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哮喘患儿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分析及护理对策

    作者:温李滔;高国贞;李瑾英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变应原种类、性别、季节等分布方面的特点,以寻找佳护理对策。方法:应用丹麦 ALKA 公司提供的9种标准化变应原检测试剂对226例支气管哮喘患儿进行皮肤点刺试验,分析变应原的种类分布、不同性别皮肤点刺试验阳性率以及在不同季节的阳性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支气管哮喘患儿的变应原显示阳性的有6种,变应原总检出率为88.50%,尘螨检出率高,其次为猫毛,第3位为德国小蠊;男性患儿阳性率高于女性患儿(P <0.05);变应原阳性率有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护士根据变应原种类,加强对患儿及其家长进行居家护理指导,有效避免变应原,减少哮喘反复发作的次数。

  • 尘螨在慢性荨麻疹和慢性湿疹中的致病性研究

    作者:孙振燕;金玲;赵晔;黄畋;涂彩霞

    采用皮肤点刺试验对79例慢性荨麻疹患者、91例慢性湿疹患者、3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检测.结果:粉尘螨阳性率分别为:35.4%、35.4%和6.7%;屋尘螨阳性率分别为:40.5%、27.5%和6.7%.粉尘螨与屋尘螨在慢性荨麻疹和慢性湿疹患者阳性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尘螨阳性率男女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季节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 尘螨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与其血清sIgE及年龄的相关性

    作者:杨阳;刘吉祥;宋富存;程莉雅

    目的:探讨尘螨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test,SPT)结果与血清特异性IgE(specificIgE,sIgE)检测结果及年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60例尘螨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阳性患者,测定血清sIgE水平,对SPT结果及血清sIgE及年龄分别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尘螨变应原SPT阳性结果与其相应的血清sIgE检测结果存在显著差异,随着尘螨类变应原阳性级别的升高,其血清sIgE的阳性率也随之升高,与血清sIgE的分级呈正相关,与年龄的增长呈负相关。结论尘螨变应原SPT结果与血清sIgE检测结果及年龄存在相关性。

  • 舌下含服脱敏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观察

    作者:匡嘉丽;吴军;郭亮;方向佳

    目的 通过本实验观察舌下含服脱敏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粉尘螨阳性的变应性鼻炎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5人,给予舌下含服脱敏治疗,对照组35人行皮下注射脱敏治疗,疗程两年,观察其疗效.结果 舌下含服治疗有效率为80.0%,皮下注射有效率为77.1%,两组有效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舌下含服治疗变应性鼻炎与皮下注射疗效相似,两种方法治疗变应性鼻炎效果均较明显.舌下含服治疗安全性高,用药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 舌下特异性免疫疗法在尘螨所致的过敏性鼻结膜炎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肖华;郭丽君

    目的 观察舌下特异性免疫疗法治疗尘螨所致的过敏性鼻结膜炎(AR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17例尘螨过敏的AR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的抗过敏药物(如氯雷他定片、盐酸奥洛他定滴眼液)治疗,观察组给予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抗过敏药物联合治疗.持续治疗2年,并在治疗第3、12、24个月进行随访.评估两组治疗前后鼻结膜炎总症状评分(RTSS)、缓解药物评分(RMS)、鼻结膜炎生存质量量表(RQLQ)评分及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RTSS、RMS、VAS、RQLQ评分均降低(P均<0.01),对照组RTSS、VAS较治疗前降低(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同时点RTSS、RMS、VAS、RQLQ评分低于对照组(P均<0.01).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与观察组相关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局部反应和症状加重.结论舌下特异性免疫疗法治疗尘螨所致的ARC患者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 尘螨与小儿哮喘症

    作者:谢基立

    过敏性哮喘症是一种常见病,儿童尤其多见,长期反复发作,给患儿带来极大的痛苦,并且影响其身心发育.哮喘症发作时,主要采取抗感染与对症治疗,但是只能求得暂时的缓解,并不能阻止其日后发作.患儿常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并且影响其身心发育,耽误学习.家长为此忧心忡忡,迫切要求医生给“治断根”,以后永不复发.小小尘螨诱发哮喘过敏性哮喘症多见于3~4岁以上儿童,一年四季皆可发病,秋冬季和春季气候骤变时,平时着凉感冒和上呼吸道感染后,容易诱发.患儿主要表现为呼气性呼吸困难、哮喘和咳嗽.由于支气管平滑肌痉挛,黏膜充血水肿,黏液分泌增多,造成气道狭窄,通气障碍,引起身体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导致呼吸窘迫——吸气短,呼气长,胸闷不舒,张口耸肩,端坐呼吸,口唇紫绀,患儿极度烦躁不安.

