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左半结肠切除一期吻合加回肠末端造瘘治疗老年梗阻性左半结肠癌的临床效果

    作者:吴康;崔刚

    目的 分析左半结肠切除一期吻合加回肠末端造瘘治疗老年梗阻性左半结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80例行左半结肠切除一期吻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左半结肠切除一期吻合术后是否加行回肠末端造瘘手术分为研究组(加行回肠末端造瘘手术,39例)和对照组(未加行回肠末端造瘘手术,41例).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患者术中术后各项指标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引流管拔出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分别为(2.5±0.9)d、(2.5±0.7)d、(5.7±1.5)d、(14.3±1.8)d,较对照组均显著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吻合口漏及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6%、17.9%,显著低于对照组(17.1%、4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存活率分别为92.3%、9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半结肠切除一期吻合联合回肠末端造瘘,可促进梗阻性左半结肠癌患者进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 造口旁疝的诊疗现状及展望

    作者:陈富强;陈杰;申英末

    造口旁疝(parastomal hernia)是造口手术后常见的延迟性并发症。这类造口手术主要是结肠造口术和回肠造口术。一般而言出现筋膜关闭不全时,则会出现造口旁疝。而该病实际的发病率,因其定义、随访时间以及诊断方式的不同而难以确定,一般报道的发病率为10%~50%[1-3]。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是基于人工材料的手术修补。现存的术式多样,大体上分为开放式手术、腹腔镜以及“杂交”技术(hybrid technique)。过去认为造口旁疝修补手术难度大、并发症多、复发率高,而新外科技术的涌现以及补片材料学的发展,改善了这种临床局面。因此,还有部分学者提出在造口手术中预防性补片植入(prophylactic mesh implacement)[4-6],以达到减少造口旁疝发生的目的。本文旨在回顾与总结当前的造口旁疝定义、分类、病因、外科治疗技术以及预防策略的新进展。

  • 保护性回肠造口在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程冬春;李德川;陈贵平

    目的 探讨保护性回肠造口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安全性与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3年12月至2005年12月采用双吻合术加保护性回肠造口行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67例临床资料.结果 67例行保护回肠造口双吻合仅1例发生吻合口瘘.结论 保护性回肠造口可作为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一种安全常规辅助手术.

  • 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预防性造口的价值

    作者:张涛;陈敏;景海涛

    目的 探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中应用预防性回肠造口的价值.方法 将136例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的患者分为未行预防性造口组79例(A组),行预防性回肠造口组57例(B组),对比两组术后吻合口瘘、肠梗阻、切口感染、死亡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吻合口瘘的发生率(12.7%)明显高于B组(1.8%).两组术后肠梗阻发生率(5.1%,5.3%)和切口感染率(6.3%,14%)无明显差异.但A组中再次急诊开腹手术率(1.3%)明显高于B组(0%),且出现1例死亡病例.结论 预防性回肠造口能明显降低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尤其对于伴有高危因素的病例,更应明智地选择预防性造口.

  • 小肠造口术的方法改进

    作者:韩庆增;顾春雷;焦传东;王彬

    小肠造口术后,造口周围皮肤由于肠液的刺激,往往形成皮炎,严重者造口周围皮下感染、积脓,特别在术后1周内,患者及家属对造瘘口管理缺乏经验,往往使患者苦不堪言.1992~1998年,我们在结肠外伤、溃疡性结肠炎等16例患者行回肠造口术时,行肠腔内置管保留,取得了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 结肠造口患者用气囊导尿管行清洁灌肠的应用体会

    作者:刘先娥;苏小娟;陈艳菊

    结肠造口患者清洁灌肠的常用方法是从结肠造口将灌肠液灌入肠道,但如何将灌肠液完全灌入肠道,不从造口处反流是一大难题.我们根据结肠造口的生理特点及气囊导尿管结构原理,2004年2月~2005年1月对6例结肠造口患者进行清洁灌肠的肠道准备,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 1例回肠造口术后用泌尿造口袋收集排出液的护理

    作者:方健

    回肠造口术是将末端回肠拖出腹壁做一造口,以达到排泄、转移肠内容物的目的,是某些结直肠疾病必需的手术.根据造口的目的,回肠造口可分为永久性与暂时性两种[1].

