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可生物降解载药性晶状体囊袋张力环抑制后发性白内障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玉新;吴明星

    后发性白内障(posterior capsule opacification,PCO)是白内障摘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导致视力下降的常见远期并发症,是术后残留晶状体上皮细胞增生、迁移、上皮一间质转化,以及术后创伤和炎症反应的结果.术中植入含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增生药物的缓释系统或囊袋张力环均有可能降低PCO的发生.本文就药物、缓释系统、囊袋张力环在预防PCO中的应用加以综述,并构想一种可生物降解载药性晶状体囊袋张力环来预防PCO.

  • 后发性白内障的研究进展

    作者:姬红培;吴明星;张唯伟

    后发性白内障(posterior capsule opacification,PCO)是由于白内障术后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迁移、化生而形成的,严重影响术后视力的恢复,是现代白内障囊外摘出术后主要的并发症之一.因此,如何防治PCO一直是眼科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就临床及实验室药物防治PCO两方面进行综述.

  • 后发性白内障预防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俊鸽;李平华

    后囊膜混浊是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术后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是其发生的关键因素.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不断从手术方式的改进、人工晶状体的相关因素、囊袋张力环及染料对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影响、密封囊灌洗技术的应用等方面来防治后发性白内障,本文主要对近几年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 后发性白内障防治的研究

    作者:王明俭;梁静;华夏

    现代白内障手术已成为治疗白内障的确实可靠的方法,但手术后的后囊混浊的高发率严重地影响了患者术后长期拥有良好的视力.因此,如何防治后发性白内障,一直是眼科医生关注的焦点.本文就目前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 后发性白内障的药物防治机理及进展

    作者:毕燕龙;李锦文

    白内障囊外摘出术后的后囊膜混浊(后发障,posterior capsule opacification, PCO),发病率可达20%~50%,明显影响视力。术后时间越长,患者年龄越小,混浊发生率越高。混浊的后囊膜一般形成纤维膜及Elschning珠,是因残留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uman lens epithelial cells, HLEC)增生、迁移并逐渐纤维化,及术后创伤和炎症反应的结果。多数患者需再次手术或行激光后囊膜切开术,从而增加了视网膜脱离、黄斑囊样水肿、继发性青光眼及人工晶状体激光损伤等并发症的危险性。应用药物在PCO发生前来预防前景十分广阔[1]。1 抗肿瘤药物 眼内使用抑制LEC增殖的药物应具备:(1)有效性;(2)无毒性;(3)方便、作用持久[2]。目前常用的是抗增殖药物:秋水仙碱、5-氟尿嘧啶、柔毛霉素、甲氨喋呤、γ-干扰素等[3]。丝裂霉素C能选择性的抑制DNA、RNA和蛋白质合成,从而阻止细胞分化和复制。它对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是5-Fu的100倍[4]。Haus等[5]在兔白内障囊外摘出术期间向皮质和核周注入0.4g*L-1丝裂霉素C(pH7.5)0.15mL进行水分离(总量0.03mg),使之不溢出前囊开口,保留5min后吸出,发现它对PCO有明显抑制作用。它的细胞毒性由于Healon保护角膜内皮作用而未表现角膜水肿等并发症。

  • 儿童白内障后囊环形撕囊联合前玻璃体切割预防后发性白内障21例

    作者:王新茹;狄繁荣;马克明

    我院自1998年以来,对21例32眼儿童白内障施行常规手术并I期后囊连续环形撕囊联合前玻璃体切割,能够有效防止后发性白内障,现报告如下.

  • Nd:YAG激光治疗后发性白内障

    作者:王瑞

    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治疗后发性白内障简便易行疗效肯定.现将我院1996年7月以来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89例92眼报告如下.

