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假肢负压悬挂系统真空度和肢体效果对步态时空参数影响的研究

    作者:冯鑫鑫;盛丹丹;史成龙;王彤;毛琪;徐航

    目的:探讨假肢接受腔真空度和肢体效果对膝下截肢患者步态时空参数的影响.方法:采集膝下截肢患者5种接受腔真空度下的步态信息及健康对照组数据,分析真空度变化和肢体效果对截肢患者步态时空参数的影响,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真空度效果对截肢患者步态时空参数的影响不明显.但截肢患者组健肢支撑期比例、单腿支撑期、步长及步速均大于假肢端;在5种真空度条件下,截肢组假肢单腿支撑期均小于对照组,而健肢步长大于对照组.结论:假肢负压悬挂系统真空度对膝下截肢患者步态时空参数影响有限,患者健肢在行走中承担更大负荷以代偿假肢功能,容易引起健肢生理性病变的发生.

  • 电针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功能活动及登梯时空参数的影响

    作者:王芗斌;侯美金;陈剑;李翔;王晓玲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前后膝骨性关节炎(KOA)患者登梯活动时空参数及关节炎指数的变化,分析针刺对患者登梯能力的影响.方法:36名来自社区的KOA患者在2周等待排除预期的影响后随机分为电针组和非经非穴浅刺组各18例,分别治疗3周共11次后进行功能状况(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及登梯步态检测,分析登梯时空参数及其与WOMAC评分的相关性.结果:等待前2组基线数据除步长时间有差异采用一般线性模型校正外,其他基线齐.治疗前与等待前的各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间治疗前各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电针和浅刺治疗后,WOMAC的总分和3个亚量表的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电针治疗后,KOA患者的上下梯步速和步频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而步长时间、支撑时间、摆动时间、步行周期及初次双侧支撑时间均较治疗前缩短,但步宽、步长和跨步长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浅刺组治疗后与治疗前上下梯各时空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后WOMAC评分及上下梯时空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电针治疗前后WOMAC总分差值、WOMAC疼痛、僵硬、躯体功能3个亚量表评分的差值与上下梯时步宽差值均呈正相关,躯体功能改善程度与上下梯步频的改善程度均呈负相关,与步行周期的改善呈正相关,躯体功能改善和WOMAC总体症状及功能的改善程度与下梯的摆动期改变呈正相关,其余时空参数差值之间比较无明显相关;浅刺对照组WOMAC各评分差值与上下梯时空参数差值之间比较均无明显相关.结论:患者预期在本研究未体现对针刺疗效的影响,电针和非经非穴浅刺均能缓解KOA患者的疼痛和僵硬症状,改善功能状况,但电针还能提高KOA患者的上下梯速度、频率及缩短时间参数,而且电针对KOA患者的症状及功能的改善效应与上下梯步宽及步行效率的提高有关.下梯步宽的改善与电针后疼痛、僵硬、躯体功能的改善均相关,下梯时稳定性及步行效率的改善均与躯体功能改善相关.浅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KOA患者的症状及功能,但未对登梯稳定性及步行效率的改变产生明显影响,电针作为治疗KOA的有效康复疗法,能提高患者的登梯活动能力.

