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γ-刀立体定向治疗脉络膜黑色素瘤疗效观察

    作者:杨培学;杨新爱;杨智华

    目的观察伽玛(γ)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简称γ-刀治疗)脉络膜黑色素瘤的疗效.方法采用γ-刀治疗16例(16只眼)脉络膜黑色素瘤,40%~50%等剂量曲线覆盖肿瘤,肿瘤边缘剂量12~30 Gy,平均17 Gy,中心剂量35~68 Gy, 平均48 Gy, γ角45o~65o.治疗后随访3~3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8.5个月.根据自觉症状、CT和MRI检查结果判断其治疗效果.结果症状好转8例,无变化6例,恶化2例,总有效率87.5%.CT和MRI等影像学检查显示肿瘤消失3例,缩小7例,无变化4例,2例肿瘤增大而行眼球摘除手术. 除视网膜前及视网膜下可见小片状出血外,无其它严重并发症.结论γ-刀治疗脉络膜黑色素瘤瘤体局部控制率高,无严重并发症;是一种无创、安全、有效的脉络膜黑色素瘤治疗方法.

  • 脉络膜黑色素瘤脱色素处理后Caspase-3的免疫组化研究

    作者:孙红;惠延年;王立勤;马吉献

    目的观察凋亡基因Caspase-3在脉络膜黑色素瘤(choroidal melanoma)中的表达及分型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收集20例脉络膜黑色素瘤标本,对其进行Caspase-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表达情况及染色强度.结果 Caspase-3在脉络膜黑色素瘤有较好的表达,在梭形细胞型中5例/6例呈阳性表达,在混合型中6例/8例呈阳性表达,在上皮样瘤细胞型中3例/4例呈阳性表达,在坏死型中1例/2例呈阳性表达,且在各型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凋亡在脉络膜黑色素瘤中存在;Caspase-3在脉络膜黑色素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 脉络膜黑色素瘤误诊为视网膜脱离1例

    作者:宋蓓雯;吴强;杜新华

    患者,女,62岁.主诉:右眼视力下降1年,加重2个月.患者1年前开始感觉右眼视力有轻度下降,4个月前曾在外院检查,当时右眼视力0.8,按"结膜炎"进行治疗,2个月前开始右眼视力明显下降,就诊时检查发现右眼视网膜青灰色隆起,初步诊断为"视网膜脱离"收治入院.该患者有肺结核病史.曾行乳房小叶增生手术.

  • 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5例

    作者:吴莹;曹伯泉

    脉络膜黑色素瘤是成年人为多见的眼内恶性肿瘤,约60%原发于脉络膜.白色人种显著多于有色人种.现将我科自1995年以来诊治的5例总结报告如下.

  •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伟霞;薛彩霞

    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我院2005年3月以来实施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ein angiography,FFA)260例,其中男173例,女87例,年龄18~76岁.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124例,眼底出血26例,眼外伤23例,视网膜中央静脉或分支静脉阻塞25例,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3例,黄斑病变16例,中浆38例,中渗2例,视神经炎2例,脉络膜黑色素瘤1例,所有受检者均经化验检查,心电图检查,无严重心、肝、肾疾患,高血压病及糖尿病患者要求控制血压、血糖至正常或接近正常.

  • 脉络膜黑色素瘤影像学诊断比较

    作者:陈慧琴

    影像学自临床广泛应用以来,在眼科方面的发展也非常快,已成为眼科疾病诊断中重要的检查方法.本文回顾分析了我院8例脉络膜黑色素瘤的影像学特点,旨在探讨影像学对脉络膜黑色素瘤的诊断价值,及超声对其诊断的特异性价值.

  • 共情护理对脉络膜黑色素瘤伴抑郁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秦岭;王荣海

    目的 探讨共情护理对脉络膜黑色素瘤伴抑郁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80例脉络膜黑色素瘤伴抑郁择期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共情护理,对2组患者入院时、手术前1 h抑郁状态及出院前1 d积极感受进行评价,并比较其预后和住院时间.结果 就诊时,2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 h 2组患者抑郁程度均下降,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积极感受量表(PAC)总分、自我肯定、未来展望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实施共情护理虽然没有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但是减轻了患者的抑郁状态,提高了患者的积极感受,缩短了住院时间.护理人员要注重共情能力的培养.

