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脉络膜黑色素瘤误诊为视网膜脱离手术导致眶内扩散转移一例
脉络膜黑色素瘤表现多样化,在诊断方面应提高对其临床特点的认识,考虑到该病的可能性,进一步作B超、FFA、CT、MRI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
脉络膜黑色素瘤病例分析
脉络膜黑色素瘤是成年人常见的眼部恶性肿瘤,由于表现多样,有些缺乏典型的色素样改变,临床上易误诊、漏诊.对我院眼科遇到2例脉络膜黑色素瘤病例报告如下.
关键词: 脉络膜黑色素瘤 -
脉络膜黑色素瘤荧光素和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五例
脉络膜黑色素瘤是较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其眼底表现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特征已有文献报导,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报道较少[1],笔者近遇到5例脉络膜黑色素瘤患者,同时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nce angiography,FFA)和ICGA检查,现将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
视网膜下出血误诊为脉络膜黑色素瘤三例
黄斑区视网膜下大出血是临床较常见的眼底病变,有些患者因出血浓厚或较为局限,形态类似脉络膜黑色素瘤而容易误诊.本院病理科于1988~2000年,收治3例因误诊为脉络膜黑色素瘤而摘除眼球的视网膜下大出血患者,现将其临床病理学特点报告如下.
-
放射敷贴法治疗脉络膜黑色素瘤三例
葡萄膜黑色素瘤是成人常见的原发性眼内恶性肿瘤[1].放射敷贴法属于近距离放疗,是国外多年来用于保守治疗睫状体脉络膜黑色素瘤的方法,但在国内尚未见报道.早在20世纪70年代,125I及106Ru就被用于葡萄膜黑色素瘤的临床治疗中[2,3],也是目前该病治疗中应用多的放射性核素.此外192Ir及103Pa等核素亦用于治疗本病[4].我院自1999年8月起采用放射敷贴法联合其他方法治疗脉络膜黑色素瘤3例.现报告如下.
-
视乳头旁脉络膜黑色素细胞瘤一例
患者女,39岁。因左眼无视力半年伴疼痛,于1999年8月25日来我院就诊。体检未见异常。眼部检查:右眼视力1.2, 左眼眼前手动。左眼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中深,指测眼压正常。散瞳检查:左眼玻璃体轻度混浊,视乳头上方可见高出视网膜表面的灰白色隆起,累及视乳头,呈蘑菇状,表面光滑,下方可见渗出性视网膜脱离,伴点状出血。右眼未见异常。B超检查:左视乳头及乳头上方、鼻侧、颞侧(以鼻上为主)可探及蕈状光团约9.5 mm×8.8 mm×7.0 mm,其位于眼底光带内,内回声为均匀中、强反射,有声衰减及不典型脉络膜凹,表面可见条状光带覆盖(图1)。提示:左视乳头、脉络膜黑色素瘤,继发性视网膜脱离。临床拟诊:左脉络膜黑色素瘤;左眼渗出性视网膜脱离。于同月31日,在球后及眶尖麻醉下行左眼球摘除术。病理检查:眼球大小正常,巩膜表面未见异常。矢状轴垂直切开眼球,可见肿瘤位于视乳头旁的视网膜下,为均匀一致的深黑色蕈状肿物,约7.6 mm×7.6 mm×6.0 mm。光镜下显示:肿瘤细胞多为大圆形或多边形,胞浆丰富,含有大量黑色素颗粒(图2);部分肿瘤细胞体积较小,呈梭形,胞浆中等,多位于瘤体周边部。切片经脱色素后,可见清晰的肿瘤细胞胞核,核小且圆,核染色质淡染。两种瘤细胞均无异型性及病理性核分裂象(图3)。瘤体内仅有少量血管组织,未见明显坏死。从视乳头至锯齿缘可见继发性视网膜脱离,视网膜下渗出伴有少量出血,肿瘤表面视网膜萎缩伴囊样变性,并有少量肿瘤细胞浸润;锯齿缘部视网膜轻度囊样变性。病理诊断:左眼视乳头旁脉络膜黑色素细胞瘤。
-
单眼先后出现的脉络膜黑色素瘤一例
患者男性,57岁.因"左眼视物模糊3个月余"于2008年7月22日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门诊.患者曾于外院诊断为"左眼脉络膜黑色素瘤",既往患扩张性心肌病1年,呼吸暂停综合征5年,否认糖尿病、高血压等全身疾病.眼科检查:视力右眼远视力1.2,近视力Jr5,左眼远视力0.25,近视力Jr7不见;眼压:右眼9 mm Hg(1 mm Hg=0.133 kPa),左眼7mm Hg;双眼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巩膜未见肿物及色素,前房中等深度,虹膜色素正常未见肿物,晶状体清.
