并采集次日晨起外周血测定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PG)、尿酸(UA)、C反应蛋白(CRP)等水平.结果 (1)四组中男性患者所占的比例均高于女性患者(P<0.01).高血压合并重度OSAS组的年龄(48.09±9.48)、体质指数(BMI)(29.46 ±3.83)、睡眠呼吸暂停紊乱指数(AHI)[45.90(37.55,63.65)]、平均血氧饱和度(MSpO2)(89.08±4.93)、低血氧饱和度(LSpO2)(67.36±12.60)、TC (4.68±1.00)、TG[2.03 (1.54,2.88)]、UA(371.85 ±99.29)、hs-CRP[1.43(0.82,3.056)]均高于单纯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合并重度OSAS组HDL-C(1.09 ±0.28)低于单纯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随OSAS严重程度增加2项及>2项血脂代谢指标异常的患病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高TG、高TC患病率在AHI≥15次/h组明显高于AHI< 15次/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在校正BMI、性别、年龄等常见危险因素后证明AHI依然与血脂代谢相关,是血脂代谢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HI是血脂代谢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在高血压合并OSAS患者中随OSAS严重程度的增加TG、TC随之升高,同时血脂代谢异常的种类增加.

  • 安体舒通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小球纤维化的影响

    作者:许明;杨汉东;李东峰;闵新文;陈欣

    目的 观察安体舒通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肾小球纤维化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16只14周龄雄性SHR随机等分为安体舒通组和对照组,分别以安体舒通30 mg/(kg·d)及等量生理盐水灌胃12周,8只同龄雄性SD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免疫组化和RT-PCR检测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MASSON染色分析测量胶原容积分数(CVF);碱水解法测定羟脯氨酸(Hypro)含量.结果 SHR对照组CVF[(7.78±0.28)%]、Hypro[(491±35.0)oe./g],CTGF(14.87±0.73)、TGF.β1(18.31±0.86)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4.36±0.41)%,(321±53.8)μg/g,8.40±0.67,12.04±0.71,P<0.01];相对于SHR对照组,安体舒通组则显著降低[分别为(6.35±1.12)%,(429±53.7)μg/g,13.02±0.92,16.37±1.24,P<0.05].结论 安体舒通能明显改善SHR肾小球纤维化,其作用可能是通过阻断盐皮质激素受体和抑制CT-GF及TGF-β1的表达而实现的.

  • 老年人高血压、抑郁与认知功能减退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蓓芸;燕虹;钟远;黄高忠;崔亮;金俊

    目的 分析老年人高血压、抑郁患者认知功能状况及其相关性.方法 共收集207例患者,分为单纯高血压组、单纯抑郁组、高血压合并抑郁组和正常对照组.采用简易精神状况检查表(MMSE)进行认知功能检查,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抑郁程度的评定,并收集相关资料.结果 抑郁老人中独居比例较大.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单纯高血压组的注意力和计算力明显下降(P<0.01),单纯抑郁组的MMSE总分、定向力、注意力和计算力、语言能力明显下降(P<0.05);与单纯高血压组比较,高血压合并抑郁组的MMSE总分、定向力、回忆力、语言能力明显降低(P<0.05);与单纯抑郁组比较,高血压合并抑郁组的注意力和计算力明显降低(P<0.05).抑郁患者的MMSE得分与HAMD得分呈负相关(r=-0.706,P<0.01).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抑郁及高血压合并抑郁均为认知功能减退的影响因素(P<0.01).结论 老年人高血压和抑郁均会引起认知功能的减退,高血压合并抑郁者认知功能减退更为严重,抑郁的严重程度与认知功能减退有关.有效的控制高龄老人的血压和抑郁状态,可能有助于降低其认知功能减退发生的危险.

  •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纤维化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闵新文;许明;杨汉东;李东峰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肌纤维化的相关性.方法 16只14周龄雄性SHR随机分为卡托普利组和SHR对照组(n=8), 8只同龄雄性SD大鼠为正常对照组,卡托普利100 mg·kg-1·d-1灌胃12周,免疫组化分析TIMP-1、 CollagenⅠ和Ⅲ的表达; RT-PCR检测TIMP-1mRNA表达; MASSON染色分析测量胶原容积分数(CVF);碱水解法测定羟脯氨酸(Hypro)含量.结果 (1)SHR对照组LVI、CVF、Hypro,TIMP-1、CollagenⅠ和Ⅲ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相对于SHR对照组,卡托普利组则显著降低(P<0.05);(2)TIMP-1与上述指标呈正相关(P<0.01).结论 TIMP-1与SHR心肌纤维化密切相关,卡托普利能抑制TIMP-1的表达.

  •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大血管病变的炎性机制

    作者:杨伟;李海辉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时慢性炎性因子与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131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4组,比较各组糖尿病并发高血压和大血管病变时的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正常对照与4组糖尿病亚组相比,CRP、IL-2、IL-6、IL-8、TNF-α、PAI-1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糖尿病并大血管病组的CRP、IL-6、TNF-α、PAI-1水平显著高于糖尿病无大血管病变组(P<0.05);糖尿病高血压合并大血管病变组IL-6、TNF-α水平显著高于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组(P<0.05).IL-6、TNF-α与BMI、WHR、FFA、TC、FINS、UA均呈正相关,BMI、FINS作为独立因素影响IL-6、TNF-α的水平.结论 IL-6、TNF-α可能在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尤其同时合并高血压时发挥了一定的炎性作用.