  • 高频彩超在脉络膜黑色素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雷建明

    目的 探讨高频彩超诊断脉络膜黑色素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高频彩超对经临床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5例脉络膜黑色素瘤进行回顾性分析.部分病例进行CT和MRI检查.结果 高频彩超对该病诊断有特异性,诊断符合率93% (14/15),结合CT和MRI,可以避免超声的不足,提高诊断率.结论 由于高频彩超在二维图像和彩色多普勒的特异性,是诊断脉络膜黑色素瘤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 脉络膜黑色素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作者:李锦荣

    脉络膜黑色素瘤(choroidal melanoma,CM)是成人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国内发病率仅次于发生在儿童的视网膜母细胞瘤,居眼内肿瘤的第二位.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影像学检查技术也日新月异,笔者就此进行相关性的文献查阅,分别从超声、CT、MRI、眼底造影、PET-CT等五个方面进行综述,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提高诊断的符合率.

  • 眼恶性黑色素瘤摘除术后7年眶内复发1例报告

    作者:黄萍;张静

    患者男,56岁,因右眼脉络膜黑色素瘤行激光治疗无效,于1993年1月4日在本院第1次住院治疗.

  • 脉络膜黑色素瘤的病理特点与预后

    作者:燕玉清;赵红

    目的 分析脉络膜黑色素瘤的病理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对天津市眼科医院2003年10月至2014年3月入院的31例(31眼)经病理证实的脉络膜黑色素瘤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病理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脉络膜黑色素瘤31例(31眼)中男18例(58.1%),女13例(41.9%);均为单眼发病,右眼17例(54.8%),左眼14例(45.2%);年龄30~71岁,平均52.5岁.肿瘤位于睫状体者7眼,位于赤道后者15眼,位于旁视神经者4眼,位于赤道前者5眼.瘤体呈蘑菇状者6眼,呈圆顶状者5眼,呈类圆形者3眼,呈半圆形者4眼,呈扁平形者12眼,呈弥漫状者1眼.31眼中,大肿瘤8眼,中等肿瘤23眼.肿瘤细胞类型:梭形细胞型7眼(眼内期4眼,青光眼期1眼,眼外蔓延期2眼),上皮细胞型4眼(眼内期3眼,眼外蔓延期1眼),混合细胞型20眼(眼内期15眼,青光眼期2眼,眼外蔓延期2眼,全身转移期1眼).肿瘤细胞向巩膜外蔓延程度:Ⅰ级15眼,Ⅱ级6眼,Ⅲ级3眼,Ⅳ级7眼.在Ⅳ级中有4眼伴有大量坏死,大部分为大肿瘤.眶内蔓延途径:沿巩膜导管和巩膜涡静脉蔓延者6眼;直接侵犯巩膜、向眼球外蔓延者5眼;沿筛板直接蔓延者1眼;侵犯视网膜、睫状体、虹膜、结膜者4眼.随访22例患者中有2例死亡,均为混合细胞型并发肝转移,存活时间为术后17个月(全身转移期)和28个月(眼内期).结论 脉络膜黑色素瘤的预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位置、形状和体积、瘤细胞类型、扩散途径等),沿巩膜导管、巩膜涡静脉蔓延和侵犯巩膜、向眼球外蔓延是主要的蔓延途径.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基因表达对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增殖、凋亡及STAT3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

