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50例

    作者:徐波;张瑛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治疗组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和盐酸氟桂利嗪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为84%.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银杏达莫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较好疗效,且和盐酸氟桂利嗪联合使用能提高疗效.

  • 地黄饮子加味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55例疗效观察

    作者:徐晓军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痉挛缺血及颈椎病引起椎动脉狭窄或椎动脉受压导致椎动脉血流受阻所致.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晕、视物旋转、恶心呕吐,可伴有心悸、耳鸣等.笔者近5年来运用地黄饮子加味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00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 尼莫通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志宏;陈钟

    目的:观察尼莫通静滴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并探索其使用方法。方法:以静滴尼莫通组为治疗组,以静滴丹参为主的传统治疗法组为对照组,将两组的治愈时间作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治愈时间(8.17±3.648)d,比对照组治愈时间(12.07±3.611)d短,经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尼莫通组疗效明显比丹参组好,且尼莫通静滴可采取较为简便的方法。

  • 中药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临床观察

    作者:代永生

    目的:探讨分析中药联合倍他司汀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中的临床治疗效果,并比较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2月收住我院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84例,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40)和对照组(n=44)。其中给予对照组患者倍他司汀静脉点滴+口服治疗,而对研究组患者则加用中药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0%(38/40),显著优于对照组(70.5%)(P<0.05)。研究组患者血管搏动指数以及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药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可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且安全性较好。

  • 椎-基底小型夹层动脉瘤单纯支架治疗探讨

    作者:杨松;何裕超;付宪华;周晶;陶雅丽;李国彬

    目的 探讨单纯支架植入治疗小型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 对采取单纯支架植入治疗小型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的16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例患者临床症状均有好转.术后造影:所有支架位置准确,在夹层动脉瘤段释放到位;16例病例均明显造影剂滞留.16例患者术后7d内均出院,并进行随访3~1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3个月.影像学随访:16例患者均治愈,夹层动脉瘤未显影,动脉支架安放段均通畅,未出现血栓或出血以及后循环供血障碍等并发症.结论 单纯支架植入的方法治疗椎-基底动脉瘤,从支架植入前后影像对比,以及术后临床症状、造影的随访资料分析,单纯支架植入是治疗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 椎-基底动脉的形态与后循环缺血关系的MRI/MRA研究

    作者:闫呈新;张颜波;赵雷;朱建忠;李长勤

    目的 应用MRI及MRA对后循环缺血(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PCI)患者椎-基底动脉的走行异常进行评价,探讨其与后循环缺血的关系.方法 对960例后循环缺血患者的MRI和MRA显示的椎-基底动脉血管形态、位置进行观察,分析基底动脉迂曲与优势椎动脉的关系,椎-基底动脉迂曲及优势椎动脉与大脑后循环梗死的关系.结果 左侧椎动脉优势388例占40.4%(388/960),右侧椎动脉优势213例占22.2%(213/960),基底动脉向右迂曲376例,向左迂曲203例,两侧椎动脉等粗的359例中,基底动脉迂曲22例,优势椎动脉与基底动脉迂曲之间有统计学意义(χ2=781.26,P=0.00),且基底动脉迂曲方向与优势椎动脉呈相反方向;基底动脉迂曲和椎动脉优势与大脑后循环特定部位的梗死有密切的关系,梗死主要发生于椎基动脉连接前非优势椎动脉侧和连接后基底动脉弯曲对侧.结论 椎动脉颅内段优势动脉存在与基底动脉迂曲具有相关性,且基底动脉迂曲方向与优势椎动脉呈相反方向;椎-基底动脉迂曲、移位可引起后循环缺血.了解椎-基底动脉迂曲、移位演变过程,为临床探索PCI发病机制、完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

    作者:吴立伟;袁戴海;单海荣;张富生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A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Siemens 16 CT机对临床诊断VBAI的患者(试验组)30例与正常对照组30例行MSCTA检查,图像后处理采用多平面重组(MPR)、大密度投影法(MIP)和容积再现(VR) 等技术进行重建,观察椎-基底动脉的形态学变化和周围骨性结构的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试验组30例中,椎动脉表现正常3例,走行迂曲3例,单侧变细12例,双侧变细2例,局部狭窄9例,单侧闭塞1例;2例基底动脉延长扩张,其中1例伴有动脉瘤形成,7例基底动脉局部狭窄.对照组30例中,仅有5例单侧椎动脉变细,其余均表现正常.2组中椎动脉表现正常和狭窄(血管变细和局部狭窄)的出现比率经统计学处理2组间有显著差异(χ2=28.72,P<0.01).试验组30例中,单侧横突孔变小14例,对照组30例中,横突孔变小2例,2组中横突孔变小出现比率差异显著(χ2=12.27,P<0.01). 结论 MSCTA对VBAI的病因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价值.