  • 胸段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的三维步态分析

    作者:孙嘉利;黄东锋;欧阳亚涛;毛玉瑢;钟世镇

    目的 通过对胸段完全性脊髓损伤(TCSCI)患者配戴交互式步行矫形器(RGO)的三维步态分析,比较分析脊髓损伤(SCI)平面与步行能力之间的关系,探讨重建SCI患者步行能力的量化指标.方法 选择在本中心住院且配戴RGO进行步行训练3个月以上的TCSCI患者10例,采用Vicon三维步态分析系统进行步态检测与分析.应用Spearman秩和相关系数对TCSCI患者的不同SCI平面与其步态的运动学和时空参数等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 步频和跨步长分别为(37.4±2.15) 步/min和(91.6±9.09) cm;髋关节摆动角度及髋关节伸展和屈曲时相的角速度分别为(42.57 °±5.43 °)、(20.88 °±2.18 °)/s和(124.75 °±9.31 °)/s.步速(r=0.80,P<0.01)、跨步长(r=0.78,P<0.01)、助行架的压力峰值(r=0.82,P<0.01)、髋关节摆动角度(r=0.77,P<0.01)、助行架的压力均值(r=-0.67,P<0.05)和髋关节伸展的角速度(r=0.75,P<0.05)与SCI平面之间均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 TCSCI患者双上肢过度负载和髋关节摆动幅度受限是其步行能力受限的主要原因;降低过度负载的康复训练方法有助于改善重建的步行功能.

  • 太极“云手”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影响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芗斌;侯美金;陶静;林莉莉;饶婷;钟锦然;林正坤

    目的:观察太极“云手”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及步行功能的影响,探讨时空参数与平衡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2个社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招募患者各14例及16例,在基础治疗上分别进行为期12周太极“云手”和常规平衡康复训练,于治疗前后采用Berg量表及步态分析系统进行功能评估.结果:①治疗前后比较,对照组仅步频患/健比增加显著(P<0.05);试验组的患侧和健侧总支撑相百分比均缩短(P<0.05和P<0.01),患侧和健侧摆动相百分比增加显著(P<0.05和P<0.01);患侧和健侧的单足支撑期百分比增加显著(P<0.05);健侧的双足支撑期百分比缩短显著(P<0.01).②治疗后两组Berg评分均提高显著(P<0.01).③在排除基线差异后,两组治疗后比较,各步行时空参数及Berg评分差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④两组中改善的步行时空参数与Berg评分的差值之间无显著性相关.⑤治疗前患侧、健侧的步长、跨步长、步频、步速与Berg评分存在正相关(r分别为0.60,0.67,0.65,0.66,0.60,0.60,0.38;P<0.01);步宽与Berg评分存在中度负相关(r=-0.49;P<0.05).总支撑期时间的患/健侧比值,单足支撑相所占百分比的患/健侧比值与Berg评分均存在中度正相关(r分别为0.43、0.66;P<0.05),而摆动相和双足支撑相所占百分比的患/健侧比值则与Berg评分存在中度(r=-0.67;P<0.01)、低度负相关(r=-0.37;P<0.05).结论:太极“云手”训练与常规平衡康复训练均可明显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但两种干预方法无显著性差异.太极“云手”训练有助于改善步态周期的时相百分比,提高患者的步行质量和效率,但改善的步行时空参数与平衡功能的改善无明显相关.“云手”训练作为中医康复适宜技术之一,可以在社区偏瘫障碍者中推广应用.

  • 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时空参数和对称性参数的影响

    作者:李威;曾祥斌;章荣;李文兰;牟杨;罗亚玲;张嵩;明俊儒

    目的:应用步态分析,观察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时空参数和对称性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核心稳定性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使用三维步态分析仪器检测并获得两组患者的步态参数.结果: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步频、步幅、步速、患侧摆动相和健侧摆动相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步宽、步态周期、双支撑相、患侧支撑相、健侧支撑相、步长偏差、健侧患侧支撑相比值和患侧健侧摆动相比值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小(P<0.01).组间比较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步频、步幅、步速、步宽、步态周期、双支撑相、健侧支撑相、健侧摆动相、步长偏差、健侧患侧支撑相比值和患侧健侧摆动相比值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核心稳定性训练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时空参数和对称性参数,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行功能和步态的对称性.