    作者:任耘;蔡明高;霍鸣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 receptor,IGF-1R)基因表达对脉络膜黑色素瘤(choroidal melanoma,CM)细胞增殖、凋亡及STAT3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 参照LipofectamineTM2000说明将干扰IGF-1R表达的siRNA转染人CM细胞OCM-1作为IGF-1R-siRNA组,并设置无干扰作用的siRNA及加入脂质体的细胞作为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AG490作为STAT3信号通路抑制剂,收集转染48 h的细胞,通过CCK8法及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细胞活力及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STAT3信号通路磷酸化的p-JAK2和p-STAT3及下游靶基因Cyclin D1和Bcl-xL的表达.结果 阴性对照组IGF-lR表达量(0.243±0.036)与空白对照组(0.228±0.0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F-1R-siRNA组IGF-1R表达量(0.071±0.010)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F-1 R-siRNA转染的OCM-1细胞IGF-1R的表达明显降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IGF-I R-siRNA组细胞活力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均为P<0.05).IGF-1 R-siRNA组p-JAK2、p-STAT3、Cyclin D1和Bcl-xL的蛋白表达均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IGF-1 R-siRNA+AG490组细胞活力低于IGF-1 R-siRNA组,细胞凋亡率高于IGF-1R-siRN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IGF-1R-siRNA组p-JAK2、p-STAT3、Cyclin D1和Bcl-xL的蛋白表达均高于IGF-1R-siRNA+ AG490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下调IGF-1R基因表达可通过抑制STAT3信号通路降低CM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

  • 超声造影对兔眼脉络膜黑色素瘤血流循环的定量评估

    作者:高敏;唐金华;刘海芸

    目的 探索改良兔眼脉络膜黑色素瘤原位肿瘤模型的建立方法及成瘤影响因素;观察超声造影在定性和定量评估脉络膜黑色素瘤血液循环模式中的应用.方法 将脉络膜黑色素瘤的瘤组织碎片植入10只兔的右眼,左眼作为对照.4周后采集兔眼普通超声、多普勒彩色超声、超声造影图像并自动记录,使用SonoLiver分析眼内肿块血流充盈曲线.结果 兔眼内脉络膜黑色素瘤成瘤率为80.0%(2只动物死亡).肿块体积大切面两条垂直线测量值为(0.92±0.28)cm、(0.66±0.30) cm,肿瘤的峰值强度为(263.56±143.33)%,上升时间为(5.01±1.42)s,达峰时间为(6.17±2.18)s,渡越时间为(18.01±7.65)s,曲线下面积为(4505.13±1491.75)%,上升支斜率为59.48±75.18,下降支斜率为-7.21±5.76.肿瘤组织与正常眼球壁组织比较,峰值强度、曲线下面积、下降支斜率均较大(均为P<0.05),上升时间、上升支斜率、达峰时间、平均渡越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脉络膜下腔植入肿瘤组织碎片是一种稳定兔眼脉络膜黑色素瘤模型建立方法,超声造影在定性和定量判断眼脉络膜黑色素瘤内血流微循环模式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姜黄素对人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株血管形成拟态抑制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

    作者:高文;陈陆霞;何彦津;梁凤鸣

    目的 研究姜黄素对人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株OCM-1血管形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及其PI3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三维培养人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株OCM-1,观察其形成VM的能力.观察梯度浓度(0μmol·L-、10 μmol·L-1、20 μmol·L-1、30μmol·L-1、40 μmol·L-1)的姜黄素对OCM-1细胞株VM形成的影响,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参与VM形成的PI3K与EPHA2的表达.结果 姜黄素在体外可以抑制OCM-1细胞株VM的形成,呈浓度依赖性.姜黄素对OCM-1细胞EphA2和PI3K蛋白表达的影响:E-phA2和PI3K蛋白表达随姜黄素(10 μmol·L-1、20 μmol·L-1、30 μmol·L-、40 μmol·L-1)浓度的升高呈浓度依赖性降低.各组分别与0μmol·L-姜黄素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00),其中30 μmol·L-1姜黄素组和40 μmol·L-1姜黄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300、P=0.188).结论 姜黄素能明显抑制OCM-1细胞株VM的形成,其机制可能与下调EPHA2、PI3K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PI3K信号通路有关.

