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北京高龄老年男性骨骼肌含量减少与行走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颖;胡亦新;范利;张曼秀;孙静;韩晓琦;马晓娜;董宏艳;李梅

    目的 调查北京某社区80岁以上老年男性增龄性骨骼肌减少的患病率,探讨不同部位骨骼肌含量、体脂含量与行走功能改变的关系.方法 2013年2月~ 2014年5月随机选取116名80岁以上在门诊体检的北京社区退休老年人和85名20 ~ 40岁的健康志愿者,使用双光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骨骼肌含量,检测6米步行速度及握力.结果 80岁以上男性肌少症前期、肌少症、严重肌少症的检出率分别为12.1%、21.2%、20.2%;老年肌少症组体重、握力、步速、下肢骨骼肌含量、四肢骨骼肌含量、相对骨骼肌指数(RASM)均显著低于非肌少症组(P<0.05),下肢脂肪含量、总体脂肪含量在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步速与大腿骨骼肌含量(r=0.246,P=0.036)呈正相关,与年龄(r=-0.253,P=0.030)、上肢脂肪含量(r=-0.358,P=0.043)、大腿脂肪含量(r=-0.285,P=0.018)、躯干脂肪含量(r=-0.253,P=0.037)、全身脂肪含量(r=-0.281,P=0.015)、总体脂肪百分比(r=-0.345,P=0.002)呈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大腿骨骼肌含量(β=0.232,P=0.016)与步速呈正相关,年龄(β=-0.532,P=0.000)、总体脂肪含量(β=-0.217,P=0.002)与步速独立负相关.结论 根据EWGSOP标准,北京地区高龄老年肌少症的患病率较高,大腿骨骼肌含量与步速正相关,年龄、总体脂肪含量与步速负相关.在高龄老年肌少症与机体功能的研究中,除了开展改善下肢骨骼肌肌力、肌量的研究,还应关注体脂含量对躯体功能影响的研究.

  • 哪些人不适合跑步减肥

    作者:张琴

    跑步的好处很多,能够燃脂,雕塑完美身材,锻炼心肺功能,还能增强肌肉力量.但是并非人人都适合进行这项运动.对于那些并不适合跑步的人来说,跑步可能会给他们生命带来威胁.哪些人不适合跑步1.心血管疾病患者众所周知,跑步是一项有氧运动.跑步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氧气,并且消耗糖分、脂肪和蛋白质为身体供能.跑步速度加快,心率加快,心脏的泵血量就会增加,这样会对心脏和血管造成负担,增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运动风险.

  • 脑卒中偏瘫患者3种步行训练方法的效果比较

    作者:刘艺;黄敬

    目的:评价目前常用的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训练方法对患者步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患者分别运用常规步行训练法(常规组,n=20)、使用辅助工具(四脚拐)训练法(辅具组,n=20)、减重步行训练法(减重组,n=20)对患者进行步行功能训练。在训练前、训练后1个月、训练后3个月,分别采用10 m大步行速度(MWS)、“起立-行走”计时测定(TUGT)、功能独立性测量(FIM)、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FMA-L)进行评价。结果训练1个月和3个月后,3组的MWS、TUGT、FIM、FMA-L评分均改善,依次为辅具组、常规组和减重组。总体上减重组效果佳。结论减重步行训练法能更快更好地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行能力。

  • 正常成人步态特征研究

    作者:胡雪艳;恽晓平;郭忠武;王广志;丁辉

    目的 研究不同年龄段正常成人的步态特征.方法 正常成人90名,分为20~39岁组、40~59岁组、60~70岁组,每组各30名,应用基于数字视频和图像处理的步态分析系统进行步态分析,得到时空参数、运动学参数,比较3组被试的步态参数差异,对步速与其他步态参数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以判定影响步速的相关因素.结果 3组正常成人的部分步态参数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步速与步频、跨步长/身高、跨步周期、站立相时间、迈步相髋关节、膝关节大屈曲角度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应用基于数字视频和图像处理的步态分析系统建立的国内不同年龄段正常成人步态的运动学特征模型,可供临床步态分析参考使用.