  • 1例回肠袢式造口周围医源性皮肤溃疡的护理

    作者:陈世妮;谢玲女

    回肠袢式造口由于具有手术方法简便、创伤小、易于还纳等优点,而被多数临床医师所采用[1],临时性袢式造口虽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护理存在很多难点:有支撑管者套袋时支撑管很难放人袋内;有些为解除肠梗阻而手术的患者粪便稀、量较多[2],采用常规造口袋粘贴方法收集粪便较难,从而容易发生渗漏而出现皮炎,若不及时处理,很快就会发生造口周围皮肤溃疡、感染、黏膜分离。一旦出现并发症,不但加重了患者的肉体痛苦,也加重了经济、心理负担。2015年9月我科护理了1例直肠癌行低位前切除+保护性回肠造口术,术后出现由于电刀灼伤和造口支撑管压迫引起造口周围皮肤溃疡并感染的患者,经积极治疗后愈合,现报道如下。

  • 重度营养不良患儿1例回肠造口并发症的护理

    作者:胡翠竹;周妍君

    小儿肠造口是抢救肛肠先天性畸形、肠坏死合并休克以及腹腔广泛感染等危重急腹症的常见手术方式.由于年龄小、不易配合、皮肤娇嫩及抵抗力差等特点,小儿肠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较成人高[1].回肠造口排出物较稀且量多,并富含消化酶类,对正常皮肤的腐蚀、刺激性很强,不仅引起患儿的不适、周围皮肤感染,还会增加患儿家属的心理压力.通过对患儿造口并发症的原因分析,进行针对护理,效果满意.

  • 接受术前新辅助放化疗及预防性造口术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肠道功能变化研究

    作者:温咏珊;吴晓丹;刘倩雯;钟冬梅;郑美春;覃惠英

    目的 探讨接受术前新辅助放化疗及预防性造口术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在不同时期肠道功能的变化特征,以期为制定改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肛门直肠功能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纵向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就诊于中山大学肿瘤预防中心拟接受新辅助放化疗及预防性造口术的97例初次确诊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运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纪念斯隆-凯特林癌症中心(MSKCC)肠道功能问卷在不同时间点进行问卷调查,评估其肠道功能.结果 患者入组(T1)、术前放化疗结束后1个月(T2)、造口回纳术后第4天(T3)、造口回纳术后3个月(T4)及造口回纳术后6个月(T5)时分别发放问卷97、92、84、84、82份,分别回收97、92、84、82、82份,其中文版MSKCC肠道功能问卷总得分分别为(69.5±8.9)、(63.9±9.0)、(59.9±7.2)、(63.3±9.3)、(66.3±7.5)分.其中,T1时中文版MSKCC肠道功能问卷总得分T1时高于T2、T3、T4、T5时,T2、T4、T5时高于T3时,T5时高于T4时(P<0.05).T5时便频因子得分为(17.5±2.7)分,便急因子得分为(17.1±2.2)分,排便受饮食影响因子得分为(15.8±2.4)分,排便感觉异常因子得分为(11.7±3.1)分.结论 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在确诊时肠道功能较好,造口回纳术后6个月次之,造口回纳术后第4天肠道功能差,因此,尤其应关注造口回纳术后早期患者的肠道症状,采取措施帮助其顺利渡过早期阶段,改善肠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 回肠造口预防直肠术后吻合口瘘作用的系统评价

