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可吸收无菌壳聚糖海绵体外抗菌活性的研究

    作者:朱世真;杜平华;陈涛

    目的:研究可吸收无菌壳聚糖海绵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两倍稀释法,进行了纯天然海洋生物材料制成的可吸收无菌壳聚糖海绵对临床分离的4种细菌的体外抗菌试验.结果:该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MIC50为1.5mg@ml1,MIC90为6mg@ml1,MBC50为3mg@ml1,MBC90为6mg@ml1,铜绿假单胞菌MIC50为3mg@ml1,MIC90为12.5mg@ml1,MBC50为6mg@ml1,MBC90为12.5mg@ml1、白色念珠球菌MIC50为3mg@ml1,MIC90为6mg@ml1,MBC50为3mg@ml1,MBC90为6mg@ml1、梭状芽胞杆菌MIC50为6mg@ml1,MIC90为12.5 mg@ml1,MBC50为25mg@ml1,MBC90为50mg@ml1.结论:可吸收无菌壳聚糖海绵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 一敷灵创伤愈合海绵体外抗菌活性的研究

    作者:杜平华;朱世真

    目的:研究一敷灵创伤愈合海绵体外抗菌活性.方法:彩用两倍稀释法进行了纯天然海绵生物材料制成的一敷灵创伤愈合海绵对临床分离的4种细菌的体外抗菌试验.结果:该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MIC50为1.5mg@ml1,MIC90为6mg@ml1,MBC50为3mg@ml1,MBC90为6mg@ml1,铜绿假单胞菌MIC50为3mg@ml1,MIC90为12.5mg@ml1,MBC50为6mg@ml1,MBC90为12.5mg@ml1、白色念珠球菌MIC50为3mg@ml1,MIC90为6mg@ml1,MBC50为3mg@ml1,MBC90为6mg@ml1、梭状芽胞杆菌MIC50为6mg@ml1,MIC90为12.5 mg@ml-1,MBC50为25mg@ml1,MBC90为50mg@ml1.结论:证实一敷灵创伤愈合海绵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 美洲大蠊脱脂膏及其活性炭脱色物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作者:李洪文;耿玲;刘光明;李冬梅

    目的:探讨美洲大蠊脱脂膏及其活性炭脱色物的体外抗菌作用.对比了美洲大蠊脱脂膏及其活性炭脱色物的抗菌谱和抗菌强弱.方法:美洲大蠊脱脂膏用活性炭脱色后进行冷冻干燥得到固体脱色物,然后用脱脂膏和脱色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as)、白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lbu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痢疾志贺菌(Shigella dysenteriae)、甲型副伤寒沙门菌(S.paratyphi A)、乙型副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paratyphi B)、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变形杆菌(Proteus vulgaris),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 Staphylococcus aureus),大肠杆菌ATCC25922(Escherichia coli)进行体外抗菌活性研究,测定小抑菌浓度(MIC).结果:在实验的各菌株中,脱脂膏仅对白色葡萄球菌具有一定抗菌作用,MIC 31.25 g·L-1,对其他11株细菌均无抗菌活性.脱色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25923、白色念珠菌无抗菌活性,对其他10株细菌均有抗菌活性,MIC 15.63 ~250 g·L-1,其中对白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抗菌效果较好,MIC分别为15.63,62.5 g·L-1.结论:美洲大蠊中含有抗菌活性成分,脱色物与脱脂膏相比,抗菌效果优于脱脂膏.

  • 五倍子提取物对224株肠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观察

    作者:李仲兴;王秀华;孟晓洁;杨敬芳;时东彦;王鑫

    目的观察五倍子提取物对肠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新的中药抑菌实验方法对五倍子提取物进行224株肠球菌的低抑菌浓度测定.结果五倍子提取物对169株耐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和51株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的MIC50、MIC90分别为0.072、0.072 mg/mL和0.288、0.575 mg/mL.结论五倍子提取物对224株肠球菌具有较强的抑菌力,说明五倍子是极具开发前景的抗感染中药.