  • 约束手臂摆动对健康青年人步态时空参数的影响

    作者:金怡;张文通;孟殿怀

    目的:明确约束手臂摆动对健康青年人步态时空参数的影响,探讨手臂摆动在步行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健康青年人36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22.72±3.54)岁,平均身高(167.35±9.15)cm,平均体重(63.62±16.29)kg.利用Gait Watch三维步态分析系统采集受试者在自然步态、双臂体侧、双臂体前、双臂体后、左臂体侧、左臂体前、左臂体后、右臂体侧、右臂体前、右臂体后共10种状态下的步态时空参数.不同约束状态均随机进行测试.分析不同约束手臂状态下步态时空参数同自然步态之间的差异.结果:不同手臂约束摆动状态下,步态周期、步频、步幅、步速、左步长、右步长、双支撑相同自然步态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左臂体侧、左臂体前、左臂体后三种约束条件下左支撑相、左摆动相同自然步态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左臂体后、右臂体侧、右臂体前、右臂体后四种手臂约束条件下右支撑相、右摆动相与自然步态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约束左侧手臂摆动后左下肢支撑相时间缩短,摆动相时间延长;约束右侧手臂摆动后右下肢支撑相时间延长,摆动相时间缩短.

  • 一种便携式步态分析系统的信度研究

    作者:王康玲;黄杰斌;吴文;黄国志

    目的:探讨一种便携式步态分析系统在时空参数、多关节角度值的信度.方法:选取30例健康青年,由2名评估者进行便携式步态分析,记录步频、步幅、步速、步长等时空参数和行走时矢状面、水平面和冠状面各关节活动角度的大值,采用相关系数进行重测信度和测量者间信度的比较,评估其测量信度.结果:时空参数、矢状面大角度值组内相关系数(ICC)均>0.75,信度良好;水平面、冠状面大角度值ICC无显著性差异或信度差.结论:该便携式步态分析系统分析时空参数、矢状面大角度值信度良好,可良好地反映步行功能,有较好的评估价值;水平面及冠状面关节角度值信度较低,应用时需谨慎.

  • 功能性电刺激辅助步行设备对脑卒中足下垂患者步态时空参数的影响

    作者:孟殿怀;伊文超;顾昭华;王翔;罗予;励建安

    目的:观察应用功能性电刺激辅助步行设备(FES-AWD)对脑卒中足下垂患者步态时空参数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9例脑卒中足下垂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步态训练矫正仪辅助下的步行训练,每天2次,每次20min,每周5d,共4周;分别于治疗开始前、治疗1周后和治疗4周后利用三维步态分析系统分析患者佩戴步态训练矫正仪前后的步态时-空参数.结果:①与自由步行相比,佩戴步态训练矫正仪(关闭开关)对患者的步态时空参数无显著影响;②3次访视中,与自由步行相比,佩戴步态训练矫正仪(开启开关)均能显著提升足下垂患者的步态时空参数.结论:FES-AWD可以即刻改善脑卒中足下垂患者的步态,且可以排除心理影响,以及佩戴设备所产生的各种不利生理影响.

  • 中国正常成人步行时空参数分析

    作者:李香平;舒彬;顾小红;蒋宛凌;吕琳

    目的:探讨中国正常成人的步行特征,为临床步态分析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365名正常受试者,按性别、年龄分为20-29岁组、30-39岁组、40-49岁组、50-59岁组、60-75岁组共10组.应用人体步态垫测量与分析系统,测试受试者自由行走时的步速、步长、步幅、步长时间、摆动时间、支撑时间、单足支撑时间、双足支撑时间等时空参数,并对每位受试者的身高、体重进行测试.结果:年龄组内平均步速,除30-39岁组、60-75岁组外,男性均大于女性(P<0.05),50岁以后,男、女步速均减慢,与50岁以前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各年龄组步长,男性均大于女性(P<0.05),女性步长在50岁以后减小,与50岁以前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男性步长在60岁以后减小,明显小于60岁以前步长(P<0.01).结论:应用人体步态垫测量与分析系统,首次建立中国正常成人步行时空参数值参考范围,初步揭示中国正常成人的步行时空特征.

