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肾结石分级对经皮肾取石术后结石清除率预测的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和研究肾结石分级对经皮肾取石(PCNL)术后结石清除率预测的价值.方法:选择100例于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间在我院进行肾结石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与分析,对全部患者肾结石进行分级后行经皮肾取石术,对术后结石清除率进行分析.结果:复查结果显示,17例Ⅰ级患者没有残留结石,28例Ⅱ级患者没有残留结石,7例Ⅲ级患者没有残留结石,11例Ⅳ级患者没有残留结石,不同肾结石分级患者结石清除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级患者16例术后出现并发症,Ⅲ级患者19例,Ⅲ级患者2例出现并发症,Ⅳ级患者未出现并发症.不同肾结石分级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险因素为肾结石分级,保护因素为通道数量,通道数量以及肾结石分级能够做预测值预测结石有无残留.
-
经皮肾取石术在肾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经皮肾取石术治疗肾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肾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采用经皮肾取石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取石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结果.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肾取石术治疗肾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
-
微造瘘吸引碎石清石鞘在儿童经皮肾镜取石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微造瘘吸引碎石清石鞘在儿童经皮肾镜取石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5年3月我科收治儿童上尿路结石患者76例的临床资料,均在B超引导定位下,采用微造瘘吸引碎石清石鞘对患儿施行经皮肾镜取石术,观察手术时间,术中肾盂内压,结石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均为一次一个通道取石,取石时间平均28min,术中肾盂内压为(2.5±5.9)mmHg之间,结石取净率为92.1%,出血量少,无输血,无大出血、尿瘘、胸、腹腔脏器损伤等严重的并发症。结论:应用微造瘘吸引碎石清石鞘对患儿施行经皮肾镜取石术安全有效,具有手术时间短,肾盂低负压,损伤小,出血量少,恢复快等优点。
-
B超介导微创经皮肾取石术治疗严重脊柱畸形合并上尿路结石
目的 评价应用B超介导微创经皮肾取石术(MPCNL)处理脊柱畸形合并上尿路结石的疗效.方法 收集本院2001年8月至2010年2月严重脊柱畸形(Cobb角>90°)合并上尿路结石患者10例,共11侧肾,采用MPCNL术在B超介导下穿刺,观察术中术后大出血、周围器官损伤情况;记录平均手术时间、术后48 h与术前相比的血红蛋白下降水平;应用腹部平片和B超复查术后上尿路结石取出情况;并进行术后随访,记录术后随访时间及结石复发情况.结果 11侧肾脏共行14次MPCNL术,其中单通道MPCNL 10次,双通道MPCNL4次.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术中术后未见大出血周围器官损伤等并发症发生.平均手术时间为(96±38) min,术后48 h血红蛋白下降(16±7) g/L.术后复查腹部平片和B超显示11侧上尿路结石完全取净.术后随访(36±28)个月,1例患者复发下盏小结石,其余9例患者未见结石复发.结论 B超介导下应用MPCNL处理严重脊柱畸形合并上尿路结石安全有效.
-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80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微创经皮肾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80例尿路结石患者采用B超定位引导经皮肾穿刺建立F16通道,使用用德国WOLF8/9.8 F输尿管肾镜结合气压弹道碎石机碎石.结果 80例患者行Ⅰ期穿刺取石69例,行Ⅱ期取石8例,行Ⅲ期取石3例.结石清除率93.75%(75/80).手术时间0.6~3.6 h,术中无需要输血病例,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 微创经皮肾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疗效好、创伤小、结石清除率高、并发症少,对残留结石和复发结石的再次手术治疗有较大优越性,配合体外冲击波碎石可进一步提高肾结石的清除率,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微创经皮肾造瘘输尿管镜取石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 总结经皮肾穿刺取石术(PCNL)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要点.方法 对2005年11月至2007年10月收治的365例行PCNL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患者进行分析,并实施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结果 PCNL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17例,经治疗及护理后全部治愈出院.结论 术后加强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
经皮肾取石术在肾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并探讨经皮肾取石术在肾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应用价值与意义。方法选取该院自2012年7月—2013年10月期间泌尿外科收治的肾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每组患者35例,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经皮肾取石术法对患者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情况的差异。结果从实验数据可得,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肾取石术在肾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过程中,临床效果显著,安全可靠,意义重大,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
探析经皮肾取石术应用在肾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有效性
目的:进一步探讨和分析经皮肾取石术应用在肾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于2011年12—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肾结石患者,将50例患者合并糖尿病患者设为观察组,另50例肾结石患者设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经皮肾取石术进行治疗,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结石清除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手术成功,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95.32±5.43) min,平均住院时为(9.21±1.34) d,结石清除率为90%,术后共有9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94.14±4.89) min,平均住院时间为(8.85±1.56) d,结石清除率为94%,术后有6例患者出现并发症,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结果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均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在肾结石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经皮肾取石术不会加重患者术后并发症,其治疗效果与普通患者的治疗效果基本一致,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今后值得推广和应用。
-
经皮肾取石术在肾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经皮肾取石术在肾结石合并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从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200例经皮肾取石术肾结石患者,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100)与非糖尿病组(100),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结果。结果两组在尿酸与混合结石方面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结石清除率为89.00%,非糖尿病组为90.00%(90/100),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5.00%,非糖尿病组为22.00%,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肾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采取经皮肾取石术,安全有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肾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经皮肾取石术治疗的护理分析
目的 对肾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予以经皮肾取石术治疗的过程中,加以综合护理干预,以此分析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肾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共统计有患者例数80例,2017年2—7月是研究时间段落,对80例肾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均进行经皮肾取石术治疗,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患者划分为研究组,实施常规护理的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对组间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手术出血量和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生活质量评分予以观察对比.结果 存在明显差异性指标的项目有:组间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手术出血量和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生活质量评分,且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术后生活质量评分均更高,手术出血量和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更低(P<0.05),表现出研究组数据指标更有优势性.结论 在肾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予以经皮肾取石术治疗的过程中再行综合护理干预,可以对患者的临床预后情况进行有效改善.
