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预防性造口在直肠低位前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宋世铎;蒋林华;奚天益;周健;朱新国;赵宏;李德春

    目的 探讨直肠低位前切除术中预防性造口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9例接受直肠低位前切除术的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46例行预防性造口(造口组),63例未行预防性造口(未造口组),比较两组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及再次手术率.结果 109例直肠癌患者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为9.2%,其中造口组吻合口漏发生率和术后住院时间与未造口组相仿[8.7%vs.9.5%和(13.8±10.0)d vs.(13.1±7.4)d](P>0.05).造口组再次手术率低于未造口组(2.2%vs.4.8%)(P<0.05).结论 预防性造口不能降低直肠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但可减轻吻合口漏症状,降低再次手术率,有利于患者康复.

    关键词: 直肠癌 回肠造口术
  • 保护性回肠造口在低位直肠癌双吻合器保肛手术中的意义

    作者:杨小冬;黄平;王锋

    目的 探讨保护性回肠造口在低位直肠癌双吻合器手术中的意义.方法 距肛门6-7 cm的低位直肠癌63例分别采用双吻合器手术+保护性回肠造口术(A组,33例)和单用双吻合器手术(B组,30例).观察加用保护性回肠造口对术后排便和吻合口愈合的影响.结果 A组术后3d内排气排便患者比例高于B组[84.8%(28/33) vs.10%(3/30)](P<0.05).A组无吻合口瘘发生;术后虽发生吻合口膜状狭窄,但这种狭窄均为用示指扩开的可逆性狭窄.B组发生吻合口瘘4例(13.3%);其中,2例经保持引流管通畅保守治疗后痊愈,另2例行横结肠造口转流痊愈.结论 对距肛门6-7 cm的低位直肠癌行双吻合器保肛手术中,保护性回肠造口可加快患者尽早进食,预防术后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瘢痕狭窄,保护患者术后排便功能.

    关键词: 直肠癌 回肠造口术
  • 免回纳回肠造口对直肠吻合口狭窄的影响

    作者:朱本磊;程功名;丁永斌;夏建国;刘金龙

    目的 探讨免回纳回肠造口对腹腔镜直肠癌Dixon术后吻合口狭窄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41例行腹腔镜直肠癌Dixon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1例行免回纳回肠造口(A组),20例行襻式回肠造瘘(B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狭窄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低于B组(4.8%vs.30.0%)(P<0.05),两组吻合口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B组相比,A组二次手术率降低(P<0.01),但术后恢复通气时间延迟(P<o.05).结论 免回纳回肠造口可以减少腹腔镜直肠癌Dixon术后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

  • 双吻合术加保护性回肠造口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

    作者:鞠海星;陈贵平;李德川;曹浩明

    目的 探讨双吻合术加保护性回肠造口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4年6月至2005年12月采用双吻合术加保护性回肠造口行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32例,并与同期未行保护性回肠造口的46例双吻合术比较吻合口漏的发生率.结果 46例未行保护性造口回肠双吻合组6例发生吻合口漏,32例行保护性回肠造口双吻合组1例发生吻合口漏.结论 保护性回肠造口可显著降低超低位直肠癌双吻合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本法可作为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一种安全可靠的术式选择.

  • 襻式回肠造口术在低位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厉军;邓高里;曹鸿峰

    近年来,随着双吻合器的应用,直肠癌保肛手术比率增高.但直肠癌患者多为老年病人,多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保肛手术创伤较大,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较高.我科于2004年2月至2006年2月,选择部分年老,基础疾病多,病程较晚的患者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双吻合器吻合,预防性回肠末端襻式造瘘术,取得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正位回肠新膀胱术15例临床报告

    作者:李毅宁;刘为安;苏学峰

    目的探讨膀胱全切除术后理想的尿流改道方法.方法膀胱全切除术后患者15例采用正位回肠新膀胱术(回肠末段折叠成"U"型尿囊与尿道吻合尿液经原尿道排出).结果围手术期无一例死亡,随访3-18个月.膀胱容量(310±17.75)mL(230~360 mL),膀胱充盈压(2.82±0.64)kPa(1.35~4.39kPa),排尿膀胱压(7.02±1.21)kPa(5.32~9.09 kPa),残余尿(10.5±3.43)mL(3~68 mL),大尿流率(17.6±1.56)mL/s(13.8~19.7 mL/s).无排尿困难者,白天均可控制排尿;14例<3个月夜间熟睡遗尿,12例>6个月遗尿消失,1例偶有熟睡时遗尿.术后半年13例复查B超,1例出现肾轻度积水,残余尿达68 mL,经留置尿管及膀胱训练后改善.15例复查生化指标,1例血氯偏高,其肾功能在正常范围内.结论正位回肠新膀胱术是较理想的膀胱全切术后的尿流改道方式.

