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2008-2012年北京市通州区中学生吸烟行为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北京市通州区中学生吸烟行为及影响因素,为开展学校控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08年、2010年、2012年4-5月对北京市通州区9所中学抽样班级学生进行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 中学生吸烟率呈下降趋势,尝试吸烟率分别为27.5%、25.7%和24.8%,13岁以前吸烟率分别为10.6%、9.4%和8.8%,30%以上的尝试吸烟者在小学阶段(13岁以前)开始吸第一支烟;3次监测尝试吸烟率男生高于女生,男生分别为36.9%、34.9%和31.2%,女生分别为18.4%、17.7%和19.3%;随着年级升高、学习成绩降低尝试吸烟率呈上升趋势;在校住宿生吸烟率明显高于不住宿学生;单亲家庭、重组家庭、隔代家庭学生吸烟率高于核心家庭和大家庭学生.结论 北京市通州区中学生吸烟率仍处于较高水平.应从多方面采取措施,针对重点人群,在家庭、学校中共同开展控烟干预工作.
-
倡导促动理论在医学生控烟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倡导促动理论下的医学生控烟健康教育效果,为提高医学生控烟健康教育质量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以北京市某医学院校《生活方式与健康教育》全校选修课的全体学生为调查对象,共191人,应用倡导促动理论对学生吸烟及控烟行为进行干预,干预前后分别填写由浙大医学院控烟研究中心提供的调查问卷.结果 通过干预,认为应该“在餐馆禁烟”、“在舞厅、酒吧、游戏室等娱乐场所禁烟”、“应该在封闭的公共场所禁烟”的医学生比例分别提高到91.62%、86.39%和95.81%;认为“健康工作者应该成为病人/大众不吸烟的楷模”的医学生比例提高到94.76%,认为“医生在日常诊疗中应该劝告病人戒烟”,“应该对医生进行戒烟技能培训”的医学生比例分别提高到79.06%、76.96%;医学生的吸烟率从干预前的14.4%下降到7.33%.结论 倡导促动理论指导下的控烟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地提高医学生的控烟相关认知、控烟态度,从而改变其控烟行为.
-
上海吴泾化工有限公司卫Ⅶ健康促进项目控烟干预综合报告
世界银行贷款卫Ⅶ健康促进项目的首选干预目标是控烟.上海吴泾化工有限公司自开展卫Ⅶ健康促进项目控烟干预活动以来,由于公司党政领导重视,深入广泛动员,认真执行公司禁烟控烟制度,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开展系列控烟活动,有效减少职业人群吸烟,控制并降低吸烟率,加强工作场所禁烟和控烟管理,为维护企业文明形象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
北京市学校控烟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 在北京市开展学校控烟干预活动并评价活动效果,探讨开展学校控烟干预的有效方法.方法 2012年1月-2013年2月在北京市15所大中小学校按照统一的设计方案开展为期一年的创建无烟示范学校活动,通过基线和终末问卷调查了解学校学生、教职工的控烟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评估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初中、高中、大学生尝试吸烟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学生、教职工吸烟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高中学生外,小学生、初中生、职高生、大学生、教职工的知信行得分比干预前均有所提高. 结论 创建无烟示范学校的干预模式,在学生、教职工控烟知识、态度和行为方面均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证明创建无烟示范学校是控烟干预行之有效的模式.
-
医院门诊实施控烟干预的研究
目的 为减少现在人群中的吸烟状况,降低吸烟率,降低吸烟引起相关疾病的危险度,建立无烟门诊部,也提高医务人员的信誉度.方法 于2003年11月开始为期一年的时间,对华西医院门诊大楼内工作的工作人员、来门诊就诊的病人及陪护人员作吸烟问卷调查和吸烟知识知晓情况调查后,分别选定门诊大楼的一、三、五、七、九楼各楼层诊室外的巷道与候诊厅监测空气中CO含量(CO是香烟雾中对人体危害较大主要存留于空气中的主要成分),然后请呼吸科教授定期作相关知识的讲座、开通咨询电话、定时播放录像、制作宣传栏和警语、免费发放宣传手册等干预措施.结果 人群的吸烟率在研究前总吸烟率为36.09%,其中男性为54.89%,女性为6.39%,经过10个月研究后调查人群的总吸烟率达33.78%,其中男性为53.42%,女性为6.08%.结论 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干预措施,能够降低人群的吸烟率,树立医务人员的良好形象,但需要更长久的坚持才能达到明显的效果.