  • 梅雨季节的除螨大行动

    作者:韦祝

    梅雨季节,温度、湿度都是尘螨繁殖的佳时节.现代生活中,尘螨是多种过敏性疾病的罪魁祸首.螨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生物,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到处都是.螨体积很小,多数需要显微镜才能看到.现在我们发现的螨虫有50 000多种,与我们的生活和疾病密切相关的螨主要有尘螨、粉螨、疥螨、革螨、蠕形螨等.

  • 免疫治疗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特异性IgG4水平的影响

    作者:李清明;林春招;吴思恩;黄素红;黄秋平

    目的 探讨免疫治疗前、后尘螨变应性鼻炎患者特异性IgG4(specific IgG4,sIgG4)水平的变化.方法 屋尘螨变应性鼻炎患者2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10例,治疗组按计划疗程皮下注射安脱达屋尘螨脱敏疫苗,对照组于症状出现时应用氯雷他定和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16、24、48周,采用四层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2组血清螨sIgG4,采用反式夹心化学荧光免疫法测定2组血清螨sIgE水平,评估2组5症状评分法(total 5symptom scores,T5SSs)评分,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各时间点血清螨sIgG4和sIgE水平与T5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4、16、24、48周血清螨sIgG4水平(954(714,2 798)、3 081(2 157,9 683)、5 326(4 329,14 290)、9 978(8 652,18 683)AU/L)较治疗前(478(335,1 458)AU/L)增高(P<0.05),治疗16、24、48周T5SS评分(4.35(3.24,5.38),3.27(2.25,4.53),3.11(2.19,4.20))较治疗前(9.30(7.40,11.15))降低(P<0.05);治疗前与治疗后4、16、24、48周比较,治疗组血清螨sIgE水平,对照组血清螨sIgG4、sIgE水平及T5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后相应时段血清螨sIgG4水平与T5SS评分呈负相关(r=-0.471,P=0.003),sIgE水平与症状评分无相关性(r=0.073,P=0.114).结论 sIgG4可作为客观评估尘螨变应性鼻炎特异性免疫治疗临床效果的一个免疫学指标.

  • 螨虫致食物中毒一例报告

    作者:张朝云;李春成;彭洁;陈辉;陈德林;汤志华

    各种细菌、霉菌、化学毒物引起食物中毒较常见.而由螨虫污染沙嗲牛肉导致人急性中毒的报道甚少.笔者在2003年5月处理一起食物中毒事件中,发现由粉、尘螨污染沙嗲牛肉致11岁小孩夏宏伟急性中毒.现将结果详细报告于后.

  • 武汉市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危险因素

    作者:黄洋;杨磊;龙珍

    目的 探讨儿童支气管哮喘(哮喘)的危险因素,为哮喘儿童的健康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对武汉地区儿童哮喘的发病现状进行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调查,开展问卷调查及临床体检.研究对象为武汉地区0 ~14岁的婴幼儿及儿童,共计4 132例.从中发现174例儿童哮喘为哮喘组,选取同地区173例同年龄段非哮喘儿童为对照组开展病例对照研究.对多个因素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武汉市儿童哮喘的危险因素.结果 变应性鼻炎、家族过敏史、湿疹、食物过敏及药物过敏史儿童发生哮喘的危险性显著增加,进一步筛查发现,尘螨、真菌、花粉、艾蒿、猫/狗毛是主要致敏原.此外,早产、剖宫产、天花板/地板有霉斑、饲养宠物,尤其是猫,使用化纤枕头将增加发病风险;而自然生产、母乳喂养具有保护作用.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变应性鼻炎、一级亲属过敏史、尘螨变应原筛查阳性、药物过敏史和毛毯被褥是儿童哮喘的危险因素.结论 哮喘儿童具有显著的特异性体质特征,对于变应性鼻炎、家族过敏史及尘螨变应原阳性的儿童应加强哮喘的健康管理,应避免使用化纤枕头、毛毯被褥、饲养宠物猫、房间真菌斑等危险因素.