  • 晶状体后囊中央及局部玻璃体切割预防后发性白内障

    作者:王广慧;张军;郑晓丽

    为预防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后发性白内障(以下简称后发障)的形成,我院自1997年以来,对31例(33眼)白内障患者施行常规手术同时行后囊膜中央及局部玻璃体切割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1例(33眼)白内障患者中男19例20眼,女12例13眼;年龄4~59a,小4a,平均29a。先天性白内障9例11眼;外伤性白内障17例,均为眼球穿通伤角膜裂伤缝合术后,其中1例联合球内异物取出;糖尿病性白内障5例。视力:手动~0.1者25例27眼,0.12者4例4眼,0.2者2例2眼。晶状体混浊形态:晶状体皮质混浊16眼,晶状体核混浊6眼,晶状体后囊混浊9例,晶状体后极混浊2眼。1例外伤性白内障继发青光眼,于伤后7d行白内障手术,其他外伤性白内障均在伤后14d左右行此手术。1.2 手术方法手术在显微镜下进行,先行常规白内障摘出,晶状体皮质冲吸干净后,用玻璃体切割头圆形咬切后囊膜中央区3~4mm直径,局部玻璃体切割,甲基纤维素注入前房及囊袋内,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于囊袋内。卡米可林缩瞳,缝合刀口,冲洗前房,术毕及术后处理同常规白内障术。术中有2例外伤性白内障,后囊膜偏中心裂伤约2mm,故后囊造口呈椭圆形,人工晶状体襻植于与长轴垂直方向。

  • 白内障术后并发症:现状与对策

    作者:严宏;陈曦;陈颖

    近年来,由于手术方式、仪器设备和人工晶状体的改进,白内障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已明显下降.晶状体上皮细胞间质转化机制学说和人工晶状体材料及设计研究有了新的突破,为后发性白内障的防治提供了新途径.大量临床研究证实,术毕前房注射抗生素(头孢呋辛或莫西沙星)可显著降低术后眼内炎的发生率,包括术中合并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患者,未来有望在临床广泛推广.体外培养人角膜内皮细胞和促角膜内皮细胞增生药物的研发为白内障术后角膜内皮损伤的治疗带来了曙光.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能在早期准确诊断白内障术后黄斑囊样水肿,且非甾体抗炎 药或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玻璃体内注射对此疗效明确.随着研究的深入,进一步认识到先天性白内障手术时机、人工晶状体植入否与术后继发性青光眼的相关性.高度近视眼患者晶状体屈光性手术的提前,增加了这类患者晚期人工晶状体-囊袋复合体脱位的发生率,并让相应治疗面临新的挑战.飞秒激光辅助的白内障手术因其精准性和安全性已在临床逐渐应用,但仍需关注其可能带来的干眼、瞳孔缩小、视网膜光损伤等并发症.另外,由于糖尿病的高发病率,对糖尿病患者的白内障手术应全面、综合、系统地治疗,以防止术后各种眼表、眼底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就上述各方面的研究现状和相应对策进行综述,以期帮助眼科医生进行临床诊疗.

  • 长链非编码RNA-MIAT在转化生长因子β2诱导的晶状体上皮-间质转化中的作用

    作者:岳秀娟;苏胜;王丽媛;吕嘉;王林;刘平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心肌梗死相关转录物(MIAT)在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诱导的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对后发性白内障形成的影响. 方法 对LECs永生系SRA01/04细胞进行培养,将培养的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和TGF-β2组,分别用DMEM培养液和含10 ng/ml TGF-β2DMEM培养液培养48 h,光学显微镜下观察TGF-β2诱导的各组细胞形态学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MIAT及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标志物E-钙黏素(E-cad)、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胶原蛋白Ⅰ(Coll Ⅰ)蛋白及其mRNA相对表达量变化;分别用siRNA空载体和siRNA-MIAT转染DMEM培养的(siNRA空载体组、siRNA-MIAT转染组)或用含10 ng/ml TGF-β2 DMEM培养的(siNRA+TGF-β2组、siRNA-MIAT+TGF-β2组)SRA01/04细胞48 h,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学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细胞中MIAT、E-cad、α-SMA、Coll I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正常对照组培养细胞呈圆形和多角形,TGF-β2诱导组细胞呈长梭形.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GF-β2诱导组细胞中MIAT mRNA、α-SMA mRNA和CollⅠ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2.497±0.644 vs.0.827±0.062;2.951 ±0.146 vs.1.085±0.517;2.115±0.090vs.1.002±0.088),而E-Cad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下降(0.102±0.027 vs.1.020±0.2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5、0.004、0.000、0.025),上述因子的蛋白水平表达趋势与mRNA相同.与siRNA空载体组比较,siRNA-MIAT转染组均能明显下降细胞内MIAT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siRNA +TGF-β2组比较,siRNA-MIAT+TGF-β2组细胞中α-SMA、CollⅠ蛋白及其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E-cad蛋白及其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0.000). 结论 MIAT参与TGF-β2诱导的SRA01/04细胞EMT过程,下调MIAT可抑制晶状体上皮-间质转化的发生.

