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真空静脉采血器在 PICU的应用体会
在PICU患儿治疗过程中,为明确诊断,争取抢救时机及协助治疗,常需采血检验。真空采血法以其穿刺成功率高,无需手动抽回血,计量准确,标注方便,无菌程度高,密闭性能好,对血液成分破坏小,标本运送方便等特点被临床广泛应用。现将真空采血法的临床应用报道如下。
-
条形码在住院检验标本处理过程中的应用
将条形码作为检验标本的唯一标识,应用于标本处理的过程,整个过程包括检验医嘱的生成、条码打印、标本采集、标本运送、标本接收和标本结果分析.通过条形码在住院检验标本处理过程中的应用,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工作误差,是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走向自动化和规范化的关键.
-
标准时间管理在医院后勤中的应用策略
基于医院后勤服务标准化管理策略,运用标准时间管理,以标本运送服务为例,对医院后勤服务标准作业方法的合理性与有效性进行判断,分析作业时间损失原因及改善途径,提出降低作业时间损失的方法与步骤,进而提高作业效率,改进绩效管理,实现作业绩效的改善与标准作业的流程再造.
-
血清钾假性升高的常见原因体会
《中国误诊学杂志》编辑部:我们在长期的临床实验室检测过程中,发现了几种引起血清钾假性升高的原因,现介绍如下.1 溶血溶血是引起血清钾假性升高常见的原因,因为细胞内K+的浓度是细胞外液中K+的22.7倍,因此轻微的溶血就可造成血清钾的明显升高.常见溶血原因有:(1)采血试管或注射器不干燥、不干净;(2)止血带时间过长或扎得过紧;(3)抽血后未拔下针头直接将血液注入试管;(4)真空负压管采血过少,过量负压导致部分红细胞溶解;(5)标本运送过程中剧烈振荡.
-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分析前及分析后阶段的质量保证
一、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分析前阶段的质量保证分析前阶段是检验过程的第一阶段,其中核心的问题就是标本及标本信息的管理,这项工作需要医院多部门的协作.分析前阶段主要包括医生对检验项目的选择、医嘱及检验申请单的填写、患者准备、标本采集、标本储存、标本运送和标本接收七大环节,针对每一个环节均有具体的质量保证要求.
-
浅谈血液标本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检验结果直接影响临床医师对疾病的诊治及疗效判断、预后评估。大量资料报道,在实验误差中分析前的误差占总误差的70%左右[1]。分析前的质量保证包括病人准备、标本采集及标本运送、保存等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处理不好,均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免疫学检验非病理性异常值分析判断
随着免疫学检验技术的提高和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结果的准确性。准确可靠的试验结果,对于疾病的诊断、治疗、观察和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影响检查结果的因素很多,常常出现的不符合病情或根本不应该出现的结果,我们称为非病理性异常值(错误结果)。 当有非病理性异常值出现,无论是临床医生或检验者,都应善于分析,找出原因,作出判断。一味追究检验原因是片面的,因为引起误差的原因,往往是从临床就开始的,它包括抽血前患者用药及饮食情况、取血方法、部位、标本运送和保存等方面,标本试验前阶段也称为分析前阶段。
-
临床医学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检验医学质量控制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三个过程。分析前质量控制包括检验申请、患者的准备、原始样本采集、标本运送到实验室并在实验室内部的传递至检验分析过程开始时终止;分析中质量控制,指接受标本开始至检测结果出来;分析后质量控制,是试验结果的再分析、再确认,保证合格报告发出,与临床医生合理的分析、解释。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是保证临床实验室质量的前提,也是重要、关键的环节之一。资料报道,在实验误差中分析前的误差占总误差的70%左右[1],患者标本不合格,那么检验科是做不出反映患者真实病情的检验结果。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对提高检验质量尤为重要。
-
加强标本运送工勤人员管理控制医院感染
[目的]通过加强标本运送工勤人员的医院感染培训及管理,避免在运送环节发生医院感染。[方法]总结标本送检工作中存在医院感染的主要问题,分析原因,系统培训,实施改进措施。[结果]通过培训,标本运送的工勤人员手卫生的操作考核均合格,消毒流程有效执行,人人掌握标本洒溢应急预案的处理流程。[结论]在医院化验标本的运送管理中,正确执行标本的送检流程及消毒规范,可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
有关临床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问题的探讨
临床医学和检验医学密不可分,检验数据已经成为临床医生诊断疾病和防治疾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且它在疾病的发展、转归、疗效评价及预后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从临床医生开出医嘱开始,到分析检验程序启动时终止的步骤,包括检验申请、患者准备、原始样品的采集、标本运送到实验室并在实验室内进行传输这一阶段称为分析前质量控制.据统计检验结果的误差有65%左右出现在分析前[1],为保证检验质量,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现就如何做好医院分析前质量控制做一说明.
