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食源性变形杆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及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研究

    作者:郭玉梅;张慧贤;秦丽云;剧慧栋

    目的 了解食源性变形杆菌的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情况.方法 收集2011-2014年石家庄市售各类食品中分离到的对阿米卡星和庆大霉素至少有一种耐药的变形杆菌124株,用PCR、测序和基因库在线比对方法分析6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与3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结果 124株变形杆菌中氨基糖苷类修饰酶耐药基因aacC2、aacA4、aadA1和aphA6的检出率分别为95.2%(118/124)、80.6% (100/124)、73.4% (91/124)和5.6%(7/124);16S rRNA甲基化酶耐药基因rmtB检出率为87.1% (108/124).aacC1、aadB、armA和rmtC基因均未检出.结论 aacC2型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与rmtB型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流行是食源性变形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的重要原因.

  • 产ESBLs大肠埃希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的研究

    作者:董惠倩;金法祥

    目的 了解产ESBLs大肠埃希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存在状况.方法 对20株大肠埃希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aac(3)-Ⅱ、aac(6')-Ⅰ b、ant(3")-Ⅰ、ant(2")-Ⅰ等4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结果 20株大肠埃希菌呈现多重耐药,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在60%~90%之间,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ac(3)-Ⅱ、aac(6')-Ⅰ b、ant(3")-Ⅰ、ant(2")-Ⅰ基因阳性率分别为30%、35%、25%和5%.携带1种或1种以上基因的菌株有14株(70%).结论 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严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携带率较高.

  • 阴沟肠杆菌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及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研究

    作者:黄支密;单浩;糜祖煌;杨海燕;仵蕾;储秋菊;秦玲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的40株阴沟肠杆菌中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及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MEs)基因存在状况.方法 在2003年9月至2004年11月从解放军第98医院住院患者中分离40株阴沟肠杆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5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armA、rmtA、rmtB、rmtC和rmtD)和9种AMEs基因[aac(3)-Ⅰ、aac(3)-Ⅱ、aac(3)-Ⅲ、aac(3)-Ⅳ、aac(6')-Ⅰ b、aac(6')-Ⅱ、ant(3'')-Ⅰ、ant(2'')-Ⅰ和aph(3')-Ⅵ].结果 40株阴沟肠杆菌中,6种基因rmtB、aac(3)-Ⅱ、aac(6')-Ⅰ b、ant(3'')-Ⅰ、ant(2'')-Ⅰ和aph(3')-Ⅵ的阳性株数分别为5株(12.5%)、11株(27.5%)、29株(72.5%)、13株(32.5%)、2株(5.0%)和2株(5.0%);其余8种基因均阴性;AMEs基因总阳性率为85.0%(34/40).对29株aac(6')-Ⅰ b基因PCR阳性产物进行测序,证实有7株(24.1%)单独携带aac(6')-Ⅰ b-cr双功能酶基因(GenBank:EF375620、EU159121),18株(62.1%)单独携带aac(6')-Ⅰ b-Snzhou(苏州型,EU085533),3株(10.3%)同时携带aac(6')-Ⅰ b-Suzhou及aac(6')-Ⅰ b-cr 2种亚型,仅1株(3.4%)为aac(6')-Ⅰ b经典型.结论 临床分离的40株阴沟肠杆菌中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阳性率较低而AMEs基因阳性率很高,至少存在5种AMEs基因.

  • 从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中检出aac(6′)-Ib基因新亚型

    作者:朱健铭;姜如金;吴康乐;马兆龙

    为深入了解一组分离自浙江省杭州地区和湖州地区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之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的遗传学背景,我们同时检测了47株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15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和6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现报道如下.

