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胎心监护在围产保健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黄东华

    目的:探究胎心监护在围产保健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实施产前相关检查的产妇62例作为研究样本,给予全部产妇胎心检测,并在处理过程中给予相关的护理措施.观察本次研究选取的62例患者中自然分娩、剖宫产方式、产钳辅助生产方式、吸引器辅助生产方式对应的病例数,新生儿的窒息情况,对胎心检测的新生儿窒息情形的特异性、敏感性及准确性作评估.结果:本次研究选取62例产妇中自然分娩、剖宫产方式、产钳辅助生产方式、吸引器辅助生产方式对应产妇例数为33例、11例、5例、13例.新生儿中包含健康新生儿51例,轻度窒息症状新生儿10例,重度窒息症状新生儿1例.经胎心检测发现新生儿窒息状况的特异性为72.00%(36/50),灵敏度为90.91%(10/11),准确性为74.19%(46/62).结论:在围产保健中实施胎心监护处理并给予相关护理措施,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效果,灵敏性较高,能够有效降低新生儿窒息情形的发生率,对新生儿的生命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 超监测胎儿宫内状态案例临床分析

    作者:曹小凤

    胎儿Apgar评分即胎儿生物物理象评分(BPS),1982年Manning报道了胎儿生物物理象评分法,即以胎心率图为基础(NST)结合B超监测胎儿呼吸运动(FBM)、胎动(FM)、胎儿肌张力(FT)及羊水量(AFV).目前NST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其存在假阴性.BPS弥补了单用胎心监护的不足,是监测胎儿宫内状态有较高预测价值的简单易行的重要方法[2].笔者分析我院2011年3月~12月应用B超测定BPS 130例孕妇,报告如下.

  • 剖宫产术后肠梗阻1例

    作者:康子霞;李翠梅;李华

    1病例报告患者,24岁,因停经41周,不规律腹痛10小时入院.一般情况好,查体:T37.4℃,BP120/70mmHg,心肺未及异常.产查:腹膨隆,宫高30cm,腹围103cm,胎儿估计体重3600克,胎心率140次/分,胎方位LOA,无宫缩,胎膜存.入院产科B超:羊水指数5.3cm,血红蛋白97g/l,胎心监护NST反应型.患者因足月妊娠、羊水过少于入院后5+小时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

  • NST基线图形与胎儿窘迫的关系

    作者:邓曼玲;唐薇

    目的 探讨NST基线图形对诊断胎儿窘迫的临床价值. 方法对2 857例孕妇分娩前一周内后一次NST基线类型影响因素和妊娠结局进行回顾性研究. 结果①异常妊娠组的0型、0~Ⅰ小型和Ⅰ小型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P<0.005);两组的Ⅰ型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基线变异异常组的异常妊娠发生率明显高于NST无反应组(P<0.005);NST无反应组的胎儿窘迫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基线变异异常组(P<0.005);:NST反应组的异常妊娠发生率、胎儿窘迫发生率、剖宫产率明显高于基线变异正常组(P<0.005,P<0.005,P<0.025).③0型的胎儿窘迫发生率(45.59%)明显高于0~Ⅰ小型、Ⅰ小型和Ⅰ型(P<0.05);0型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23.53%)和Ⅱ°~Ⅲ°羊水粪染发生率(21.08%)高.④0型的剖宫产率(89.71%)明显高于0~Ⅰ小型(P<0.005);Ⅰ小型(73.94%)的剖宫产率明显高于Ⅰ型(P<0.05). 结论胎心率基线变异减少或消失提示胎儿在宫内有不同程度的缺氧.

