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盆底肌锻炼联合膀胱训练对前列腺电切术后暂时性尿失禁的影响

    作者:赵亚莉

    目的 探讨盆底肌锻炼联合膀胱训练对前列腺电切患者术后暂时性尿失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18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93例)和对照组(91例),两组患者均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对照组术前、术后均给予常规护理与膀胱训练.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自术前5 d至术后尿管拔除后给予盆底肌锻炼联合膀胱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拔管后48 h内暂时性尿失禁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拔管后48 h内暂时性尿失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CIQ-SF评分和尿失禁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盆底肌锻炼联合膀胱训练可降低前列腺电切术后暂时性尿失禁的发生率及程度,缩短其持续时间.

  • 益肾调督灸法结合膀胱训练对脊髓损伤术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高淑芳

    目的 探讨益肾调督灸法结合膀胱训练对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术后神经源性膀胱(neurogenic bladder, NB)患者尿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SCI术后NB患者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6例,对照组进行膀胱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益肾调督灸法治疗,共治疗3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NB患者尿流动力学改变,以及尿常规与肾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膀胱初感觉[(90.2±6.9)ml比(53.1±6.9)ml,t=22.812]、大排尿量[(302.1±37.8)ml比(207.7±40.9)ml,t=10.170]、大膀胱容量[(399.8±74.1)ml比(330.9±50.2)ml,t=4.619]均高于对照组(P值均<0.01),残余尿量[(82.9±32.9)ml比(109.8±51.8)ml,t=2.630]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24 h尿蛋白[(70.8±9.1)mg比(96.3±14.9)mg,t=8.763]、尿素[(5.7±2.1)mmol/L比(9.3±2.9)mmol/L, t=6.033]、肌酐[(100.8±19.6)μmol/L比(119.2±19.7)μmol/L,t=3.973]、尿素氮[(5.2±1.8)mmol/L比(6.7±2.4)mmol/L,t=3.000]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益肾调督灸法结合膀胱训练可有效改善SCI术后NB尿流动力学,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

  • 骶神经电刺激系统植入术治疗特发性尿道括约肌痉挛症

    作者:何舜发

    我们采用骶神经电刺激的治疗方法,治愈1例特发性尿道括约肌痉挛症患者.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27岁,排尿不畅数月,于1997年7月发生尿潴留来诊.泌尿外科诊断为低收缩力膀胱,经数次膀胱训练和口服溴化双吡已胺治疗无效,残余尿量曾高达1 500 ml,经尿道留置尿管膀胱引流.体检未见任何阳性体征.

  • 儿童特异性日间尿频104例临床分析

    作者:季丽娜;耿海云;晁爽

    儿童特异性日间尿频是儿童常见的一种疾病,1966年由Stephens等[1]报道,又称为假性尿路感染、白天尿频综合征或精神性尿频,多见于2 ~12岁儿童,尤其以学龄前儿童高发,主要表现为白天排尿次数增加但无尿量增加,入睡后症状消失,不伴尿痛、发热、烦渴多饮等,尿常规、尿培养和泌尿系统超声检查均正常.本病病程一般为良性经过,多数患儿症状可自发缓解,但有时也会症状反复发作或持续数年,严重干扰患儿日常生活并影响心理健康,对家长亦造成不少困扰和精神负担.目前为止关于儿童特异性日间尿频的病因尚不明确,治疗亦无统一方案.

  • 膀胱训练与出入量管理对神经性尿失禁患者病耻感影响

    目的:观察指导患者实施膀胱训练与出入量管理对尿失禁患者病耻感改善作用。方法:选取36例尿失禁患者,进行膀胱训练与出入量管理指导,使用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1]和修订版社会影响量表(SIS)[2]测量患者尿失禁严重程度、类型和病耻,前后评价尿失禁改善及病耻感程度。观察膀胱训练与出入量管理的作用。结果:指导前患者ICI.Q—SF得分:总分10.34~2.56;漏尿频率5.85~1.26;漏尿量5.66~3.23;对日常生活影响5.54~2.66;病耻感得分40.87~5.78;指导后分别为6.67~1.36;3.35~0.86;2.85~1.06;25.85~4.26。结论:膀胱训练与出入量管理能有效改善患者尿失禁症状,患者通过自我管理减少尿失禁发生,降低病耻感,依从性强,临床易于推广。

  • 缩泉胶囊配合膀胱训练治疗小儿遗尿症63例

    作者:李丽

    目的:观察缩泉胶囊治疗小儿单纯性遗尿症的疗效。方法实验组63例口服缩泉胶囊,对照组63例口服醋酸去氨加压素,两组均配合膀胱训练,观察两组疗效及复发率。结果治疗2个月,实验组总有效率(90.48%),对照组总有效率(84.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3个月,实验组复发3例,对照组复发11例,实验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缩泉胶囊结合膀胱训练治疗原发性小儿遗尿症疗效确切,与醋酸去氨加压素相当,但具有复发率低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盆底训练和膀胱训练可以减少妇女发生尿失禁