-
临床检验医学发展展望
1 自动化技术对临床检验过程的影响1.1 分析前阶段:目前尽管在实验室分析前阶段的自动化技术有了一些进步,但这一阶段的很多工作仍然是手工操作的.在许多地方,如在医院里,标本的运送依靠一个风力送样系统(pneumatic tubing systerm).在医学检验中心,标本则通过专人送到实验室.在大多数医疗机构,标本的采集、标记和输入到计算机系统都是手工操作的.此外,标本的采集量和容器的容量都是由实验室的技术人员来决定,而非机器.其实,分析前阶段中有很多程序是可以采用自动化技术完成的.但是在临床实践中并未得到广泛应用.运用计算机网络申请检验项目可以提高效率,减少标本采集和处理过程中的管理失误.终,机器将可以采血,机器人将实行住院病人的标本运送等.
-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改造集中式标本运送流程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集中式标本运送的流程管理,降低标本运送错误率,提高标本运送及时性.方法 2013年初成立成立标本运送流程再造小组,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方法,对集中式标本运送流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分析,计算运送标本失效的风险值(RPN),明确RPN> 150分的为高风险因子,如条码核对不准确、采集标本操作不规范,采集标本量和时间不符合要求、标本存放地点标示不清,放错地方、存放时间过长,标本失效等,并制定改善措施,加以实施.结果 改进后集中式标本运送流程中的高危因素的风险危机值由改进前的970分下降到240分,标本错误率由改进前的1.14‰下降到0.31‰(P<0.01),标本送检的不及时性由改进前的0.24%‰下降到0.05‰(P <0.01).结论 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的应用有助于预见集中式标本运送流程中的风险,预见性地减少流程各环节的漏洞,从而提高集中式标本运送的有效性、经济性和准确率.
-
临床检验科加强分析前质量管理应采取的举措
分析前阶段是指从医生申请检验开始,包括检验项目的要求、患者的准备、标本的采集、保存以及运送到实验室并在实验室内部的传递,至检验分析过程开始时结束,其中涉及人员有临床医生、护士、标本运送人员及实验室标本接收、预处理等.
-
便携式送检盒的研制及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科学的飞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健康意识逐渐增强,重视健康,维护健康就成了人们的基本需要,为了满足社会的基本需求,我院于2006年成立了体检中心,专为健康查体这一特定人群提供便捷、优质、高效、舒适满意服务.至2011年12月到基层查体人数达20多万人,采集的标本用传统运送法,途中有撞破、标本溢出、进入雨水、光的照射的危险,从而导致标本溶血,标本量不够,标本被稀释,甚至标本被灰尘污染,从而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真实性,但诊疗过程越来越重视以实验诊断为依据[1],只有使用新鲜的标本检验结果才能真实反映实际情况[2],我们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自行研制了便携式送检盒,用于标本运送,经临床应用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
静脉采血和标本运送速度对TAT的影响
TAT(Turnaround time,TAT)是临床检验医学中检测结果的回报时间,是从采血作为TAT的起始时间点到实验室发出报告作为终点的过程[1],结果回报的及时性是衡量临床实验室服务质量的重要内容,是评价实验室服务及时性的特征参数之一[2].影响TAT的因素较多,包括标本采集、运送、离心处理、仪器分析、结果审核、报告签发等步骤.
-
软袋液体外包装袋在标本打包中的应用
为了加强检验标本的管理,更好地将临床科室的血液、粪便、尿液等标本运送至检验科,现大部分医院已经开始执行标本打包,主要目的是防止标本在运送过程中造成丢失或破坏. 血液、体液、粪便、尿液等标本应分开打包,装入不同的打包袋内,运送人员将其送入不同的检验窗口送检. 而标本打包过程中需使用大量的打包袋,费用较高,为了节约能源,避免浪费,我们使用软袋液体外包装袋打包标本,临床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
临床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全程质量管理
检验质量保证是指医院实验室为了保证检验结果的质量所进行的全部活动.为了获得可靠的检验结果,临床实验室要建立一个全程的质量管理体系[1~4].检验工作过程包括下列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实验分析前包括临床科医生开单、病人准备、采集标本、标本运送.第二阶段:实验分析包括标本处理、分析测定、质控.第三阶段:实验分析后包括实验结果审查、报告发出、结果解释.
-
室前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实验室诊断技术和水平也越来越高,准确的实验结果为临床医生诊治患者提供了科学的诊断依据。准确、及时、有效、安全的实验验结果对临床诊治患者将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实验室质量控制也日益受到重视和关注。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因素的是实验室控制的三个重要内容。分析前因素是指送检医生选择检测项目并开具检验申请单,患者准备、标本采集、标本运送、等各个环节,分析前因素决定了标本质量。标本质量是保证检验质量的前提。
-
ISO15189质量体系下对标本运送人员管理的思考
本院检验科ISO15189质量体系从2006年11月1日起正式运行,于2007年10月11日顺利通过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专家组的现场评审,12月19日获得了国家认可委的批准,成为全国第11家、华东地区第1家通过医学实验室认可的实验室.该质量体系目前运行1年多,引发了笔者诸多的思考,现就如何管理标本运送人员作一些探讨.
-
检验分析前的质量保证
检验分析前的质量保证包括临床医师正确选择检验项目、患者准备、标本采集及标本运送等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处理不好,均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