-
天津市卫Ⅶ项目控烟工作中期效果评估
1996年天津市开始实施卫Ⅶ健康促进项目,控烟被列为项目重点的目标之一。我们采取全人群干预和特殊人群干预相结合的立体框架综合干预策略,即在不同场所,如全市学校、医院、工厂、居民社区等示范点采取多种类型干预措施,同时加强了全市性的干预并通过示范点向全市扩展。在实施项目三年,即1998年底对项目控烟干预的中期效果进行评价。现将评估方法与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来源与方法 ①控烟策略及项目实施资料,包括市项目办卫Ⅶ项目计划书、各年度项目工作计划、年终项目进度报告,1998年底各项目单位控烟工作实施情况调查。 ②危险因素监测按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统一规定的抽样方法、调查表和调查方法。1996年每年随机抽取4 800人为调查对象,1997年后每年随机抽取2 400人为调查对象,调查结果使用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的BRF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
石家庄卫生系统不同职业人群控烟干预研究
医务人员在控烟工作中处于非常特殊的地位,具有表率作用,国际经验表明,先有医务人员吸烟率下降,才有全民吸烟率下降[1],对医疗机构进行控烟干预研究,不仅可以了解当前我国医务人员对控烟的态度和效果,还可以带动全民戒烟。医疗公共场所实行戒烟的成功,可以为全国开展的公共场所戒烟提供参考。为了解石家庄市医疗卫生机构不同职业人群对控烟的态度、评价现行的控烟干预措施是否有效,我中心于2009至2010年开展了驻石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控烟干预研究。
-
PDCA循环模式对医院工作人员控烟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PDCA循环模式对医院工作人员控烟干预效果.方法 运用PDCA循环模式对河北省某综合性三甲医院的98名工作人员(包括临床、医技、行政管理及后勤科室),实施为期180 d的控烟干预,采用问卷式调查法,比较干预前后医院工作人员对控烟知识、态度、行为的变化.结果 干预后工作人员对烟草危害、吸烟和被动吸烟相关疾病知识的认知,较干预前明显提高,对控烟的态度和行为均发生了较大转变.认为室内应全部禁烟的比例由干预前的64.28%上升到干预后86.73%,认为"可以在自己办公室吸烟"的比例由干预前的20.41%下降到干预后的6.12%,赞同香烟可以当作礼物互赠由干预前的53.06%,下降到干预后的16.33%,2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提高了对就诊者询问和提供戒烟服务的主动性.主动推荐戒烟药物的比例,由干预前的12.90%上升到干预后的24.19%,2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6人成功戒烟,戒烟率达26.53%;每人每日平均吸烟支数由干预前12支降低到干预后的8支,准备未来1年戒烟人数由干预前的13.26%上升到45.83%;对PDCA控烟模式的满意度达91.84%.结论 运用PDCA循环模式对医院工作人员实施控烟干预,不仅能提高工作人员对烟草危害、吸烟和被动吸烟相关疾病知识的认知,显著降低工作人员吸烟量、提高戒烟成功率;而且能转变他们的控烟态度和行为,提高对就诊者吸烟的主动询问率及提供戒烟服务的能力,有利于推动全社会控烟工作的发展.
-
专科医院医务人员控烟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 了解专科医院医务人员控烟干预效果.方法 对专科医院医务人员进行控烟干预,对比干预前后医务人员控烟知识、态度及行为变化.结果 干预前现在吸烟率为9.4%,干预后现在吸烟率为8.3%,干预后较干预前减少17人.干预前后对专科医院医务人员对吸烟与肺癌的关系知晓率高,分别为97.2%和98.1%,干预前对吸烟与前列腺炎知晓率低为63.8%,干预后对吸烟与2型糖尿病的知晓率低为74.2%.干预前后对吸烟与儿童支气管炎的知晓率均为高,分别为94.5%和96.7%,干预前后对吸烟与儿童中耳炎的知晓率均为低分别为61.0%和79.6%.干预前后对被动吸烟与肺癌的知晓率均为高,分别为95.9%和97.9%,干预前对被动吸烟与白血病的知晓率低为64.9%,干预后对被动吸烟与中风的知晓率低为78.9%.临床医生在日常诊疗活动中提供戒烟服务有所增加.结论 通过一系列的干预措施,干预前后吸烟人数有所减少,对吸烟的认知,吸烟相关疾病的知晓率有所提高,同时,临床医师在日常诊疗活动中也加强了控烟宣传,医院控烟的氛围初步形成.