  • 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肾内血流动力学改变和内皮素-1及肾上腺髓质素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刘泽军;魏宗德;李晚珍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并肾功能损害患者早期双侧肾内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与内皮素-1(ET-1)、肾上腺髓质素(ADM)的相关性.方法 将90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血α1-微球蛋白,血、尿β2-微球蛋白水平分为肾损害早期高血压组45例和无肾损害高血压组45例.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各组对象血浆ADM、ET-1水平进行测定,并同时用彩色超声多谱勒技术监测双侧叶段动脉(SRA)、叶间动脉(IRA)的收缩期峰速度(Vs)、舒张期末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血流峰速加速时间(AT)、脉冲指数(PI)、阻力指数(RI)等血流参数.结果 (1)肾损害早期高血压组与无肾损害高血压组比较,血浆ET-1、ADM水平明显增高(P<0.001);SRA、IRA的Vs、Vd、Vm显著降低(P<0.05),AT明显延长(P<0.01),PI和RI明显增高(P<0.05).(2)直线相关分析,ADM、ET-1与Vs、Vd、Vm负相关(P<0.001),与PI、RI、AT正相关(P<0.001).ADM、ET-1、与Vs、Vd、AT、RI存在回归关系.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并肾功能损害患者早期肾内动脉血流动力学及血浆内皮素-1、肾上腺髓质素水平发生明显变化,内皮素-1、肾上腺髓质素可能在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早期发挥重要作用.

  • 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指标分析

    作者:张洁函;庄少伟;王玉华;居海宁;李岩松;徐迎辉;夏静雯

    目的 了解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指标状况及不同分级高血压动脉硬化指标差异.方法 将初次确诊的302例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同期选取中青年体检健康者305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对象的动脉硬化指标: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踝臂指数(ABI)及SBP、DBP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观察组baPWV指标出现异常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I指标出现异常的比例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SBP、DBP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已存在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在中青年人群血管硬化检测中,脉冲波速度(PWV)较ABI敏感度更高,血管硬化比例和程度皆随高血压级别加重而加重.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尿酸血症患病率的研究

    作者:王金林;黄雨晴;张莹;李捷;陈纪言;周颖玲;冯颖青

    目的 了解不同性别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情况.方法 从广东省人民医院课题选取资料完整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检测尿酸、血生化等指标,根据年龄分组:≤40岁、> 40 ~ 50岁、>50 ~ 60岁、>60 ~ 70岁、>70 ~ 80岁、> 80岁,并按年龄、性别对各组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进行统计分析,并比较组间患病率差异.结果 共入选3 136例,尿酸均值(382.32±104.72) μmol/L,总患病率为45.6%(1429/3136),其中男与女总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9.1% vs 43.1%,x2=11.21,P<0.05);各年龄组男性患病率分别为55.6%, 58.8%,41.9%,52.0%,45.8%,46.7%,女性患病率分别为44.4%,36.4%,40.4%,43.1%,43.6%,48.2%,50岁以前男性总体患病率高于女性(P<0.05),50岁以后男女总体患病率基本相当(P>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尿酸血症患病率高,且男性总患病率略高于女性.

  • T波电交替预测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价值

    作者:佘光明;马敏

    目的 探讨T波电交替(TWA)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80例,分为两组.40例TWA的患者作为观察组,40例无TWA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分析动态心电图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性别构成、年龄、心率、血压、室间隔或左心室后壁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WA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有预测价值.

  • 左旋氨氯地平干预伴高血压2型糖尿病肾病的弥散加权成像研究

    作者:陈小燕;陈燕珊;李新春;肖文霞;赵康艳;俞家熙

    目的利用功能磁共振中的弥散加权成像( DWI )检测技术,评估左旋氨氯地平干预对伴高血压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损伤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前瞻性研究方法,5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伴高血压2型糖尿病肾病( III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左旋氨氯地平组, n =26)及B组(氨氯地平组, n =24),两组在继续服用常规治疗剂量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ARBs)类药物的基础上,分别加用左旋氨氯地平(2.5 mg qd)或氨氯地平(5 mg qd)干预24周。比较两组干预前后DWI检测的肾实质表观弥散系数(ADC)的差异,以及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肌酐(sCr)、胱抑素C(Cys C)等的变化;每4周随访患者服药情况,同时记录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以及不良反应等。结果干预24周的结果显示,两组sCr、Cys C与基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A组UAER、SBP及DBP较基线显著下降[42.5(25.3~91.0)μg/min vs 49.2(29.7~96.8)μg/min,(112.6±6.4)mmHg vs (135.3±7.6)mmHg,(71.4±10.7)mmHg vs (80.3±11.6)mmHg, P <0.05],ADC则较基线显著上升[(2.45±0.12)vs (2.17±0.09), P <0.05]。 B组DBP及UAER与基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SBP较基线显著下降[(121.5±11.6)mmHg vs (134.8±9.2)mmHg, P <0.05],ADC较基线显著上升[(2.28±0.15) vs (2.14±0.09), P <0.05],但其干预后 SBP 的下降幅度(△SBP )及 ADC 的上升幅度(△ADC)均显著性低于A组( P =0.02,0.01);A组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4% vs 41.7%,χ2=4.27, P =0.0387)。结论对于伴高血压的2型糖尿病肾病( III期)患者,在ARB的基础上联用左旋氨氯地平,与联用氨氯地平比较,前者可能具有更佳的全面降低血压、减少尿白蛋白排泄、改善肾脏局部微循环、总体不良反应更少的优势。

385 条记录 13/20 页 « 12...10111213141516...192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