  • 20株阴沟肠杆菌耐药性及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分析

    作者:黄支密;糜祖煌;秦玲;陈榆;吴晶;仵蕾;单浩

    目的明确临床分离的20株阴沟肠杆菌耐药性及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存在状况. 方法采用ATB药敏试验板微量肉汤法测定临床分离的20株阴沟肠杆菌对2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型. 结果该20株菌呈现多重耐药,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均敏感,对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噻吩和头孢西丁完全耐药,对头孢吡肟及4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和奈替米星的耐药率分别为25.0%、60.0%、85.0%、90.0%和90.0%,其余9种的耐药率在80.0%~95.0%之间.19株(95.0%)检出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ac(6′)-Ⅰ、aac(3)-Ⅱ、ant(3″)-Ⅰ、ant(2″)-Ⅰ和aph(3′)-Ⅵ基因的阳性率分别为80.0%、50.0%、40.0%、5.0%和5.0%;而aac(3)-Ⅰ、aac(3)-Ⅲ、aac(3)-Ⅳ和aac(6′)-Ⅱ基因均阴性. 结论临床分离的阴沟肠杆菌多重耐药严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携带率很高.

  • 从尿液中分离出aac(6')-Ib基因新亚型的大肠埃希菌

    作者:翁幸鐾;糜祖煌

    迄今为止,已发现的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产生的耐药机制主要有5种,其中由获得性耐药基因介导的耐药机制有2种,即产生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MEs)和产16S rRNA甲基化酶.

  • 革兰阴性杆菌中16S rRNA甲基化酶和aac(6')-Ib-cr基因的检测

    作者:杨银梅;陈晓文;张伟红;陈灿华;叶惠芬;陈惠玲

    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研究以往主要集中在细菌产生的氨基糖苷类修饰酶~([1]).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通过与细菌30S核糖体的16SrRNA亚单位结合,干扰蛋白质合成从而抑制细菌生长.

  • 肺炎克雷伯菌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研究

    作者:苏美玲;孔海深

    目的 了解肺炎克雷伯菌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MEs)基因和小多重耐药外排泵基因smr-2的存在状况.方法 收集2007年1月- 2009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连续非重复分离肺炎克雷伯菌138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法检测6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rmtA、rmtB、rmtC、rmtD、armA和npmA),7种AMEs基因[aac(3)-Ⅰ、aac(3)-Ⅱ、aac(6′)-Ⅰ b、aac(6′)-Ⅱ、ant(2″)-Ⅰ、ant(3″)-Ⅰ和aph(3′)-Ⅵa]和小多重耐药外排泵基因smr-2.结果 138株肺炎克雷伯菌中13株(9.4%)检出rmtB基因,未检出rmtA、rmtC、rmtD、armA 和npmA基因,所有rmtB阳性的菌株均同时携带1~3种AMEs基因;87株(63.0%)至少检出1种AMEs基因,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aac(3)-Ⅱ56株(40.6%)、aac(6′)-Ⅰb44株(31.9%)、ant(3″)-Ⅰ39株(28.3%)、ant(2″)-Ⅰ3株(2.2%).对44株aac(6′)-Ⅰb基因PCR阳性产物进行测序,证实37株(84.1%)携带aac(6′)-Ⅰ b-cr双功能酶基因.未检到小多重耐药外排泵基因smr-2.结论 肺炎克雷伯菌存在多种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rmtB是主要的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并与多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协同存在.

  • 大肠埃希菌尿液分离株氨基糖苷类获得性耐药基因研究

    作者:赵凌;赵旺胜;徐建;糜祖煌;李殿富

    大肠埃希菌是医院感染的常见病原菌,随着临床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该菌不仅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上升,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问题也日趋严重,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严峻挑战.有关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机制,传统观点认为是细菌产生一种或多种针对抗菌药物的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MEs)[1-2].

