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发展探讨
随着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生活品质与身体健康状态有了更高追求,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今,在医疗技术较为发达的今天,诸多患者对于康复的要求也是逐渐提高,为了进一步满足病人需要,高职院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受到了更多人的重视,这也促使了高职院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发展速度更为迅猛,效果更佳显著,但是在专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也不难发现一些问题.本文主要针对告知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探讨,希望对相关工作者有所帮助.
-
全程无缝隙教学管理模式在高职高专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教学实践效果
目的:探究全程无缝隙教学管理模式对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进行实践教学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200名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常规组与试验组。常规组学生100例,采取一般的教学模式;试验组学生100例,采取全程无缝隙教学管理模式,对比两种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结果试验组学生的临床基础知识、核心专业知识、操作能力评分分别为(97.14±2.05)分、(96.21±2.31)分、(95.36±2.13)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此外,试验组与常规组的教学满意度分别为98.0%与81.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取全程无缝隙教学管理模式可明显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与综合素质,是当今教学模式体系下较为完善的一种教学方式,值得同类院校借鉴推广。
关键词: 康复治疗技术 全程无缝隙教学管理模式 应用效果 -
加速康复治疗技术在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
加速康复治疗技术是在生物-心理-社会新的医学模式下提出的较新医学治疗概念.1999年,丹麦的Kehlet等[1]首次提出了"加速康复治疗技术"这一概念.
-
产后康复治疗技术对产后腹部变形的恢复作用
目的:探讨产后康复治疗技术对产后腹部变形的恢复作用。方法:对824例产妇按照是否接受产后康复仪器治疗分为两组,其中接受产后康复仪器治疗的400例产妇为治疗组,同期分娩未接受产后康复仪器治疗的424例产妇作为对照组,测量产后42~56 d腹围和1个疗程(30 d)后的腹围,将两组1个疗程后(对照组30 d后)围度的减少值进行对比。结果:两组的腹围减少对比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t检验,脐围减小情况P<0.05,脐下两指围度减小情况P<0.05)。结论:产后康复治疗技术可以改善腹部松弛状态,对治疗腹部变形有较好的效果。
-
康复治疗技术提高实践操作能力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改革
培养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它既影响了学生就业以后实施康复治疗的效果,也影响了他们未来的工作前景,因此在多年的带教中,该院探索了有利于提高康复治疗专业在校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模式,并将它命名为"一中心,四系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一体化、案例化的教学方法,开展了教学改革.这一种新的带教模式有助于促进教学与研究的成效,并且着重培养了学生的公共意识与社会责任,促使了学生在康复治疗技术方面的实践能力的提高.
-
基于能力本位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研究基于能力本位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高等教育强调能力本位,全面提高职业能力,要建立职业教育课程体系,需强调职业为核心,注重职业素养和岗位职能的培养.当前,该院对近3届毕业生通过康复治疗技术,对毕业生职位进行分析,并进行社会调研,通过会议对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进行有效分析,快速掌握职业岗位毕业生素养程度,以及职业能力要求,通过以课程为平台,以职业道德教育为核心,将重点集中在职业能力上.依据职业岗位实际需求,并以岗位职业能力具体分析,重点进行能力培养,对传统三段式课程全面革新,设置专业课程,核心课程,专业方向性课程,选修课程,以及实操课程等,教学方式灵活多变,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能力培养,同时依据学生能力情况,将课程过程和实际结果 相结合进行评定审核,让能力本位的的教育在教学体系中更加的突出.
-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中等与高等职业院校学制贯通人才培养研究
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当前康复治疗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流培养模式,其培养周期短,发展迅速,潜力巨大,可以较快填补我国康复治疗人员的空缺.该文旨在探讨结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强化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明确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中等、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递进、延展和衔接关系,探索中等、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学制贯通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对学生职业技术技能的培养,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康复专业技能水平和学历层次,拓宽就业渠道,增强其社会就业竞争能力.并将这一理念渗透于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标准和专业技能实验实训中,体现出中等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一贯性、灵活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特点,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高等职业技术技能型、紧缺型和应用型康复服务人才.
-
产后康复治疗技术对产后形体恢复作用的探讨
目的:探讨产后进行康复治疗对于产妇产后形体恢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3月间在我院进行妊娠、并于产后进行康复治疗的100例产妇作为观察组,并于同期在我院妊娠的未进行康复治疗的10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产妇产后的体型恢复情况,其具体测量部位有腹围、臀围及腿围,对本次研究两组以上的数据进一步的研究讨论。结果产妇于临床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恢复效果,其临床满意率高达98%,相比较对照组产妇于临床住院期间,其产妇满意率为68%。观察组100例产妇,其腹围平均变化6.421 cm,臀围平均变化3.438 cm,左腿大腿围平均变化1.684 cm,左腿小腿围平均变化1.644 cm;相比较对照组100例产妇的形体围度变化情况,其腹围平均变化4.331 cm,臀围平均变化2.644 cm,左腿大腿围平均变化0.452 cm,左腿小腿围平均变化0.579 cm。经统计学软件分析以上两组产妇的临床形体围度变化情况,得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100例产妇的临床形体恢复作用显著优于对照组100例产妇的临床形体恢复作用。结论本文已细致介绍了产后康复治疗仪器及产后中医按摩手法,其具体以系统化学习过的产后康复师为准,通过以上200例入选产妇的临床产后5~7 d内的基本数据及产后满月的基本数据差值进行比较,发现观察组产妇的形体恢复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产妇的形体恢复效果,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得出产后康复治疗技术对产后形体恢复的作用显著,本次研究结果有待临床有关人士进一步研究使用。
-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方法探讨
康复治疗技术是实践要求很高的专业,实践课程教学的成败是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好坏的关键.高职教育强调技能教育,以"必需,够用"为原则.结合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和本专业高职教育的特点,寻找更加合适、有效的教学方式,是高职教育工作者的主要任务.