  • 胎心监护在孕妇孕期保健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李启凤

    目的 探讨胎心监护在孕妇孕期保健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进行定期孕期保健的孕早、中期孕妇400例,分为胎心监护组与无胎心监护组各200例,同时期不定期进行孕期保健的(次数<7次)的孕早、中期200例孕妇作为对照组;所有孕妇在妊娠20周前接收首次产前检查,20周后对照组不定期行产前检查,胎心监护组与无胎心监护组行定期产前检查,胎心监护组孕妇自孕36周后每周胎心监护至少1次直至临产;观察3组孕妇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以及妊娠、分娩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析3组孕妇的妊娠结局.结果 胎心监护组发现胎儿窘迫的比率16.50%显著高于无胎心监护组与对照组(P<0.05),无胎心监护组发现胎儿窘迫的比率7.5%显著高于对照组;胎心监护组与无胎心监护组的妊娠及分娩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心监护组与无胎心监护组的妊娠及分娩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胎心监护组的剖宫产率(36.5%)显著高于无胎心监护组与对照组,难产率与死胎率显著低于无胎心监护组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孕期保健中应用胎心监护,可以了解胎儿宫内的储备情况,对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孕妇进行重点严密监护与追踪,可以有效避免孕足月胎死宫内的发生率,降低围生儿难产率与死亡率,有效改善妊娠结局.

  • 脐动脉血流仪与胎心监护仪产时联合监测脐带绕颈(附287例分析)

    作者:李晓玲;邓亚丽;唐慧琼

    脐带绕颈在我国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13%~25%,它是产程中造成急性胎儿窒息的重要原因之一[1],严重时可致胎儿猝死宫内,或导致新生儿窒息甚至死亡.

  • 妊娠晚期应用胎心监护对胎儿预后的探讨

    作者:徐婉颜;周雪琴

    目的通过分析胎心监护的结果,探讨其对胎儿预后的价值. 方法对603例妊娠晚期胎心监护进行回顾性观察分析. 结果胎心率评分≥8分,NST反应型,围产儿缺氧的发生率为4.66%;而评分≥8分,但NST可疑型或无反应者,以及评分5~7分者有25%~65%的病例发生围产儿缺氧;评分≤4分者,无论胎动与胎心率加速关系如何均有不同程度的围产儿缺氧. 结论妊娠晚期使用胎心监护仪监测胎儿,可以提高胎儿宫内缺氧状态的诊断,为临床及时纠正胎儿宫内缺氧提供了可靠依据.

  • 胎儿脐血流监测及胎心监护对高危妊娠的预测价值分析

    作者:赵麦娟;樊丽萍;白煜

    目的:分析胎儿脐血流监测与胎心监护预测高危妊娠的临床价值.方法:900例孕妇均接受胎儿脐血流监测及胎心监护,与高危妊娠情况比较.结果:脐血流与胎心监测结果异常与高危妊娠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心监护与脐血流监测预测高危妊娠均有重要参考价值.

  • 产妇胎心监护中异常情况临床分析及护理对策

    作者:谢珊丽;赖景秀;谢海燕

    目的:分析产妇胎心监护中的异常情况,并研究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在我院进行产检并检出胎心异常的产妇100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则行综合护理,总结胎心异常情况,比较两组产妇的妊娠结局、胎心异常特征.结果:两组产妇胎心异常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顺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胎心监护仪能够对胎儿的相关情况进行准确监测,便于临床根据胎儿异常情况实施相应的护理对策,进而达到改善妊娠结局的目的.

  • 分娩期胎心监护异常与新生儿结局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林静;王粉群;罗军胜

    目的:旨在研究分娩期胎心监护异常与新生儿结局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于本院妇产科住院足月单胎头位阴道试产的产妇430例,出现胎心监护异常185例为观察组和胎心监护正常245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并分析分娩结局和新生儿结局情况.结果:观察组中新生儿羊水污染38例,Apgar≤7的21例,肺炎17例、缺氧性脑病9例,脐带因素41例,其它儿科疾病21例,无异常38例,各组数据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产钳助产、剖宫产手术介入率亦高于对照组.结论:分娩期胎心监护对胎儿窘迫的发现并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有明显的临床意义和价值.