  • 不同途径尘螨特异性免疫治疗对哮喘患儿早期免疫学指标的影响

    作者:皇惠杰;刘晓颖;王静;王群;李珍;任亦欣;王燕;刘永革;向莉

    目的 了解哮喘患儿经不同途径尘螨特异性免疫治疗后早期免疫学指标的动态变化.方法 收集尘螨致敏的学龄期哮喘患儿78例,分为皮下免疫治疗组(SCIT组,37例)、舌下免疫治疗组(SLIT组,41例),采用病例自身对照研究.治疗前、治疗6个月和12个月时监测血清屋尘螨特异性IgE(sIgE-d1)、粉尘螨特异性IgE (sIgE-d2)、屋尘螨特异性IgG4(sIgG4-d1)、粉尘螨特异性IgG4(sIgG4-d2)及总IgE (T-IgE)水平变化.结果 SCIT组于治疗6个月时sIgG4-d1及sIgG4-d2水平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0.38(0.08 ~2.07) KUA/L比1.79(0.25 ~7.92) KUA/L,0.34 (0.15~1.83) KUA/L比1.81 (0.16 ~4.68) KUA/L,P均<0.05];治疗12个月时较治疗6个月时sIgG4-d2持续升高[1.81 (0.16 ~ 4.68) KUA/L比2.47 (0.32 ~ 5.72) KUA/L,P<0.05],同时sIgE-d1、T-IgE水平显著降低(P均<0.05);治疗12个月时较治疗前各免疫学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均<0.05).SLIT组于治疗6个月时sIgE-d1、sIgE-d2、T-IgE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49.90(1.35 ~179.50) KUA/L比27.00 (0.46~259.50) KUA/L,68.00(1.19~231.60) KUA/L比41.50(0.53 ~262.80) KUA/L,337.00(5.21~1521.00) KUA/L比209.00(4.95~ 1374.00) KUA/L,P均<0.05],sIgG4-d1及sIgG4-d2水平无明显变化;治疗12个月时较治疗6个月时各免疫学指标均无明显变化;治疗12个月时较治疗前sIgE-d1、sIgE-d2、T-IgE水平显著降低[50.10(1.35~ 179.50) KUA/L比27.30(0.37~ 205.50) KUA/L,59.50(1.19~231.60) KUA/L比31.40(0.45~200.70) KUA/L,337.00(5.21 ~ 1521.00) KUA/L比117.00(3.50~1076.00) KUA/L,P均<0.05],sIgG4-d1、sIgG4-d2水平无显著变化.结论 不同方式的免疫治疗可能通过不同的免疫机制达到治疗效果,SLIT可能不一定通过IgG4的升高达到治疗效果,其潜在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 尘螨过敏原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概况

    作者:赵仕勇;张静;陆权

    尘螨属是引起呼吸道及皮肤Ⅰ型变态反应常见的室内致敏原,目前已研究出20组尘螨变应原.本文主要阐述尘螨第Ⅰ、Ⅱ组变应原组分特点,并从研究技术和方法方面探讨近年来尘螨变应原抗原结构和基因方法研究进展.

  • 尘螨变应性哮喘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中协同刺激分子和细胞因子的异常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施筠;王婷;於葛华;王凤鸣

    目的 分析变应原刺激前后变应性哮喘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协同刺激分子及胞内细胞因子表达的变化,探讨CD28家族不同协同刺激信号在变应性哮喘免疫病理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尘螨变应性哮喘患儿(哮喘组)和健康儿童(健康对照组)各30例,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应用免疫荧光标记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尘螨刺激前后体外培养的CD4+T淋巴细胞表面协同刺激分子CD28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COS)和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的表达,运用细胞内染色技术检测CD4+T淋巴细胞内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IL-4和IL-13的表达.并运用统计学方法比较哮喘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哮喘组患儿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表面CD28和ICOS的表达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而CTLA-4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细胞内IFN-γ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001),而IL-4和IL-13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a>0.05).经尘螨刺激后,体外培养的哮喘患儿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表面ICOS的表达较健康对照组儿童显著上调(P<0.0001),CD28和CTA-4的表达则无明显变化(Pa>0.05);细胞内细胞因子IL-4和IL-13的表达显著上调(Pa<0.0001),而IFN-γ的表达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变应性哮喘患儿外周血存在组成性的CTLA-4的表达下调和细胞因子IFN-γ的表达上调,介导Th1型细胞的异常活化;而变应原尘螨的刺激又介导了ICOS依赖的Th2型细胞的分化,导致Th1/Th2失衡.