    作者:赵四晖;郭建辉;朱军

    目的 探讨回肠造口在预防直肠术后吻合口瘘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CENTRAL(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trials)、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系统(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等,收集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回肠造口在预防直肠术后吻合口瘘方面的临床对照研究.研究对象为行直肠切除吻合术患者,干预措施为预防性回肠造口;对照组未进行回肠造口;结局指标为吻合口瘘发生的相对危险度(RR).以RR及相应的95%可信区间(95%CI)作为效应指标对结局进行比较;各研究间的异质性采用I2检验,双侧P<0.05认为各研究间存在明显的异质性;采用Eegger法对发表偏倚进行量化检测.结果 终纳入分析的文献12篇,共1 146例患者,其中试验组523例,对照组623例.合并分析结果显示,接受预防性回肠造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RR值为0.37[95%CI(0.23,0.58),Z=4.33,P=0.000].结论 回肠造口可以显著降低直肠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风险.

  • 顺行管式回肠末端预防性造口在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郑明祥

    目的 观察探讨顺行管式回肠末端预防性造口在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效果,总结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07年3月-2011年12月收治的直肠癌病患134例,其中有74例行直肠癌切除术,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观察组在行直肠癌经腹前切除术同时使用顺行管式回肠末端预防性造口术,对照组直接行结直肠癌切除术,不使用顺行管式回肠末端预防性造口术,观察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 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9%,两组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顺行管式回肠末端预防性造口是结直肠癌经腹前切除术后吻合直肠的一种暂时转流粪便方法,该方法对病患的治愈率有很好的效果,且安全性高,降低了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治疗意义.

  • 影响回肠造口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因素分析

    作者:杨多;孟凡师

    [目的]分析回肠造口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11年12月在本院行回肠造口术病人的资料,单因素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回肠造口术315例,有113例病人术后发生并发症,其中造口局部坏死5例,造口周围皮肤炎症50例,造口回缩狭窄13例,造口黏膜脱垂24例,造口旁疝21例,67.26%的并发症出现于术后1年内;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总并发症发生率的因素为年龄、造口治疗师(ET)指导和术后时间,影响造口周围皮肤炎症发生率的因素为ET指导、术后时间,影响造口旁疝发生率的因素为年龄、ET指导和术后时间.[结论]年龄、ET指导和术后时间是影响回肠造口术后并发症的主要原因,在ET指导下进行造口术和术后护理是降低造口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病人生存质量的重要手段.

  • 贮袋构建的术式及评价

    作者:李孟彬;张洪伟;王为忠

    全结肠切除术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效的手段,但是回肠肛管吻合术或回肠造口术常因严重的腹泻、无法控制排便以及肛周或造口周围皮肤的炎症等,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经过多年的临床探索,由初的节制性回肠造口到现在各种贮袋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术后病人的生活质量.本文就这一技术进行总结和分析.

  • 一次性保鲜袋在18例回肠袢式造瘘口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金美兰

    2008年1月-2008年10月间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将保鲜袋应用于回肠袢式造瘘口的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从还纳术中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预防性造口的选择

    作者:曾群章;方艺聪;郭银枞;姚开源;杨愈刚

    目的:比较回肠造口还纳术与横结肠造口还纳术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66例因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并预防性造口术后行造口还纳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回肠造口还纳术与横结肠造口还纳术两组的差异。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还纳时限、还纳手术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进食流质时间、还纳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天数、治疗费用方面,回肠造口还纳组均优于横结肠造口还纳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回肠造口还纳术术后恢复快,更经济、安全,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需要预防性造口时,优先考虑预防性回肠造口术。