  • 经颅多普勒检测眩晕患者50例

    作者:景东华;张正祥

    1对象和方法1.1对象 临床诊断无脑卒中病史的眩晕患者50例,平均年龄53(32~82)岁,其中行走不稳10例,呕吐9例,耳鸣6例,复视2例

  •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500例经颅多普勒超声临床回顾

    作者:张玉琴

    目的 研究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临床指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临床上已确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500例患者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经枕窗对椎-基底动脉,经颞窗对颅内动脉进行血流检测.(包括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 结果 500例患者中出现血流速度异常者402例,占80.4%;正常者98例,占19.6%;500例患者中血流频谱异常者156例,占31.2%;正常者344例,占68.8%.结论 TCD检查对临床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提供了重要依据.

  • 丹红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62例

    作者:秦展宏

    应用丹红注射液(治疗组)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VBIV)并与葛根素注射液(对照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10%,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尤其在治疗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合并高血压病和颈部肌肉劳损患者时,疗效较满意.提示丹红注射液具有改善颈部血液循环,增加脑血流量及降压的作用,有利于预防和减少脑梗塞的发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作者:李善梅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中医葛根木瓜汤配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尼莫地平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8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本方益气活血通络,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促进大脑、脊髓的血液循环,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所致眩晕40例临床观察

    作者:胡斌;陈人生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治疗组40例采用复方丹参滴丸,对照组40例采用培地啶注射液治疗,治疗7天后观察两组病例的临床疗效及脑血流速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对照组总有效率87.5%,两组比较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病例脑血流速度均明显改善.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能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有效药物.

  • 职业因素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趋于年轻化

    作者:马跃燕;梁圣彬;孟令洋

    目的:对94例老年人及211例中青年患者进行经颅多普勒检查,观测椎-基底动脉血流速、脉动指数及搏动指数变化,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否与从事职业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联.结果:中青年血流速变化较老年人异常率较高,而老年人脉动指数及搏动指数普遍增高,较血流速变化相对明显.

  • 推拿配合针灸治疗老年颈性眩晕的效果及对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陈安亮

    目的:探讨推拿配合针灸治疗老年颈性眩晕的效果及对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6年8月~2018年5月收治的老年颈性眩晕患者112例根据随机抽签分为实验组(56例)与对照组(56例).对照组仅用手法推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以动脉收缩期峰流速作为定量分析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情况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2周后,实验组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法推拿联合针灸治疗老年颈性眩晕治疗佳,能促进患者椎基底动脉血供恢复,值得推广.

  • 20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TCD分析

    作者:李爱党

    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20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的左、右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的血流速度,结果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发生率为170例(85%),提示应用TCD技术评价椎-基底动脉供血简单易行,值得推广.

  • 罂粟碱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统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许涛

    目的探讨罂粟碱治疗椎-基底动脉(VA-BA)系统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意义. 方法64例VA-B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34例,给予罂粟碱60~120mg/d及脉络宁20mg/d,胞二磷胆碱0.75g/d;对照组给予脉络宁及胞二磷胆碱(剂量同治疗组),其它基础治疗两组相同,疗程2周并随访2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及不良反应. 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8.2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两组治疗前后相比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有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罂粟碱治疗VA-BA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可以增加疗效.

  • 盐酸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分析

    作者:刘贻泉;蔡新玲

    通过2006年3月~2006年12月对全厂30岁以上人员(3825名),年龄大的90岁.有头晕、颈部不适、双上肢麻木症状,具不完全统计约3000多名,2/3人员口服药物治疗,经我院诊断治疗约为120名左右(分别在门诊和住院治疗),均用盐酸川芎嗪.治疗后都有不同程度的症状减轻,年龄越轻症状越明显,因为年龄越大血管硬化程度越重.体态瘦者较肥胖者效果越明显;血脂低者较血脂高者症状越明显.在基层医院应用方便,值得广泛推广.

197 条记录 10/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