  • 步态诱发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时空参数和对称性参数的影响

    作者:王坤

    目的 探讨步态诱发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时空参数和对称性参数的影响.方法 选取12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在医院登记的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脑卒中后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功能训练、日常生活训练等常规干预,观察组给予步态诱发功能性电刺激.治疗3周后,比较两组步态时空参数和对称性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步态时空参数和对称性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除步幅升高以外,两组步宽、步态周期、双侧支撑相时间等步态时空参数和对称性参数均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诱发功能性电刺激通过改善步态时空参数和对称性参数矫正其步态异常.

  • 脑瘫患儿步态时空和运动学参数的可靠性分析

    作者:陈龙伟;李树伟;王珏;石磊

    目的:对脑瘫患儿步态的时空及运动学参数进行可靠性分析,确定不同类型脑瘫患儿步态参数的佳测试次数.方法:利用三维步态分析系统采集45例脑瘫患儿(26例偏瘫和19例双瘫)步态的时空及运动学参数,采集有效测试8次;利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ICC)对步态参数进行可靠性分析.结果:偏瘫患儿重复测试5次、双瘫重复4次可使各时空参数的ICC值均达到0.9以上;偏瘫患儿重复测试6次、双瘫重复5次可使运动学各参数的ICC值均达到0.9以上.结论:脑瘫患儿时空参数的可靠性高于运动学参数,双瘫患儿时空和运动学参数的可靠性均高于偏瘫患儿;偏瘫患儿重复测试6次、双瘫患儿重复测试5次能使其时空和运动学参数达到较高的可靠性.

  • 三维步态分析痉挛性脑性瘫痪儿步行中时空参数和骨盆运动特征

    作者:王玉霞;于涛;楮琴;王煜;于灵云;张进华;赵澎

    背景:痉挛性脑瘫患儿的步态异常很常见,如何改善步态是康复治疗的重点.目的:观察4~6岁痉挛性双瘫型脑瘫儿步行中时空参数和骨盆运动特征.方法:采用三维步态分析技术对20例扶走脑瘫儿、20例独走脑瘫儿和20例正常儿童进行步态分析.结果与结论:①时空参数:脑瘫患儿较正常儿童支撑相和双足支撑相延长、步长和复步长缩短(P < 0.05);脑瘫患儿组间相比,扶走脑瘫组患儿支撑相和双足支撑相延长、复步长缩短更显著(P < 0.05);3组儿童步宽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②骨盆运动特征:脑瘫患儿较正常儿童骨盆上下移动变化范围值增大(P < 0.05),扶走脑瘫儿较独走脑瘫儿增大更显著(P < 0.05);脑瘫患儿较正常儿童在步行周期各时相均呈过度前倾(P < 0.05),扶走脑瘫儿较独走脑瘫儿前倾更显著(P < 0.05);脑瘫患儿较正常儿童骨盆内外旋变化范围值增大(P < 0.05),扶走脑瘫儿较独走脑瘫儿增大更显著(P < 0.05).提示4~6岁痉挛性双瘫型脑瘫患儿步行中的时空参数、骨盆运动存在异常,且步行能力越差,异常越显著;骨盆过度前倾可能是影响痉挛性脑瘫患儿步行能力的重要因素.

  • 单侧全髋关节置换后遗症期的下肢步态参数

    作者:赵江莉;邬培慧;徐光青;毛玉瑢;廖威明;黄东锋

    背景:全髋关节置换可以为患者缓解疼痛、恢复步行功能,数年后步态是否能达到正常化仍存在争议。目的:分析单侧髋关节置换后遗症期患者平地步行中下肢的时空参数特征,探讨患者步行能力。
      方法:根据运动重建实验室检测病例数据库资料分析的方法,选择全髋关节置换后5-10年的患者14例为实验组,14例相匹配的健康人为对照组。采用Vicon Nexus采集患者平地步行时下肢的步态参数,应用Polygon分析步态周期中下肢时空参数特征。
      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术侧和健侧步速减慢,步频减小,步幅、跨步长变短,双支撑相延长,对侧足离地比增大(P<0.05);术侧跨步时间、单步时间增大(P<0.05);健侧足离地比增大(P<0.05)。术侧与健侧比较,各时空参数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0.05)。结果表明全髋关节置换后5-10年的患者步态对称性较好,但仍没有达到正常水平,步行能力差于正常人,需要系统康复训练以恢复其步行能力。