  • 护理干预对回肠造口术后粪水性皮肤炎的影响

    作者:魏秀文;黎笑媚;黄海燕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回肠造口术后粪水性皮肤炎的影响.方法:将210例回肠造口术患者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实验组87例和对照组12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运用护理程序进行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术后发生粪水性皮肤炎7例(8.0%),对照组发生粪水性皮肤炎42例(3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护理程序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肠造口术后粪水性皮肤炎发生,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 回肠造口术后造口皮肤黏膜分离29例治疗与护理

    作者:孟宝亲;张芳;杨晓蓉

    目的:探讨回肠造口术后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的创面处理方法及合理的护理用品选择.方法:将29例回肠造口术后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6例和对照组13例,对照组清创后选择藻酸盐敷料(或银离子藻酸盐敷料)+皮肤保护膜+防漏膏+一件式造口产品进行治疗护理,观察组选择藻酸盐敷料(或银离子藻酸盐敷料)+皮肤保护膜+防漏膏+两件式造口产品进行治疗护理,比较两组疗效、换药间隔天数、换药次数、愈合时间、有无粪水性皮炎发生等.结果:两组患者均治愈,无粪水性皮炎发生;观察组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藻酸盐敷料(或银离子藻酸盐敷料)+凡士林敷料+皮肤保护膜+防漏膏+两件式造口产品的方法处理回肠造口术后造口皮肤黏膜分离可减少换药次数,有利于创面愈合.

  • 机器人全结、直肠切除及回肠造口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例报告

    作者:张小桥;杨光;李翠;朱元庆;安艳新;吉棚;杨同辉;朱金明

    目的:探讨机器人全结、直肠切除及回肠造口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应用价值及手术技术.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7月至2016年12月接受机器人全结、直肠切除及回肠造口术的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手术时间、机器人与患者对接时间、医生控制台操作时间及手术并发症等指标.结果:6例手术均应用达芬奇Si手术机器人完成,无中转开腹或中转腹腔镜手术.前4例手术采用6孔或7孔法操作,后2例手术简化为5孔法操作.术中需要2次变换体位与机器人床旁操作系统位置,共计3次人机对接.手术时间259~650 min,平均(409±132) min;其中人机对接时间30~128 min,平均(53±37) min,医生控制台操作时间142~370 min,平均(214±87) min.出血量平均(175±144) ml.后5例手术时间、出血量等均明显少于第1例手术.术后患者恢复顺利,3例发生会阴部切口感染,1例患者术后3个月时回肠造口狭窄,经再次手术治愈.

  • 预防性回肠造口在结直肠切除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张银超;沈伟;陶国青;孙健;项成;朱雁飞

    目的:探讨预防性回肠造口在结、直肠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6例结直肠切除吻合术中应用预防性回肠造口的临床资料,并和同期56例预防性横结肠造口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结、直肠吻合口瘘;相比横结肠造口,预防性回肠造口在手术操作、住院时间有一定优势,而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与结肠造口相比,预防性回肠造口方法简单、有效,未增加并发症.

  • 末端回肠造口脱垂1例

    作者:徐晓波;龚海峰

    低位直肠癌行末端回肠造口可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及吻合口瘘引起的严重并发症,但末端回肠造口也有狭窄、梗阻、造口旁疝、出血、脱垂等并发症,本研究报道1例直肠癌术后末端回肠造口近端肠管严重脱垂的患者.1 病例介绍患者男,66岁,1月前因患直肠癌行腹腔镜辅助直肠癌经腹前切除+末端回肠造口术,术后恢复顺利,造口排气排便正常,患者1天前用力咳嗽时出现造口脱垂,伴有腹痛、腹胀,造口见肿块脱出,大小约5 cm×7 cm,表面呈黑红色,查体:腹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腹肌柔软,无压痛及反跳痛,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亢进,8次/min,右下腹造口处见近端肠管脱垂于腹壁外,长约7 cm,肠管颜色呈黑红色,覆少量黏液,见图1.

