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安脱达治疗螨过敏性疾病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

    作者:杨焕芝

    目的 总结安脱达治疗螨过敏性疾病不良反应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152例屋尘螨脱敏治疗患儿,治疗前详细询问病史,准确查对药物,严格按照规程注射,治疗后密切观察,做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结果 共完成免疫注射治疗681例次,发生不良反应117例次(17.18%),其中速发型84例次,迟发型50例次,未发生过敏性休克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严格的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脱敏治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发生程度,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

  • 标准化屋尘螨特异性免疫治疗中的安全管理

    作者:李岚;崔碧云;肖晓雄;骆翠媚

    目的 评价安全管理在哮喘及变应性鼻炎患儿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中的作用,以便更安全地实施特异性免疫治疗.方法 在147例(4 715例次)患儿标准化屋尘螨特异性免疫治疗中实施安全管理,包括对患儿的状态评估、病情观察,密切监测呼气峰流速、肺功能,个体化调整变应原剂量,健康教育等,并与实施安全管理前的124例(2 600例次)患儿比较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实施安全管理后患儿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管理前(P<0.01).结论 在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过程中,加强安全管理可降低患儿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

  • 儿童支气管哮喘吸入变应原调查分析

    作者:戚虹;杨焕之

    目的 了解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病相关的主要吸入性变应原,为临床治疗和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将357例支气管哮喘患儿按年龄分为三组,1岁~组77例,4岁~组133例,7~14岁组147例.应用11种吸入性变应原进行皮肤点刺试验.结果 262例(73.39%)患儿皮试点刺试验阳性,7~14岁组皮肤点刺阳性率高,4岁~组次之,1岁~组低;三组变应原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25);三组中屋尘螨、粉尘螨、无爪螨阳性率分别列于各组前3位.结论 尘螨为儿童支气管哮喘的首要变应原,指导家长避免或减少患儿与尘螨的接触,是治疗和护理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基本措施.

  • 标准化尘螨变应原制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不良反应观察

    作者:易华容;刘远华;叶菁;余杰情

    目的:通过观察标准化尘螨变应原制剂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不良反应,评价特异性免疫治疗的安全性.方法:使用安脱达标准化尘螨变应原制剂皮下注射治疗386例AR患者,观察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386例AR患者较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9%(42/386),其中大的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10/386),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36/386),其中轻度全身反应(1级)34例,中度全身反应(2级)1例,严重(非致命)全身反应(3级)1例,无一例患者发生过敏性休克(4级);3种治疗方案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常规方案高(21.1%),成人集群方案居次(11.9%),儿童集群方案低(1.5%);不良反应大多发生在剂量递增阶段中后期及维持治疗阶段早期.结论:对AR患者进行规范的特异性免疫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对因治疗方法,严格掌握治疗流程并执行操作规范,同时采取针对性措施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尘螨过敏变应性鼻炎皮肤点刺试验与血清特异性IgE的对比

    作者:魏欣;符征;林霞;黎菁;邓慧琳;李和燕;王小娟

    目的:了解尘螨过敏变应性鼻炎患者皮肤点刺试验与血清特异性IgE的相关性及阳性检出率有无差别.方法:对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皮肤点刺试验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以及对临床症状进行评分,屋尘螨和粉尘螨任有一项为阳性者纳入研究对象,共349例,对检测结果数据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两种检测方法在尘螨过敏变应性鼻炎的检测中存在显著相关性(屋尘螨r=0.568,粉尘螨r=0.506,均P<0.01);两种方法在粉尘螨的阳性检出率上不存在差别(x2=0,P>0.05),在屋尘螨的阳性检出率上存在差别(x2=11.605,P<0.01);两种检测方法的阳性程度与变应性鼻炎症状评分没有相关性.结论:皮肤点刺试验与血清特异性IgE在检测尘螨过敏的变应性鼻炎中存在显著相关性,阳性检出率却因过敏原的不同而存在差别,两种检测方法不能完全替代.变应原检测阳性程度不能反映变应性鼻炎症状严重程度.

