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心存大爱的施今墨
有一次,毛泽东宴请一些知名人士,其中就有北京四大名医之一的施今墨先生.施今墨与著名西医专家黄家驷、林巧稚等同桌.毛泽东风趣地对施今墨说:"你很有名啊,我在年轻时就听说过你.你们同行是不是冤家啊?"施令墨回答说:"主席,我们团结得很好,互相很尊重."毛泽东听了很高兴.
-
从施今墨药对浅析消渴病病机
施今墨先生擅用药对治疗消渴病,经祝谌予先生整理、讲解流传于世.苍术配玄参;黄芪配山药;绿豆衣配薏苡仁;葛根配丹参;玄参配麦冬;知母、黄柏配肉桂;知母配石膏7对药对既为遣方用药之兵将,亦为消渴病病机之概括,寓法于方,兹就其配伍思路浅析消渴病病机.
-
名为用药,实为用方--施今墨对药初探
本文记述了施今墨对药的由来和祝谌予对施今墨对药的认识,笔者经过学习祝老经验,结合自己的心得体会,提出施今墨先生的对药是"名为用药,实为用方"的观点,并以具体对药和病案为例加以阐述,为学习施今墨先生的学术思想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
从"施门祝氏"传承探讨中医师承与院校教育
中医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是目前中医教育的两种方式.师承教育以家传、师带徒、私塾继承为主,院校教育以课堂教育为主.通过梳理"施门祝氏"(施今墨、祝谌予)的传承脉络,总结出施今墨与祝谌予先生实践中医教育的共同点在于:(1)均学自师承教育,主张以中医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相结合的方式传承中医.(2)课程安排以中西医并重为主.(3)中西医教学均由知名专家授课.从"施门祝氏"传承得到的启示,希望对于现代中医教育有所裨益.
-
衷中参西,理真术效--记"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施今墨
施今墨(1881-1969年),字奖生,浙江萧山人.幼学中医,青年时投身国民革命.1930年同萧龙友、孔伯华等创办北平国医学院,任副院长.1932年筹办华北国医学院,任院长.1935年与汪逢春、萧龙友、孔伯华任北平中医考试主考官,后遂有"北京四大名医"之称.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医的教育事业,是中西医结合的先驱和倡导者,毕生行医以理真术效自勉,重视气血阴阳与脾胃升降的调和.是我国近代著名的中医临床家、教育家、改革家.
-
施今墨先生"医戒十二条"评介
施今墨先生(1881~1969)是京城四大名医之一,为振兴和发展中医事业,深知对中医师培养的重要性.他曾说,"中医之生命,不在外人,不在官府,而在学术也;学术之成否,当然在于学校."1930年他曾与萧龙友、孔伯华等创办北平医药学校,后更名为北平国医学院.1932年施今墨先生创办华北国医学院,招生范嗣也从北京扩大到华北地区;他自任院长,并亲自参与授课和临床带教.在<华北国医学院第二届毕业纪念刊>中收载了施今墨先生为学校医德教育提出的"医戒十二条"(以下简称"医戒"),充分体现了他"以德治教"的高尚品位.我反复研读之后感悟颇深,简要评介如下.
-
浅谈中医治疗胃痛十法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指心窝部以下,脐以上的胃脘疼痛为主症,或伴有脘胀、纳呆、泛酸、嘈杂、恶心呕吐等症状的一种病症.西医学中的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胃下垂、胃癌以及慢性胰腺炎和胆囊炎等以胃痛为主症时,均可参照本节辨证治疗.胃痛之病,体察其发病规律,其中主要病机特点是"不通则痛".但与肝脾两脏关系密切,正如《素问·经脉别论》内更详述其义:"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对于水谷入胃,赖脾之运化使精气四布,上下通达,详述无遗.脾主升,胃主降,是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正如叶天士说: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至于通降之法,各有不同,正如《医学薪传》所说:"调血以和气,通也;上逆者使之下行,中结者使之旁达,亦通也;虚者助之使通,寒者温之使通,无非通之之法也."笔者治疗胃痛多年,临症应用施今墨先生的治胃痛十法即温、清、补、消、通、泻、涩、降、和、生之法,颇感得心应手,兹分述如下.
-
施今墨治疗不寐法则析义
施今墨对不寐治疗有独特的见解,以病因而论认为心肾不交、阴血亏虚、脑肾不足、阳虚阴郁、肝经受病及胃热、胃实、胃虚、胆热、胆寒、胆虚等十余种不同因素皆可导致失眠.提出交通心肾、养血安神、补肾壮髓、扶阳抑阴、导痰化滞、建中和胃、调肝宁胆、化瘀通络、重镇潜阳诸法.
-
学贯中西德艺双馨的一代宗师祝谌予教授
祝谌予教授早年拜北京四大名医施今墨先生为师学习中医,后又东渡日本,就读于日本金泽医科大学学习西医.深受施今墨先生中西医结合思想的影响,把老师提出的"中医改进之方法,舍借用西学之生理、病理以互相佐证,实无他途"的学术思想,作为终身实践并为之奋力的目标.他主编的<祝选施今墨医案>、<施今墨先生的中西医结合思想和我对中西医结合的看法>等书著和文章中,都留下了祝谌予教授禀承施今墨先生的思想,为中西医结合事业不断求索与不断奋斗的印记.