  • 五倍子乙醇提取物对124株表皮葡萄球菌体外抗菌活性的观察

    作者:李仲兴;王秀华;孟晓洁;杨敬芳;时东彦

    目的观察五倍子乙醇提取物对表皮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新的中药抑菌实验方法对五倍子乙醇提取物进行124株表皮葡萄球菌的低抑菌浓度测定.结果五倍子乙醇提取物对43株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ethi cillin-resi stant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 s,MRSE)和81株甲氧西林敏感的表皮葡萄球菌(methicillin-sensitive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 s,MSSE)的MIC50、MIC90分别为0.072、0.072、0.288、0.144 mg/mL.结论五倍子乙醇提取物对124株表皮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抑菌力,说明五倍子是极具开发前景的抗感染中药.

  • 五倍子乙醇提取物对140株肠球菌体外抗菌活性观察

    作者:李仲兴;王秀华;张明明;时东彦

    目的观察五倍子乙醇提取物对肠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新的中药抑菌实验方法对五倍子乙醇提取物进行140株肠球菌的低抑菌浓度测定.结果五倍子乙醇提取物对93株粪肠球菌、40株屎肠球菌和7株其它肠球菌的MIC90分别为0.315、0.63、0.63mg/mL.结论五倍子乙醇提取物对140株肠球菌具有较强的抑菌力,说明五倍子是极具开发前景的抗感染中药.

  • 五倍子提取物对表皮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及其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

    作者:李仲兴;王秀华;时东彦;杨敬芳;孟晓洁;王鑫

    目的观察五倍子乙醇提取物对表皮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及其在电镜下菌细胞形态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采用新的中药抑菌实验方法对五倍子乙醇提取物进行236株表皮葡萄球菌的低抑菌浓度测定,同时用电镜观察用药后细菌细胞的形态改变.结果五倍子乙醇提取物对127株耐甲氧西林的表皮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 stant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 s,MRSE)和109株甲氧西林敏感的表皮葡萄球菌(methicillin-sensitive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MSSE)的MIC90分别为0.575、0.288 mg/mL;在电镜下观察经五倍子处理的表皮葡萄球菌菌细胞的超微结构,扫描电镜显示菌细胞形态大小不等,排列不整齐,大多数菌细胞的细胞壁破裂;在透射电镜下,菌细胞细胞壁结构、层次不请,胞浆膜层次不分明,细胞质内含物大多消失,细胞浆内包含体和染色体模糊不清.结论五倍子乙醇提取物对236株表皮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 铜绿假单胞菌抗菌物质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检测

    作者:秦金喜;李仲兴;杨永昌;袁欣;柏秀菊;石忻罗

    耐甲氧西林金黄葡萄球菌(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对多种抗生素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大肠杆菌等革兰阴性细菌有抑制作用,但对MRSA是否有抑制活性,国内尚未见报告.我们利用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32株MRSA进行了体外抗菌活性观察,采用交叉划线接种方法进行铜绿假单胞菌对MRSA的体外抗菌活性的测定.将铜绿假单胞菌菌悬液于M-H琼脂平板的中央呈一直线划线接种,35℃培养24 h后,用无菌的玻片轻轻刮去生长的菌落,将平皿倒置,平皿盖内放一直径为5 cm的浸氯仿的滤纸片(用于杀死残存的铜绿假单胞菌),35℃放置15 min,打开平皿取出氯仿滤纸片,待平皿内氯仿挥发完毕后,分别将32株指示菌MRSA于原铜绿假单胞菌生长带垂直交叉划线接种,35℃培养.24h观察结果.

  • 头孢类抗生素对临床常见革兰阴性杆菌体外抗菌活性的比较研究

    作者:胡耀平

    目的 证实头孢匹罗的抗菌作用.方法 采用临床分离得到的常见革兰阴性杆菌,测定头孢匹罗与常用的第三代头孢他啶和头孢噻肟的小抑菌浓度(MIC)来对头孢匹罗与常用的第三代头孢他啶和头孢噻肟的体外抗菌活性进行比较.结果 头孢匹罗对临床常见革兰阴性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总体上比头孢他啶和头孢噻肟强.β-内酰胺酶类抗生素的抗菌活性依赖于药物对细菌外膜的穿透力、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和对靶位蛋白的亲和力.结论 头孢匹罗对临床常见革兰阴性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总体上比头孢吡肟和头孢他啶强.