  • 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用于对尘螨过敏的鼻结膜炎患者的快速起效观察

    作者:黄中华;刘玉媚;罗惠芬

    目的:观察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LIT)应用于对尘螨过敏的鼻结膜炎患者,是否能快速起效.方法:将60例对尘螨过敏的鼻结膜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接受SLIT治疗并配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患者的日均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8、10周时,治疗组患者无需应用对症药物,症状也可得到控制,且日均症状评分逐步降低,第4周分别与治疗6、8、10周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6周后,日均症状评分显著降低(P<0.05),且在治疗8周时再次升高(P<0.05).对照组患者的日均用药评分与日均症状评分呈显著的负相关性(F=554.9,P<0.01).结论:SLIT对于尘螨过敏的鼻结膜炎患者能快速起效,且使用安全.

  • 变应性鼻炎患者脱敏治疗前后尘螨特异性 IgE和白细胞介素水平的变化

    作者:王忠喜

    目的:探讨尘螨特异性IgE和白细胞介素4(IL-4)在脱敏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总结18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脱敏治疗疗效(症状评分),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清尘螨特异性IgE和IL-4水平.结果:血清IL-4水平在治疗前(545.7±68.5)和治疗后(222.3±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与症状评分有明显的正相关.血清尘螨特异性IgE水平治疗前(17.2±2.6)kUA/L和治疗后(15.6±3.4)kUA/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变应性鼻炎的发病中尘螨特异性IgE和IL-4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脱敏治疗的机制中IL-4作用明显,而特异性IgE似乎没有明显的作用.

  • 螨过敏咽炎患者舌下脱敏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陈玉赞

    目的:评估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LIT)螨过敏咽炎患者是否起效,探讨不同治疗方案、单一和多重过敏、性别等因素是否对SLIT起效有影响.方法:对我院53例螨过敏咽炎患者,进行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的药物总评分(TMS)和治疗6个月后的患者自我疗效评价.根据给药方案将试验组分为SLIT组、综合组;根据点刺结果将试验组分为尘螨组和多重组;根据性别将试验组分为男性组和女性组.将25例仅接受对症药物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对照组和试验组以及试验组中不同各组在治疗6个月后的有效率和TMS减少比例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有效率和TMS减少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LIT组有效率为72.73%,综合组为76.47%,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尘螨组有效率和TMS减少比分别为61.54%和94.46%,多重组分别为66.67%和71.25%,2组有效率和TMS减少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组有效率和TMS减少比分别为83.33%和97.04%,男性组分别为58.33%和66.67%,2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TMS减少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LIT对螨过敏咽炎患者有效;治疗方案,单一和多重过敏对SLIT治疗螨过敏咽炎患者无影响,性别有一定影响.

  • 鼻喷型过敏原阻隔剂联合口服抗组胺药对尘螨过敏型变应性鼻炎患者的疗效评估

    作者:葛文栋;谭路;陶泽璋;许昱

    目的:探讨鼻喷型过敏原阻隔剂联合口服抗组胺药对尘螨过敏型变应性鼻炎(AR)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中重度对尘螨过敏的AR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属于单盲(受试者设盲)研究.2组患者均口服抗组胺药(枸地氯雷他定片),试验组采用鼻喷型过敏原阻隔剂联合枸地氯雷他定片,对照组采用生理海水联合枸地氯雷他定片.分别于用药前和用药2周后评估患者的主观鼻炎症状、客观体征、生活质量评分的改善情况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2组患者服药2周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病情缓解,试验组患者的症状、体征评分及生活质量改善状况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以鼻喷型过敏原阻隔剂联合抗组胺药治疗对尘螨过敏的AR患者疗效显著,可以显著缓解患者的鼻炎症状、体征和改善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变应性鼻炎的防治——尘螨及花粉过敏原的防护方法

    作者:孙劲旅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耳鼻咽喉科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保守估计全球的AR患者超过5亿[1].AR在我国大陆地区人口中的患病率为4%~38%,不同地区间差异较大,近10年其患病率呈明显增加趋势[2].在AR的治疗原则中,排在首位的就是变应原回避[3].近有很多全面的过敏原防护综述[4-7],都提到了很多防护方法的共同特点.本文综述近出现在文献中的新的方法(包括近的研究),重新思考尘螨及花粉过敏原的防护策略[8].新的防护方法的核心是确定气传过敏原暴露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方式,开发出新的能够评价出个人在家中或一天中减少过敏原暴露的方法,从而产生临床效果.