  • 直肠癌低位前切除中预防性造口113例临床分析

    作者:胡世杰;从志杰;张闯

    目的:探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中预防性造口与吻合口漏发生的关系.方法:对长海医院2005年1月至2006年10月期间施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吻合口高度≤6 cm)的270例病例进行研究,共有113例施行预防性造口(41.9%),将临床及病理资料建立数据库,利用SPSS 10.0 软件对是否预防性造口患者的吻合口漏发生率进行χ2检验.结果:低位前切除的患者中20例发生症状性吻合口漏,发生率7.4%.症状包括:腹痛(37%)、脉搏增快(53%)、发热(47%)、白细胞升高(53%)、盆腔引流液性状改变(68%)、肛门流脓血性液(26%)、其他(10%),平均年龄57.8岁,吻合口高度皆≤6 cm,没有病例因吻合口漏死亡.其中预防性造口组发生4例漏(3.5%),未造口组发生16例(10.2%),P=0.04.在有术前放疗史的24例患者中预防性造口率达到75%,其中18例预防性造口者无一发生漏(0/18),而未造口者却有2例漏(2/6),经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P=0.054.在做保护措施的142例低位前切除病例中,漏发生率为4.9%(7例),而剩余未做任何保护性措施的128例中吻合口漏发生率却高达10.2%(13例),P=0.10.有预防性造口的4例吻合口漏皆经保守治疗缓解,而未造口的16例漏中有8例因症状严重需手术干预,其中1例发生弥漫性腹膜炎.两组平均进食时间也有明显差异(P<0.01),但两组术后肠梗阻发生率(P=0.24)及住院天数(P=0.91)皆无明显差异.结论:吻合口漏仍是目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的主要并发症,预防性造口可以明显降低高危人群吻合口漏的发生率.考虑到吻合口漏有其不可预见性,建议吻合口高度低于6 cm的低位前切除病例行预防性造口.

  • 回肠造口联合营养支持治疗慢性放射性肠损伤

    作者:李顾楠;程康文;赵振国;王剑;朱维铭;黎介寿

    目的:总结回肠造口联合营养支持在治疗慢性放射性肠损伤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 1月至2016年12月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普通外科接受一期回肠造口术联合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的慢性放射性肠损伤病人的病历资料,观察短期并发症、围手术期营养过程,随访其远期预后.结果:46例慢性放射性肠损伤病人纳入研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6. 96%,所有病人出院时均恢复全肠内营养支持,时间为 (18 ± 15) d,无病人死亡.随访率78. 26%,随访时间 (25 ± 17)个月.随访期间肿瘤复发7例 (19. 44%),死亡6例 (16. 67%).除死亡病人外其余30例病人 (83. 33%)均维持全肠内喂养,其中27例病人 (75%)恢复正常饮食.21例 (58. 33%)后于我院行造口还纳手术,术后恢复良好.结论:对选择的放射性肠损伤病人,回肠造口联合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可以有效恢复肠道通畅性和全肠内营养,可以有效降低病人死亡率.

  • 辅助性单腔回肠造口在超低位直肠前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史俊;朱淼

    目的:探讨辅助性回肠造口在超低位直肠前切除术中应用临床价值.方法:对2000~2008年行超低位直肠前切除术140例患者随机分成施行或未施行辅助性回肠造口两组,分析两组间肠道功能恢复、住院时间及吻合口瘘发生率的差异.结果:70例行辅助性单腔回肠造口术患者术后恢复肠道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未行辅助性回肠造口患者.70例未行造口的患者中发生吻合口瘘5例(7.1%),而行辅助性回肠造口的70例未发生1例吻合口瘘.结论:在超低位直肠前切除术中,应常规使用辅助性回肠造口术.

  • 回肠造口术和盲肠造口术的比较

    作者:董晓强;李德春

    目的 比较回肠造口术和盲肠造口术的利弊.方法 对回肠造口术25例、盲肠造口术12例的手术适应证、并发症和术后转归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回肠造口术操作简单,粪便转流彻底,并发症发生率为28%;造口关闭手术简单,无并发症.盲肠造口术操作稍难,并发症发生率为50%(包括2例粪便转流不完全);造口关闭手术较复杂,并发肠瘘1例(17%).结论 一般情况下应选用回肠造口术作为粪便转流.若升结肠或结肠脾曲肿瘤巨大伴局部浸润或当时条件有限,无法切除病灶,可考虑行盲肠造口术.

80 条记录 2/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