-
吕景山老师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简介
吕景山老师为第三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教师,从事中医教育、科研、临床工作50余年,精研"对药",创用"对穴"和"同步行针法",是目前为数不多的针药结合中医学家.对药具有协同增效;相互制约,各展其长;合和配伍,衍生新用;沟通引导之功的作用.对胃肠病、外感病、糖尿病分别运用不同的对药辨证加减治疗,取得良好疗效.同时倡立对穴,无痛进针,同步行针治疗疾病,疗效亦显著.现代中医临床应针药并施,发挥中医综合治疗的优势,使临床疗效大为提高.
-
施今墨诊疗糖尿病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
施今墨(1881-1969),中医临床家、教育家,北京四大名医之一,中西医结合卫生事业倡导者、实践者.兹将施今墨先生诊疗糖尿病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简述如下.1 倡导中西医结合辨病辨证方法施今墨先生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倡导中医、西医要互相学习,融会贯通,他认为中医学是不断发展的,中医要改革不能"各承家技,始终顺旧",要在贯通前人理论的基础上勇于突破,才能推陈出新,而中西医汇通就是促进中国医学向前发展的一个很好方式.
-
50年来医学期刊施今墨学术思想相关文献初析
施今墨(1881-1969,名毓黔,字奖生;是自民国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享誉北京的著名中医临床学家,同时也是中医理论家、革新家与教育家;与孔伯华、肖龙友、汪逢春并称北京四大名医.建国以后,曾担任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国中医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北京中医医院顾问、中西医交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解放后施今墨老先生不顾年事已高,坚持临床工作,并积极办学,亲身从事教学工作,推动中医教育,促进中医发展
-
李辅仁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经验浅谈
李辅仁主任医师,早年从师于北京"四大名医"之一的施今墨,是当代著名的中医临床实践家.现就其在治疗呼吸系统部分疾病经验浅谈如下.
-
从施今墨药对探讨失眠病机
施今墨善用对药治疗失眠临床疗效显著,故讨论6组施今墨治疗失眠对药,分别是龙骨配牡蛎、远志配石菖蒲、黄连配阿胶、茯苓配茯神、肉桂配黄连、珍珠母配磁朱丸,既为遣方用药之兵将亦为失眠病机之概括,寓法于方,营就其配伍思路探析失眠病机.
-
近红外光谱法定量分析药对葛根丹参提取液中主要成分
药对葛根丹参源于<施今墨药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葛根中的异黄酮类物质特别是葛根素有明显扩冠状血管,改善正常和缺血心肌代谢作用.
-
北京四大名医与中西医结合
肖龙友(1870~1960)、施今墨(1881~1969)、汪逢春(1882~1948)及孔伯华(1884~1955)是民国时期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享誉全国的四位著名中医临床学家,因四位先生均悬壶于北京,而并称北京四大名医.几位中医前辈从事中医临床期间,既经历了国民党政府下令取缔中医的艰难岁月,也经历了新中国中医药事业蓬勃发展的崭新时代.四位中医前辈长期从事中医临床工作,推动中医教育,促进中医发展;在中医与西医的关系方面,四位老先生均具有十分开明的态度和宽阔的胸怀,主张中西医团结合作,促进中西医学结合,共同为人民健康服务.这里,我们就四大名医对中西医结合的认识与实践,作简要的介绍.
-
著名医家施今墨先生教育思想的初步研究
施今墨先生,于1932年创办华北国医学院.该院以研究整理中国医学,培养医学人才,更新国医教育,适应社会需要为办学宗旨.学制4年,课程以中医为主,中西兼授,融汇贯通.至1950年停办,共招生16班,毕业生达347人[1],为继承和发扬中国医学文化遗产,培养了大量高级中医人才,对中医高等教育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他的教育思想,值得认真研究.
-
应用施今墨对药配伍理论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经验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形成过程,基本伴随肾之卫气不固密、脾之气虚不统摄,以致水液不循常道,溢出脉外,形成水肿,蕴湿生毒,久病入络,微型癥瘕成矣.临证时辨证用药和现代药理相结合,应用施今墨对药配伍理论,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常用对药有黄芪配伍党参、茯苓配伍土茯苓、牡蛎配伍鳖甲、大黄配伍三七等.
-
浙贝母善治脂肪肝
近年来,我们在临床中以浙贝母为主药,配猪苓、陈皮、半夏、茯苓健脾以助其化痰;配丹参、山楂活血以助其散结;配泽泻、决明子通二便以助其泄降,为治疗脂肪肝的基本方.并针对不同的病因,进行加味.若慢性乙型肝炎引起者,加苦参、虎杖、白花蛇舌草等抗病毒的药物;若酒精性脂肪肝,加葛根、生甘草、蒲公英等解酒护肝的药物;若过度肥胖所致者,加大黄、荷叶、何首乌、茵陈等缓泻祛脂的药物;若糖尿病而诱发者,加施今墨老先生的黄芪和山药、苍术和玄参等降糖对药,能收到较好的疗效.
-
旱莲草治疗心律失常
受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施今墨先生治疗心脏病的影响,笔者在临床上遇反复发作性心律失常,特别是反复发作性阵发性心动过速、房颤,多予旱莲草合地锦草、车前草,再加入健脾益气温阳药物研末口服,多数患者临床疗效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