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烧伤晚期创面复合皮移植对功能恢复的研究
目的:探讨功能部位深度烧伤晚期创面修复的理想方法.方法:术前控制感染、术中削除肉芽组织、彻底止血.将由桀亚莱福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J-I型脱细胞异体真皮移植于创面上,然后将薄层自体皮片覆盖在脱细胞异体真皮上,将复合皮良好的固定于创面上.结果:复合皮成活率在98%以上,复合皮弹性好、挛缩轻、关节功能恢复好.结论:复合皮具有成活率高、功能恢复良好、避免后期再做整形手术的优点,是修复功能部位深度烧伤晚期创面的理想方法.
-
深度烧伤患者四肢关节功能部位的复合皮移植应用
目的 观察异体无细胞真皮基质(ADM)在深度烧伤的四肢关节部位的临床移植效果.方法 以11例四肢关节部位深Ⅱ和Ⅲ度烧伤的患者为对象,采用复合皮(CS)移植技术将20块网状ADM(每块150~400 cm2)与自体超薄断层皮片(UTSG,厚度0.05 cm)重叠,组成CS,一次性移植于患者14处四肢关节区域的切痂或削痂创面上,并在邻近的烧伤部位移植自体断层中厚皮片(STSG,厚度0.15~0.20 cm)作为对照.术后10~14 d首次换药,定期随访和行移植皮片组织学观察.结果 术后2周CS成活率93.7%,STSG成活率为97.2%,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3年,CS组未见明显的瘢痕增生和挛缩,所有患者关节屈伸范围正常.组织学观察显示,CS真皮层无皮肤附件,胶原纤维排列有序,仅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但在烧伤后期感染创面上的CS移植效果(外观质地和组织结构)不及烧伤早期的清洁创面.结论 深度烧伤患者关节部位尽早应用ADM能够产生满意的整形效果并满足关节功能需要.
-
复合皮移植修复创面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移植以小肠黏膜下层(SIS)为真皮替代物体外构建的复合皮修复创面的效果.方法制取家猪空肠黏膜下层为真皮替代物,致密层表面种植自体表皮细胞,构建人工复合皮,移植复合皮修复37例皮肤肉芽组织创面;观察复合皮早期成活率,并分别于移植后第l周、第2周取复合皮标本作组织学观察.结果表皮细胞在SIS表面定位、生长,24例移植的复合皮早期成活良好,SIS内新生血管形成,炎性细胞浸润,无移植排斥反应.结论以SIS为真皮替代物构建的复合皮,有可能成为一种新型的创面修复材料.
-
大面积烧伤早期切痂微粒皮移植中功能部位不同方式复合皮移植的应用
目的 总结大面积深度烧伤早期切痂微粒皮移植同时进行功能部位不同方式复合皮移植的经验,并探讨其治疗意义.方法 2002年4月-2011年11月收治的31例病人在大面积切痂微粒皮移植同时,功能部位54处行复合植皮术,其中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ADM)+自体超薄皮片复合移植42处,微粒皮下移植异体ADM12处.结果 微粒皮+异体ADM超薄皮片复合移植成活率95%,微粒皮下异体ADM移植存活66%;术后随访复合皮移植的功能部位活动良好,瘢痕挛缩不明显,未出现明显皲裂及水疱,但遗留色素变化.局部外观及弹性以异体ADM超薄皮片复合移植效果更佳.结论 烧伤早期切痂自体微粒皮移植修复创面同时对肢体功能部位联合进行复合皮移植术对于减少手术次数,促进创面尽快封闭,提供供皮区再次利用条件,保护肢体功能具有积极意义.而异体ADM超薄皮片复合移植无论存活率还是术后功能恢复均较微粒皮下ADM移植为佳.