  • 院内不同时间分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和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的研究

    作者:赵书平;包健;姜梅杰

    目的:调查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MES)和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在院内不同时间分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的存在情况。方法采用PCR法检测aac(3)-Ⅰ、aac(3)-Ⅱ、aac (3)-Ⅲ、aac(3)-Ⅳ、aac(6′)-Ⅰ、aac(6′)-Ⅱ、aph(3′)-Ⅵ、ant(3″)-Ⅰ、ant(2″)-Ⅰ和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在临床不同时间分离的88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的存在情况。结果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临床分离的46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41株(89.1%)含ant(3″)-Ⅰ基因,33株(71.7%)含aac(3)-Ⅰ基因,2株(4.3%)含aac(3)-Ⅱ基因,1株(2.2%)含aac(6′)-Ⅱ基因,1株(2.2%)含aph(3′)-Ⅵ基因,40株(87%)含armA基因。2012年12月至2013年1月本院临床分离的42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41株(97.7%)含ant(3″)-Ⅰ基因,34株(81%)含aac(3)-Ⅰ基因,7株(16.7%)含aac(6′)-Ⅰ基因,16株(38.1%)含armA基因。结论院内不同时间分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ant(3″)-Ⅰ、aac(3)-Ⅰ和armA基因检出率一直很高,对其氨基糖苷类耐药与AMES和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有关。

  • 鲍氏不动杆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类型分析

    作者:刘平;叶惠芬;陈惠玲;丁群力

    56.52%)、aph(3')-Ⅵ(47.82%)、aac(3)-Ⅱ(30.4%)、aac(6')-Ⅱ(26.09%)、ant(2")-Ⅰ(21.73%).结论 ABA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的耐药主要由AMEs引起.

  •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与Ⅰ类整合酶基因的研究

    作者:邓笑伟;张丹梅;刘长庭;周红莉;李爱玲

    )阳性8株(29.6%).结论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氨基糖苷类耐药的主要原因是ant(2")-Ⅰ、aac(3)-Ⅱ、aac(6')-Ⅱ,携带Ⅰ类整合子可能是导致其对氨基糖苷类耐药性高的原因.

  • 重型肝炎患者痰Burkholderia cenocepacia 39种耐药基因的研究

    作者:苏智军;明德松

    目的 研究重型肝炎患者痰中新洋葱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cenocepacia,BCE)39种耐药基因.方法 应用API鉴定条/PSE5.0药敏条和Phoenix NMIC/ID-109鉴定/药敏板鉴定和细菌药敏试验,应用PCR法检测分离于重型肝炎患者合格痰标本1株多药耐药BCE临床分离株16S rRNA、29种β-内酰胺酶相关基因(bla)、6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MEs)、消毒剂/磺胺耐药基因(qacE△1-sull)、3种整合子基因(int Ⅰ1、2、3)等39种耐药基因,经测序和同源性分析证实并分析其分布情况.结果 该菌经16S rRNA测序和同源性分析证实为BCE;药敏试验,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复方新诺明均敏感,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均耐药;经测序和同源性分析证实6种耐药基因阳性[1种bla基因(blaTEM-116)、4种AMEs基因[aae(6′)-Ⅰb、aae(3)-Ⅰ、ant(2″)-Ⅰ、ant(3″)-Ⅰ)、和Ⅰ类整合子基因(intⅠ1)],blaTEM-116、aac(6′)-Ⅰ b、aae(3)-Ⅰ、ant(2″)-Ⅰ、ant(3′)-Ⅰ 5种耐药基因GenBank注册号分别为FJ887956、FJ609982、FJ609983、FJ887958、FJ644662;其他28种bla基因、2种AMEs基因(aac(6′)-Ⅱ、aae(3)-Ⅱ)、qacEA1-sull和2种整合子基因(intⅠ 2、intⅠ 3)均为阴性.结论 该株为多药耐药,其耐药机制为多重机制,主要与6种耐药基因[blaTEM-116、aac(6′)-Ⅰ b、aac(3)-Ⅰ、ant(2″)-Ⅰ、ant(3″)-Ⅰ和intⅠ 1]有关.

