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电针治疗脑卒中伴认知功能障碍68例观察

    作者:宋丰军;杨迎民;陈柄;郑士立

    目的以简易精神状态检查法评价电针治疗前后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改变.方法纳入2004-03/03温州市中医院康复科住院的脑卒中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68例,男41例,女27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经CT、MRI证实.全部患者进行电针治疗,取穴:四神聪、百会、足三里(双)、三阴交(双)、神门(双).四神聪用32#1寸不锈钢向百会平刺,百会用32#1寸不锈钢沿督脉循行方向向后刺入,并快速捻转震颤,得气后,用抽添法行针9次;足三里、三阴、神门交用30#1.5寸不锈钢针,针刺得气后,快速提插捻转9次.使针感向下扩散为佳.然后接KWD808-Ⅱ电针治疗仪,选择疏密波,频率为10~20 Hz,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留针30 min.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分析.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评分法,分别在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法评分,观察时间空间定向力、记忆力、计算力、理解行为操作能力及总体评价.结果参与观察的患者68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失.经电针治疗3个疗程后,患者的时间空间定向力、记忆力、理解行为、操作能力均明显改善,各项目评分及总分高于治疗前(P<0.01~0.05);计算力方面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电针对脑卒中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恢复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是否具有选择性及对神经递质的影响尚待临床及实验研究进一步探讨.

  • 针刺穴位治疗小儿脑性瘫痪 198例体会

    作者:马学军;周彦灵

    笔者采用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小儿脑性瘫痪 (脑瘫 )198例 , 取得满意效果 . 1 对象与方法 共采集病人 198例 , 其中男 143例 , 女 55例 , 年龄在 1岁以内者 108例 , 1~ 3岁者 68例 , 3岁以上者 22例 , 住院时间 3 d~ 6个月 . 方法 (1)针刺法 : 以头皮针为主 , 配以体针为辅治疗方案 . 头部取穴为百会、神庭、四神聪、本神、运动区、感觉区、足运感区、言语区、运用区、平衡区 , 体针主要以任督二脉及手足阳明经、足太阳膀胱经交替取穴环跳、承扶、委中、涌泉、阳陵泉、足三里、解溪等 , 平补平泻 , 留针 40 min, 1次 /d, 30 d为 1疗程 , 休息 10 d后接下 1疗程 . (2)穴注法 : 取穴以头部为主 , 运动区、言语区、百会、神庭配以肾俞、足三里为辅 , 每次取 6个穴位 , 常规消毒 , 将精制脑组织液 6 mg(2 ml)注入头部穴位 , 每穴 0.5 ml, 将维生素 B12 注射液 0.25 mg(1 ml)注入体穴 , 每穴 0.5 ml, 每次交替取穴 , 1次 /d, 20 d为 1疗程 , 休息 1周后接第 2疗程 .

  • 针刺百会、四神聪对CI/RI模型大鼠抗氧化作用实验研究

    作者:赵秋阳;马贤德

    目的:采用针刺百会、四神聪穴位的方法, 干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 通过对各组大鼠缺血半暗带脑组织中SOD、GSH-px含量及Nrf2、p-Nrf2蛋白表达水平的检测, 探讨针刺百会、四神聪对CI/RI模型大鼠抗氧化作用及部分作用机制.方法:SPF级SD大鼠60只, 将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假手术组 (15只);造模组 (45只) .然后采用改良线栓法对造模组45只大鼠进行CIRI模型复制, 评价模型成功后, 再将成功的动物模型随机分为2组:非穴区对照组和针刺组.终实验分为3组, 即:假手术组、非穴区对照组和针刺组.假手术组大鼠采用相同术式但不予线栓干预.模型复制成功后, 针刺组大鼠给予百会、四神聪穴针刺干预, 间隔8 h 1次, 至再灌注72 h结束;非穴区对照组大鼠分别于百会、四神聪穴区周边5 mm处进行针刺皮肤干预, 间隔8 h 1次, 至再灌注72 h结束.末次针刺后1 h, 各组随机抽取7只大鼠, 10%水合氯醛腹腔注射 (3 m L/kg) 麻醉大鼠, 取全脑, 置于冰面上, 分离缺血半暗带脑组织, 用于SOD、GSH-px含量测定.剩余大鼠取全脑, 浸泡于4%多聚甲醛中固定,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rf2、p-Nrf2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 非穴区对照组和针刺组大鼠缺血半暗带组织中SOD、GSH-px含量显著降低 (P<0.01), Nrf2、p-Nrf2表达水平显著升高 (P<0.01), 有统计学差异;与非穴区对照组比较, 针刺组大鼠缺血半暗带组织中SOD、GSH-px含量和Nrf2、p-Nrf2表达水平显著升高 (P<0.01), 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针刺百会、四神聪穴可明显提高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缺血半暗带脑组织中抗氧化酶SOD、GSH-px含量.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活化Nrf2信号通路实现的.