-
提高无细胞异体真皮基质复合移植的成活率
目的:提高无细胞异体真皮基质(Allo-ADM)复合移植的成活率.方法:将36块经胰蛋白酶和戊二醛等处理的网状Allo-ADM与超薄断层自体皮片(Auto-OTS)一次性重叠移植于21例烧伤患者的Ⅲ度切痂创面和整形患者的切疤创面上,以邻近Auto-OTS和断层中厚自体皮片(Auto-TTS)移植物为对照,观察Allo-ADM的厚度和术后首次换药时间对复合皮CS成活率(%)和皮片质量的影响.结果:CS组总体成活率较Auto-OTS组和Auto-TTS组低(P<0.05),其中薄的(0.2~0.3mm)Allo-ADM组比较厚的(0.3~0.4mm)Allo-ADM组成活率高(P<0.01),延期(12~17d)换药组成活率明显高于按期(5~7d)换药组(P<0.01),薄的Allo-ADM组和延期换药组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随访1~4年,CS组未见排异反应和瘢痕增生,外观色质和弹性近似正常皮肤而优于Auto-TTS组;组织学上,2周时双层CS与创基之间可见Allo-ADM网孔内血管蒂状结构,与对照组相比,52周时CS组真皮层胶原排列有序,有较少的淋巴细胞散在分布.结论:Allo-ADM与Auto-OTS一次性重叠移植,提高了超薄自体皮片的移植效果,适合在烧伤和整形患者中推广应用;条件允许时,适当增加ADM的厚度和网孔密度以及延长首次换药时间将有助于提高CS的成活率和质量.
-
无细胞异体真皮基质的研究进展
真皮能充当薄的断层自体皮移植物(STSGs)和培养的表皮自体移植物(CEAs)稳定的载体,足够厚的真皮能抑制创面收缩和瘢痕形成[1],并改善CEAs的存活[2-4].近年,通过酶和去污剂联合脱细胞技术,能去除异体真皮组织内诱导炎症-免疫反应的细胞和部分细胞外基质成分,制成充当复合皮(CS)真皮替代物(DS)的无细胞异体真皮基质(Allo-ADM).目前,Allo-ADM与STSGs或CEAs重叠移植,已在以烧伤为主的多学科的应用中取得较好的移植效果.本文就CS和Allo-ADM近10年来的发展进程加以概述.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感染对大鼠创面移植复合皮的影响
目的 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感染的复合皮移植大鼠创面后的愈合效果.方法 培养自体表皮细胞和异体成纤维细胞,用腺病毒介导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d-VEGF)感染大鼠成纤维细胞.分别构建感染的复合皮(自体表皮细胞+人脱细胞真皮基质+Ad-VEGF基因感染的成纤维细胞)和未感染的复合皮(自体表皮细胞+人脱细胞真皮基质+未感染的成纤维细胞),移植于大鼠背部皮肤缺损创面.术后2周观察大鼠创面移植皮片存活情况.术后2、4、6周观察大鼠复合皮大体情况,并取创面组织标本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1)术后2周,感染组复合皮成活面积大于未感染组复合皮成活面积;(2)术后2周,未感染组创面部分结痂.术后6周感染组复合皮表面光滑, 有弹性,抗摩擦性强,愈合效果优于未感染组;(3)术后2周感染组皮片内可见较多的毛细血管分布;6周时表皮细胞分化达5~7层,纤维排列致密整齐,毛细血管分布均匀.结论 用Ad-VEGF基因感染复合皮,可以刺激新生血管形成,明显提高皮片愈合质量.
-
进一步理性看待皮肤替代物
由于外伤、炎症、溃疡、烧伤、肿瘤术后等原因常造成皮肤的缺损,尽早封闭创面是治疗的关键.自体皮肤移植是常规方法,但需自体供皮和创基条件,因此,开发皮肤替代物就势在必然.目前,皮肤替代物可分为:暂时性的或永久性的表皮、真皮和复合皮替代物[1].一、暂时性皮肤替代物对创面可提供短时间的生理性封闭,以减少创面感染、体液热量及蛋白质丢失等并发症,并能为以后皮肤移植创造良好的条件[2].
