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雷公藤制剂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研究进展
总结雷公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特别阐述了雷公藤多甙片、雷公藤复方、雷公藤药酒、雷公藤膏药的临床研究进展;同时,也探讨了雷公藤用于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作用机制,总结了其在细胞因子、T 淋巴细胞、B 淋巴细胞、前列腺素、皮质激素和毛细血管方面的作用表现。
-
传统中医对雷公藤制剂治疗肾脏疾病减毒增效研究认识
雷公藤又名黄藤木、断肠草、红药等,有大毒.雷公为神话中司雷之神,本品藉以为名,以喻其暴烈之性,<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出江西者力大,土人采之毒鱼,凡蚌螺之类亦死,其性暴烈".雷公藤为卫矛科植物[1],归属于祛风湿药,功效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杀虫解毒,其主要成分为雷公藤碱、雷公藤次碱、雷公藤宁碱等生物碱,此外还含二萜类、三萜类及卫矛醇、卫矛碱等,具有免疫抑制、抗炎、抗菌、止痛、抗肿瘤等作用.雷公藤制剂对多器官的急慢性中毒损害,很大程度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本文综述使用雷公藤制剂治疗肾脏病减毒增效方法.
-
浅谈雷公藤制剂对肝脏的损害
雷公藤是一种常用中药,具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的功效,临床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免疫系统疾病.雷公藤制剂作为免疫抑制剂广泛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肾病综合征等疾病的治疗.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数据库数据显示,雷公藤制剂可引起肝、肾、血液系统和生殖系统等损害.
-
雷公藤制剂生殖毒性及联用减毒研究进展
雷公藤具有祛风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杀虫解毒等功效.目前常见制剂包括雷公藤片、雷公藤多苷片、昆明山海棠片、昆仙胶囊、雷公藤双层片和雷公藤总萜片等.生殖毒性是雷公藤制剂治疗免疫性疾病时棘手的不良反应之一,而通过联用单味药或复方可明显减小雷公藤制剂生殖毒性.本文就近年该领域研究作一综述,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
雷公藤制剂中雷公藤红素的含量研究
目的:建立雷公藤制剂中雷公藤红素含量的HPLC测定方法,并对市售雷公藤制剂样品中雷公藤红素含量进行比较研究.方法:HPLC外标法.Hanbon Kromasil C_(18)色谱柱,流动相甲醇-1%酸水(83:17),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425 nm.结果:雷公藤片中雷公藤红素含量高,在每片89.04~344.0μg;雷公藤多苷片中雷公藤红素含量在每片14.98~217.80μg;昆明山海棠片中雷公藤红素的含量是每片22.32μg,含量相对较低些.结论:不同的雷公藤制剂中雷公藤红素有很大差异.雷公藤片中雷公藤红素的含量明显高于雷公藤多苷片和昆明山海棠片.不同厂家生产的、不同批次的雷公藤制剂中雷公藤红素存在着显著差异.因此,对其进行质量监控和制定合理的质量控制标准势在必行.
-
根据CONSORT HARMs声明评价雷公藤制剂相关肾毒性RCT的报告质量
根据CONSORT HARMs声明评价以雷公藤中成药为干预或对照措施的RCT关于肾毒性的报告情况.根据CONSORT HARMs声明对纳入的雷公藤制剂相关肾毒性RCT研究进行报告质量评价,计算每个研究符合CONSORT HARMs声明的条目,评价雷公藤制剂相关RCT中其肾毒性相关不良反应的报告质量,总结国内研究肾毒性相关不良反应报告的问题.共纳入16项RCT,平均每个研究符合7个条目,雷公藤制剂相关肾毒性RCT研究的报告质量较差,报告的不重复的条目为:使用已验证过的工具报告不良反应、提及不良反应的编码采用的标准、在方法中描述如何及何时收集不良反应的数据、描述不良反应是如何归因于雷公藤的、明确的提出是谁报告的不良反应、描述不良反应的分析方法、描述收集复发不良反应数据的方法、描述与危害相关的任何亚组分析和探索性分析.建议将来中药不良反应的相关研究,严格按照CONSORT HARMs建议的条目对研究进行详细报告.此外,也应考虑到中药自身的特点,详细的报告中药的组成、剂量、服用时间、联合用药及研究对象的辨证分型.
关键词: CONSORT HARMs声明 雷公藤制剂 肾毒性 报告质量 随机对照试验 -
雷公藤制剂及其配伍在皮肤科临床的应用概况
雷公藤及其制剂与其它药物临床配伍较为常见,临床上用于皮肤病治疗屡见报道,本文扼要综述近年来雷公藤制剂及其复方配伍在皮肤科临床的应用概况.
-
肾炎灵颗粒剂与雷公藤制剂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对比
目的 对比使用肾炎灵颗粒与雷公藤制剂治疗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疾病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5月76例接受治疗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中随机抽取的,使用随机抽签的方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n=38)与实验组(n=38),前者采用雷公藤制剂治疗,后者采用肾炎灵颗粒剂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方面的数据进行对比.结果 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11%高于对照组的73.68%,治疗效果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雷公藤制剂相比,采用肾炎灵颗粒剂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疾病的疗效更佳,治疗更彻底,值得推广与应用.
-
雷公藤制剂致肝肾损害3例
例1女,23岁.因纳差、恶心、右上腹部不适并巩膜黄染、尿黄5 d.于2004年8月20入院.患者患"IgA型肾炎"1年,间断服雷公藤片,但至入院时已连续3个月服用该药20 mg,3次/d.查体:巩膜轻度黄染,心肺(-),肝脾未及,肝区无叩痛.