  • 姜黄素对人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株OCM-1血管生成拟态形态学和病理改变的影响

    作者:高文;何彦津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姜黄素对人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株(OCM-1)血管生成拟态形态学和病理学改变的影响.方法 三维培养OCM-1细胞株,观察梯度浓度为0μmol·L-1、10 μmol·L-1、20 μmol·L-1、30 μmol·L-1、40 μmol·L-1的姜黄素对OCM-1细胞株血管生成拟态形成的影响,分别进行形态学观察和病理学PAS染色.结果 形态学观察显示:姜黄素0 μmol·L-1组:OCM-1细胞有浸润,在鼠尾胶上叠加生长,随着时间的延长,部分细胞逐渐伸展、变形,呈长条状、梭状或弧状;培养l周后细胞与细胞之间相互连接,并可呈管状、腔样、树枝样、网状等管腔结构,即血管生成拟态;姜黄素10μmol·L-组:部分OCM-1细胞能够形成条梭状和长条形,血管生成拟态形成;姜黄素20 μmol·L-组:部分OCM-1细胞能呈长条形和梭形,但不能形成血管生成拟态;姜黄素30 μmol·L-组:大部分细胞呈圆形,少数细胞能形成长条形和梭形,但不能形成血管生成拟态;姜黄素40 μmol·L-1组细胞皱缩成圆形,不能形成血管生成拟态.病理学PAS染色显示:姜黄素0μmol·L-1组:大部分肿瘤细胞表达PAS阳性物质,相互连接形成环状、管腔样结构,即血管生成拟态;姜黄素10 μmol·L-1组:部分OCM-1细胞呈条梭状和长条形,PAS染色阳性,形成网格状血管生成拟态结构;姜黄素20 μmol·L-1组:部分OCM-1细胞呈长条形和梭形,PAS染色阳性,少部分呈网格状结构;姜黄素30 μmol·L-1:大部分细胞呈圆形,PAS染色阴性,少数细胞能形成长条形和梭形,PAS染色阳性,但不形成网格状结构;姜黄素40 μmol·L-1组:细胞皱缩成圆形,PAS染色阴性,不形成网格状结构.结论姜黄素在体外可以抑制OCM-1细胞株血管生成拟态的形成,存在形态学和病理学改变,呈浓度依赖性.姜黄素浓度达到30 μmol·L-1时,对OCM-1细胞株血管生成拟态的形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MMP-2、MMP-9的表达与脉络膜黑色素瘤微血管密度及肿瘤转移的关系

    作者:陈陆霞;张诗武;孙保存;张丹芳;何彦津;贺忠江

    目的 探讨恶性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 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的表达特征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及预后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6例(56眼)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中MMP-2、MMP-9的表达特征,以CD34标记检测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并分析其与肿瘤血管生成及肿瘤转移的关系.结果 56例患者中MMP-2和MMP-9的表达阳性率较高,分别为91.07%和96.42%,两者的表达强度呈正相关关系(r=0.45,P=0.001);有转移病例出现MMP-2、 MMP-9高表达的比例明显高于无转移病例(P=0.004,P=0.006);MMP-2 、MMP-9高表达者的MVD明显大于其低表达者(P=0.025,P=0.021).结论 MMP-2和MMP-9的过度表达可能与脉络膜黑色素瘤血管生成及肿瘤转移有关.

  • 血啉甲醚在兔脉络膜黑色素瘤组织中的分布

    作者:贾力蕴;张风;杨庆松;严伟;熊颖

    目的应用血管造影和组织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观察的方法,研究国产新型光敏剂血啉甲醚(hematoporphyrin monomethyl ether,HMME)在兔脉络膜黑色素瘤眼部组织的分布.方法建立改良的兔脉络膜黑色素瘤动物模型.肿瘤生长3~4 mm后进行药物分布实验.28只兔眼(肿瘤20眼,正常眼底4眼,虹膜4眼)静脉注射HMME(10 mg·kg-1)后96 h内血管造影;于兔静脉注射HMME(10 mg·kg-1)后的5 min、15 min、30min、60 min、180 min、480 min和24h、48 h、72 h各取兔眼球2眼制作组织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药物在肿瘤及眼部各组织的分布,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于静脉注射HMME后3~4 h在肿瘤组织选择性聚积达到高.结论HMME可以在兔脉络膜黑色素瘤中选择性聚集、滞留,静脉注射后3~4 h是光动力治疗的适宜时间.