-
浅谈表皮干细胞传代于脱细胞真皮基质所形成的复合皮的体会
20世纪70年代发明了自体表皮干细胞培养技术,逐渐应用于临床,但是南于自体表皮细胞缺乏真皮结构,收缩性大,不易转移和固定,移植后很脆弱,抗感染能力差,导致其移植成功率很不稳定,成活以后易产生严重的瘢痕,因此单纯的角质细胞培养和移植临床很少应用.将表皮干细胞传代于脱细胞真皮基质形成的复合皮移植效果较单纯的角质细胞明显提高,为烧伤患者的皮肤再生提供新的方法.
-
表皮细胞-无细胞真皮复合皮的构建及生长活性研究
应用组织工程技术于体外重建复合的表皮-真皮皮肤替代物可望为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提供大量的皮源。我们探讨了以异种(猪)无细胞真皮为载体,于体外种植表皮细胞形成复合皮的可能性,为进一步移植封闭创面提供依据。 1.材料和方法:按常规法制备来源于猪皮的异种无细胞真皮。分离培养3株以上正常人包皮的表皮细胞,以5×104/cm2密度种植于无细胞真皮表皮面,培养2周。每2~3 d换液1次。
-
活性猪脱细胞真皮基质复合自体刃厚皮片移植修复SD大鼠皮肤缺损
目的 构建具活性细胞成分的激光微孔化猪脱细胞真皮基质(LPADM),并通过Ⅰ期复合自体刃厚皮片移植观察其在修复SD大鼠全层皮肤缺损中的效果.方法 设LPADM组与无孔PADM组,将同种异体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FB)种植于LPADM上培养,另设仅用FB培养液培养的FB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各组FB细胞活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6(IL-6)、β1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层粘连蛋白(LN)、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制作SD大鼠全层皮肤缺损伤口模型,将具活性的LPADM复合自体刃厚皮片Ⅰ期移植,记录其生长情况,定期活检,并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LPADM组、PADM组、对照组各组各时相点各指标吸光度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为0.050~1.763,P>0.05).移植的LPADM中可见生长良好的FB.移植术后3周,创面愈合良好,未见明显排斥反应.术后1个月,创面瘢痕轻,复合皮肤可提捏.结论 用活性LPADM复合自体刃厚皮片Ⅰ期移植修复SD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可有效修复创面,并具有较高的生物安全性.
-
含表皮细胞的无细胞真皮复合皮的构建及生长活性研究
为探讨体外构建复合皮的可能性,制备来源于猪皮的无细胞真皮基质,在其表皮面种植表皮细胞于体外培养,定期消化分离无细胞真皮上的表皮细胞,采用细胞计数法和增殖试验观察表皮细胞增殖活力,并分别于1周和2周后通过组织切片HE染色、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生长状况.结果显示,表皮细胞随培养时间延长,数量明显增多,且仍具有一定的增殖潜力.培养1周、2周后分别形成单层细胞膜片及含3~6层细胞的复层膜片.提示以异种无细胞真皮为载体,可于体外成功构建含表皮细胞层的活性复合皮.
-
转EGF基因表皮细胞的生物学活性及移植实验
为探讨转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基因的人表皮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及移植后EGF的表达,于体外培养转EGF基因的人表皮细胞,采用ELISA法测定不同培养时间及不同传代数时培养上清中EGF的含量.然后将转基因的人表皮细胞种植于无细胞真皮替代物表面,于体外培养后形成复合皮,移植于裸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移植后3周以抗EGF抗体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移植后EGF的表达.结果显示,转EGF基因表皮细胞传至第5代仍可分泌EGF,达pg级水平;含转基因表皮细胞的复合皮移植后1~3周,抗EGF染色阳性.提示转EGF基因表皮细胞在体内与体外均可稳定地表达外源基因产物,可望应用于组织工程皮肤的构建.