  • Smac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增生的抑制作用及促凋亡作用

    作者:孔德倩;郑广瑛;李莉;刘玥;蔡芳菲

    背景 晶状体后囊膜混浊(PCO)是囊外白内障摘出术后的主要并发症,其发病机制与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的增生、移行和上皮-间质转化(EMT)有关,探讨相关的预防和靶向治疗措施至关重要.目的 探讨Smac对人LECs增生和凋亡的作用及防治PCO的生物学作用. 方法 对HLE-B3细胞株及Smac过表达人LECs株进行培养,将培养的HLE-B3细胞分为PBS组、空质粒转染组和siRNA-Smac3转染组,分别将PBS、空质粒载体和带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GFP)的siRNA-Smac3质粒转染细胞24 h,计算siRNA-Smac3质粒转染率.在细胞培养液中分别添加不同质量浓度(5、10、20和50 μg/ml)TGF-β2或200 μmol/LH2O2以建立PCO模型或氧化应激凋亡模型.将细胞分为PBS组、TGF-β2组和Smac过表达+TGF-β2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细胞增生活力;将细胞分为PBS组、H2O2组和siRNA-Smac+H2O2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分别采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培养的细胞中Smac、caspase-3及增生细胞核抗原(PCNA)mRNA及蛋白的相对表达量. 结果 siRNA-Smac3质粒转染细胞后GFP阳性细胞达80%以上,荧光定量PCR筛选出佳干扰质粒为siRNA-Smac3.siRNA-Smac3转染组GFP阳性细胞率为(72.32±2.31)%,明显高于空质粒载体组的(4.91±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6.342,P<O.001).LECs中Smac mRNA相对表达量为35.21±4.11,高于空质粒载体组的15.24±2.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47,P<0.05).20 μg/ml TGF-β2作用后PBS组、TGF-β2组和Smac过表达+TGF-β2组的细胞增生率分别为(98.4±1.7)%、(98.9±0.1)%和(64.2±3.1)%,Smac过表达+TGF-β2组明显低于TGF-β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BS组、H2O2组和siRNA-Smac+H2 O2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9±1.2)%、(45.1±4.5)%和(27.5±1.8)%,siRNA-Smac+H2 O2组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H2O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PBS组、H2 O2组和siRNA-Smac+ H2 O2组caspase-3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21±0.103、0.715±0.112和0.479±0.209,siRNA-Smac+H2O2组细胞中caspase-3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H2 O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BS组、TGF-β2组和Smac过表达+TGF-β2组细胞中PCNA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99±0.013、0.645±0.102和0.490±0.209,与TGF-β2组比较,Smac过表达+TGF-β2组细胞中PCNA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caspase-3蛋白在siRNA-Smac+H2O2组和H2O2组相对表达量为0.712±0.012和0.973±0.051,siRNA-Smac+ H2 O2组细胞中caspase-3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H2O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2.52,P<0.05);PCNA在Smac过表达+TGF-β2组和TGF-β2组,相对表达量为0.782±0.212,相对表达量为1.126±0.251,Smac+TGF-β2组PCNA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TGF-β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mac基因抑制人LECs株HLE-B3细胞系的增生并促进细胞的凋亡,其可能用于防治PCO.

