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王丽平运用腹针治疗糖尿病经验总结及验案1例分析

    作者:谷深

    王丽平是北京市名老中医,从事医疗、教学、科研近40载,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针灸科主任,国家政府津贴获得者.王老师擅长治疗神经系统疑难杂症,如脑血管病、痉挛、震颤症、周围神经痛以及各种痛症、偏头痛、面神经炎、重症肌无力、眼病、乳腺增生、失眠症等,主持并参与了多项科研工作并获奖,是医院"脑中风专台"学科带头人.

    关键词: 腹针 糖尿病
  • 中药祛斑面膜与腹针联合治疗黄褐斑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李福玉

    目的:研究中药祛斑面膜与腹针联合治疗黄褐斑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14年7月在我院门诊治疗的100例黄褐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P<0.05),治疗后1个月随访表明治疗组具有远期疗效,对照组则不明显。结论:治疗黄褐斑采用药祛斑面膜与腹针联合治疗疗效好,具有远期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腹针为主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围绝经期干眼的疗效分析

    作者:段小莉;贾龙

    目的 探讨腹针为主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分证论治围绝经期干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对照临床研究.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围绝经期干眼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取单眼为观察眼.对照组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4周;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腹针为主的针刺治疗,治疗4周.以主观症状评分(眼干涩、视疲劳、异物感、灼热感)、角膜荧光素染色(FL)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及Schirmer I试验(SIT)结果为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疗效差异.结果 两组治疗前观察眼的主观症状评分及FL评分、BUT、SIT数值接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各项主观症状评分、FL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BUT、SIT数值较治疗前增加(P<0.05),治疗组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针为主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的方法,在改善围绝经期干眼主观症状及客观指标方面均明显好于单纯玻璃酸钠滴眼液疗法.

  • 腹针法联合穴位贴敷对缺血性脑卒中偏身感觉障碍患者生活质量及Hcy影响的临床观察研究

    作者:李雪

    目的: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出现偏身感觉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现代医学治疗方法有限,讨论一种有效治疗方法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减少部分西药,并使用腹针联合穴位贴敷法治疗本病,评价治疗14 d后两组在生活能力等方面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BI指数为(83.93±15.2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6.16±20.14)(P<0.01)。结论观察组治疗方案具有增效减毒的作用,对缺血性脑卒中偏身感觉障碍具有良好疗效。

    关键词: 腹针 贴敷 脑卒中 Hcy
  • 常规针刺加腹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疗效

    作者:吴波

    目的:探讨常规针刺加腹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月1日辽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针刺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腹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House-Brackmann分级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面神经麻痹程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4%,对照组为2.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针刺加腹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显著,较单独使用针灸更好,并且可以保证安全性,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 腹针和体针结合对缺血性中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李建媛;罗道珊;符健;张丽;曹于;杨京慧;虞成飞

    目的 观察腹针和体针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依照本研究纳入标准,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入选病例分成腹针组30例、体针组31例、腹针和体针结合组31例,根据腹针理论的取穴原则,选取腹针的腧穴并使用一定的针刺手法进行治疗,对照观察神志、语言、上肢瘫、下肢瘫等症状改善情况,以及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0次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以及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分.结果 3组治疗前后比较皆有显著性差异,腹针组与体针组之间比较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1).腹针和体针结合组疗效以及ADL评分均优于其他2组(P<0.01).结论 认为腹针是一种治疗中风病的有效针刺方法,疗效与体针相当,但腹针与体针结合能更好地改善中风急性期和恢复期气虚阴虚患者神志、语言、肢体运动功能状态,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ADL评分.

  • 腹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肌张力增高疗效观察

    作者:李玉琴;李建媛

    目的 观察腹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肢体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的90例受试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腹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法治疗.每日1次,每周连续治疗5次,休息2d,连续治疗6周,共计治疗30次.治疗前后对受试者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评级(MAS)、临床痉挛指数(CSI)量表及简化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临床结局评价量表(PRO)进行评定.结果 MAS、CSI、FMA、PRO量表,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2组在降低肢体肌张力、肢体功能改善、运动功能改善方面均有疗效.治疗后2组间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在降低肢体肌张力、肢体功能改善、运动功能改善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腹针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肌张力增高疗效确切,且优于传统针刺.