-
混合表皮细胞与脱细胞真皮基质构建复合皮的移植和转归研究
探讨混合表皮细胞与脱细胞真皮体外构建的复合皮作创面移植后的转归.将BALB/c小鼠的表皮细胞和人表皮细胞按一定比例混合,种植于脱细胞真皮基质表面,经体外培养后形成复合皮,然后移植于BALB/c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观察人表皮细胞的转归.结果显示,复合皮移植后可封闭创面,人表皮细胞多位于新生表皮上层,随时间延长,数量逐渐减少并终被小鼠自体表皮细胞替代.提示两种不同的表皮细胞按一定比例混合培养构建复合皮可封闭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可望节省自体皮源,缩短体外培养时间.
-
永久性皮肤替代物研究进展和现状
我国对永久性皮肤替代物的研究开始得比西方发达国家晚,但近年来的发展势头较好.这项研究工作的开展和普及,将彻底改变烧伤创面修复对自体皮源的高度依赖,提高严重创伤和大面积烧伤救治成功率,并改善创面修复质量,具有广阔的临床使用价值和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对永久性皮肤替代物研究的进展和现状.
-
复合皮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
自体皮源不足是大面积深度烧伤治疗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人们希望有一种不被排斥、组织弹性好、耐摩擦和外观、质地近似正常皮肤的理想的创面覆盖物.迄今为止复合皮被认为是接近正常皮肤结构的皮肤代用品.
-
复合皮移植治疗功能部位烧伤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脱细胞异体真皮与自体刃厚皮片的复合移植治疗功能部位深度烧伤的应用及疗效.方法 40例深度烧伤患者1周内一次性行切(削)痂术,去除坏死的皮肤及间生态组织,移植大张脱细胞异体真皮,然后切取大张自体刃厚皮0.10~0.25mm覆盖于其上.结果 本组40例患者中全部植皮成功,植皮成活率为100%,随访30~36个月,结果发现40例患者脱细胞异体真皮无排异现象,外观和质地基本接近正常皮肤.瘢痕增生不明显,关节活动无明显受限.结论 脱细胞异体真皮与自体刃厚皮片复合移植术修复后,外观平整光滑,瘢痕增生不明显,功能活动良好,是深度烧伤创面良好修复材料.
-
无细胞异体真皮基质在关节功能部位整复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无细胞异体真皮基质(ADM)在功能部位的移植效果.方法选择11例大面积烧伤后产生增生性瘢痕伴有关节功能障碍的患者,将13块经胰蛋白酶等处理制成的网状ADM与超薄断层自体皮片(USSG)重叠,一次性移植于9例患者四肢关节部位的切瘢创面上,并以邻近的断层中厚自体皮片(TSSG)移植物为对照组,2W后首次换药,定期作CS随访和组织活检观察.结果与对照组一样,CS移植物全部成活,随访1~5年未见排异反应和瘢痕增生,外观质地和功能接近正常皮肤,真皮层无皮肤附件,胶原排列有序,仅有少量淋巴细胞散在浸润.结论充当真皮替代物的ADM可以用于功能部位瘢痕挛缩的整复治疗.
-
复合皮的临床应用与展望
复合皮由自体皮和异体真皮/异种真皮或人工真皮组合成,可以用于深度烧伤创面、烧伤晚期残余创面及瘢痕整形等领域的治疗,效果较理想.因为目前还没有皮肤附属器和良好的渗透性,以致不能达到自体全厚皮的功能和要求.复合皮将会在重建表皮、皮肤附属器和三维真皮支架几个方面发展,成为良好的皮肤替代物.
-
复合皮移植治疗功能部位外伤后大面积组织缺损
目的 为减轻功能部位外伤后局部疤痕增生,避免疤痕挛缩影响功能活动.方法 应用J-1型脱细胞异体真皮与自体薄皮片复合移植于功能部位外伤创面上并固定、包扎.结果 60例67处部位移植复合皮完全成活;3处部位大部分成活,经换药愈合.50例经6~12个月随访,未发现排异现象,局部外观平整,皮肤弹性好,功能灵活,供皮区无疤痕形成.结论 复合皮(脱细胞异体真皮+自体薄皮片)移植修复功能部位外伤后大面积组织缺损可有效防止疤痕赠生、预防畸形,避免功能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