  • 头孢噻利等11种抗菌药物对临床常见细菌体外抗菌活性的研究

    作者:裴广胜;毛毅敏;梁蓓蓓;蔡云;王睿;刘又宁

    革兰阴性杆菌一直是临床感染性疾病的主要病原菌,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特别是β-内酰胺类药物的广泛应用,使得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菌株在选择压力下迅速增多,相续发现了由质粒介导的产头孢菌素酶( AmpC)的菌株,表明其携带的耐药基因可在不同菌属间传播,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极大困难[1-2].头孢噻利是1998年在日本上市的第四代新型广谱抗生素,其特殊的两性离子结构及高度的β-内酰胺酶稳定性使其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近年来在国内的用量逐渐增加.为更好地了解其抗菌活性,本研究收集了解放军总医院、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近2年临床分离的383株常见病原菌,比较头孢噻利等11种抗菌药物的体外抗菌活性,以期为临床抗感染药物的选择提供依据.

  • 头孢类抗生素对临床常见革兰阴性杆菌体外抗菌活性的比较研究

    作者:熊薇;张文池;陈如;刘守桂

    目的为证实头孢吡肟的抗菌作用.方法利用临床分离的常见革兰阴性杆菌,对头孢吡肟与常用的第三代头孢菌素和氨曲南的体外抗菌活性进行比较.结果头孢吡肟和头孢他啶对临床常见革兰阴性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总体上比头孢噻肟和氨曲南强,尽管头孢吡肟对染色体介导的I类头孢菌素酶的诱导作用弱并能耐受其水解,以致耐头孢他啶的产气肠杆菌、弗劳地枸橼酸杆菌对头孢吡肟的体外抗菌活性仍敏感,但由于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在阴沟肠杆菌中的出现,使阴沟肠杆菌对头孢吡肟的耐药率高达27.9%.3种非发酵菌对头孢吡肟的敏感性也不比其他广谱头孢菌素更高,甚至在铜绿假单胞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中,头孢吡肟比头孢他啶的耐药率更高.结论对头孢吡肟而言,除非采取了有力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防止ESBL和多重耐药细菌(如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扩散,使用头孢吡肟治疗严重感染的住院患者并不安全有效.

  • 骨科内置物术后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研究

    作者:陈涛;常晓朋;马云山;曾冠楠;崔浩

    目的:探讨骨科内置物术后感染病原菌检测结果及利福平联合万古霉素与左氧氟沙星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体外抗菌活性,为骨科内置物术后感染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010年1月-2015年7月63例医院行骨科术后发生内置物术后感染者局部分泌物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进行体外利福平联合万古霉素与左氧氟沙星对M RSA、M RCNS体外抗菌活性。结果63例患者均送检感染局部分泌物,培养阳性率为84.13%,分离出55株病原菌,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占29.09%;利福平联合万古霉素对M RSA、M RCNS体外抗菌活性86.67%为协同、13.33%为相加,未出现拮抗及无效。结论骨科内置物术后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利福平联合万古霉素与左氧氟沙星对M RSA、M RCNS有较好的协同及相加体外抗菌活性。

  • 磷霉素联合常规抗菌药物对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影响

    作者:王娜;谭然;刘琳;高延秋;韩晓娟

    目的 探讨磷霉素联合常规抗菌药物对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的体外抗菌活性影响,为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患者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 采集2013年1月-2014年12月医院患者痰标本中分离出的50株VRE,将磷霉素与常规抗菌药物(利奈唑胺、阿莫西林、达托霉素)作用于菌株,并测定其低抑菌浓度(MIC),分析药物对VRE的体外抗菌活性影响.结果 磷霉素与常规3种抗菌药物联合使用,对VRE的MIC,明显低于单用药物的MIC,其抗菌活性明显增加;磷霉素+利奈唑胺联用以相加作用为主占70.0%,磷霉素+达托霉素联用以协同作用为主占60.0%,磷霉素+阿莫西林联用以协同、相加作用为主,各占40.0%.结论 应用磷霉素联合利奈唑胺、阿莫西林、达托霉素等抗菌药物,均具有较好的抗菌效果,提高了对VRE的体外抗菌活性.