  • 尘螨变应性哮喘患儿外周血辅助性T淋巴细胞和调节性T淋巴细胞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施筠;王凤鸣;骆亚丽;甘露

    目的 分析尘螨阳性的哮喘患儿外周血辅助性T淋巴细胞(Th)和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尘螨阳性的哮喘患儿(尘螨阳性哮喘组)和健康儿童(健康对照组)各30例.采集2组儿童外周血,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获得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胞内染色技术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尘螨刺激前后CD4+T淋巴细胞内干扰素-γ(IFN-γ)、IL-4和叉状头螺旋转录因子(Foxp3)的表达,尘螨刺激后,PBMC中分别加入阻断型抗人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COS)、抗人CD2s或抗人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CTLA-4)单克隆抗体共培养3d后,检测Th1(CD4+ IFN-γ+T淋巴细胞)、Th2(CD4+ IL-4+T淋巴细胞)和Treg(CD4+CD25+ Foxp3+T淋巴细胞)的表达,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尘螨阳性哮喘组尘螨刺激前外周血Th1细胞显著增加(P<0.05),Treg细胞显著减少(P<0.05),Th2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刺激前相比,尘螨刺激后Th1和Treg细胞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h2细胞显著增加(P<0.01);加入抗ICOS和抗CD28单克隆抗体后,Th1细胞和Treg细胞变化无统计学意义,Th2细胞显著减少(P均<0.0001);加入抗CTLA-4单克隆抗体后,Th1、Th2和Treg细胞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尘螨变应性哮喘患儿外周血中存在组成性的不依赖抗原刺激的Th1异常表达和Treg的表达减少,同时存在抗原诱导性,依赖ICOS和CD28信号的Th2异常活化.

  • 哮喘、变应性鼻炎59例对尘螨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的耐受性和不良反应

    作者:邱晓梅;罗芳;李孟荣;李昌崇;李迎春

    目的 了解哮喘和(或)变应性鼻炎患儿对尘螨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SIT)的耐受性和不良反应.方法 对2004年12月-2006年2月在育英儿童医院哮喘专科门诊就诊并诊断为哮喘和(或)变应性鼻炎的患儿59例,于治疗前测定其血清屋尘螨特异性lgE(sIgE)、粉尘螨sIgE,应用标准化屋尘螨提取液皮下注射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观察每次免疫注射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同时在每次变应原注射前后30 min测定其呼气高峰流速(PEF).结果 尘螨sIT中59例患儿注射总次数为1 419例次,共发生全身不良反应20/1 419例次(1.41%),局部不良反应1 135/1 419例次(79.98%).患儿发生速发局部不良反应1 043/1 419例次(73.50%),11/59例(18.64%)共发生18/1 419例次(1.27%)速发全身不良反应,13/59例(22.03%)共发生92/1 419例次(6.48%)迟发局部不良反应,2/59例(3.39%)共发生2/1 419例次(0.14%)迟发全身不良反应.治疗中的PEF平均值总体呈上升趋势,剂量递增阶段PEF平均值上升较平缓,而注射第15次后PEF平均值上升迅速.注射第12次前,治疗前后30 min PEF平均值差距不大,而注射第12次后差距明显增大.48例无速发全身不良反应患儿与11例有速发全身不良反应患儿血清总IgE(TIgE)、屋尘螨aIgE、粉尘螨slgE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有速发全身不良反应患儿血清TIgE、屋尘螨sIrE、粉尘螨sIgE均明显高于无速发不良反应患儿(U=2.05,2.25,2.75 Pa<0.05).结论 哮喘和(或)变应性鼻炎患儿SIT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办法.在起始治疗完成后,患儿平均PEF值增高明显,自觉症状开始改善.患儿治疗前血清TIgE、屋尘螨sIgE、粉尘螨sIgE值越高,在SIT治疗中发生速发全身不良反应的可能性越大.

