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浅谈县级计划生育服务站麻醉药品管理
麻醉药品长期应用能形成依赖性或成瘾性,若对其管理不善,不但危害人体健康,对社会安定危害也极大.为了加强毒麻药品的管理,我国从50年代起陆续颁发了各种管理办法及条例,使我国麻醉药品的管理逐步走上正规化、法制化轨道.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药品作为商品在市场流通领域里显得日趋活跃,特别是杜冷丁类的麻醉药品越来越表现出特殊性.
-
鼠疫实验室消毒灭菌监测
鼠疫是人兽共患的烈性传染性疾病之一,其病原体对宿主动物及人体有着极强的侵袭力和毒力,为判定鼠疫疫源地,诊断鼠疫和研究鼠疫菌的生物学特性,应设专门的鼠疫强毒实验室.为保证分离的鼠疫菌纯洁无污染,严防鼠疫病原菌侵袭感染工作人员及污染环境,需在严格的消毒灭菌和严密的个人防护条件下进行.为检查鼠疫实验室的各项消毒灭菌工作能否达到预定要求,我们对实验室进行了消毒灭菌质量监测.
-
新城疫强毒株荧光定量RT-PCR检测技术的建立及应用
基于国内流行的新城疫病毒强毒株F蛋白裂解位点分子特征设计特异性引物及Taqman探针,建立了一种可检测新城疫强毒株的一步法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通过体外转录法制备cRNA标准品作为阳性模板制作标准曲线以及临床样品的检测绘制出ROC曲线,对诊断指标进行系统评价.结果显示:该方法的标准曲线为Y=-3.390X+38.23,相关系数R2为0.9999;灵敏度试验显示,该方法的低检测限为2拷贝/μL,比常规RT-PCR高10倍;特异性试验显示该方法与常见禽病病毒无交叉反应;重复性试验的组内和组间的变异系数分别低于1%和1.5%.通过检测1 974份临床样品绘制ROC曲线显示,ROC曲线下面积为0.9861,当Youden Index为93.12时,cutoff值设为35,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4.82%、98.3%,与病毒分离方法的Kappa系数为0.919.本研究建立的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诊断准确性极好,给实验室提供一种快速、实用的检测临床样品的方法.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NDV) 强毒 荧光定量RT-PCR ROC曲线 -
反对伪劣鼠药的回顾
近年来,有关领导部门一再查禁强毒急性鼠药,卓有成效.但态势显示,此事依然任重而道远,需要上上下下持久努力.
-
云南家野两型疫源地七种主要蚤类传播鼠疫的研究
云南存在家、野两型鼠疫自然疫源地.两型疫源地的媒介过去一直未得到实验室证实.本研究应用动物模型及膜饲养方法对云南两型疫源地的七种主要蚤种,以各自疫源地强毒鼠疫菌株和相应宿主动物进行了感染率、集群传疫率、媒介效能、媒介指数、感染和非感染蚤的生存期限以及对人的嗜血性等试验研究.
-
加强毒麻限剧药品的管理
凡药剂人员必须熟知国务院颁发的<麻醉药品管理条例>和卫生部颁发的<麻醉药品管理条例细则>和卫生部国家医药管理总局<关于医疗用毒药,限剧药管理规定>的主要内容.
-
鼠疫菌质粒及变异分析
不同鼠疫疫源地的鼠疫菌所携带的质粒种类是不同的,大部分鼠疫菌通常携带规范的质粒,即携带6、45和65Mdal 3种质粒[1].大一类质粒变异较大,而且独自规律地分布在特定的地理位置,具有分类属性[2].鼠疫菌携带的质粒,在自然界中和在试验环境下发生变异的情况报道甚少[3,4].本试验是测定攻击蚤以后强毒鼠疫菌质粒,证实从蚤体分离出的鼠疫菌,有些菌株的大质粒发生变异,原菌株65Mdal大质粒变成92Mdal.