-
先天性眼皮肤黑变病合并脉络膜黑色素瘤一例
患者男性,55岁,自出生起即有双眼"黑眼圈",入院前1年自觉右眼视物模糊,视力逐渐下降,于外院就诊发现右眼球内有一肿物,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考虑为脉络膜黑色素瘤,于2005年8月1日入住我院.
-
葡萄膜黑色素瘤的放射敷贴治疗现状
葡萄膜黑色素瘤是成人常见的原发眼内恶性肿瘤[1],可发生于虹膜、睫状体及脉络膜,多数葡萄膜黑色素瘤位于后部葡萄膜[2].放射敷贴疗法是一种近距离放射治疗,是多年来治疗葡萄膜黑色素瘤常用的方法之一[3].早在1930年,Moore[4]曾用镭针治疗脉络膜黑色素瘤.1966年Stallard[5]首先报道使用60Co放射敷贴器治疗脉络膜黑色素瘤.自20世纪70年代至今,125I、106Ru、192Ir及103Pa相继用于放射敷贴法治疗葡萄膜黑色素瘤.
-
努力提高脉络膜黑色素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水平
恶性肿瘤是指人体细胞失去控制、无休止异常生长而形成的组织肿块.肿瘤细胞可向其周围组织蔓延或经淋巴及血液向远处转移,导致患者受累器官功能障碍或致患者死亡.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choroidal melanoma,CM)为成人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在已行CM眼球摘除术的患者中,50 % 的患者术后15年肿瘤细胞经血行转移至远处脏器,其中肝转移致死者占85 %,故危害极大[1].
-
兔视网膜脉络膜经瞳孔温热疗法组织病理学改变
经瞳孔温热疗法(transpupillary thermotherapy,TTT)是一种治疗局部疾病的热疗技术.初步临床结果表明,TTT治疗脉络膜黑色素瘤、视网膜母细胞瘤、脉络膜血管瘤以及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等疾病,具有效率高而组织损伤小的优点.
-
葡萄膜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鉴别诊断要点
葡萄膜黑色素瘤是成年人眼内常见的恶性肿瘤,多发生于40~50岁中年人,儿童或≥70岁老年人少见;男与女性发病率大致相同.一般为单眼发病,肿瘤呈单灶性,无遗传性.85%的肿瘤发生于脉络膜,10%发生于睫状体,5%发生于虹膜.睫状体部位的黑色素瘤亦可由于虹膜或脉络膜黑色素瘤蔓延所致.
-
2012年科林杯眼科摄影大赛获奖作品选登
图1 2012 年科林杯眼科摄影大赛900型裂隙灯显微镜组获奖作品 A示硅油眼继发白内障;B示花瓣;C示先天性瞳孔残膜;D示迪氏膜破裂;E示雪花;F示角膜内皮桔皮样变;J示周边虹膜打孔;H示铁锈症;I示晶状体前脱位;J示睫状体肿瘤;K示圆锥角膜;L示脉络膜黑色素瘤
-
脉络膜黑色素瘤的眼内切除术
眼内切除术作为脉络膜黑色素瘤众多治疗手段中的新成员在饱受争议中逐渐被采纳、接受,并逐渐被大量研究证明是一种治疗脉络膜黑色素瘤不得不考虑甚至是首选的治疗手段。本文对脉络膜黑色素瘤眼内切除术的发展历史和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
GT、MRI在脉络膜黑色素瘤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观察脉络膜黑色素瘤的CT及MRI表现,探讨CT及MRI对脉络膜黑色素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脉络膜黑色素瘤的CT及MRI表现,5例均行CT检查,3例同时行MRI检查.结果:CT2例表现为眼球玻璃体内球形、半球形块影.3例表现为眼环后部梭形隆起或局限性增厚.4例密度较均匀,1例密度欠均匀.TlWI呈高信号;2例T2WI呈较均匀低信号,1例呈不均匀信号.结论:CT和MRI对脉络膜黑色素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当需要与有钙化表现的肿瘤鉴别时,CT扫描优于MRI;对于特征性短T1短T2信号,MRI扫描优于CT.
-
24例脉络膜黑色素瘤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总结经病理证实的 24例脉络膜黑色素瘤.方法:分析其临床、B超、CT特点及病理改变.结果:24例中,男15例,女9例年龄10~61岁,平均年龄41.66岁.病程1周~1.5年.视力主要症状为视野缺损,视力下降,眼底可见棕褐色实性隆起.病理:梭型细胞型11例,上皮样细胞型7例,混合细胞型5例,1例未分型.结论:视力与病程及肿瘤所占位置有关,预后与肿瘤细胞分型及肿瘤治疗早晚有关,并指出早期准确诊断是治疗的关键.