  • 后囊膜混浊的体外上皮-间质转化模型的建立

    作者:杨宝霞;王晔;赵晓雯;刘廷;黄钰森

    背景 上皮-间质转化(EMT)是导致后囊膜混浊(PCO)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研究LECs的EMT过程对PCO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缺乏研究EMT的PCO体外细胞模型. 目的 建立新的人晶状体囊外摘出术PCO的体外囊袋培养模型,探讨PCO形成过程中LECs EMT的发生情况.方法 利用健康供体的40只尸眼行体外模拟的白内障摘出术,游离晶状体囊袋后用昆虫针固定于培养皿,置于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液中培养4周,分别于培养后0、3、7、14和28 d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培养囊袋中LECs的生长情况;收集0、3、7和28 d的囊袋组织制备组织病理学切片,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检测囊袋上LECs的细胞形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EMT标志物α-SMA、E-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在囊袋上LECs中的表达和定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时间点囊袋上LECs中α-SMA、E-cadherin和Vimentin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变化. 结果 未进行培养的囊袋后囊膜上未发现LECs生长,囊袋培养后3d可见后囊膜周边出现LECs并逐渐向中央区增生,培养后7 d LECs完全覆盖后囊膜,略呈铺路石样外观并出现皱褶,此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皱褶的数量增多并伸长,囊袋张力增强.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囊袋上LECs中E-cadherin的表达强度逐渐下降,而α-SMA和Vimentin的表达强度逐渐增强.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表明,培养后0、3、7、14和28 d囊袋上LECs中E-cadherin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3.35±0.13、1.47±0.20、1.13±0.14、1.00±0.85和0.23±0.03,Vimentin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0.73、1.05±0.14、2.24±0.43、2.84±0.34和8.570±0.40,α-SMA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0.06、2.68±0.28、4.24±0.05、2.05±0.90和15.30±0.19,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E-cadherin mRNA:F=23.430,P=0.000;Vimentin mRNA:F=8.915,P=0.002;α-SMA mRNA:F=103.500,P=0.000),其中培养后28 d囊袋上LECs中E-cadherin mRNA的相对表达量低,而Vimentin mRNA和α-SMA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培养后0、3和28 d囊袋上LECs中E-cadherhin蛋白表达的灰度值分别为1.443±0.017、1.023±0.003和0.568±0.018,Vimentin蛋白表达的灰度值分别为0.565±0.012,1.156±0.007和1.241 ±0.009,α-SMA蛋白表达的灰度值分别为0.195±0.045,0.693±0.036和1.501±0.005,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E-cadherhin:F=2 787.000,P=0.000:Vimentin:F=4 488.000,P=0.000;α-SMA:F=1 173.000,P=0.000),其中培养后3、28 d LECs中E-cadherhin蛋白表达明显低于0d,而Vimentin和α-SMA蛋白表达明显高于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中的新囊袋模型进行LECs体外培养能模拟体内白内障术后晶状体后囊LECs的EMT自然过程,是探讨PCO发生机制和方法新的体外细胞模型.

  • 去整合素Echistatin对糖尿病兔早期后发性白内障的抑制作用及眼内安全性

    作者:钱光霞;谭少健;梁皓;陈迎迎

    背景 后囊膜混浊(PCO)是影响白内障术后视力的主要原因,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更容易发生PCO.研究证实,去整合素Echistatin(Ecs)能抑制体外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的增生,从而抑制PCO的形成,但其机制和安全剂量有待证实.目的 研究不同质量浓度Ecs对糖尿病兔早期PCO发生过程中LECs增生的抑制作用及Ecs在眼内应用的安全剂量.方法 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5只新西兰大白兔分为5个组,用四氧嘧啶兔耳缘静脉注射法建立兔糖尿病模型,然后兔右眼行常规晶状体囊外摘出术,术后单纯糖尿病兔前房注入蒸馏水0.2 ml作为对照组,术后按照分组前房内分别注入5.0、7.5、10.0和15.0 μg/ml的Ecs0.2 ml.术后裂隙灯生物显微镜下观察眼前段炎症反应及PCO形成和分级情况.术后10d取出兔右眼,制备常规石蜡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CO发生过程中LECs中增生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以确定Ecs对PCO抑制的有效剂量;采用常规组织病理学方法检查角膜和视网膜结构的形态学改变,并采用TUNEL法检测角膜内皮细胞及视网膜内核层细胞的凋亡情况,以确定Ecs对眼内组织的安全剂量.结果 各组兔实验眼晶状体囊外摘出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角膜水肿及前房渗出,对照组和5.0 μg/ml Ecs组术后3~5 d炎症反应消失,≥7.5 μg/ml Ecs组术眼均于术后7d恢复正常.术后对照组和5.0 μg/ml Ecs组PCO均为1~2级,≥7.5 μg/ml Ecs组术眼PCO均为0级.对照组、5.0 μg/ml Ecs组、7.5 μg/ml Ecs组和10.0 μg/ml Ecs组LECs中PCNA阳性细胞表达值(A值)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006,P=0.001),与对照组比较,7.5和10.0 μg/ml Ecs组LECs中PCNA阳性细胞表达值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0.001).各组兔眼角膜内皮细胞排列整齐,视网膜内界膜与各层组织结构完整.TUNEL法检测可见≤10.0 μg/ml Ecs各组与对照组间角膜内皮细胞及视网膜内核层细胞凋亡值(A)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15.0 μg/ml Ecs组较≤10.0μg/ml Ecs各组角膜内皮细胞和视网膜内核层细胞的凋亡值均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0.018).结论 Ecs对糖尿病兔早期PCO具有抑制作用,其剂量7.5和10 μg/ml时疗效较好且对眼内组织无明显毒性作用,可继续用于其对糖尿病兔PCO抑制的远期效果观察.