  • 肺部曲霉菌属感染的临床与耐药性研究

    作者:周铁丽;彭婷婷;李玉萍;吴玲剑;王赛芳;李超;周武

    目的 检测6种常用抗真菌药物对曲霉菌属的体外抗菌活性,探讨肺部曲霉菌属感染的相关因素与预后.方法 采用Etest法测定伊曲康唑、酮康唑、5-氟胞嘧啶、卡泊芬净、两性霉素B和氟康唑对18株曲霉的低抑菌浓度(MIC);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肺部曲霉菌属感染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卡泊芬净、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对曲霉菌属的MIC90分别为0.25、1.0、2.0 μg/ml,酮康唑、5-氟胞嘧啶和氟康唑的MIC90分别≥32、32、256 μg/ml;卡泊芬净对各种曲霉菌属的抑菌效果均较好;伊曲康唑对烟曲霉、黄曲霉的体外抗菌活性高于两性霉素B,两性霉素B对黑曲霉的体外抗菌活性高于伊曲康唑;大多肺部曲霉菌属感染患者有高龄、基础疾病等.结论 高龄、基础疾病、广谱抗菌药物使用是曲霉菌属感染的主要原因,肺部曲霉菌属感染病死率高;伊曲康唑、卡泊芬净和两性霉素B对曲霉菌属的体外抑菌效果较好,但不同药物对不同种类曲霉菌属抗菌活性不同,实验室将曲菌鉴定到种并进行体外抗真菌药敏感试验对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苦参提取物对表皮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作者:杨洁;刘萍;武晓玉

    目的 观察苦参提取物对表皮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为临床应用和新药研究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中药抑菌实验方法,对苦参提取物进行208株表皮葡萄球菌的低抑菌浓度(MIC)测定. 结果 苦参提取物对208株表皮葡萄球菌中的110株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和98株甲氧西林敏感表皮葡萄球菌(MSSE)的MIC90分别为1 185 μg/ml和286 μg/ml. 结论 苦参提取物对208株表皮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

  • 脂质对抗真菌药物体外抗菌活性的影响

    作者:陈东科;许宏涛

    目的 对加与不加脂质的检测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以了解脂质对抗真菌药物体外抗菌活性的影响程度.方法 在ATB F2半固体培养基中添加橄榄油、玉米油、芝麻油、大豆油、甘油、液体石蜡、吐温20、40、60和80,使各种脂质的终浓度为0.5%和2%;用ATB FUNGUS 3药敏板条对克柔假丝酵母菌ATCC 6258、近平滑假丝酵母菌ATCC 22019和糠秕马拉色菌ATCC 14521进行了MIC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在对克柔假丝酵母菌ATCC 6258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ATCC 22019进行检测时,各种脂质对氟胞嘧啶的检测结果无影响,氟康唑(FCA)除2%液体石蜡油对近平滑假丝酵母菌ATCC 22019的MIC值为8μg/ml外,加其余各浓度脂质的药敏结果均在质控范围内;2%的4种吐温在检测克柔假丝酵母菌ATCC 6258时对伏立康唑有轻度的抑制(MIC升高1倍),但检测近平滑假丝酵母菌ATCC 22019时对伏立康唑无抑制作用;甘油对5种抗真菌药物的检测结果均无影响,液体石蜡对5种抗真菌药物的检测结果影响很小;不同浓度的各种植物油和吐温对伊曲康唑(ITR)的抗菌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株参考菌株的MIC值均有明显的升高;两种浓度的4种吐温对两性霉素B(AMB)抗菌活性的抑制作用随菌种不同而异,克柔假丝酵母菌ATCC 6258在两种浓度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MIC值达16~>16 μg/ml,近平滑假丝酵母菌ATCC 22019高浓度抑制作用强于低浓度;吐温以外的其他种类的脂质对AMB均无抑制作用;对糠秕马拉色菌ATCC 14521的检测结果显示,未加脂质及加甘油和加吐温20的对照孔培养72 h均不生长,加其他脂质时对照孔生长良好,且在孵育72 h时对照孔生长旺盛,结果易于判读.结论 脂质对抗真菌药物的体外抗菌活性有影响,不同药物受影响程度不尽相同,影响程度依脂质种类而异,随脂质浓度增加MIC值有随之增大的趋势,甘油虽然对克柔假丝酵母菌ATCC 6258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ATCC22019的药敏试验结果无影响,但甘油不能促进糠秕马拉色菌的生长,因此不能作为马拉色菌药敏试验的添加剂使用.