-
脉络膜黑色素瘤眶内蔓延的临床病理观察
[目的]总结眼内脉络膜黑色素瘤眶内蔓延的MRI、病理特征,找寻脉络膜黑色素瘤眶内蔓延的病理途径.[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诊断的眼内脉络膜黑色素瘤眶内蔓延病例,观察其MRI信号与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并对切片进行常规病理形态学观察,总结其眶内蔓延的途径.[结果]所有患者行MRI检查,肿瘤在T1加权像呈高信号,T2加权像呈低信号为典型表现.当肿瘤内黑色素均匀或较多时可出现典型的T1高,T2低,增强明显的典型信号特征.当肿瘤内黑色素较少甚至无,则出现T1中信号、T2中信号的特征.注入强化剂后几乎均增强,呈高信号,说明肿瘤富于血供,与肿瘤内黑色素多少无关.观察到脉络膜黑色素瘤眶内蔓延途径:(1)沿巩膜导管、巩膜涡静脉蔓延.(2)经视神经及其周围鞘膜眶内蔓延.(3)侵犯视网膜、睫状体、虹膜、结膜.(4)浸润周围神经、肌肉.(5)形成瘤栓,经血行转移.[结论]MRI检查是脉络膜黑色素瘤术前明确诊断较为可靠的指标.病理上可有多种途径向眶内蔓延.多见的为延巩膜导管及涡静脉直接蔓延.经视神经及其周围鞘膜蔓延亦不罕见,易侵犯周围血管、神经及软组织.可形成瘤栓经血行转移.
-
31例脉络膜黑色素瘤的病理分析
目的 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1例(31只眼)脉络膜黑色素瘤的病理特点.方法 收集天津市眼科医院2003年10月-2014年3月入院的31例患者经病理证实的脉络膜黑色素瘤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病理特点.结果 男性患病率稍高,随就诊病程天数的增加,视力低于0.05时,尤其无光感时60% 的患者进入巩膜外侵犯Ⅱ期,Ⅲ期和Ⅳ期.1)肿瘤的位置:睫状体:7例,赤道后15例,旁视神经肿瘤4例,赤道前5例;2)肿瘤形状和体积:①形状:扁平形12例,蘑菇状6例,圆顶状5例,类圆形3例,半圆形4例,弥散型1例.②体积:大肿瘤8例,中等肿瘤23例.继发性视网膜脱离的22例;3)瘤细胞类型:梭型细胞型7例(眼内期4例,青光眼期1例,眼外期2例),上皮细胞型4(眼内期3例,眼外蔓延期1例),混合细胞型20例(眼内期15例,青光眼期2例,眼外蔓延期2例,全身转移期1例);4)肿瘤细胞向巩膜外蔓延程度:Ⅰ级:15例,Ⅱ级:6例,Ⅲ级:3例,Ⅳ级:7例.在Ⅳ级中有4例伴有大量瘤细胞的坏死,大部分为大肿瘤.结论 脉络膜黑色素瘤的男性发病率稍高,随就诊病程天数的增加,视力低于0.05,尤其无光感时60% 的患者进入巩膜外侵犯Ⅱ期,Ⅲ期和Ⅳ期,眼外蔓延期的大部分为大肿瘤,伴有大量细胞的坏死.混合细胞型和梭形细胞型多见,上皮瘤样细胞凝合力差,易发生转移.
-
脉络膜结核误诊1例分析
1 病历介绍患者, 女, 49岁, 右眼视力进行性下降8个月, 2个月来加重未曾治疗, 近10 d突然出现视物不清, 来我院就诊. 患者既往腰椎结核已手术治疗20年. 眼部检查: 右眼视力无光感, 左眼1.0. 双眼外眼及眼前节未见异常, 右眼玻璃体混浊, 隐见眼底后极部颞下青灰色实质性隆起, 隆起度约+16 D, 边界清, 左眼底未见异常. 眼压: 右眼2.31 kPa, 左眼1.49 kPa. X线胸片检查未见异常. B型超声波探查显示: 右眼颞侧球壁实性隆起, 呈半球形, 边界光滑锐利, 前界回声强, 向后回声弱, 见脉络膜凹陷及声影, 病变范围11.2 mm×11 mm×8 mm, 周围视网膜脱离, 右眼球内实质性占位(脉络膜黑色素瘤).
-
伽玛刀治疗脉络膜黑色素瘤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 探讨脉络膜黑色素瘤应用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2013年3月至2017年9月收治脉络膜黑色素瘤患者18例并应用Leksell立体定向伽玛刀治疗,治疗前均行患侧眼外直肌固定,在实施伽玛刀治疗术前、术中及术后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及出院指导.结果 本组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肿瘤有效控制15例,占83.3%,其中肿瘤体积维持不变8例,显著缩小7例;肿瘤体积增大3例.视力方面:下降6例,丧失4例,视野缺损5例,改善3例.结论 脉络膜黑色素瘤应用伽玛刀治疗可有效控制肿瘤生长、保留患者视力同时,还可维持患者容貌外观,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前对患者的心理实施充分的评估和有效的护理干预,术中密切观察配合,术后加强并发症管理,成为患者顺利实施伽玛刀治疗围手术期护理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