  • 电针配合小剂量氯氮平治疗青春型精神分裂症临床观察

    作者:熊典樟;易燕;叶锋;张平根

    选用电针配合小剂量氯氮平治疗青春型精神分裂症36例,以PANSS、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显效率为58.3%,总有效率为86.1%.电针刺激百会配太阳穴疗法治疗青春型精神分裂症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微,值得推广应用.

  • 在瑞士针刺治疗抑郁症患者34例疗效观察

    作者:高军

    目的:以"百会、神门(双)、合谷(双)、太冲(双)."为主穴,辨证施治以观察针刺治疗抑郁症在瑞士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非对照的临床方法,应用毫针治疗不同证型抑郁症患者34例.结果:针刺治疗抑郁症总有效率为91.18%.结论:针刺对瑞士抑郁症患者有治疗作用.

  • 头部腧穴针刺法治疗失眠症疗效分析

    作者:董博

    失眠症是常见的睡眠障碍为主症的疾病.引起睡眠障碍的原因很多,包括生理、心理、遗传因素等等.近年来,失眠逐渐成为医疗卫生保健领域中一大课题,已经引起国人越来越多的重视.中医称失眠为不寐,多由情志所伤,劳逸失度,久病体虚,禀赋不足等引起“神不安”而导致.直至近现代医学知识的引人,中医“脑”的概念与西医“大脑”的概念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了融合,“脑主神志”的观念在中医学中占据了更为重要的地位.以头部为主选取腧穴治疗失眠已被广大医务工作者认可为切实有效且简便易行的方法.现就如何选择头部腧穴及施术时的操作方法等问题予以简要归纳分析.供临床参考.

  • 针刺与经颅磁刺激抗焦虑协同效应探讨

    作者:方杨琪;蔡定均;周奇志;余曙光;郑重

    针刺在防治焦虑障碍的临床疗效和机理研究方面已取得了一定进展.经颅磁刺激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无痛性、安全性较高的新型治疗技术,对焦虑障碍也有改善作用,但应用范围尚不广泛、机理研究欠深入.而针刺与经颅磁刺激结合是否具有抗焦虑协同效应尚未见报道,探索两种疗法的协同效应,拟为临床提高疗效提供参考.

  • “醒脑益智”针法治疗老年性痴呆临床观察

    作者:田涛涛;李强;张玉莲;崔远武

    目的:观察醒脑益智针法治疗老年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取穴:头针:额三针;顶三针;颞三针.体针:内关(双)、神门(双)、丰隆(双)、三阴交(双).针灸手法:头针采用平刺插入法,施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体针:内关、神门,施捻转补法;丰隆、三阴交,施平补平泻法.留针30 min,每周针刺3次,3周为1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用MMSE量表评分.结果:本组20例,显效10例,有效5例,改善2例,无效3例,有效率85%,症状明显改善50%.结论:醒脑益智针法治疗早、中期老年性痴呆疗效确切,可明显提高患者的MMSE指数评分,改善认知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针灸百会穴对束缚应激模型大鼠血清TNF-α及IL-1含量变化的影响

    作者:陈磊;魏惠芳;仲大磊;曾霈君;孙洁;温进;杨帅;杨磊;张露芬

    目的:对比电针与艾灸百会对束缚模型大鼠血清1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介素(IL-1)含量的变化,探讨其变化的规律.方法:以束缚模型大鼠为研究对象,电针、艾灸百会穴,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血清中TNF-α及IL-1的含量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针刺百会组血清中TNF-α及IL-1的含量均降低趋势,而艾灸百会组的含量有升高趋势,各组间未见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束缚模型组比较,针刺百会组TNF-α及IL-1的含量有降低趋势,艾灸百会组的含量有升高趋势,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针刺组比较,艾灸组TNF-α及IL-1的含量均升高,其中2组间IL-1含量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和艾灸作为不同的治疗介入方法,对束缚模型大鼠血清TNF-α及IL-1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以艾灸百会穴的调节作用较为明显.束缚模型大鼠血清IL-1、TNF-α含量均有所降低,而艾灸组TNF-α及IL-1的含量明显升高.相关研究结果表明:IL-1和TNF-α可以诱生IL-2,而IL-2又可以通过自分泌效应对机体发挥正向调节作用,从而启动机体内源性自稳机制,调整紊乱的免疫功能,终达到提高机体内在应变能力.