  • 头孢米诺和其他14种抗菌药物对产与不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抗菌活性比较

    作者:徐英春;谢秀丽;张小江;张悦贤;王澎;陈民钧

    目的测定头孢米诺和其他14种抗菌药物对产与不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头孢米诺和其他14种抗菌药物的小抑菌浓度(MIC),纸片确证法检测ESBLs.结果对110株产ESBL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未发现亚胺培南耐药的菌株,除亚胺培南外,头孢米诺比其他的13种抗生素有较低的耐药性,其耐药率为7.3%,MIC50和MIC90值范围分别为0.5~1 mg/L和2~32 mg/L;对40株不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头孢米诺、头孢美唑、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头孢吡肟及亚胺培南,有相似的体外抗菌活性,其敏感率均为100%,MIC50和MIC90值范围分别为0.032~0.5 mg/L和0.064~4 mg/L.结论对产ESBL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未发现亚胺培南耐药的菌株,头孢米诺比其他β-内酰胺类,庆大霉素和氟喹诺酮类有较高的体外抗菌活性;对不产ESBLs的菌株,头孢米诺、头孢美唑、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吡肟及亚胺培南有相同的抗菌活性,没有耐药的菌株发现.

  • 铜绿假单胞菌及鲍氏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作者:史利克;宋文杰;王悦;刘燕;王黎一;贾媛;王世博;董星;任丽

    目的:检测5种抗菌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根据CLSI 2010年版标准,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对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的低抑菌浓度(M IC )。结果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对铜绿假单胞菌及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率分别为30.0%、20.0%、0、45.0%、15.0%及75.0%、80.0%、75.0%、80.0%、80.0%;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对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的M IC50分别为8、3、16、16、5 mg/L和64、256、256、64、128 mg/L ,M IC90分别为60.8、256、64、128、243.2 m g/L和243.2、256、256、128、128 m g/L。结论鲍氏不动杆菌对5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均≥75.0%,表现出很强的耐药性,临床治疗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抗菌药物。

  • 美罗培南对革兰阴性杆菌体外抗菌活性的分析

    作者:徐建铭;贾坤茹;胡龙华

    目的 调查革兰阴性杆菌对美罗培南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收集2008年1-12月从医院住院患者各种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使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种的鉴定,采用K-B法对革兰阴性杆菌进行美罗培南药敏试验,并对结果做回顾性调查.结果 肠杆菌科细菌对美罗堵南的耐药率极低,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阴沟肠杆菌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均为0;检测到1株弗氏柠檬酸杆菌,3株沙雷菌属细菌体外对美罗培南耐药,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脑膜脓毒金黄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对美罗堵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00.00%、48.81%、94.12%、21.85%和31.72%.结论 美罗培南对肠杆菌科细菌具有非常强的体外抗菌活性,对革兰阴性非发酵杆菌总体上体外抗菌活性低.

  • 利奈唑胺对结核分枝杆菌体外抗菌活性的研究

    作者:王平;王晓燕;刘国辉;张瑛;陈建波;邓群益

    目的 对比研究利奈唑胺对敏感及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为今后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临床分离的敏感及耐药结核分枝杆菌各36株,分别在含有特定浓度的利奈唑胺等药物培养基内培育,采用B-D培养基比例法测定各菌株在体外试验的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利奈唑胺对敏感及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MIC均在0.25~0.50 μg/ml,其中0.125 μg/ml浓度敏感株占63.89%,耐药株全部存活;在0.25 μg/ml浓度下敏感株占33.33%、耐药株占36.11%,在0.5 μg/ml浓度下敏感株占2.77%、耐药株占63.88%;>1 μg/ml全部无细菌生长.结论 常规剂量的利奈唑胺在体外有较好的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虽然异烟肼、利福平对耐药结核分枝杆菌仍有较好的抗菌活性,但是需要增加剂量.

203 条记录 1/11 页 « 12345678910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