  • 天津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中尘螨过敏特点分析

    作者:彭晓林;孙沛湧;时文杰;张金梅;王丽生;张玉庚;林鹏

    目的:了解天津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尘螨过敏特点,为制定变应性鼻炎的防治计划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3-2012-02期间天津地区确诊为变应性鼻炎的2 390例患者皮肤点刺试验结果,研究尘螨变应原阳性率在性别、年龄、季节、区域上的差异,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屋尘螨和粉尘螨阳性率在男女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上差异明显(P<0.05),由统计学结果可见,在<18岁组、18~39岁组、40~60岁组,随着年龄的增长,屋尘螨和粉尘螨阳性率逐渐下降,但是60岁以上人群两者的阳性率却再次提升;屋尘螨和粉尘螨在各季节的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屋尘螨在秋季阳性率高,冬季低,分别为55.4%和39.7%,而粉尘螨在冬季阳性率高,春季低,分别为73.8%和47.2%;屋尘螨和粉尘螨在市内六区和天津郊县间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津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尘螨阳性率无明显的男女及区域差异,但有明显的年龄和季节差异.

  • 尘螨特异性皮下免疫治疗在变应性鼻炎患者中的远期疗效研究

    作者:娄鸿飞;黄嫣然;王成硕;王向东;赵岩;曹飞飞;张罗

    目的:比较尘螨过敏的儿童和成人变应性鼻炎患者皮下免疫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以48例尘螨过敏的变应性鼻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接受3年标准化尘螨特异性皮下免疫治疗,治疗结束后随访2年.治疗前基线、治疗结束时(3年)和治疗结束后2年(5年)评价所有患者的鼻部症状总评分、症状药物综合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记录尘螨特异性皮下免疫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评价其安全性.结果:15例儿童和33例成人变应性鼻炎患者完成了该研究.与基线相比,3年尘螨特异性皮下免疫治疗显著改善了儿童和成人患者的症状及生活质量,减少了对症治疗用药,并且疗效持续至免疫治疗结束后2年.儿童组的3年疗效和5年疗效均显著优于成人组.2组患者在免疫治疗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尘螨过敏的变应性鼻炎患者经皮下免疫治疗3年后,症状明显改善,用药减少,生活质量提高,安全性良好,且免疫治疗停止后2年疗效仍然持续稳定.儿童的改善程度大于成人,疗效更加显著.

  • 尘螨及交链孢霉多重致敏的变应性鼻炎患者免疫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作者:李文静;黄南;杨雅琪;张瑞;马东霞;张书辰;祝戎飞

    目的:探讨尘螨及交链孢霉多重致敏的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免疫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开放、随机、平行对照临床研究,将纳入的6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免疫治疗组(过敏原注射液)和药物治疗组(可选药物包括鼻用糖皮质激素、口服二代抗组胺药、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评估及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评分(症状评分、药物评分、联合评分)、血清特异性IgE水平、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同时观察记录免疫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经过24个月的治疗,免疫治疗组、药物治疗组各项评分(症状评分、药物评分、联合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而免疫治疗组评分也显著低于药物治疗组.免疫治疗过程中仅出现局部不良反应,未出现全身不良反应及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在尘螨和交链孢霉多重致敏的变应性鼻炎患者中,使用尘螨和交链孢霉联合免疫治疗安全、有效,比单纯使用药物治疗效果更佳.

  • 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评估

    作者:宋薇薇;林小平;柴若楠

    目的:探讨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SIT)变应性鼻炎(AR)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对屋尘螨过敏的102例AR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1例.SIT组: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3年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SIT;对症治疗组(ST组):仅对症治疗.评价疗效指标包括:鼻炎症状评分、用药评分、皮肤反应指数、血清特异性IgE(sIgE)、外周血嗜酸粒细胞(Eos)计数,AR发展成哮喘和出现新的致敏原的比例.结果:SIT组经3年治疗后,患者血清Eos计数、皮肤反应指数、症状及药物评分均较ST组明显降低(均P<0.01);SIT后slgE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IT组无AR患者发展为哮喘,2.1%出现新的致敏原;ST组17.4%的患者发展为哮喘,32.6%出现新的致敏原.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坚持长期SIT对螨致敏的AR安全有效,同时能减少新的过敏发生,阻止AR发展为哮喘.