-
围术期综合护理在糖尿病合并肾结石患者经皮肾取石术治疗中的作用分析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在糖尿病并肾结石行经皮肾取石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2015年7月—2017年12月期间在该院泌尿外科住院治疗的拟行经皮肾取石术的糖尿病合并肾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时随机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2),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术中出血、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空腹血糖[(6.6±0.5)mmol/L vs.(7.4±0.6)mmol/L,t=3.414,P=0.038]、餐后2 h血糖[(7.8±0.7)mmol/L vs.(8.6±0.7)mmol/L,t=3.521,P=0.035]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2.8±0.8)d vs.(4.4±1.1)d,t=3.863,P=0.029]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140.5±20.4)min和(143.8±18.9)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52,P=0.067);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减少[(153.6±10.5)mL vs.(185.4±11.8)mL,t=3.257,P=0.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术期综合护理应用于糖尿病并肾结石行经皮肾取石术患者有利于围术期血糖控制,减少术中出血,改善手术后恢复状况.
-
肾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经皮肾取石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肾结石合并糖尿病用经皮肾取石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剖析该院从2014年9月—2017年2月接诊的75例肾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病历资料,以患者自愿选择的治疗方式对其进行分组:试验组(n=38)采取经皮肾取石术治疗方案,对照组(n=37)采取常规手术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手术治疗的效果,比较手术耗时等指标.结果 试验组的手术成功率为97.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3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手术耗时为(98.57±21.42)min、术中出血量为(364.21±53.29)mL,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28.96±41.38)min、(538.64±65.17)m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经皮肾取石术对肾结石合并糖尿病病患进行治疗,可显著缩短其手术耗时,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手术创伤.
-
经皮肾取石术在肾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观察经皮肾取石术在肾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分析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峤山卫生院接收的101例肾结石患者资料,均行经皮肾取石术医治;临床依据是否合并DM分为实验组(53例)(合并糖尿病)与对照组(48例)(非糖尿病),对比并分析2组结成清除率、结石成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75.00%相比,实验组结石清除成功概率94.33%更高(P<0.05);与对照组混合结石、尿酸发生率(2.08%、10.42%)相比,实验组18.87%、28.30%更高(P<0.05);与对照组16.67%相比,实验组并发症总发生概率32.08%更高(P<0.05).结论 肾结石合并DM患者行PCNL医治可取得确切疗效,且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被临床推广、应用.
-
经皮肾取石术治疗肾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
目的 分析肾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接受经皮肾取石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2012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10例接受经皮肾取石术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是否伴有糖尿病进行分组,将其中50例合并糖尿病的肾结石患者视作糖尿病组,将另外60例单纯肾结石患者视作非糖尿病组,比较两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糖尿病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结石清除率与非糖尿病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00%,非糖尿病组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感染出现的影响因素包括高龄、结石直径大、手术时间长、术中灌注量多.结论 经皮肾取石术治疗肾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具有可行性,安全性不会受到影响,可在临床推广.
-
经皮肾取石术在肾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研究采取经皮肾取石术应用于肾结石伴随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之中的应用和效果评价. 方法 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在该院治疗的肾结石伴随糖尿病患者共120例,将所有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患者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取经皮肾取石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以及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手术时间. 结果 对患者治疗一段时间之后,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明显比对照组手术成功率高,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手术时间短,实验组患者手术出血量明显比对照组少. 结论 采取经皮肾取石术应用于肾结石伴随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具有比较好的疗效,具有比较高的结石取净率,患者出血量比较少,患者手术时间比较短,并且该疗法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患者具有较高的满意度,因此值得临床推广.