-
高职高专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趋势的分析
通过对高职高专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就业趋势的调查和分析,有利于针对性的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促进本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提高.
-
我国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展望
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都会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影响.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的寿命大大延长,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疾病谱也发生了变化.老年化、外伤、疾病等造成的功能障碍患者的基数明显增大,功能康复治疗的社会需求迅速增长.在这样的背景下,康复医学受到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成为与临床医学、保健医学平行的医学分支.文章从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的概念人手,对我国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技术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就我国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
小儿脑瘫的康复治疗
小儿脑瘫为儿童时期的主要伤残病,其治疗问题长期困扰着千万个家庭.本文介绍了有关小儿脑瘫的概念和分型,病因及症状以及病理,并阐述了国内和国外常用的小儿脑瘫的康复治疗技术.
-
康复治疗技术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应用进展
类风湿关节炎(RA)是由炎症驱动的关节功能损害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关节的肿胀、疼痛和僵直,严重者导致身体的残疾,同时增加罹患关节外疾病的风险.康复治疗技术是药物治疗之外的辅助干预措施,包括物理因子治疗、运动疗法以及作业疗法.物理因子治疗方式在改善RA症状和缓解炎症方面的有效性逐渐得到证实.运动疗法可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关节功能,减少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改善心理健康等.作业疗法可以使患者适应患病后的生活和工作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
循证医学在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临床实习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循证医学在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临床实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7月~2012年4月实习生(对照组,n=23)采用传统带教方法,2012年7月~2013年4月实习生(试验组,n=22)在传统带教方法基础上结合循证医学思维模式,采用理论及操作考试成绩、调查问卷进行评价。结果试验组的操作技术考试成绩及总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提高自学能力、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临床思维、提高信息获得能力、提高选择文献资料的能力、提高分析归纳能力、提高自身整体水平、对此教学方法的满意度8个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在临床实习中应用循证医学思维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提高学生自身整体水平。
-
浅谈高等职业教育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运动疗法学的课程建设
运动疗法学是高等职业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本文介绍了该课程的教材、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经验,并提出了课程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
以人为本在作业疗法教学中实施的体验
1 以人为本是现代高职康复教育的核心要求1.1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现代高职教育的核心目前,高职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的阶段,高职教育的大发展使得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成为全社会所关注的问题.以人为本、提高高职教学质量就是在高职教学中以满足学生需要、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目标,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近几年来,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成为高职教育的重点热门专业,得到大规模的发展,也使得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教学质量成为康复医学界所关注的焦点,坚持以人为本,提高高职康复治疗技术教学质量成为当务之急.
-
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校企合作、工学交互人才培养模式是新时期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与康复机构密切合作,实施"爱心助残、工学交互、课证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果.
-
第十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会议通知
由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与北京北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国家会议中心联合主办的第十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将于2015年9月11~13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创新、融合、共享、发展”。本届康复论坛将继续围绕神经康复、脊髓损伤康复、神经泌尿康复、截肢与骨关节康复、脑积水治疗与康复、肿瘤康复、疼痛康复、儿童康复、老年康复、内科慢性疾病康复、中医与中西医结合康复、社区康复、残疾预防与社会康复、心理康复、音乐康复、体育康复、康复护理、康复治疗技术、康复基础研究、康复工程、康复咨询、康复政策、康复医疗质量控制及临床药物管理、灾难预防与康复国际合作等专业领域的新研究和动态进行广泛地交流。
-
第十届全国认知障碍诊断与康复治疗技术学习班报名通知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康复技术专业委员会与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康复评定科将于2016年8月1~5日在北京联合举办第10届全国认知障碍诊断与康复治疗技术学习班。
教学内容:认知损伤及康复相关理论;脑卒中、脑外伤、脑瘫以及老年性痴呆认知障碍的临床表现特点;注意、记忆、计算、执行功能以及知觉障碍相关的实用、可操作的评定技术、诊断以及康复治疗技术。学习班期间还将介绍当前认知康复领域新进展,特别是远程认知康复方面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应用。学习班将举办多个工作坊,就不同认知障碍的具体检查、诊断与康复训练进行演示和实操。学员回单位后即可开展工作。 -
“2016年康复医学新进展学习班”通知
由中国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北京康复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联合举办的“2016年康复医学新进展学习班”将于2016年6月14~17日在北京举行。届时将召开北京康复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委员会,并邀请美国、德国及国内著名专家教授讲授新的康复治疗技术和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