  • 烧伤患者铜绿假单胞菌分离株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及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研究

    作者:胡锡浩;许小敏;糜祖煌;范友芬;冯伟云

    目的 了解烧伤病房患者铜绿假单胞菌分离株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及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的存在状况.方法 分离自烧伤病房患者的铜绿假单胞菌32株,采用GNS-448药敏卡及K-B法测定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法分析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及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rmA、rmtA、rmtB、rmtC、rmtD、npmA、aac(3)-Ⅰ、sac(3)-Ⅱ、aac(6')-Ⅰb、aac(6')-Ⅱ、ant(3")-Ⅰ、am(2")-Ⅰ].结果 32株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呋辛、头孢西丁、复方新诺明完全耐药,对阿米卡星的敏感率高为68.0%,对庆大霉素的敏感率为46.9%,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达到68.8%、59.4%;检出3株aac(6')-Ⅰ b、1株aac(6')-Ⅱ、9株ant(3")-Ⅰ、8株ant(2")-Ⅰ、1株rmtB基因,阳性率分别为9.4%、3.1%、28.1%、25.0%,3.1%,其中2株aac(6')-Ⅰ b为突变新亚型.结论 分离自烧伤患者的铜绿假单胞菌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及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携带率较高,铜绿假单胞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与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及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表达有关.

  • 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研究

    作者:徐红星;徐卫东;薛婧;陈昭华;吴元健;糜祖煌

    目的 了解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中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存在状况.方法 对35株肺炎克雷伯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aac(3)-Ⅰ、aac(3)-Ⅱ、aac(6')-Ⅰ、aac(6')-Ⅱ、ant(3″)-Ⅰ、ant(2″)-Ⅰ等6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结果 35株肺炎克雷伯菌中,共有26株检出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74.3%).结论 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携带率高.

  • 从重型肝炎患者痰中检出脑膜脓毒金黄杆菌blaTEM-116、ant(3″)-Ⅰ耐药基因

    作者:苏智军;明德松

    目的 研究重型肝炎患者痰中脑膜脓毒金黄杆菌(CME)耐药机制.方法 应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API鉴定条/PSE5.0药敏条和美国BD公司的Phoenix NMIC/ID-109鉴定/药敏板鉴定和细菌药敏试验,应用PCR法检测分离于重型肝炎患者合格痰标本1株多药耐药CME临床分离株16S rRNA、29种β-内酰胺酶相关基因(bla)、6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MEs)、消毒剂/磺胺耐药基因(qacE△1-sull)、3种整合子基因(int Ⅰ 1、2、3)等39种耐药基因,经测序和同源性分析证实并分析其分布情况.结果 该株菌经16S rRNA测序和同源性分析(GenBank注册号为FJ839441)证实为CME;药敏试验,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复方新诺明均敏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氨曲南、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头孢噻肟、头孢西丁、哌拉西林、呋喃唑酮、阿米卡星和庆大霉素均耐药;经测序和同源性分析证实3种耐药基因阳性[2种bla基因(blaTEM-116、blaGOB-16)、1种AMEs基因(ant(3″)-Ⅰ)],3种耐药基因GenBank注册号分别为FJ839444、FJ839442、FJ839443;其他36种基因均为阴性.结论 该株耐药机制为多重机制,主要与3种耐药基因[blaTEM-116、blaGOB-16、ant(3″)-Ⅰ]有关,经检索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GenBank和Medline数据库,该项研究是第1篇从CME检出blaTEM-116、ant(3″)-Ⅰ耐药基因的报道,也是第1篇从CME同时检出blaTEM-116、blaGOB-16耐药基因的报道.

  • 铜绿假单胞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检测研究

    作者:周丽珍;耿先龙;叶燕;陈国千

    目的了解医院铜绿假单胞菌中氨基糖苷类修饰酶编码基因的存在状况.方法 对临床分离的59株铜绿假单胞菌中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MEs)基因进行PCR检测.结果 共检出同时含aac(6')-Ⅱ、ant(3")-Ⅰ和ant(2")-Ⅰ3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的铜绿假单胞菌35株,且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的耐药表型有较高的阳性预测值>75%.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耐药中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从重型肝炎患者痰黏金黄杆菌检出blaTEM-1及ant(3")-Ⅰ耐药基因