  • 尘螨变应原疫苗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光辉;祝戎飞;王忠喜;李文静;黄爱霞;陈欢;张威

    目的:评价尘螨变应原疫苗治疗变应性鼻炎伴哮喘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病例自身对照方法,比较120例尘螨变应性鼻炎伴哮喘患者在尘螨变应原疫苗脱敏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肺功能及血清sIgE及IL-4水平.结果:120例患者中有115人坚持完脱敏治疗,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分别为(11.2±3.6)及(5.2±2.8),肺功能FEV1分别为(1.86±0.62)L,(2.24±0.72)L,PEFR分别为(6.4±2.'2)L·s-1,(7.6±2.7)L·s-1,血清尘螨sIgE水平分别为(18.3±3.2)KUA·L-1及(4.2±1.8)KUA·L-1,IL-4水平为(624.8±86.4)μg·L-1及(372.3±78.4)μg·L-1,均具统计学意义(P<0.01).115人中有47人出现局部不良反应,未出现1例全身不良反应.结论:尘螨变应原疫苗是治疗变应性鼻炎伴过敏性哮喘的有效、安全的药物.

  • 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王忠喜;李文静

    目的: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脱敏和传统注射脱敏在变应性鼻炎患者中的疗效,观察舌下脱敏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80例对尘螨过敏的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舌下粉尘螨滴剂含服和皮下注射脱敏方法治疗1年,统计治疗前后患者症状评分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的变化差异均具极显著性(P<0.01),两组间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具极显著性(P<0.01).结论: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对变应性鼻炎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且患者使用方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 尘螨变应原疫苗对变应性鼻炎的脱敏作用

    作者:刘光辉;祝戎飞;李文静

    目的:评价尘螨变应性鼻炎惠者进行脱敏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病例自身前后对照方法,比较160例尘螨变应性鼻炎患者在尘螨变应原疫苗阿罗(R)(NHD(R))脱敏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血清特异性IgE及IL-4水平.结果:160例患者中有150人完成脱敏治疗并进行了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的检测,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分别为(9.4±2.4)及(3.2±1.7),血清尘螨特异性IgE水平分别为(15.3±2.3)KUA·L-1及(3.2±1.4)KUA·L-1,IL-4水平为(534.7±78.6)μg·L-1及(316.3±72.7)μg·L-1,差异具极显著性(P<0.01).150人中有60人出现局部不良反应,未见全身不良反应.结论:对尘螨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尘螨特异性脱敏治疗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 哮喘儿童血清总IgE、尘螨特异性IgE检测分析

    作者:陈燕华;蒋宝娣;戴梅;鲁萍;王红;李飞

    目的研究儿童过敏性哮喘与血清总IgE、尘螨特异性IgE、尘螨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了87例哮喘患儿血清总IgE和尘螨特异性IgE水平,应用国际标准方法做尘螨过敏原皮肤点剌试验,并比较了三种检查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哮喘患儿的血清总IgE为(542.84+321.85)IU/ml,尘螨特异性IgE阳性率为71.3%,尘螨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阳性率83.9%,正常对照组42名健康儿童总IgE(221.76±213.73)IU/ml,尘螨特异性IgE阳性率19.0%,皮肤点刺试验阳性率23.8%,三种试验两组间统计学处理有极显著差异(P<0.01);血清总IgE增高(>450 IU/ml)与尘螨特异性IgE阳性符合率91. 5%;血清尘螨特异性IgE阳性与皮肤点刺试验阳性符合率为75.6%.结论哮喘儿童血清总IgE水平、尘螨特异性IgE阳性率及尘螨皮肤点刺试验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健康儿童.

  • 尘螨变应原皮下植入剂的研究

    作者:张普庆;岳启安;李全文;赵淑梅;张新民

    为研制一种适于皮下植入的缓释剂型用于脱敏治疗,用3H标记的尘螨变应原(DFA)固定于脱乙酰甲壳质中,制成含量内高外低的植入剂,埋植家兔皮下,用液闪计数仪测定其释放速率.结果显示,埋植剂14周释药达到峰值,在皮下不崩解,280d平均降解率为23.18±7.45%.

  • 尘螨等10种抗原皮试结果分析

    作者:王磊

    用常见的10种抗原对380例变态反应病患者做皮肤试验(下称皮试),结果表明,380例患者中,支气管哮喘尘螨阳性率92.7%,过敏性鼻炎90.2%,皮肤过敏性疾病85.7%.三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80例患者按年龄分儿童组、成人组、老年组,其中成年组尘螨阳性率高于儿童组及老年组.

279 条记录 10/14 页 « 12...6789101112131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