-
肾结石合并输尿管结石行经上盏与经中盏入路PNL术治疗的效果对照
目的:对比肾结石合并输尿管结石行经上盏与经中盏入路PNL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3年9月~2014年9月本院收治的肾结石合并输尿管结石患者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2例,2组均采用PNL术治疗,对照组予以经中盏入路,研究组予以经上盏入路,对比2组的手术疗效。结果:2组术中出血量与建立通道时间无明显差异( P>0.05),但研究组碎石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研究组的结石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2组胸膜损伤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但研究组持续血尿、术后疼痛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经上盏入路PNL术治疗肾结石合并输尿管结石的手术时间较短且结石清除率高,但其术后疼痛的发生率增加,临床应根据患者实际进行合理选择。
-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出血量影响因素的分析
目的 寻找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术中出血量的影响因素.方法 2006年4月至8月,应用MPCNL治疗肾结石患者178例(219次手术).以可能影响术中出血量的患者因素(年龄、体重指数、高血压、糖尿病、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泌尿系感染、肾脏既往手术史、肾实质厚度、肾积水程度及结石表面积)和手术相关因素(肾盏入路、总穿刺次数、穿刺针流出液体是否血性液、扩张通道大小、通道数目、手术时间、术中操作因素引起的并发症、分期手术)为自变量,应用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各因素与失血量之间的关系,找出影响术中出血量的主要因素. 结果 178例(219次手术)患者手术均成功.采用单通道取石177例次,多通道取石42例次,双侧手术13例.手术平均出血量(201.7±145.2)ml,单通道手术平均出血量(191.8±139.6)ml,多通道(244.9±162.2)ml.多因素回归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中操作并发症(P=0.000)、肾实质厚度(P=0.000)、分期手术(P=0.000)、通道数目(P=0.001)、手术时间(P=0.019)、肾积水程度(P=0.033)及结石表面积(P=0.044)对失血量有明显影响.结论 术中出现操作并发症、肾实质肥厚、多通道取石、手术时间过长及结石体积较大都能显著增加失血量,分期手术可减少失血量.避免术中操作并发症发生、减少手术时间、对大体积结石或出现操作并发症的患者选择分期手术十分重要.
-
经皮肾取石术后不留置肾造瘘管的适应证和安全性
放置F14肾盂造瘘管. 结果 240例均一期手术成功.2组结石清除率分别为98.3%(118/120)和96.7%(116/120),二者相比无统计学差异(χ2=0.171,P=0.679).2组术中、术后均无输血病例;术后18例发热(A组8例,B组10例, χ2=0.240,P=0.624),均无感染性休克.术后48 h B超检查2组患者均未见肾周积液. 结论 对于经过严格选择的患者,经皮肾取石术后不放置肾盂造瘘管安全而有效.
-
微创经皮肾镜与后腹腔镜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比较研究
目的 比较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MPCNL)与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retroperitoneal laparoscopic ureterolithotomy,RLUL)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003年9月~2008年6月,对73例伴有肾积水的单侧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46例采用MPCNL治疗(MPCNL组),27例采用RLUL治疗(RLUL组),比较2组的结石清除率及手术并发症.结果 RLUL组手术时间为(92.6±23.3)min,显著长于MPCNL组的(66.7±20.3)min(t=-4.967,P=0.000).术后3 d的结石清除率MPCNL组为93.5%(43/46),RLUL组为100.0%(27/27),差异无显著性(χ2=0.554,P=0.457).术后3 d血红蛋白下降MPCNL组为(0.59±0.30)g/L,显著高于RLUL组的(0.38±0.21)g/L(t=3.223,P=0.002).术后MPCNL组有4例(8.7%)出现38.5 ℃以上发热,与RLUL组1例(3.7%)差异无显著性(χ2=0.112,P=0.737).术后RLUL组有1例(3.7%)尿漏,与MPCNL组(0/46)差异无显著性(χ2=0.074,P=0.786).结论 MPCNL与RLUL在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上都具有满意的疗效与安全性,RLUL术中出血较少,但手术时间长,在有条件且技术成熟的医院可适当开展.
-
经皮肾取石术在老年肾结石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经皮肾取石术(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治疗老年肾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2005年1月~2011年12月对57例老年(年龄61~87岁,平均69岁)肾结石行PCNL.采用B超引导下建立经皮肾通道F16~F24,留置相应工作外鞘置入F8.0/98输尿管镜或F208经皮肾镜,钬激光或EMS碎石清系统碎石并清除结石. 结果 手术时间30 ~140 min,平均65 min.一期结石清除率78.9%(45/57).1例术后体温>38.5℃,经抗感染治疗后好转;2例术中、术后出血较多(分别出血1800、2500 ml)给予输血治疗,其中1例因假性动脉瘤行肾动脉高选择性栓塞治疗好转.无一例损伤肝、脾等重要脏器及诱发呼吸和循环功能衰竭等其他严重并发症.12例结石残留者行二次PCNL 4例及辅助ESWL 5例,术后分别各有1例肾下盏少量结石残留,另7例无结石残留;5例结石残留随访6~24个月,除1例肾结石略有增大外其余4例无明显变化.46例结石清除者随访3 ~ 34个月,平均14.3月,除2例复发保守治疗外其余无复发. 结论 PCNL治疗老年肾结石安全,疗效满意.积极的术前准备、熟练的经皮肾镜技术及加强围手术期监测和管理是提高安全性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