  • 去整合素echistatin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增生、黏附、移行的影响

    作者:周星;谭少健;梁皓;陈迎迎;李霞

    背景 随着白内障手术的广泛开展,后发性白内障(PCO)的发病率逐渐升高,近年来的研究证实,去整合素类药物对PCO有抑制作用. 目的 探讨去整合素echistatin(Ecs)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株SRA01/04增生、黏附和移行的影响.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的SRA01/04细胞,培养液中加入不同质量浓度的去整合素Ecs(0、2.5、5.0、7.5、10.0、15.0、20.0 mg/L)共培养细胞24、48、72 h,用MTT法检测药物对细胞增生的影响及药物作用90 min后对细胞黏附的影响;对融合的细胞进行划痕试验,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并测量划痕宽度,干预培养24 h、48 h后测量记录划痕愈合情况.结果 不同质量浓度去整合素Ecs(2.5、5.0、7.5、10.0、15.0、20.0mg/L)作用24、48、72h后对SRA01/04细胞增生的抑制率分别为2.6%、15.4%、21.2%、34.7%和46.1%、58.2%,6.6%、21.9%、38.2%、50.0%、60.7%、76.9%以及9.8%、29.0%、46.6%、63.4%、69.1%、92.4%.除2.5 mg/L组外,各质量浓度组吸光度(A490)值与0 mg/L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Ecs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的A490值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cs对各质量浓度组SRA01/04细胞的黏附抑制率分别为2.6%、15.0%、26.1%、35.3%、45.2%、54.5%,除2.5 mg/L组外,各质量浓度组A490值与0 mg/L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cs作用24 h、48 h后各质量浓度组SRA01/04细胞的移行距离与0 mg/L组相比有不同程度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Ecs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移行距离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去整合素Ecs可抑制人LECs的增生、黏附和移行,其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Ecs对PCO的防治可起到积极作用.

  • 灯盏花素对转化生长因子-β2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

    作者:崔琨明;张凤妍;祈颖;王蒙蒙;高航

    背景 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的上皮-间质转化(EMT)是后发性白内障的主要病理改变,而EMT的主要标志是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研究发现,灯盏花素具有抑制组织纤维化病变进展及EMT的作用,但对LECs的EMT及其增生是否有抑制作用尚不清楚. 目的 探讨灯盏花素对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诱导的人LECs表达α-SMA和纤维连接蛋白(FN)的影响. 方法 将人LECs HLE-B3细胞株在含质量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和传代,在培养基中分别加入质量浓度为6.75、12.75、25.00、50.00和100.00 mg/L的灯盏花素作用24、48和72 h,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灯盏花素作用不同时间对HLE-B3细胞增生的抑制率.此外取生长状态良好的HLE-B3细胞以1×106个/孔的密度接种于培养板中,将其分为4个组,无血清培养基培养的HLE-B3为正常对照组;加入10 μg/L TGF-β2处理的HLE-B3为TGF-β2组;10 mg/L灯盏花素处理的HLE-B3为灯盏花素组;用10 mg/L灯盏花素与10 μg/L TGF-β2共同处理的HLE-B3为联合用药组,药物干预72 h后分别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α-SMA、FN的mRNA及蛋白在HLE-B3中的表达. 结果 随着灯盏花素质量浓度的逐渐增加,对HLE-B3增生的抑制率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2.851,P=0.000);随着灯盏花素作用时间的延长,对HLE-B3增生的抑制率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037,P=0.000);HLE-B3培养72 h的半抑制率(IC50)为22 mg/L,故本实验用10 mg/L(≈1/2 IC50)药物质量浓度作用72 h行后续实验.正常对照组HLE-B3可表达一定量的α-SMA及FN,正常对照组、TGF-β2组、灯盏花素组、联合用药组间HLE-B3中α-SMA mRNA及FN mRNA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05.490,P=0.000;F=1041.414,P=0.000),HLE-B3中α-SMA及FN蛋白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36.872,P=0.000;F=119.820,P=0.000).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GF-β2组HLE-B3中α-SMA、FN的mRNA及蛋白表达量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与TGF-β2组比较,联合用药组HLE-B3中α-SMA和FN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量均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1、0.001、0.010);但灯盏花素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HLE-B3细胞中α-SMA和FN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51、0.292、0.551、0.360). 结论 10 mg/L灯盏花素能够抑制LECs的增生及EMT,从而发挥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作用.