  • 针刺百会、四神聪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缺血半暗带组织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作者:曲良;马贤德

    目的 采用针刺百会、四神聪穴位的方法,干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通过对各组大鼠脑缺血半暗带组织中NF-κB、IκB蛋白表达水平的检测,探讨针刺百会、四神聪治疗缺血性脑病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 SPF级SD大鼠45只,将大鼠随机分为2组:假手术组(15只);造模组(30只).然后采用改良线栓法对造模组30只大鼠进行CIRI模型复制,评价模型成功后,再将成功的动物模型随机分为2组:非穴区对照组和针刺组.终实验分为3组,即:假手术组、非穴区对照组和针刺组.假手术组大鼠采用相同术式但不予线栓干预.模型复制成功后,针刺组大鼠给予百会、四神聪穴针刺干预,间隔8 h 1次,至再灌注72 h结束;非穴区对照组大鼠分别于百会、四神聪穴区周边5 mm处进行针刺皮肤干预,间隔8 h 1次,至再灌注72 h结束.末次针刺后1 h,过量麻醉法处死大鼠,取脑组织,去除缺血液化区组织后,沿缺血灶走行,剥离缺血灶周边2 mm区域内半暗带组织,用于NF-κB、IκB蛋白表达水平的检测.结果 假手术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0,TTC染色未见梗死灶.非穴区对照组和针刺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梗死百分比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与假手术组比较,非穴区对照组和针刺组大鼠缺血半暗带组织中NF-κB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1),IκB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1),有统计学差异;针刺干预后,与非穴区对照组比较,针刺组大鼠缺血半暗带组织中NF-κB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1),IκB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1),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针刺百会、四神聪穴可明显降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小梗死百分比.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NF-κB信号通路实现的.

  • 电针“百会”“足三里”穴对慢性内脏痛模型大鼠行为及组织中5-HT水平的影响

    作者:杨帅;任晓暄;赵雅芳;郭孟玮;陈磊;孙洁;杨佳敏;张玲;申松希

    目的:观察电针“百会”配“足三里”穴对慢性内脏痛模型大鼠情绪心理行为的改变,结合大鼠海马和结肠组织中5-HT水平的变化,旨在阐明针刺缓解疼痛及改善情绪心理障碍的部分机制.方法:选取肠易激综合征(IBS)大鼠为慢性内脏痛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模型束缚组、针“百会”配“足三里”组(以下简称治疗组).造模结束后第2天,正常组、模型组不做任何处理,模型束缚组只捆绑束缚不治疗,治疗组捆绑束缚进行电针处理20 min.隔日1次,共治疗5次.治疗结束后,对大鼠进行高架十字迷宫测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大鼠海马和结肠组织中5-HT的水平.结果:1)高架十字迷宫测试,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OE%和OT%值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OE%和OT%值明显升高(P<0.01,P<0.05).2)5-HT水平比较,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模型束缚组海马中5-HT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海马中5-HT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束缚组比较,治疗组海马中5-HT水平降低(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模型束缚组结肠中5-HT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结肠中5-HT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束缚组比较,治疗组结肠中5-HT水平升高(P>0.05).3)海马/结肠5-HT比值,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模型束缚组海马和结肠中5-HT比值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海马和结肠中5-HT比值降低(P<0.05);与模型束缚组比较,治疗组海马和结肠中5-HT比值降低(P>0.05).结论:电针百会配足三里穴能够调节脑肠轴中5-HT水平的失调,进而减轻疼痛症状,使焦虑状态得到改善.

  • 超早期电针干预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智能作用的研究

    作者:李昌植;葛林宝

    目的:观察缺血前期电针对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智能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选用实验用SD大鼠45只,分为假缺血组、模型组、缺血前期电针组,通过避暗试验观测其行为,并于术后12h处死大鼠,检测其患侧海马胆碱酯酶活力.结果:和模型组相比,缺血前期电针组避暗实验潜伏期延长,错误次数均减少,并且提高海马胆碱酯酶活力.结论:缺血前期电针能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促使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防治缺血性中风及保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提示临床早期电针防治中风智能障碍具有积极意义.