-
哈尔滨市鼠疫防治工作55年回顾
1哈尔滨市鼠疫疫源地的形成与特点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在满洲从事细菌研究,驻在哈尔滨市平房区的"731"特种部队专门从事鼠疫、炭疽、伤寒等强毒生物战研究.在二战结束前的1945年8月,日本"731"部队在撤离中国前炸毁了设在该地区的细菌工厂,导致染有鼠疫菌的大量实验动物逃逸,哈尔滨市平房区及周边地区遭到污染,并于1946年发生了人间鼠疫流行,在该地区形成了世界上唯一的人为鼠疫疫源地.
-
杀鼠剂中毒的诊治及进展
1 我国杀鼠剂中毒的现状自1999年以来我国除西藏、台湾外,所有的省、市、自治区均有禁用的杀鼠剂中毒事件发生.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中毒控制中心1999年12月底曾做过一次调查,黑市(农贸市场、游贩等)所售灭鼠剂中有一半以上为禁用灭鼠剂,主要为氟乙酰胺、氟乙酸钠和毒鼠强.国家中毒控制中心2000年1~12月通过各种途径共处理中毒事件1 567起,由农药(包括鼠药)引起的占57.84%,其中鼠药占28.62%,而鼠药的用量只有农药的几万以至几十万分之一.可见,强毒急性鼠药已成为我国引起中毒的首要因素.
-
从"食人菌"说到"食肉菌"
"食人菌"的真名为抗甲氧苯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由于多种抗菌素都无法克制它,而有"超级病菌"之称.追溯其发现史,则早在20世纪40年代末期,在美国医院内先被发现,称为MRSA菌株,每年大约有1 2万人被感染.但随着时间推移,该菌产生强毒变异菌株,不但耐药性很强,而且严重患者不但要截肢断臂,甚至会因病丧命.这种菌既可通过伤口感染,也可随注射污染而进入血液循环,发生在医院内的该菌感染者,多为重病患者,免疫力低下者或高龄患者,这种感染可大可小,多数均可治愈.
-
救治小儿急性杀鼠剂中毒36例体会
国家中毒控制中心2000年1月至同年12月通过各种途径共处理各种中毒事件1 567起,由毒药引起的占28.62%,可见强毒急性鼠药已成为我国引起中毒的首要因素[1].本文观察36例杀鼠剂中毒患儿的临床情况,了解目前常见的小儿杀鼠剂中毒并探讨其早期诊断和治疗.
-
家兔对强毒鼠疫菌141株的敏感性试验
鼠疫是自然疫源性疾病,是危害人类严重的烈性传染病.在我国能自然感染鼠疫的啮齿动物有45种.家兔成为鼠疫的传染源,早是在福建人类鼠疫流行时报道的,当时发现有家兔死亡,并从兔及其寄生蚤--人蚤中分离出鼠疫菌.在这之前,1928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地方鼠疫流行之前曾发现野兔死亡,并有剥食死兔而感染鼠疫记载[1].家兔能自然感染鼠疫,但能否作为鼠疫的实验动物模以及家兔对鼠疫菌的敏感性如何国内未曾有过报道,故本实验试图通过鼠疫菌对家兔小致死量的测定,以观察家兔对鼠疫菌的敏感性,并对其可否作为鼠疫实验动物模型进行探讨,将实验结果报告于后.
-
钩端螺旋体不同菌群引发临床胃肠型差异研究
以往对我省钩端螺旋体病临床型与感染钩体血清群(菌群)关系分析中发现:不论强毒或弱毒菌群均可引发黄疸出血、肺出血等重症型病例,但是强毒菌群引发重症型患者的比例显然高于弱毒菌群[1].现进一步对几个主要流行菌群与临床胃肠型及流感伤寒型的感染发病关系分析结果发现:两个临床型出现频率的差异,在感染菌群之间存在着非常显著性差异,特作如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