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颈椎后路减压术后 C5神经根麻痹研究进展

    作者:李会明;夏刚;田融

    C5神经根麻痹是指 C5神经根在颈椎术后出现的该神经根支配的肌肉运动障碍和(或)感觉障碍的症状,并且不伴有脊髓损害加重表现。20世纪60年代首次报道了颈椎后路全椎板切除术后并发 C5神经根麻痹。目前 C5神经根麻痹的发病率大多数报道为小于10%。其发生机制有神经根损伤、拴系效应、节段性脊髓病变、颈椎不稳、脊髓血运异常与再灌注损伤。预防措施有术中 C4/5椎间孔扩大、硬脊膜纵行切开、手术中适当将门轴位置内移等。治疗常用方法有卧床制动、肌肉锻炼、肩关节功能锻炼和物理治疗,以及应用激素、神经营养及神经脱水药物。针对 C5神经根麻痹的预防及治疗措施相当有限,因此应该开展更多研究,以进一步明确其发病机制并指导预防和治疗。

  • 颈椎术后神经根麻痹的原因分析

    作者:刘俊川;崔亚楠;张彦龙;邸军

    目的::通过分析8例颈椎术后发生神经根麻痹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探讨颈椎术后神经根麻痹产生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手术治疗的颈椎病及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术前、术后MRI观察脊髓高信号的变化情况及脊髓后移的程度。结果:发生神经根麻痹的8例患者中,术前伴有神经根麻痹现象的患者2例,术后神经根麻痹的侧别与术前一致;神经根麻痹均为单侧发生,其中左侧3例,右侧5例;术前5例患者存在脊髓高信号,术后1例患者高信号的范围扩大,余4例患者未见明显变化。术后1年随访时,6例患者均获得Ⅱ级以上的肌力改善。结论:颈椎术后神经根麻痹的发生与术前脊髓高信号、术后脊髓后移引起的栓系效应以及术前是否存在轻度的神经根麻痹有关,重视术前对脊髓功能评估对于预测术后神经根麻痹的发生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 颈椎病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临床分析

    作者:李政;张苏斌;李玉民;胡洪波

    目的 探讨颈椎病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采用手术治疗的210例颈椎病中术后出现C5神经根麻痹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0例中8例术后发生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为3.8%,其中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中发生2例;后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中发生6例(开门侧1例,铰链侧4例,双侧1例).8例术后4周~8个月内逐渐恢复.结论 颈椎病前、后路手术中均可能发生C5神经根麻痹,发生机制不清,非手术治疗有效,一般预后良好.

  • 颈椎减压术后C5神经根麻痹

    作者:赵栋;邓树才;马毅

    颈椎减压术后并发颈5神经根麻痹是困扰广大脊柱外科医师和影响患者对手术满意度的顽疾之一.目前,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机制主要有5种假说:术中直接损伤神经根,节段性脊髓病理改变,进行性颈椎生理曲度异常和颈椎不稳,术后脊髓漂移牵拉神经根,脊髓血运异常和再灌注损伤;基于以上假说,很多学者提出各种相应的预防措施.尽管如此,迄今尚无任何一种假说能够完全合理解释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机制.为此,本文回顾近年来相关文献,从发生率、发生机制、预防以及预后等方面进行综述,为下一步研究工作做一阶段性总结.

  •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后C5神经根麻痹

    作者:顾昕;贺石生;张海龙;顾广飞

    目的:观察和评估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情况与预后.方法:2007年5月~2012年1月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且术前三角肌肌力正常、手术减压范围包含C4/5椎间隙的患者共121例,男65例,女56例,平均手术年龄64.2岁,其中脊髓型颈椎病4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32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44例.观察术后患者肩及上臂的肌力、感觉情况,在术前CT上测量C4/5神经根管直径,观察术前MRI T2加权像上脊髓高信号区.C5神经根麻痹诊断标准为三角肌肌力降至3级或3级以下.结果:共6例患者术后出现C5神经根麻痹,其中三角肌肌力2级1例,3级5例;单侧三角肌及肱二头肌肌力下降5例,双侧1例,均伴有感觉障碍.1例为C4/5椎间隙减压,l例为C5椎体次全切,4例为2个节段以上减压.5例患者术前MRI T2像上观察到C5节段脊髓高信号区.6例患者随访1~4年,感觉恢复正常;其中2例(1例术前T2像脊髓高信号区范围较大、1例术后肌力下降至2级)肌力恢复至4级,4例恢复至5级,恢复时间为1~8个月,平均4个月.6例C5神经根麻痹患者颈椎JOA评分由术前10.8±1.1分改善至末次随访时16.2±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患者自我满意度评价为40%~70%,平均55%.6例C5神经根麻痹患者术前C4/5神经根管直径为2.86±0.28mm,115例无麻痹组为3.18±0.39mm.121例患者中,术前C4/5神经根管直径≤3.0mm者53例,发生C5神经根麻痹4例(7.5%);>3.0mm者68例,发生C5神经根麻痹2例(2.9%),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121例中,减压融合1~2个颈椎节段发生C5麻痹为2/82(2.4%),减压3个节段发生C5麻痹为4/39(10.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后可能出现C5神经根麻痹,但预后较好,保守治疗后肌力、感觉均可明显改善.