    作者:苏智军;明德松

    目的 研究重型肝炎患者痰黏金黄杆菌(CHG)耐药机制.方法 应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API鉴定条/PSE5.0药敏条和美国BD公司的Phoenix NMIC/ID-109鉴定/药敏板进行鉴定和细菌药敏试验,应用PCR法检测分离于重型肝炎患者合格痰标本1株多药耐药CHG临床分离株16S rRNA、29种β-内酰胺酶相关基因(bla)、6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MEs)、1种消毒剂/磺胺耐药基因(qacE△1-sull)、3种整合子基因(int Ⅰ 1、2、3)等39种耐药基因,经测序和同源性分析证实并分析其分布情况.结果 该株菌经16S rRNA测序和同源性分析(GenBank注册号为FJ887959)证实为CHG;药敏试验,对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对阿米卡星、氨曲南、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呋喃妥因、庆大霉素、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妥布霉素、哌拉西林、四环素、左氧氟沙星等药耐药;经测序和同源性分析证实2种耐药基因阳性[1种bla基因(blaTEM-1)、1种AMEs基因(ant(3")-Ⅰ)],2种耐药基因GenBank注册号分别为FJ936117、FJ887960;其他37种基因均为阴性.结论 该菌株耐药机制为多重机制,主要与2种耐药基因[blaTEM-1、ant(3")-Ⅰ]有关;经检索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GenBank和Medline数据库,该研究是首次报道从CHG检出blaTEM-1、ant(3")-I耐药基因.

  • 鲍氏不动杆菌耐消毒剂-磺胺基因、Ⅰ类整合酶基因及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研究

    作者:周月清;陆开来

    目的了解鲍氏不动杆菌耐消毒剂-磺胺基因(qacE△1-sulI)、Ⅰ类整合酶基因(intI1)及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minoglycoside-modifying enzymes,AMEs)基因存在情况.方法自临床分离20株鲍氏不动杆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qacE△1-sulⅠ、intI1及9种AMEs基因.结果 qacE△l-sulⅠ、intⅠ1、aac(3)Ⅰ、aac(3)-Ⅱ、aac(6')-Ⅰ、ant(3")-Ⅰ和aac(6')-Ⅱ基因的阳性率分别为90.0%、20.0%、55.0%、15.0%、35.0%、60.0%和5.0%,而aac(3)-Ⅲ、aac(3)-Ⅳ、ant(2")-Ⅰ和aph(3')-Ⅵ基因均阴性.结论浙江省立同德医院临床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多重耐药严重,耐消毒剂-磺胺基因及AMEs基因携带率较高.

  • 阴沟肠杆菌耐药性及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研究

    作者:黄和赞;张国强;张文庆;毛一鸣

    目的 了解阴沟肠杆菌(ECL)耐药性及AMEs基因携带状况,为临床治疗及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临床标本分离132株ECL经VITEK-32细菌鉴定仪鉴定,采用K-B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再用三维试验检测ESBLs和AmpC酶,PCR检测AMEs基因并序列分析.结果 132株ECL对IMP和MER无耐药,AMK,LVX、FEP、CFS和CIP耐药率增高,分别为21.2%、35.6%、37.9%、46.2%和48.5%,其他耐药率为50.0%~87.7%,呈多药耐药性;45株产ESBLs占34.1%,27株产AmpC酶占20.5%,11株同时产ESBLs和AmpC酶占8.3%,49株均未检出产ESBLs、AmpC酶占37.1%,有7株CTX、CAZ表型耐药,ESBLs检测为阴性,采用PCR检测携带有TEM、SHV耐药基因;AMEs基因检出率62.1%其中以aac(6')-Ⅰ b为主,检出率为51.5%,aac(3)-Ⅰ、aac(3)-Ⅱ、aac(6')-Ⅱ、ant(3")-Ⅰ、ant(2")-Ⅰ、aph(3')-Ⅵ分别为15.9%、12.9%、18.9%、37.1%、6.8%、9.8%,携带>2种AMEs基因89.0%,有5株表型耐药,未检出AMEs基因.结论 临床分离ECL严重耐药并呈多药耐药性;产ESBLs、AmpC酶及AMEs基因携带率高,是导致细菌耐药的主要原因.

91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