  • 基质金属蛋白酶3在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杨晶晶;何湘珍;向浩天;周晓敏;王云;蔡素萍

    背景 后发性白内障是现代白内障囊外摘出术后导致视力下降的常见并发症.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是参与降解除多糖以外全部细胞外基质(ECM)的重要蛋白酶,探讨MMP-3对后发性白内障的基因治疗一直是研究热点,而纤连蛋白(FN)是MMP-3的主要降解底物,能间接反映MMP-3的表达情况.目的 构建pEGFP-N1-MMP-3真核重组质粒并转染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观察MMP-3在LECs中的表达,探讨后发性白内障基因治疗的可能性.方法 取6只新鲜猪晶状体,将囊膜用组织块法进行原代培养,获得LECs.用E.coli DH5α MMP-3和E.coli DH5α pEGFP-N1质粒构建MMP-3的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EGFP-N1-MMP-3,通过双酶切,DNA测序分析鉴定人MMP-3片段的准确性.将构建的pEGFP-N1-MMP-3转染至猪LECs中,通过绿色荧光蛋白(GFP)间接观察MMP-3在猪LECs中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EGFP-N1-MMP-3真核重组质粒转染后LECs表达产物FN的相对表达量,间接评估MMP-3的表达量. 结果 双酶切鉴定结果符合质粒pEGFP-N1及目的片段MMP-3大小.软件分析测序结果表明,重组质粒pEGFP-N1-MMP-3中的MMP-3基因与GenBank中的人MMP基因序列相似性达99.6%,表示目的片段已正确插入pEGFP-N1载体.原代培养猪LECs,将重组质粒pEGFP-N1-MMP-3转染入猪LECs,荧光显微镜下可见明显的GFP绿色荧光.Western blot检测表明,FN在pEGFP-N1 -MMP-3真核重组质粒转染组的表达量为0.666±0.008,空质粒转染组FN的表达量为0.326±0.0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结论 成功构建了pEGFP-N1-MMP-3质粒,并能够在猪LECs中表达,为进一步研究该蛋白在LECs中的表达与功能奠定了基础.

  • 超声乳化术后联合及不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建立后囊膜混浊兔眼模型的比较

    作者:曹倩;李兰;李云川;张远平;查旭;戴红梅;梁毓琳;杨文艳;李静华

    背景 后发性白内障(PCO)的防治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建立PCO动物模型常用的方法为超声乳化术后植入或不植入人工晶状体(IOL),但二者造模的效果评价尚不一致. 目的 比较兔眼PCO模型建立过程中植入与不植入IOL对PCO的影响. 方法 选择新西兰白兔20只,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实验动物分为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组和超声乳化不植入IOL组,每组10只兔,两组兔右眼超声乳化手术过程一致,术后共随访3个月,裂隙灯下观察2个组术后晶状体的反应及PCO情况,按Odrich PCO分级系统对术眼PCO情况进行分级.结果 术后1~3d,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组术眼结膜充血、角膜水肿和房水混浊的严重程度均明显比超声乳化不植入IOL组严重,而术后2周至3个月2个组兔眼的炎性反应均消失;术后ld至3个月,2个组兔术眼的瞳孔直径变化及PCO分级一致.术后2个月,超声乳化不植入IOL组及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组兔眼1~3级PCO者分别为8只眼和9只眼,0级PCO者分别为2只眼和1只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裂隙灯下检查发现2个组实验眼均于术后1个月开始出现PCO,术后2个月PCO的范围扩大并快速发展,术后3个月形成致密纤维化层.结论 采用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建立PCO模型的效果与不植入IOL者相同,但后者术后早期的前房炎性反应较轻,可作为研究PCO的理想动物模型.