  • 回肠造口周围粪水性皮炎的护理

    作者:李叶红;亓文静;杨洁;杨淑艳;左红

    粪水性皮炎是肠造口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由粪水经常刺激而引起造口周围皮肤的糜烂.由于回肠造口排泄物的特殊性,术后发生粪水性皮炎的可能性高达26.9%[1].由于皮损进展较快,患者疼痛难忍,无法正常粘贴造口袋,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早期康复.2009-01-2012-06笔者所在科采用美宝烧伤湿润膏治疗回肠造口粪水性皮炎12例.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 回肠造口术在结直肠肿瘤合并肠梗阻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缪廷元

    目的 :探讨回肠造口术在结直肠肿瘤合并肠梗阻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对24例结直肠肿瘤合并肠梗阻手术中同期行回肠造口术.结果 :24例均恢复良好,无腹腔脓肿,无吻合口瘘及死亡等严重并发生.结论 :回肠造口术在结直肠肿瘤合并肠梗阻手术中的合理应用,是安全可行的.

  • 应用吻合器行回肠双腔造瘘术30例

    作者:王晨光;卜承亮;徐臣焱;金理慧

    目的 探讨应用管状吻合器实施回肠双腔造瘘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5年3月至2012年3月间应用管状吻合器施行回肠双腔造瘘术30例,其中结肠癌伴急性完全性肠梗阻13例,外伤性结肠破裂17例.取同期进行手工空肠双腔造瘘术38例作为对照组,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应用吻合器组造瘘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6.7%(5/30),低于手工造口组的36.8%(14/38),P<0.05.应用吻合器组造瘘还纳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0%(3/30),亦低于手工造口组的28.9%(11/38),P<0.05.结论 应用管状吻合器进行回肠双腔造瘘术,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时间明显减少,造瘘口形态一致,手术并发症少等优点.

  •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附加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26例

    作者:王军;赵端仪;岳奇俊;罗先文

    目的 总结末端回肠造口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11月施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的26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26例无吻合口漏发生,平均住院时间为(12.0±2.6) d,术后3个月左右行造口回肠还纳.结论 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可有效降低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尤其在高龄、全身情况较差、合并有基础疾病等患者中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 慢传输型便秘的外科治疗(附31例报告)

    作者:曹志新;吴剑宏;杨传永

    目的 探讨慢传输型便秘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2004年1月至2010年8月对31例慢传输型便秘病人采用大肠次全切除、直肠低位前切除术、升结肠直肠低位吻合术及末端回肠预防性造口术.结果 全组无死亡病例,未发生肠瘘、盆腔感染、吻合口狭窄、粘连性肠梗阻、肛门失禁等并发症.30例排便功能满意,每天大便次数平均4次;1例术后便秘症状复发,但症状较轻.1例手术后出现明显焦虑,经神经内科治疗1年后治愈;8例手术后出现较重的肛门坠胀,3~6个月后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结肠慢传输型便秘行结肠次全切除、直肠低位前切除术、升结肠-直肠低位端端吻合术、末端回肠预防性造口术控便能力好、复发率低、并发症少,疗效满意,值得推荐.

  • 低压回肠双重抗反流代膀胱术疗效观察(附4例报告)

    作者:王天济;俞洪元;丁崇标

    目的:改善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对4例膀胱癌膀胱全切除术后行可控低压回肠双重抗反流代膀胱术,采用肠管套入乳头瓣及输尿管"Y"形乳头袖套式膀胱吻合双重抗反流.结果:随访1~3年,代膀胱内压力低、顺应性好、容量大,抗反流好,能有效地预防逆行感染,无水、电解质紊乱,无输尿管扩张、梗阻,白天自控排尿良好.结论:对可保留尿道的膀胱癌患者是一种较理想的膀胱替代手术.