-
某高校医学与非医学专业学生吸烟相关情况比较
众所周知,吸烟有害健康,吸烟是慢性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1],但这并没有引起公众的重视.国内外研究表明,控制吸烟在全球公共卫生干预中效益好[2,3],且世界各国采取各种措施,加强控烟干预,吸烟率开始逐渐下降[4,5].而我国调查研究显示,大学生吸烟率近年有增高趋势,且经比较发现,非医学院校学生吸烟率普遍高于医学院校学生[6,7].为进一步确认高校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吸烟状况是否存在差异,笔者2005年11-12月对衡阳市某大学医学生与非医学生的吸烟相关情况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
中国控烟状况与干预对策
目前国内控烟文献从人群吸烟状况及吸烟影响因素、控烟干预策略及其效果、控烟能力等多角度,探讨了我国的烟草控制问题.在综合已有有效地控烟策略基础上,提出加强控烟教育和宣传、发挥医务人员在控烟中的表率作用、综合使用各种措施控烟等针对性建议,对中国长期有效的控烟具有深远意义.
-
无锡市三级医院实施“无烟城市”项目控烟效果调查
目的 了解无锡市三级医院实施“无烟城市”项目干预效果,为推进无烟城市目标提供经验和借鉴.方法 干预前后分别以自填式问卷方式,对8家三级医院在岗员工随机抽样调查.结果 干预后,8家医院员工的现在吸烟率由7.94%降为6.88%,男性由23.64%降为21.28%,女性由0.19%降为0.吸烟员工在禁烟区域吸烟比例由23.44%降为19.09%,二手烟暴露率由17.06%降为14.88%.员工的吸烟、二手烟危害知识知晓率均有提高,知晓本院室内全面禁烟、认可本院对员工、病人/来访者控烟政策“执行彻底”的比例分别由85.30%、80.83% 、64.52%提高至93.50%、85.63%、76.63%;未接受过针对患者戒烟干预培训比例由52.32%降为16.41%,过去3个月中未询问过患者吸烟情况者由16.68%降为11.82%.结论 在医院实施“无烟城市”项目干预收到较好效果,仍须进一步加强对医务人员控烟相关知识培训及医疗卫生机构禁烟规章宣传和执行力度.
-
控烟干预对血管吻合术患者控烟依从性及手术疗效的影响
目的:观察控烟干预提高手外科血管吻合术患者控烟依从性的效果.方法:120例手外科血管吻合术患者随机均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手外科常规护理,干预组除予手外科常规护理外,再予个性化心理干预、控烟健康教育和出院控烟指导等.比较2组患者控烟依从性、一次手术存活率、血管危象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干预组控烟依从率为98.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33% (P<0.05);干预组一次手术存活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67% (P<0.05),而血管危象发生率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0.00%和(9.84±1.95)d,均低于对照组的25.00%和(11.53±2.16)d(均P< 0.05).结论:控烟干预可提高手外科血管吻合术患者控烟依从性,增加一次手术存活率,减少血管危象发生率和缩短住院时间.
-
分阶段控烟手册在长沙市社区吸烟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分阶段控烟手册在长沙市社区吸烟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取多级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6个居民社区符合标准的159例吸烟者,按居民所在社区随机分为两组,共分得干预组77例,对照组82例.分别在基线(V0)、干预1个月(V1)、干预3个月(结束,V3)、随访(基线后第6个月,V6)对两组吸烟者进行同样评估,并分析控烟效果.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在干预1个月、3个月、随访时的戒烟率分别为12.5%、23.6%、20.8%,干预组组内吸烟者在不同时点(V0、V1、V3、V6)的每日吸烟量、尝试戒烟24 h及7d以上次数、戒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分阶段干预手册,能够使吸烟者每日吸烟量减少,尝试戒烟次数增加,使吸烟者所处变化阶段向积极阶段推进,戒烟率增加,是吸烟者、社区戒烟门诊的恰当戒烟选择之一.
-
控烟干预对手外科吸烟患者控烟遵医行为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控烟干预对手外科吸烟患者控烟遵医行为的效果.方法 将86例手外伤吸烟患者分为实验组45例,对照组41例.实验组采取人性化指导护理、全方位参与等干预措施实施控烟.对照组用传统方法进行禁烟指导,即在入院时予以指导,其余时间惠者随机进行.比较两组患者禁烟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控烟的遵医行为、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禁烟相关知识掌握情况、遵医行为均高于对照组;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预测患者控烟遵医行为,给予人性化指导、佥方位参与等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控烟遵医行为,对预防手外科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有积极作用.