  • 多聚赖氨酸-乙二胺四乙酸交联物抑制兔晶状体上皮细胞生长的研究

    作者:张海燕;李英琦;张苏炯;夏媛玲;于燕妮

    背景 后囊膜混浊(PCO)是现代白内障囊外摘出术后引起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研究证实多聚赖氨酸-乙二胺四乙酸( EDTA)交联物(PLE)能够降低兔PCO的发生率。 目的 研究PLE对体外培养的兔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生长的抑制作用及有效药物浓度。 方法 取3月龄新西兰白兔晶状体前囊膜进行体外植块培养获得兔LECs并进行传代,取第2~3代传代培养的LECs消化后按1×105个/ml密度接种于96孔培养板中。在培养皿中加入12.5、25.0、50.0、100.0 μmol/L的PLE,培养皿中加入DMSO培养液作为对照组。PLE作用48 h用MTT比色法测定PLE对兔LECs增生的抑制作用并计算各浓度PLE组的吸光度(A490)值及其抑制率。结果 ≤25.0 μmol/L PLE组可见细胞生长及形态改变不明显。≥50.0μmol/L PLE各组可见细胞生长及形态有明显改变,增生缓慢,生长差,数量减少,贴壁能力减弱。12.5、25.0、50.0、100.0 μmol/L的PLE组LECs的A490值分别为0.278±0.013、0.266±0.028、0.260±0.022和0.247±0.012,均明显低于DMSO对照组的0.311±0.038(P=0.035、0.011、0.009、0.013),且呈明显的剂量-效应依赖关系。12.5、25.0、50.0、100.0 μmol/L PLE组对兔LECs的抑制率分别为10.61%、14.47%、16.40%和20.58%。结论PLE可以浓度依赖的方式抑制兔LECs的生长,可为临床筛选出防治PCO的药物提供依据。

  • LY294002对bFGF诱导的兔晶状体上皮细胞增生的影响

    作者:冯希敏;张凤妍;祁颖

    目的 探讨LY294002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诱导的兔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增生的影响.方法 兔眼LECs经培养后,将10-8、10-7、10-6、10-5、10-4 mol/L LY294002分别加入LECs培养基中培养48h为LY294002组.另将10-8、10-7、10-6、10-5、10-4mol/L LY294002+bFGF(10mg/L)加入培养基中培养LECs 48h.bFGF(10mg/L)诱导LECs增生48h为阳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仅用无血清DMEM.MTT比色法测定吸光度(A)值,分析各组药物对LECs增生的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细胞周期的LECs百分率.结果 bFGF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A值升高,LY294002组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A值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FGF+LY294002组与LY294002组相比,A值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流式细胞仪分析LY294002对LECs的抑制作用与MTT呈现相同趋势,随着LY294002浓度的增加,处于G0/G1期的LECs逐渐增加(P<0.01),而S期和G2/M期逐渐减少.结论 LY294002可明显抑制体外培养的bFGF诱导的兔LECs的增生,并呈剂量依赖关系,为临床筛选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药物提供依据.

  • 维拉帕米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整合素表达的抑制作用

    作者:姚刚;谭少健

    目的 研究钙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株SRA01/04整合素表达的影响.方法 对人LECs株SRA01/04进行培养并传代,分别以0.02、0.04、0.08mmol/L的维拉帕米作用于SRA01/04 24h,经流式细胞仪检测SRA01/04各整合素的阳性表达率.结果 整合素α2、α3、α5、β1、β2在人LECs株SRA01/04中呈阳性表达,维拉帕米对其表达具有抑制作用,并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强(P<0.05).结论 钙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对LECs整合素的表达具有抑制作用,可能阻碍整合素介导的LECs黏附、移行和增生,有望成为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有效药物.

397 条记录 12/20 页 « 12...9101112131415...192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