  • 脉络膜黑色素瘤中survivin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

    作者:吕霞;孔令非;齐绍文;刘正国;陈小凯

    目的 观察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在脉络膜黑色素瘤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关系,探讨survivin对脉络膜黑色素瘤血管生成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1例脉络膜黑色素瘤患者组织中survivin、CD34的表达,以CD34标记肿瘤微血管,并在显微镜下计数微血管密度.结果 瘤旁组织中无survivin表达,survivin在脉络膜黑色素瘤表达阳性率为66.67%,其表达与脉络膜黑色素瘤病理分型、巩膜是否受侵相关(P<0.05),而与肿瘤位置、肿瘤大基底直径无关;survivin的表达与MVD呈正相关,survivin阳性表达组中MVD明显高于survivin阴性表达组(P<0.05).结论 survivin在脉络膜黑色素瘤的形成与发展中可能通过抑制凋亡和参与血管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与患者预后关系密切.

  • 巨大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侵犯眼眶1例

    作者:马文平;李勇;何庆华;张卯年;李宏伟;黄勇;胡海霞

    1临床资料患者,男,41岁.因右眼长肿物,不能视物,进行性长大4a于2003年8月12日来我院就诊.4a前曾因车祸致右眼受伤,在当地医院按右眼视网膜脱离给予药物治疗(具体不详),视力无增进,肿物进行性增大,以后未再进行任何治疗.

  • 国产125I巩膜敷贴器治疗兔眼脉络膜黑色素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作者:周金琼;魏文斌;李彬;杨文利;高飞;李辽青;杨承勋;蔡善钰

    背景 脉络膜黑色素瘤(CM)是成人眼内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巩膜表面敷贴放射治疗(EPRT)是一种近距离放射疗法,是多年来治疗CM常用的方法之一.但该治疗方法的研究与应用目前在国内报道较少,大多数的CM患者需行眼球摘除术. 目的 通过观察兔CM模型眼、正常兔眼经敷贴放射后的反应以及兔全身免疫状态,评价国产125I巩膜敷贴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5个组,每组8只兔8只眼(均取右眼).其中放射治疗组1及模型对照组用于评价国产125I巩膜敷贴器的有效性;放射治疗组2、伪放射对照组、正常对照组用于评价国产125I巩膜敷贴器的生物安全性.有效性研究:利用B16F10鼠皮肤黑色素瘤细胞株植入兔眼制作动物模型,造模3周后放射治疗组1模型兔眼放置国产125I巩膜敷贴器进行放射治疗,肿瘤局部照射总剂量为100 Gy,模型对照组不进行治疗.每日间接检眼镜检查,每周行眼底照相、B型超声、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安全性研究:放射治疗组2正常兔眼放置巩膜敷贴器,伪放射对照组正常兔眼植入不带放射粒子的敷贴器外壳,正常对照组不作任何干预.放射治疗组2、伪放射对照组于放置敷贴器前及敷贴器取出后3、7、15、30 d抽取外周血,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CD8+T细胞数量.于放射治疗组1、模型对照组肿瘤种植后6周,放射治疗组2、伪放射对照组、正常对照组观察30 d后耳缘静脉空气栓塞法处死实验兔,对实验眼进行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查. 结果 放射治疗组1、模型对照组间放置敷贴器前肿瘤的平均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0).放置敷贴器1周后,放射治疗组1肿瘤高度明显小于模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放射治疗组1放置敷贴器2周后肿瘤高度较敷贴前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放射治疗组1虽然仍有肿瘤细胞残存,但肿瘤内部血管明显减少且管径较细,肿瘤细胞排列紊乱,部分细胞空泡样变性,色素外露,大量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安全性研究中,放射治疗组2、伪放射对照组在各时间点CD4+、CD8+、CD4+/CD8+T细胞流式细胞术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分组=0.770、8.110、2.230;P=0.380、0.060、0.140;F时间 =0.770、3.220、4.230;P=0.550、0.170、0.004).放射治疗组2、伪放射对照组表现为角膜、结膜上皮下、巩膜表面慢性炎性细胞浸润,未见巩膜坏死、机化等表现. 结论 国产125I巩膜敷贴器对兔眼CM的疗效确切,对眼部其他组织以及兔全身免疫状态的影响较小.

145 条记录 5/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