-
肾炎灵颗粒剂与雷公藤制剂对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对比观察
目的:?研究肾炎灵颗粒剂与雷公藤制剂对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Ⅰ组和Ⅱ组,每组40例,Ⅰ组应用肾炎灵颗粒剂进行治疗,Ⅱ组应用雷公藤制剂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Ⅰ组总有效率87.5%显著高于Ⅱ组的总有效率77.5%,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Ⅰ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的优于Ⅱ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肾炎灵颗粒剂相比雷公藤制剂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临床疗效好,无不良反应,且对肾脏有保护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雷公藤多甙治疗肾脏疾病分子机理研究
雷公藤为我国传统中药,具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杀虫解毒之功效[1].近年来,雷公藤免疫调节、抗炎、抗肿瘤等药理作用逐步得到人们的认识,广泛用于治疗肾小球疾病、红斑狼疮及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国内外医药界的广泛重视.随着雷公藤制剂的不断改进,使雷公藤的效应增加,毒副反应明显减少.
-
HPLC法测定雷公藤及其片剂中雷公藤对醌B
目的建立雷公藤及其片剂中雷公藤对醌B测定的HPLC法.方法采用外标法.HiQ siL KYA-C18(250mm×4.6 mm,5 μm)色谱柱为固定相,甲醇-1%冰醋酸水溶液(66∶34)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4 nm,体积流量为1.0 mL/min.结果线性范围为6.62~105.9 μg/mL(r=0.999 9),湖南产雷公藤平均回收率为97.78%,RSD为1.09%(n=9),昆明山海棠片平均回收率为99.83%,RSD为1.76%(n=9).结论本方法准确、灵敏,可作为雷公藤类药材及其片剂中雷公藤对醌B的定量分析方法.
-
雷公藤及其制剂临床不良反应概述
目的:调查雷公藤及其制剂的各种不良反应,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方法:以“雷公藤”为关键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集整理1990-2011年国内文献报道的雷公藤及其制剂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归纳总结.结果:雷公藤片有损伤肾脏、消化系统、生殖系统、造血系统、皮肤黏膜、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等方面的不良反应报道.结论:雷公藤及其制剂具有多种不良反应,临床用药过程中应警惕并做好预防措施.
-
运动及言语障碍为首发症的类风湿活动并腔隙性脑梗塞一例
病例:患者,男性,74岁.患类风湿性关节炎27年,常反复发作,长期服用雷公藤制剂,间断应用消炎通栓,效果较好.
-
雷公藤制剂的用药安全性分析
雷公藤是常用中药,具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的功效.现代研究发现其还具有抗炎、免疫抑制、抗生育、抗肿瘤、抗菌等活性.雷公藤对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肾病综合征、癌症等方面疗效显著,临床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免疫系统疾病.已上市的雷公藤制剂包括:雷公藤多苷片、雷公藤片、雷公藤双层片和雷公藤总萜片等.
-
雷公藤合麦味地黄汤配合中药外用治疗干燥综合征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采用雷公藤合麦味地黄汤化裁方内服配合清肝明目汤熏洗双眼对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门诊及住院确诊原发及继发干燥综合征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子雷公藤合麦味地黄化裁的汤剂,配合清肝明目汤熏洗双眼治疗,对照组33例采用羟氯喹配合人工泪液对症处理.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血沉、CRP、类风湿因子、唾液流率变化情况及口干、眼干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血沉、CRP、类风湿因子、口干、眼干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唾液流率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公藤合麦味地黄汤化裁方内服配合清肝明目汤熏洗双眼可有效改善干燥综合征症状,临床疗效良好.
-
双倍剂量雷公藤多甙治疗成人难治性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自从1977年黎磊石等首次证实雷公藤对肾小球肾炎有减少蛋白尿、消水肿的作用以来,雷公藤制剂在肾科的应用日益广泛[1].随后胡伟新等首次报告应用双倍剂量雷公藤多甙(TⅡ)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2],有关雷公藤治疗肾病综合征量效关系的探讨此后并不多见.我们以双倍剂量雷公藤多甙治疗成人难治性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取得明显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
浅析雷公藤制剂毒副反应及中医药减毒效应
雷公藤(trioerygium wilfordii hook)系卫茅科植物,又名黄藤木、断肠草、菜虫药、红药等.主产于福建、浙江、安徽、河南等地.味苦、辛,性凉,大毒.归肝、肾经.功效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消肿止痛、解毒杀虫.其药用早收载于<神农本草经>,已有近2000年的应用历史,是迄今为止免疫抑制作用可靠的中药之一.自从上世纪70年代末临床医学开始在慢性肾小球疾病中使用雷公藤以来,目前雷公藤制剂已经作为肾脏病领域应用非常广泛的免疫抑制剂,广泛用于各种原发性和继发性肾炎包括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NS)、过敏性紫癜肾炎(HsPN)、狼疮性肾炎(LN)等疾病的治疗,在肾移植中也可作为抗器官排斥的维持用药.
-
雷公藤制剂合六味地黄丸治疗激素依赖性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探讨雷公藤制剂合六味地黄丸治疗激素依赖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90例激素依赖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六味地黄丸治疗,观察组采用雷公藤制剂合六味地黄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治疗后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1.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11%(P<0.05).结论:雷公藤制剂联合六味地黄丸治疗激素依赖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糖尿病肾病诊疗中雷公藤制剂的应用探究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的一种严重血管并发症,是目前引起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雷公藤制剂在DN治疗中有独特疗效,对近年来雷公藤制剂在DN中的应用进行整理,以探究其在治疗DN的疗效和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