  • BTS三维运动捕捉系统在步态分析中的信度

    作者:郭永亮;冯重睿;张新斐

    背景:临床上三维运动捕捉系统对临床诊疗方案确定及治疗效果的判断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的:探讨意大利BTS红外运动捕捉系统在时空参数、运动学参数的信度.方法:选择28例青年志愿者,由评估者A和评估者B分别运用BTS三维运动捕捉系统对志愿者进行步态评估,记录下步速、步长、步宽、步频等时空参数及髋膝踝等在矢状面、水平面、冠状面的运动学参数,同一评估者行组内比较,两评估者进行组间比较,采用ICC进行信度分析.结果与结论:①除了骨盆活动、踝关节在水平面重测信度及测量者间信度稍差,其他如时空参数、髋膝关节3个平面运动活动幅度、踝关节矢状面、额状面上重测信度和测量者间信度具有较好的相关性(ICC>0.75);②结果提示,该红外运动捕捉系统除了骨盆活动、踝关节水平面活动信度相对较低,其余时空参数及运动学参数信度较高,可应用于大部分步态异常相关临床研究.

  • 互动式头针对痉挛型脑瘫患者步态时空参数的影响

    作者:汤同健;孙克兴;邓仁才;姜淑云;沈敏;陆静珏;黄金容;俞艳;周永祥;黄光法;罗军鹏

    目的:研究头针与易化技术相结合对治疗痉挛型脑瘫患者步态时空参数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30例痉挛型脑瘫患者,根据年龄、瘫痪类型及粗大运动功能分级(GMFCS)组间均衡的原则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治疗组在头针留针的同时,采用易化技术进行训练;对照组在头针治疗和易化技术训练之间间隔1h以上。治疗每日1次,共观察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GMFM-66项走、跑、跳(E功能区)百分比及步态时空参数及蹬离过程中上下方向地面反作用力参数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GMFM-66项E功能区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GMFM-66项E功能区百分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GMFM-66项E能区百分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患者步长、步速、步频较治疗前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支撑相较治疗前减少,摆动相较治疗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步长、步速、步频较对照组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易化技术可以缓解痉挛型脑瘫患者的痉挛,改善粗大运动功能,尤其是站和走的功能,增强活动能力,有利于改善痉挛型脑瘫患者步长、步宽、步速。

  • 头针留针结合运动疗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步态时空参数的影响

    作者:黄金容;邓仁才;孙克兴;庄燕;钱宸;朱虎;俞艳;沈敏;林琳

    目的 观察头针留针结合运动疗法(易化技术)对痉挛型脑瘫患儿步态时空参数的影响.方法 对15例脑瘫患儿(双瘫11例,偏瘫4例)予以头针治疗,留针的同时采用运动疗法进行训练,每日1次,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儿的“GMFM-88项”走、跑、跳(E能区)百分比,运用三维步态分析系统观测比较治疗前后步态时空参数的情况.结果 ①治疗前后比较“GMFM-88项”走、跑、跳(E能区)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前后比较,患儿步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步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前后比较,患儿步速、步频均加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摆动相亦有改善性延长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支撑相下降幅度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针留针结合运动疗法(易化技术)可缓解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痉挛症状,改善粗大运动功能(尤其站和走)及痉挛步态,增强活动能力.