  • 妊娠胆汁淤积症的胎心基线与甘胆酸含量的相关性及护理

    作者:梁纯丽;张再青;郭子平;邱海燕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的电子胎心监护基线变异与血清甘胆酸(CG)含量的相关性研究及护理对策.方法:采集被观察对象晨间空腹静脉血3mL,用放射免疫法(CG RIA)监测ICP孕妇血清的CG含量,选择同期55例无其它任何并发症的正常孕妇加以对照,同时进行电子胎心监护,监测其基线变异值的变化.结果:ICP患者组的CG 100%高于正常妊娠组,其胎心电子监护中基线变异值低于正常妊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妊娠组孕妇血清CG含量与电子胎心监护中基线变异值呈负相关(γ=0.52,P<0.05);ICP组孕妇CG含量与其电子胎心监护中基线变异值呈负相关(γ,=0.52,P<0.05);电子胎心监护中基线变异的异常率在ICP患者组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x2=4.377,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CP患者CG含量增高与其胎心电子监护中基线变异值呈负相关.临床可依据基线变异值有效地监测ICP患者妊娠的安全性,及时提供其治疗方案和护理对策.

  • 五行音乐调节孕妇心理在胎心监护中的应用

    作者:田冬梅;何碧茹;李嘉蔚

    目的:研究焦虑及抑郁的孕妇做胎心监护同时聆听五行音乐来降低胎心监护假无反应型的效果.方法:对孕妇孕33 ~ 37周胎心监护评分≤8分者,采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检测,将SAS常模值大于(29.78±0.46)分者及SDS常模值大于(41.88±10.57)分者选为观察对象,做胎心监护同时聆听五行音乐,比较聆听音乐前后胎心监护评分≤8分者情况.结果:对孕33 ~ 37周孕妇抑郁及焦虑者做胎心监护同时聆听五行音乐,明显减少胎心监护检测数据的假无反应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33~37周孕妇有抑郁及焦虑者做胎心监护同时聆听五行音乐,能明显减少胎心监护检测数据的假无反应型,有效降低医生“过度诊断”及不必要的产科干预.

  • 胎心监护联合超声技术预测胎儿窘迫的价值

    作者:李春霞

    目的:研究和分析胎心监护联合超声技术预测胎儿窘迫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于厦门市中医院进行产前胎心监护及脐动脉血流检测的孕妇3262例,比较胎心监护,脐动脉血流检测及两种联合检测对预测胎儿窘迫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围产儿结局与胎心监护,脐动脉血流检测的相关性.结果:胎心监护联合超声技术预测胎儿窘迫的灵敏度、特异度显著高于单独胎心监护与单独超声检测,且脐动脉血流速度峰谷比(S/D)≥3的孕妇胎膜早破、新生儿窒息的概率显著高于S/D<3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心监护联合超声技术预测胎儿窘迫,更能准确地发现胎儿窘迫,诊断价值高,能够及时采取相关措施,改善新生儿预后.

  • 足月妊娠胎心监护结合激活素A对胎儿窘迫的预测价值

    作者:谭景;季中华;曾华娟

    目的:通过胎心监护结合孕妇血血清激活素A水平对足月妊娠胎儿窘迫进行预测,以寻求更为准确可靠的诊断方法.方法:将研究对象分成联合组(NST无反应型且母血血清激活素A>25 ng/mL)70例,NST组(NST无反应型)270例,激活素A组(激活素A>25 ng/mL)210例,比较三组间胎儿窘迫率、羊水污染率和新生儿窒息率.结果:联合组的胎儿窘迫率、羊水污染率、新生儿窒息率均明显高于NST组及激活素A组.结论:胎心监护结合激活素A可提高胎儿窘迫诊断率,为及时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改善胎儿预后.

  • 活跃期至第二产程持续胎心监护降低新生儿窒息率的效果观察

    作者:黄雪群;余桂珍;黎小玲

    目的 观察产妇在活跃期至第二产程持续电子胎心监护降低新生儿窒息率的效果.方法 观察组5 720例产妇在活跃期至第二产程应用持续电子胎心监护,对照组5 720例产妇采用常规临产后行单次CST(宫缩应激试验)检查.结果 观察组产妇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活跃期及第二产程应用持续电子胎心监护可及时发现胎儿缺氧征象.及时给予相应的处理.减少与产程有关引起新生儿窒息的因素.要求护理人员必需掌握相关产前监测知识.根据监测结果及时为医生提供胎儿宫内窘迫的临床表现,以协助医生诊断治疗,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 超声检测S/D比值联合胎心监护预测胎儿宫内缺氧的应用探讨