-
初一学生吸烟现状及趋势分析
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刚刚步入青春发育期,尚未形成自己人生观和价值观,思想和行为易受环境和他人的影响;青少年模仿性强,且他们中间存在榜样和群体效应.国内外研究表明,同伴之间的相互影响是青少年吸烟行为产生和强化的主要因素[1].针对中学生中存在"我的许多同伴经常吸烟"的观点,为了使学生对此有正确的认识,同时也为了了解初一学生吸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我们在控烟干预过程中作此调查,现报告如下.
-
控烟干预对骨折患者吸烟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影响
目的 探讨控烟护理干预对骨折患者吸咽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影响.方法 对40例吸烟的男性骨折住院患者在建立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实施吸烟与健康知识的认知干预,对其错误的认知进行分析,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念,加强健康教育,给予行为干预,使其主动戒烟,养成不吸烟的良好生活习惯,并采用交谈及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评定干预前后患者吸烟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差异.结果 干预前患者吸烟与健康知识测试得分15.97士7.7,干预后26.97士2.64,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吸烟态度和行为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对骨折患者实施控烟护理干预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
以学校为基础的初中生控烟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明确控烟干预对初中生吸烟相关知识、拒烟技巧和吸烟行为的的效果.方法:本研究属于自身实验前后对照的类实验性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延吉市某初中一年级学生627人,对其进行为期3周,每周一次的控烟干预,三个月后对干预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干预前知识总分为6 29±2.420,干预后知识总分为8.86±2.69,经t检验(t=17.354,P=0.000)显示干预前后吸烟危害健康知识总分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干预后研究对象被动吸烟情况没有得到改变,但是能够做到劝阻周围人戒烟、劝阻他人不要在公共场所吸烟以及不要递烟的人数增多,干预前后经过卡方检验P值均小于0.0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研究对象吸烟率基本无增加,经卡方检验(x2=1 508,P=0.68)干预前后吸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对象吸烟情况无明显变化.结论:在学校对学生进行控烟干预,在短期内提高其吸烟危害健康知识知晓率成效高.学生尚未接触香烟或接触香烟的时间短,对其进行控烟干预时机及时,有助于增强初中生拒绝香烟的信念.
-
实施控烟干预建立无烟门诊部的研究
目的改善现在人群中的吸烟状况,降低吸烟率,降低吸烟引起相关疾病的危险度,建立无烟门诊部,提高医务人员的信誉度.方法于2003年11月开始为期1年的时间,对门诊大楼内工作的工作人员、来门诊就诊的病人及陪护人员共5004人作吸烟问卷调查和吸烟知识知晓情况调查后,分别选定门诊大楼的1、3、5、7、9楼各楼层诊室外的巷道与候诊厅监测空气中CO含量(CO是香烟烟雾中对人体危害较大且主要存留于空气中的主要成分),然后请呼吸科教授定期作相关知识的讲座,开通咨询电话,定时播放录像,制作宣传栏和警语,免费发放宣传手册等干预措施.结果研究前5004人中有1 806人吸烟,吸烟率为36.09%,各楼层候诊厅CO含量为8.00~23.16 mg/m3,均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5 mg/m3).经过10个月研究和干预后,共调查了5 400人,其中有1 848人吸烟,吸烟率为34.22%,各楼层候诊厅CO含量明显降低,为1.25~3.20 mg/m3.结论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干预,能够降低人群的吸烟率,树立医务人员的良好形象,但需要更长久的坚持才能达到明显的效果.
-
医务人员高强度高频次控烟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研究医务人员控烟干预的措施及途径.[方法]以无烟医院创建活动为载体,实施综合治理,对三门峡市准三级医院进行高强度高频次控烟干预前后,医务人员相关知识和提供戒烟服务情况等进行比较.[结果]试点医院环境洁净,无烟氛围日益浓厚,医务人员吸烟率由干预前的7.80%下降到干预后的4.94%,干预后医务人员控烟知识大于12分(满分20分)的比例(88.27%)明显高于干预前(53.62%),医务人员戒烟服务能力干预后明显高于干预前,如何开始规劝病人戒烟、如何为戒烟病人提供心理支持、如何帮助病人减轻戒断症状、如何为病人开戒烟处方分别由干预前的46.60%、33.89%、28.76%和14.27%提高到干预后的94.44%、75.93%、90.43%N 81.38%.[结论]实施综合治理,以无烟医院创建活动为载体的途径是实施医务人员控烟干预的有效途径,高强度高频次的控烟干预措施是可行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