    作者:

    一系统性研究结果表明,有一系列非手术疗法可供尿失禁妇女选择.这些有效的疗法包括:训练盆底和膀胱肌肉,以及使用奥昔布宁(oxybutynin)和托特罗定(toherodine)这些抗胆碱能药物.肾上腺素能药物可能不会对尿失禁有什么帮助,激素替代疗法反而会使尿失禁加重,注射性植入物、阴道内装置(如阴道锤或称阴道锥体)、局部使用雌激素以及电刺激,它们的疗效都是不一样的.度洛西汀(duloxetine)似乎可以改善张力性尿失禁症状,但不能治愈.

  • 间歇清洁导尿配合膀胱训练对截瘫患者排尿功能的影响

    作者:岳小瑞

    目的 观察间歇清洁导尿配合膀胱训练对截瘫患者排尿功能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38例截瘫患者进行间歇性清洁导尿及膀胱训练,观察间歇导尿前后患者排尿功能的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经过间歇清洁导尿及膀胱训练,22例患者形成反射性膀胱可自主控制排尿;12例患者经间歇导尿残余尿量少于80mL,4例膀胱充盈后经下腹部叩击、加压、屏气等方法 可自行排尿.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尿路感染和肾盂积水等并发症.结论 应用间歇清洁导尿配合膀胱功能训练可以改善截瘫患者排尿功能,能减少尿路感染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 膀胱训练三维支持护理模式在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陈凤婷;梁倩华;谢小鸳

    目的 观察膀胱训练三维支持护理模式在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住于我院接受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患者76例做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后常规膀胱功能训练护理,试验组给予膀胱训练三维支持护理模式干预,对两组干预后的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患者术后6个月内尿失禁发生率、焦虑(特质与状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膀胱训练三维支持护理模式对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后患者实施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膀胱训练效果,降低尿失禁发生率,改善焦虑情绪及生活质量.

  • 膀胱功能训练对神经源性膀胱排尿障碍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澜涛

    目的:探讨膀胱功能训练对神经源性膀胱排尿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92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9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观察组采用膀胱功能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留置尿管维持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平均膀胱容量、日排尿次数、大排尿量、残余尿量以及国际LUTS症状评分等观察指标,并行组间同类数据统计学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3个月治疗后平均膀胱容量、日排尿次数、大排尿量、残余尿量以及国际LUTS症状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功能训练能显著改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排尿功能,大大提高了此类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盆底肌锻炼联合膀胱训练对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的治疗效果观察

    作者:万胜红;阮建中;秦晨

    目的:探讨盆底肌锻炼联合膀胱训练对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的治疗效果.方法:以笔者参与治疗的96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患者为例,按照双色球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单纯接受盆底肌锻炼治疗的48例患者归入对照组,实施盆底肌锻炼联合膀胱训练治疗的48例患者归入观察组.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采用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调查问卷简表(ICI-Q-SF)对患者治疗前后尿失禁情况改善进行评分.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总排尿量、总排尿次数、总漏尿次数并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ICI-Q-SF评分均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过程总排尿量、总排尿次数、总漏尿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肌锻炼联合膀胱训练对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的治疗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前列腺功能,缓解尿失禁,值得推广.

  • 手法按摩加膀胱训练治疗截瘫排尿障碍 27例报告

    作者:安建新;赵成梅;廖艳霞

    4年来收治截瘫排尿障碍 27例 ,采用手法按摩加膀胱训练 ,取效良好 ,现报告如下 . 1 对象与方法 27例排尿障碍患者中男 22例 , 女 5例 , 年龄 19~ 58岁 , 平均 33岁 , 其中外伤性截瘫 26例 , 病理性骨折致截瘫 1例 . 截瘫平面在下颈段 4例 , 胸段 15例 , 腰段 8例 , 尿管留置时间长 466 d, 短 10 d, 平均 57 d. 方法 : 拔管前膀胱训练 , 全部带管病例经 1: 5 000呋喃西林液定期冲洗治疗至感染控制 , 尿常规连续 2次正常后 , 即开始手法按摩排尿训练 . 排尿训练 , 将 1: 5 000呋喃西林液 500 ml, 经尿管注入膀胱后 , 平卧位 , 操作者于患者左侧 , 双手分置充盈之膀胱两侧 , 左右振荡约 1 min后 , 单手置于膀胱底 , 纵向轻柔按摩感膀胱收缩时 , 开放尿管 , 将手掌向耻骨后下方倾斜均匀用力至尿液排尽 , 闭管 . 以后每 4小时按摩排尿 1次 . 带管间歇按摩排尿训练 2~ 3 d, 于拔管前再次注入 1: 5 000呋喃西林液 500 ml, 拔管后、按摩过程同前 , 保持定时按摩排尿 , 排尿前 2 h饮水增加膀胶充盈压 , 每次按摩排尿训练时 , 操作过程始终保持在患者视线内 , 以诱导患者建立排尿意识 , 充分发挥截瘫后剩余功能 , 建立功能代偿 , 恢复主动排尿 . 按摩过程中 , 指导患者自我按摩体会膀胱收缩感 , 寻找和提高排尿扳机点的敏感性 , 直到由患者完全自我按摩排尿 .