  • 一种便携式步态分析仪评估脑卒中步态时空参数的信度与效度研究

    作者:张文通;钮金圆;许光旭;孟殿怀;施乃贤;阮佳伟

    目的:探讨利用便携式步态分析仪评定脑卒中患者步态时空参数的信度与效度.方法:选择40例脑卒中患者,利用便携式步态分析仪(Gait Watch步态分析系统)在同一天内记录受试者3次步态时空参数.由操作者a进行第1次步态分析,操作者b进行第2次和第3次步态分析.并利用足印法记录患者步态时空参数.采用t检验、组内相关系数(ICC)、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便携式步态分析的步态时空参数的信度与效度.结果:第1次与第2次所得步态参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次和第3次测得步态时空参数ICC均在0.90~1.00;便携式步态仪所得步态时空参数与足印法所得参数之间具有高度相关性,r值均>0.9.结论:Gait Watch便携式步态仪所得步长、步幅、步速等时空参数信度与效度均较好,在脑卒中患者的步态分析中具有重要意义.

  • ICB矫形足垫对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效率的影响

    作者:肖乐;刘超;李元;王爱民

    目的:观察ICB矫形足垫对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时空参数的影响.方法: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57例分为足垫组29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仅进行常规的康复治疗;足垫组根据患者静态站立和动态步行中的整体姿势及生物力学表现,穿ICB矫形足垫配合常规的康复治疗.训练前后进行简易三维步态分析测试及站起走计时测试(TUGT)比较.结果:治疗4周后,足垫组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步速、步频、步幅参数有明显提高(P<0.05),TUG计时明显缩短(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在恰当的姿势及步态观察分析的基础上ICB矫形足垫可提高患者的步行效率,是一种简便而有效的康复工程治疗技术.

  • 两种不同针刺方法对脑卒中迟缓性瘫痪患者三维步态时空和表面肌电的影响

    作者:王和强;洪江;程偲;肖政华;杨辉;凌湘力

    【目的】比较电针和温针灸两种不同针刺方法对脑卒中迟缓性瘫痪患者三维步态时空和表面肌电的影响。【方法】将61例脑卒中迟缓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电针治疗组(简称电针组)30例和温针灸治疗组(简称温针灸组)31例。2组均给予相应的基础治疗,电针组同时给予电针治疗,温针灸组同时给予温针灸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分别检测2组治疗前后三维步态时空参数(步速、支撑相、摆动相、双支撑相、步长)及患肢腓肠肌和胫前肌在踝关节屈伸大等长收缩(maximal isometric voluntary contraction, MIVC)状态下表面肌电均方根值(RMS)、肌电积分值(iEMG)、协同收缩率(CR)等指标。【结果】(1)治疗后,2组患者的三维步态参数步速、支撑相、摆动相、双支撑相和步长等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或P<0.01),且温针灸组在改善三维步态时空参数方面均优于电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MIVC状态下的腓肠肌和胫前肌的iEMG、 RMS和足背伸CR等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或P<0.01),且温针灸组在改善MIVC状态下的腓肠肌和胫前肌的iEMG、 RMS和足背伸CR方面均优于电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与电针相比,温针灸能更好地改善脑卒中迟缓性瘫痪患者三维步态时空和表面肌电的各项参数。

  • 神经节苷脂联合Bobath技术对脑卒中弛缓性瘫痪患者三维步态时空和表面肌电参数的影响

    作者:申美平;王和强;洪江;程偲;刘兵;李锦嫦;张思悦;黄战武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脂联合 Bobath技术对脑卒中弛缓性瘫痪患者三维步态时空和表面肌电参数的影响。方法将63例脑卒中弛缓性瘫痪患者分为A组31例、B组32例,A组采用Bobath技术、电针和中频治疗,B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治疗。治疗前后检测两组的三维步态时空参数(步速、支撑相、摆动相、双支撑相、步长)和患侧腓肠肌和胫前肌在踝关节屈伸大等长收缩状态下表面肌电参数[均方根值(RMS)、肌电积分值(iEMG)、协同拮抗率(CR)]。结果治疗前,两组所有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步速、支撑相、摆动相、双支撑相、RMS、iEMG、CR和B组的步长均较前改善(P<0.05);与A组比较,治疗后B组上述指标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神经节苷脂联合Bobath技术能更好地改善脑卒中弛缓性瘫痪患者三维步态时空和表面肌电各项指标,疗效显著。

24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