  • 对腹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即刻镇痛效果的临床观察

    作者:郭麒竹;杜琳;赵晋昕;梁湘钰;刘云霞;张红林;张倩

    目的:运用腹针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观察其即刻镇痛的疗效。方法对3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腹针治疗,1个疗程10次,每次均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利用可视化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疼痛评估。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膝骨性关节炎的疼痛呈明显下降趋势(P<0.001)。每次治疗前后相比, VA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01)。所有治疗前比较,评分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针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具有显著的止痛效果,并且具有即刻镇痛效果。治疗次数与疗效呈正相关。

  • 不典型低血糖症误诊1例分析

    作者:刘云霞;杨媛

    1病历摘要
      徐某,女,65岁。主因头晕6年,加重3月余,于2011年12月8日就诊。患者6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并晕倒,自诉症状与体位改变有关,经休息后可自行缓解。此后患者该症状多次出现,曾到多家医院就诊,诊断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高血压、颈椎病,予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降血压等药物治疗及牵引按摩等治疗,效果欠佳。近3个月来头晕发作频繁,遂前来就诊。刻下症:阵发性头晕,伴头部沉紧感,自觉与体位改变有关,右侧第4,5指麻木、疼痛,偶有胸闷、心悸,乏力,纳可,眠差,二便正常。查体:体温36.1℃,心率66次/min ,呼吸18次/min,血压135/65 mmHg,形体肥胖,精神不振,心、肺及腹部查体未见异常。右侧第4,5指麻木、疼痛,四肢肌力Ⅴ级,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对称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舌体胖大,质暗红,苔白腻,脉沉。颈椎磁共振示:颈椎曲度变直,C3~5椎间盘突出,相应椎间孔变窄。初步诊断为颈椎病,经针灸、推拿及静脉输液治疗后,症状仍未见明显缓解。笔者考虑到患者头晕等症每于午后3点左右出现,并伴有胸闷、汗出、乏力症状,与低血糖症十分相似,虽然患者明确否认糖尿病史,并诉多次住院就诊期间空腹血糖及尿糖并无异常,但不能完全排除糖尿病的可能,遂嘱患者于症状出现时立即检测血糖。复诊时,患者诉头一天下午出现头晕、乏力,查血糖为2.9 mmol/L,考虑患者为由早期2型糖尿病导致的进餐后期低血糖,并进一步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及胰岛素、C肽释放试验检查,检查结果详见表1。头颅磁共振、动态心电图、肝肾功检查均未见异常。根据患者病史、症状、体征及OGTT试验结果,进一步明确了诊断。中医诊断:①眩晕;②消渴。辨证为脾肾两虚、痰湿中阻。西医诊断:①2型糖尿病;②颈椎病。予口服盐酸二甲双胍片500 mg/次,3次/d,并进行腹针治疗。治法:健脾益肾、化痰祛湿。取穴:引气归元(中脘、下脘、气海、关元),腹四关(滑肉门、外陵),大横,气穴,商曲。常规皮肤消毒,选用0.20 mm×40 mm毫针,针刺完毕后,留针30 min,2次/周。嘱患者控制体重,少量多餐,适量增加运动。予药物及腹针治疗3个月后,复查空腹血糖为5.8 mmol/L,餐后2 h血糖为8.5 mmol/L,患者头晕等症状明显减轻,未再出现晕倒。

    关键词: 低血糖症 误诊 腹针
  • 腹针为主治疗中风偏瘫患肢水肿临床观察

    作者:李建媛;薄智云

    目的探讨腹针治疗中风偏瘫患肢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设立治疗组(腹针组)30例和对照组(一般针刺组)30例,分别用腹针和一般针刺的方法治疗,观察其对中风后偏瘫患肢水肿的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3.3%,对照组为50.0%,腹针组疗效优于一般针刺组(P<0.05).结论腹针治疗中风偏瘫患肢水肿疗效确切.

    关键词: 腹针 偏瘫 水肿
  • 腹针配合热敏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护理体会

    作者:雷丽芳

    面瘫有周围性和中枢性之分.周围性面瘫是面神经损伤常见的类型,其中又以面神经炎为临床所多见[1].中医学称之为"面瘫"、"口眼歪斜",在我科属常见病种,近年来,我科采用腹针配合热敏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腹针治疗过敏性皮炎的理论初步

    作者:胡晨鸣;刘继洪

    通过几例腹针结合抗过敏药物治疗过敏性皮炎的明显疗效,启发并进一步探讨腹针治疗过敏性皮炎的可行性机理。

    关键词: 腹针 过敏性皮炎
  • 半夏泻心汤联合腹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李勇

    目的 探讨半夏泻心汤联合腹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随机号码表法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泮托拉唑+伊托必利片治疗,研究组接受泮托拉唑+伊托必利片+中药半夏泻心汤+腹针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中医病证评分和疗效.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中医病证评分分别为(16.4±3.2)分、(16.5±3.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中医病证评分分别为(2.8±0.2)分、(7.4±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半夏泻心汤联合腹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可靠,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

  • 腹针治疗过敏性皮炎88例的疗效观察

    作者:胡晨鸣;吕珀菱;刘继洪

    目的 探讨分析采用中西医结合腹针治疗过敏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佛山市中医院门诊治疗的过敏性皮炎患者,分别采用中西医结合腹针治疗的实验组与传统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对照组,治疗后对比分析两组的疗效.结果 中西医结合腹针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100%,高于单纯中西医治疗组的88.6%,结果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针疗法疗效显著,明显优于传统中西医结合治疗,值得临床研究与进一步推广.