  •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回肠造口术后细胞和体液免疫水平的改变

    作者:孙静;李彦媚;陈慧敏;刘云锋;萧敏华;吴锦晖;肖妮蓉;钟微;余家康

    目的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 nee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是一种全身免疫紊乱累及肠道导致回结肠炎症坏死的一种严重疾病,回肠造口术是常有的手术方式,本文拟探讨术后细胞和体液免疫水平的改变.方法 通过流式细胞仪和生化仪检测NEC患儿围手术期总淋巴细胞亚群(total lymphocyte subsets,TBNK)和免疫球蛋白水平,并与其他疾病肠道手术患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患儿入院时基本情况、手术应激和恢复情况相当,相比对照组,NEC组患儿术前NK细胞数量(266.40±351.80) cells/μl和辅助T细胞/抑制T细胞比例(2.80±1.88)%明显下降(P=0.02,P=0.01),淋巴细胞绝对数(3884.69±3280.17) cells/μl、辅助T细胞绝对数(1805.16±1277.90) cells/μl较高(P=0.05,P=0.05),免疫球蛋白IgG水平(8.39±3.03)g/L明显升高(P=0.01).至术后第三天临床情况稳定后NEC组患儿仍处于免疫亢进状态,B细胞/淋巴细胞比例(16.84±9.62)%有所上升(P=0.03),其分泌的补体C4(0.16±0.05) g/L也明显升高(P=0.03).两组术后未观察到严重并发症以及死亡.结论 NEC患儿术后3d仍处于免疫亢进状态,提示应对这些高危儿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水平进行动态监测,为后续的肠内营养支持、特别是早期肠内营养提供参考,提高治疗效率、改善临床结局.另外,这些免疫成分的变化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 蕈式引流管在小儿回肠末端穿孔原位造瘘四例分析

    作者:卞军;施伟栋;张爱辉;陈畅辉;张向宁

    目的 探讨蕈式引流管造瘘在小儿回肠末端穿孔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5月31日,收住的4例急腹症患儿(均为男孩,年龄小6个月,大2岁9个月),我们采取急诊剖腹探查术,术中均发现有回肠末端穿孔,穿孔距离距回盲部从1.5cm至3cm不等,术中我们均采用了蕈式引流管经回肠末端穿孔原位造瘘.结果 本组4例患儿均在术后第一天和第二天有发热,体温38.0℃以下,第三天正常,且有肛门排气、排便,肠蠕动恢复,第四天拔出胃管给予流食,第六天正常饮食,因为采用了减张缝合,平均住院2周,住院期间,蕈式引流管远端和引流袋连接,有少量稀水便和气体排出,使用蕈式引流管体外造瘘均痊愈出院,出院后2个月复查,患儿饮食及大小便正常,引流管无明显粪便排出,经体表拔出引流管,再经1周体表皮肤愈合,随访半年,未出现相关并发症.结论 小儿回肠末端穿孔(距回盲部约10 cm)采取一期吻合困难的患儿,常规采用回肠远端封闭,回结肠吻合;回盲部切除,回结肠吻合,或者采用穿孔修补,其近段回肠造瘘,这几种术式造成的并发症严重影响了小儿的生理、心理发育.然而蕈式引流管在回肠末端穿孔中的应用使回盲部免予切除,使患儿免于回肠造瘘后并发症的影响及第二次手术带了的双重打击,因此值得临床探讨及推广应用.

  • 预防性造口对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短期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师文聪;王楠;尹智渊;韦明光;翟玉龙;乔庆;何显力

    目的:探讨预防性造口对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患者短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纳入2015年5月—2016年5月空军军医大学附属唐都医院胃肠外科病例信息完整行低位前切除术的低位直肠癌患者98例,其中48例低位前切除术后行预防性回肠造口(造口组),50例未行预防性回肠造口(未造口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术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造口组接受新辅助放化疗的与病理分期较晚的患者明显多于未造口组(均P<0.05);两组吻合口漏发生率、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论是否接受新辅助放化疗,造口组造口还纳后1年内低位前切除综合征评分明显低于未造口组术后1年内低位前切除综合征评分(P<0.05);生活质量方面,造口组总体健康状况、躯体功能及情绪功能评分在术后3个月与6个月、社会功能和角色功能评分在术后3个月、腹泻状况评分在术后半年内均明显优于未造口组(均P<0.05).结论:预防性造口可减轻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术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症状的严重程度,并改善术后短期生活质量.

80 条记录 3/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