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机械接骨术与生物接骨术

    作者:徐莘香;刘一;刘建国

    瑞士内固定学会(AO/ASIF)在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的骨折固定的四大原则:解剖复位与骨折片间加压、坚强内固定、无创技术及早期无痛性功能活动,对骨折治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许多复杂骨折能够在早期肢体功能活动中愈合[1,2] .到 60年代末至70年代,采用加压钢板固定导致骨质疏松与骨萎缩,取钢板后易发生再骨折,其发生率可达20%[3].根据动物实验和力学测试结果,学者们提出这是钢板固定导致应力遮挡引起的后果,而且认为骨结构的改变将日益加重,只有取出钢板后才能改善[4,5].随后Kempf等[6]倡导应用加锁髓内钉固定, AO/ASIF也推出了有限接触钢板(LC-DCP)、波形钢板(WP)、点接触钢板(PC-FIX)和不扩髓的髓内钉(URN)固定,并强调长骨干骨折闭合穿钉及微创放置钢板,不强求骨折的解剖复位,不整复粉碎骨折片以保护骨折部的血运,减少对骨折部血运的破坏[7],并提出"生物固定"(biological fixation)和"生物接骨术"(biological osteosynthesis, BO)的概念[7].但近年来不少文献报道的治疗结果并不如预期的满意,各种并发症相继出现[8-11].问题何在?笔者试图从历史回顾骨折内固定治疗的几个基本问题,就生物接骨术和机械接骨术有关概念探讨如下.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