  • 颈椎减压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研究进展

    作者:翟吉良;翁习生;胡建华

    颈椎减压术后出现新的上肢功能障碍是其常见并发症,其中以C5神经根麻痹多见,但其发病机制和防治方法目前仍存在较大争议。笔者对颈椎减压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临床特点、发病率、发病机制、预防和治疗综述如下。

  • 颈椎手术后节段性神经根麻痹

    作者:陈宇;陈德玉

    节段性神经根麻痹(segmental root palsy,SRP)是指神经根损伤所引起的该神经根支配区感觉障碍和(或)肌肉运动瘫痪的症状,它是颈椎手术术后较为常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Scoville和Stoops于1961年首次报道了颈椎后路全椎板切除术后并发SRp[1、2].随着颈椎手术的广泛开展,有关文献报道逐年增多,并且前路手术亦有报道发生.虽然SRP预后一般较好,但严重影响近期疗效的判断,因此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现就该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及发生率、损伤机制及预防措施、治疗及预后等方面综述如下.

  • 颈椎病术后第5颈椎神经根麻痹的临床研究

    作者:何高;张建湘;申才良;杨庆国;江曙

    目的探讨颈椎病术后第5颈椎(C5)神经根麻痹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我院骨科1994年3月至2003年10月手术治疗223例颈椎病,对术后出现C5神经根麻痹的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3例患者7例术后发生C5神经根麻痹,表现为三角肌瘫痪,肩部感觉减退,牵扯痛等,发生率为3.1%.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中发生2例;后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中发生5例(开门侧1例,铰链侧3例,双侧1例).7例患者术后2周~6个月内逐渐恢复.结论颈椎病前、后路手术中均可能发生C5神经根麻痹,保守治疗即可痊愈,预后良好.

  • 颈椎后路内固定术后神经根麻痹和融合节段曲度变化关系的临床研究

    作者:林军华;张健荣;赵善明

    目的:观察颈椎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术融合节段的曲度变化,探讨其与颈神经根麻痹症状的关系。方法随访91例颈椎病后路手术患者,所有患者拍摄颈椎中立侧位X线片,测量颈椎整体曲度,及CCI指数。根据是否存在神经根麻痹症状,对患者分成两组进行观察、分类及统计学分析。结果颈椎后路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术的患者生理曲度较术前减少,同生理曲度好转或无变化的患者相比,术后生理曲度变直的患者颈椎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较高,按CCI指数的变化评价,CCI指数变化率增大,发生神经根麻痹的可能性会明显增加。结论研究表明颈椎后路术后生理弧度的变化,是引起C5神经根麻痹的可能原因之一,CCI指数的变化对于预测颈椎神经根麻痹的发生有一定的意义。

  • 颈椎术后C5神经根麻痹

    作者:余可谊;邱贵兴

    颈椎术后C5神经根麻痹是指颈脊髓减压术后出现三角肌和/或肱二头肌的麻痹,而不伴有脊髓压迫症状加重的一种并发症.约半数患者有感觉缺失和/或肩部难以处理的疼痛,而另外半数患者只有C5神经根支配区的肌力减弱.大约92%的患者发生在单侧,8%的患者发生在双侧.C5神经根麻痹病例大多数在术后1周内出现,少部分在术后2~4周内出现[1].其他的颈神经根麻痹(C6、C7、C8),可以与C5神经根麻痹合并存在,或单独出现,但其发生率较C5神经根麻痹低得多.多数情况下,颈椎术后的上肢麻痹都有C5神经根受累[2,3].

  • 颈椎管成形术与椎板切除内固定术后对C5神经根麻痹的比较

    作者:樊渊;成文;高跃翔

    目的 比较颈椎管成形术与椎板切除内固定术对术后患者C5神经根麻痹的影响.方法 90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中行单开门椎管成形术39例(A组),行椎板切除内固定术51例(B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手术后1周时颈脊髓的神经功能状态的JOA评分、Cobb角、颈椎曲度指数(CCI)及Cs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JOA评分、Cobb角及CC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术后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 颈椎管成形术后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更低,可作为颈后路手术的推荐术式.

  • 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Arch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17例

    作者:东彬;焦建宝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是一种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常用术式,其以术后症状改善明显、长短期疗效好被广泛应用[1].目前,临床上普遍采用的术式是C3~7节段扩大成形术,但是传统的颈椎后路单开门手术多存在术后椎管再狭窄及顽固轴性症状、神经根麻痹等缺点[2,3].为降低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防止“再关门”现象,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我院2012年1月~ 2013年6月采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Arch板内固定系统治疗脊髓型颈椎病17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C5神经根麻痹为主要表现的颈椎病临床特点及治疗探讨

    作者:陈宏泽;季卫锋

    以C5神经根麻痹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颈椎病目前比较少见,其主要表现为三角肌萎缩、无力,有时伴有肱二头肌等肌肉无力萎缩等症状.临床上容易产生误诊或漏诊,延误其诊断治疗.自2008年3月-2013年11月,收治以C5神经根麻痹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颈椎病患者共12例,均采用手术治疗,术后症状均有明显改善,获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颈椎病术后第5颈椎神经根麻痹的原因及防治分析

    作者:任永安;盛伟斌

    随着颈椎病手术治疗方式的成熟,其临床地位得到广泛认可.而Wada等[1]报道部分颈椎病术后可并发颈神经根症状,尤以第5颈(C5)神经根麻痹多见,明显影响手术主要效果.本文就此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发生机制、防治措施及预后等作一综述.

  • 颈后路椎管联合椎间孔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马尔旦·艾尔肯

    目的 探讨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科室2015年1月~8月收治的70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0例采用颈后路单纯椎管成形术治疗为对照组.40例采用颈后路椎管联合椎间孔扩大术治疗为观察组.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JOA评分、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中出血量、减压节段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后路椎管联合椎间孔扩大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疗效满意,能减少术后神经根麻痹.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