  • 针灸配合耳穴治疗失眠60例

    作者:胡希军;甘子义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耳穴治疗失眠的疗效.方法:针刺取百会、神门、四神聪、申脉、照海等穴,耳穴取神门、心、皮质下、枕等穴.结果:总有效率为96.67%.结论:针刺配合耳穴对失眠有较好的疗效.

  • 针药结合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30例

    作者:李希元;秦艳华;郝健

    抽动秽语综合征,目前为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多发于3~12岁儿童.临床特征为慢性、波动性、多发性运动肌的快速抽动,伴有不自主的发声、言语障碍和行动紊乱.神经系统检查一般无阳性体征,部分患儿可有轻微运动失调,双侧精细运动不对称,少数患儿有脑电图异常,但无特异性.笔者运用针灸与中药结合的方法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 针刺治疗抑郁症35例

    作者:张小兰;姜艳;殷凤凤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绪障碍,是指一种持久的抑郁状态,伴情绪低落、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自杀行为.这不仅给患者带来躯体和精神上的痛苦,同时也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56例

    作者:郭亮;唐建芳;陈丽芳

    1996年11月~2001年10月,我们以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并设立了对照组,取得可喜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10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56例和单纯西医组54例,其中中西医结合组中男34例,女22例,年龄48~72岁,平均58.3岁。右侧偏瘫25例,左侧偏瘫31例,语言障碍51例,口角歪斜36例,……

  • 远红磁疗电兴奋速效治疗仪穴位治疗偏头痛100例

    作者:王迎姿;舒立涛;曹宇

    偏头痛又称血管神经性头痛,发病率较高,多发于年轻女性.用药治疗经久不愈或愈后复发.我科自1998年~2000年门诊采用远红磁疗电兴奋治疗仪进行穴位治疗偏头痛100例,获得了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 针刺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斑秃

    作者:王力;高瑞岭;吴海建;张霞;梁成;刘斌;苏心镜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斑秃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11月来本院确诊的斑秃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针刺法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对照组仅进行针刺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PSQI)改善情况,并对比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症状、体征评分及 PSQI 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 <0.05),观察组治疗后两项评分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 <0.05);2组治疗后血清 VEGF 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 <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 VEGF 水平〔(129.4±30.5)ng/ L〕明显高于对照组〔(107.8±28.2)ng / L〕(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100%,显著高于对照组86.7%(P <0.05)。结论针刺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可有效缓解斑秃患者临床症状,并能提高血清 VEGF 水平。

  • 针灸治疗不寐取穴规律文献研究

    作者:赵树明;赵越;王洪峰

    运用统计学技术和数据挖掘方法分析现代针灸治疗不寐文献的临床选穴特点和配伍规律,采用计算机检索和手工检索结合的方式对超星独秀、超星移动图书馆、金字塔医学在线图书、吉林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平台等文献库收集的2006-2016年针灸治疗不寐的著作类文献进行文献检索,分析针灸治疗不寐的针灸处方,并对其频次、归经、所在部位及规律谱进行统计分析.经统计57本著作文献中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应用腧穴频次多的依次为百会、神门,经脉以督脉、足太阴脾经为主,部位以头面颈项和上肢部为主,特定穴以五输穴、原穴、络穴为主,规律谱中以百会和神门穴配伍使用常见.局部取穴循经取穴与按部位取穴以及辨证取穴有机结合,重视特定穴的选用是临床研究的重点.

  • “秦氏头八针”治疗慢性每日头痛临床研究

    作者:祁宏;陈申旭;李鹤

    目的:观察秦氏“头八针”治疗慢性每日头痛的有效性和其与非穴位针刺的差异性.方法:以秦氏“头八针”(百会、印堂、率谷、风池、头临泣,后3穴为双侧)与非穴位针刺对照,进行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采用头痛日记作为主要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经干预至少4周以上,2组患者发作次数和疼痛程度的情况较基线期持续下降,组内前后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秦氏“头八针”较非穴位针刺起效更快,治疗后2周即起效,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秦氏“头八针”和非穴位针刺均对慢性每日头痛存在一定的治疗作用.秦氏“头八针”起效时间更短.2种方法可能潜在的作用机制有待做进一步深入研究.

442 条记录 6/23 页 « 12345678...22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