  • 卡介苗和尘螨对哮喘儿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达CD80的影响

    作者:周娟;符州;王成秀;李欣;杨锡强;陈坤华

    目的研究卡介苗(BCG)和尘螨(Dp)对哮喘儿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表达CD19、CD80的影响,探讨CD80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哮喘儿童15例PBMC,在BCG和Dp刺激后用流式细胞术双标法检测CD19+CD80+细胞百分率.结果 BCG组CD19+CD80+细胞降低(27.06± 14.40) %,Dp组CD19+CD80+细胞增加(50.29± 9.95) %,与对照组(34.83± 16.56) %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 CD80在哮喘发病中起重要作用,BCG抑制其表达,Dp促进其表达.

  • 温州地区儿童血清特异性过敏原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韩晗;李孟荣;陈小芳;李昌崇;罗运春;董琳;蔡晓红

    目的了解温州地区不同年龄组儿童哮喘及过敏性疾病的过敏原状况,以指导临床防治.方法采用体外过敏原检测系统(法玛西亚CAP系统)对我院呼吸科门诊及住院患儿468例进行过敏原特异性IgE(sIgE)抗体检测,将所有受检儿童分为婴幼儿、学龄前、学龄期3组,对过敏原状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哮喘发病主要集中于学龄前和婴幼儿期,过敏性鼻炎主要发生于学龄儿童;各种过敏性疾病中过敏性鼻炎sIgE阳性检出率高,其次是哮喘和过敏性咳嗽;婴幼儿以食物过敏为主,较大年龄儿童以吸入性过敏为主,学龄前儿童两者均可发生;温州地区吸入性过敏原以尘螨为主,食入性以虾为主;在螨sIgE阳性者中哮喘比率高,其次是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咳嗽.结论螨及虾是温州地区儿童常见过敏原.哮喘应在婴幼儿及学龄前期及早进行针对性防治,体外血清过敏原特异性抗体检测CAP系统是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过敏原检测的方法之一.

  • 暴晒不能除尘螨

    作者:葛丹娣

    大家会把床单、枕套、被套洗得干干净净,把房间打扫得窗明几净,但很多人都会忽略与我们关系密切的寝具——枕头.尘螨爱寄居枕头北京协和医院过敏反应科尹佳教授说:“有人做了一个实验,几十年没洗过的枕头,后1/3是尘螨的粪便和尸体,2/3是荞麦皮.如果你天天枕着这么一个枕头睡觉,不哮喘才怪呢.”一些实验室做尘螨培养实验,就是用枕头.

  • 床下灰尘很伤身

    作者:宋广生

    家里搞卫生,让人头疼的可能就是无处不在的灰尘了,尤其是一些难以清理到的“死角”.床下的灰尘不清理,对人体危害很大.一般灰尘的成分包括漂浮状尘埃、化学烟雾,而隐藏于床下的灰尘还包含了尘虫及排泄物、纤维等.这些凭肉眼很难发现,人们也常常疏于清理,它们长期漂浮在卧室空气中,并被大量吸入或附在物品表面,成为空气中尘螨及霉菌孢子的栖身地.

  • 尘螨过敏哮喘患儿家长家庭环境控制调查分析

    作者:张坤桦;陈漂漂;贾晓慧;张丽萍

    目的 评估尘螨过敏性哮喘患儿家长对家庭环境控制的知识、态度信念及行为,为居家环境干预及健康教育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和螨过敏性哮喘家庭环境控制知信行评估表对153名尘螨过敏性哮喘患儿家长进行调查.结果 过敏性哮喘家庭环境控制知信行总分79.76±4.66,其中知识维度得分11.27±1.76、态度和信念维度得分19.76±1.58、行为维度得分48.71±2.79.结论 患儿家长螨过敏性哮喘家庭环境控制知识得分较低,对相关知识缺乏本质理解;对家庭环境控制的信念及行为较好.护理人员应加强患儿家长尘螨相关知识教育及居家环境干预行为的指导.

279 条记录 9/14 页 « 12...6789101112131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