  • 脑卒中后排尿功能障碍的治疗体会

    作者:赵培湘;郭时英

    1995年以来丹东市第二医院收治脑卒中后排尿功能障碍患者32例,表现为尿潴留28例,急性尿失禁4例.采用电刺激及骶部药物注射等治疗,并配合膀胱训练使部分患者排尿功能得到改善,现报告如下.

  • 探究间歇性导尿配合膀胱训练对脊髓损伤排尿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效果

    作者:贺文静

    目的:探讨间歇性导尿配合膀胱训练对脊髓损伤排尿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2月 ~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患有脊髓损伤且排尿障碍的患者7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6例行间歇性导尿护理手法,观察组3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膀胱训练,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分组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方面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排尿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脊髓损伤伴排尿障碍患者行间歇性导尿配合膀胱训练可有效改善其膀胱神经源功能,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具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 膀胱训练与托特罗定递减联合治疗老年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30例

    作者:叶发根;陈红

    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是一种以尿急症为特征症候群,常伴尿频、夜尿等症,部分有急迫性尿失禁现象.据研究,欧洲中老年人群中,OAB发病率约为1/6,而美国OAB发病率也高达17%[1].因此,OAB对病人的生活影响较大,全世界发病率均较高,其中女性OAB全球患病率约为10%[2],自从新型竞争性M胆碱受体阻滞剂托特罗定等药物应用以来,取得良好疗效,但仍有部分病人存在疗效不满意或药物副作用大等情况.本文采用膀胱训练与托特罗定递减联合疗法治疗老年女性OAB,并就其临床评价进行分析.

  • 用托特罗定和膀胱训练治疗老年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效果研究

    作者:李兵

    目的:探讨分析用托特罗定和膀胱训练治疗老年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近期我院收治的老年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药物组(30例)和联合组(30例),让药物组患者服用托特罗定,让联合组患者在服用托特罗定的同时进行膀胱训练,然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的对比分析。结果:联合组患者的排尿情况、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临床疗效均明显优于药物组患者。结论:用托特罗定和膀胱训练治疗老年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临床效果显著,并且安全性较高。

  • 通脑利尿针刺法治疗卒中后排尿障碍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晖;李继英

    目的:观察针刺拟通脑利尿法治疗卒中后排尿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两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45例)加用针刺以通脑利尿法治疗,常规组(30例)加用药物及膀胱训练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根据自拟标准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通脑利尿针刺法治疗卒中后排尿障碍疗效显著,更明显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间歇导尿术在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李红梅

    目的 探讨间歇导尿术在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 本组76例脊髓损伤患者,均施行无菌间歇导尿,根据患者膀胱残余尿量调整间歇导尿次数,配合膀胱功能训练,加强会阴部清洁护理.结果 本组膀胱容量均正常或接近正常,残余尿量均小于100ml,10例残余尿量小于30 ml;52例形成反射性膀胱,24例膀胱充盈后可自行排尿,无严重尿路感染和肾积水等并发症.结论 间歇导尿操作简便、效果可靠、减少了逆行感染,配合膀胱功能训练,是解除脊髓损伤患者膀胱排尿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

  • 间歇导尿术在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李红梅

    目的 探讨间歇导尿术在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 本组76例脊髓损伤患者,均施行无菌间歇导尿,根据患者膀胱残余尿量调整间歇导尿次数,配合膀胱功能训练,加强会阴部清洁护理.结果 本组膀胱容量均正常或接近正常,残余尿量均小于100 ml,10例残余尿量小于30 ml;52例形成反射性膀胱,24例膀胱充盈后可自行排尿,无严重尿路感染和肾积水等并发症.结论 间歇导尿操作简便,效果可靠,减少了逆行感染;此法结合配合膀胱功能训练,是解除脊髓损伤患者膀胱排尿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

  • 盆底肌功能锻炼联合膀胱训练对老年前列腺癌术后尿失禁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莺

    目的 探讨老年前列腺癌患者行盆底肌功能锻炼和膀胱训练对术后尿失禁的影响.方法 选取前列腺癌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从术前1周开始盆底肌功能锻炼至术后3个月+拔除导尿管后的膀胱训练,对照组按前列腺癌根治术常规护理.观察术后有尿失禁的患者在拔除导尿管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尿失禁的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拔除导尿管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尿失禁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05).结论 对老年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的患者进行早期的盆底肌功能锻炼和膀胱训练,可改善患者尿失禁状况,使患者早日恢复控尿功能.

45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