    作者:蓝丽环;韦红亮;欧清姗

    目的:探究胎心监护联合超声脐血流收缩压/舒张压(S/D)比值在胎儿宫内缺氧预测中的实际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4年1月产科门诊接收的66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整理所选患者妊娠达28周后的胎心监护监测及超声脐血流S/D比值结果等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脐血流S/D比值<3且胎心监护反应型孕妇的胎儿发生宫内窒息率为2.98%(16/537);S/D<3且无反应型者发生宫内窘迫率为27.50%(11/40);S/D≥3且反应型者胎儿发生宫内窘迫率为23.08%(9/39);S/D≥3且无反应型者胎儿发生宫内窘迫率为72.73%(32/44);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心监护与脐血流S/D比值测定联合使用可以有效提高胎儿宫内缺氧的准确率,同时能改善胎儿的预后。

  • 脐带绕颈108例分析

    作者:曾银英

    目的:了解脐带绕颈与胎盘位置、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分娩方式的关系.方法:选取脐带绕颈者108例,与同期随机抽样无脐带绕颈者85例比较,对两组的临床检查、胎心监护、产时羊水性状等进行分析.结果:脐带绕颈组中胎盘位于子宫前壁者占58.3%,为首位;脐带绕颈组临产前胎头未入盆、产时胎头下降受阻,产时胎心改变、羊水Ⅲ度污染、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剖宫产等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结论:脐带绕颈是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原因之一,脐带绕颈是影响分娩方式的重要因素之一.

  • 第二产程持续胎心监护异常图形的临床分析

    作者:罗小琴;骆晓芳;叶玉婵;吴东红;曾秀萍

    目的 探讨第二产程持续胎心监护异常图形的临床意义.方法 2240例在我院阴道试产且进入第二产程的产妇依据胎心监护图形分为对照组(Ⅰ类图形,1021例)和观察组(Ⅱ类、Ⅲ类图形,1219例).观察两组脐带缠绕、羊水粪染、分娩方式、分娩时限及新生儿情况.结果 (1)观察组脐带缠绕、羊水粪染、阴道助产、剖宫产率均高于对照组,第二产程时限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0.01).(2)第二产程异常图形预测胎儿酸血症的敏感性为73.3%、特异性46.2%、阳性预测值4.5%、阴性预测值98.0%.(3)出现异常图形的酸血症55例胎儿中,其不同时段娩出时的新生儿窒息及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发生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新生儿窒息率、HIE发生率与胎儿娩出时间段呈正相关(均P<0.01).(4)第二产程异常图形出现频率高的前3位是变异减速、早期减速、延长减速.结论 第二产程异常图形的出现与脐带缠绕、羊水粪染相关,常见的是变异减速.第二产程异常图形对胎儿酸血症的阳性预测值低,临床处理需结合综合情况.新生儿预后与出现胎心监护异常图形后胎儿娩出时限有关.

  • 胎心监护在诊断胎儿窘迫方面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瑞爱

    目的:探讨胎心监护在诊断胎儿窘迫,选择恰当分娩方式,降低新生儿窒息及并发症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26例胎儿窘迫的羊水情况、胎监结果、分娩方式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分娩126例作对照.结果:窘迫组无激惹试验(NST)无反应型、重度变异减速(VD)或晚期减速(LD)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窘迫组(X2=19.3143,P)<0.0001).窘迫组中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高于非窘迫组.结论:胎心监护对诊断胎儿窘迫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中央电子胎心监护异常图形与新生儿结局关系的探讨

    作者:韩田骏;郭勇;黄卓华

    目的 探讨中央电子胎心监护异常图形与新生儿结局的关系.方法 选择阴道试产且宫口开大3 cm开始进行持续中央电子胎心监护的产妇560例为研究对象,比较正常FHR图形(对照组)与异常FHR图形(观察组)产妇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结局的差异.结果 对照组284例产妇中剖宫产45例(15.8%),观察组276例产妇中剖宫产148例(53.6%),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羊水Ⅱ°或Ⅲ°粪染产妇占4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P<0.01);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7.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P<0.01).结论 对胎心监护异常图形密切观察、积极处理,可明显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改善新生儿的预后.

679 条记录 26/34 页 « 12...23242526272829...33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