  • 腹针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肩周炎疼痛

    作者:崔松园

    目的:观察腹针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采用腹针配合运动疗法对临床123例患者进行治疗.结果:经过1个疗程痊愈者21例,占17.1%;经过2~4个疗程痊愈者80例,占65%;经过1~4个疗程好转者20例,占16.3%;经过4个疗程未见好转者2例,占1.6%.结论:腹针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肩周炎疼痛期.能很好地缓解患者的疼痛,松解粘连,临床的疗效确切.

    关键词: 腹针 运动疗法
  • 以腹针为主治疗气阴两虚型消渴病15例疗效观察

    作者:韩乐军;于素明

    目的:从临床角度观察腹针治疗消渴病的效果.方法:临床筛选出符合人组条件的气阴两虚型消渴病的15例患者,进行4个疗程的腹针治疗,随访症状以及定期复查实验室指标.结果:治愈1例,好转13例,无效1例,有效率达到93%.结论:腹针治疗气阴两虚型消渴病患者不但疗效佳,而且也相对安全,建议社区临床进一步推广.

  • 腹针配合中药熏蒸治疗落枕疗效评价

    作者:赖启皇

    目的:观察腹针配合中药熏蒸治疗落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落枕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23例,分别运用西药和腹针配合中药熏蒸治疗3天,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指数和临床整体疗效。结果疼痛指数:每天治疗后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均有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均P<0.01),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变小,且治疗组变化较对照组明显(P<0.01)。临床总体疗效:第1天治疗后和第3天治疗后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有随时间变化的趋势(P<0.01),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变好。结论腹针配合中药熏蒸是一种治疗落枕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腹针 中药熏蒸 落枕
  • 腹针对帕金森综合征治疗的体会

    作者:张红林;马淑芳;张俏;扎娃;黄超;全新;马冬娜;赖丽莎;王芝营

    目的 运用腹针知识对帕金森综合征(Parkinson syndrome)(又称“帕金森病”)的临床症状、病理、病位、病机、治疗进行初步分析和研究.方法 2008年笔者在智利讲学期间遇到一位震颤麻痹患者,尝试用腹针治疗,当即止住了患者的肢体震颤,将详细内容具体阐述.结果与结论 腹针对帕金森综合征的治疗目标,应定位在改善肢体僵硬、改善脑供血上,通过调补各脏腑整体上的失调,减轻症状,提高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生存质量,使患者基本上过着接近正常人的生活.

  • 腹针治疗中老年女性慢性尿路感染的临床体会

    作者:赵倩煜;刘云霞

    腹针是一种在腹部施术的针灸方法,适应证广泛,尤其对于慢性虚损性疾病疗效显著.慢性尿路感染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病症,以女性患者居多,西医治疗存在治愈率低、复发率高、易产生耐药菌等问题,刘云霞教授运用腹针疗法治疗中老年女性慢性尿路感染,效果确切.现结合临床治疗体会,对腹针治疗中老年女性慢性尿路感染的取穴及操作方法加以介绍.

  • "梅核气"腹针治疗的临床研讨

    作者:张红林;薄智云

    梅核气的治疗是一个难题,腹针疗法对治疗梅核气有独到作用.腹针治疗主穴为:中脘、关元、商曲(双)、滑肉门(双).辅穴:由于病位在胸骨后及胸骨上下之食道、气管、颈(前)肌群,故多用三星剌法:中脘三星刺,建里三星刺,下脘三星剌,水分三星刺,脐上取穴,及该针左侧肾经(以提升肺气).加减:若食道痉挛明显者,加天枢双,右上风湿点;亦可加右大横;若软腭及鼻后仍有不适,加上脘;身体上半部气机比较有把握调通了,但症状还未完全消失者,将气往下引至双下肢,加针外陵(双),下风湿点(双),下风湿下点(双);伴有食道返流、心慌心跳等交感型颈椎病症状者,加下脘下.以上诸穴依当时梅核气发生的部位,微调深浅,直至症状消失,灯烤神阙,留针30分钟.合并表现梅核气症状的病证比较多,可合并使用腹针治疗梅核气方法,如:慢性鼻炎;慢性咽炎;甲状腺结节;食管返流;胸骨处噎堵感;肝胆胰诸病伴梅核气症状者;输卵管、子宮、腹股沟诸病伴梅核气症状者;抑郁症伴梅核气症状者.

615 条记录 6/31 页 « 12345678...303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