  • 老年人下肢肌力和功能性活动测试与步速的相关性

    作者:彭楠;周明;朱亚琼;王秋华;李晓瑛;黎春华;郭燕梅;陈蔚;戴建业

    目的:了解老年人下肢特殊肌群肌力和几种功能性活动测试与步速的相关性。方法341名居家老年人(65~94岁),按步速<0.8 m/s为肌少症的筛查标准,分为可疑肌少症组(n=137)和正常组(n=204)。比较两组人群的基本特征,下肢肌群(包括髂腰肌、股四头肌、腘绳肌、胫前肌)肌力,单腿站立测试、Berg平衡量表、功能性步态测试、功能性伸展测试、计时起立-走测试评分,及其与步速的相关性。结果两组间体重、身高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疑肌少症组年龄较大(P<0.05)。双侧下肢肌群肌力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髂腰肌、股四头肌、腘绳肌肌力与步速呈弱相关(r=0.121~0.227, P<0.05),胫前肌肌力与步速无显著相关性(P>0.05)。步速与单腿站立试验呈弱相关(r=0.121~0.236, P<0.05),与Berg平衡量表、功能性步态测试、功能性伸展试验评分呈中度相关(r=0.479~0.584, P<0.001),与计时起立-走测试评分呈中度负相关(r=-0.502, P<0.001);除功能性伸展测试(P=0.28)外,其他测试两组间均有非常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诊断肌少症不能仅依靠肌力,还应结合功能性活动。

  • 踝足矫形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时足底压力及步行能力的影响

    作者:许凤娟;倪朝民;刘孟;刘丽玲;吴鸣;穆景颂;王丽

    目的:探讨踝足矫形器(AFO)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时单支撑期足底压力峰值及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3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其裸足与穿戴踝足矫形器时,采用步态与平衡功能评测系统进行步态测试,观察并计算步速、双下肢摆动相时间、单支撑期双下肢足底压力峰值,以及偏瘫步态不对称指数等参数,分析单支撑期足底压力峰值与步速及偏瘫步态不对称指数的相关性.结果:穿戴AFO前后比较,患者步行速度分别为(0.47±0.05)m/s及(0.63±0.04) m/s,偏瘫步态不对称指数为(0.19±0.07)及(0.15±0.02),偏瘫侧单支撑期足底压力峰值为(1.03±0.04)及(1.07±0.02),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即穿戴AFO后,患者步行速度提高,偏瘫步态不对称指数减少,偏瘫侧单支撑期足底压力峰值较前增大.穿戴AFO后,偏瘫侧单支撑期足底压力峰值与步速呈正相关(r=0.417,P<0.01),与偏瘫步态不对称指数呈负相关(r=-0.748,P<0.01).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佩戴AFO步行时,足底压力相关参数发生改变,偏瘫侧单支撑期足底压力峰值增大,且其与步速和偏瘫步态不对称性间存在相关性.

  • 不同速度下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与常人步态参数的比较研究

    作者:章雨威;张秋霞;袁金凤

    目的:使用Zebris FDM-T步态分析系统,研究三种速度水平下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FAI)与常人步态参数差异以及两组分别在三种速度水平下的差异.试图建立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的评价体系.方法:采用SAS V8对FAI组[n=15;年龄:(22.00±0.75)岁;身高:(179.33±3.75)cm;体重:(69.50±8.88kg)]和平行对照组[n=16;年龄:(21.63±0.80)岁;身高:(177.31±5.19)cm;体重:(69.50±5.41)kg]步态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所有数据进行方差齐性检验,方差齐性下采用t检验.结果:FAI组中速走时,左足偏角(股骨旋内旋外)标准差达到大.FAI组不同速度下左步态线长、右步态线长、跨步长、跨步长/腿长的变异系数均大于对照组.慢走和中速走下,FAI组左跨步时间、右跨步时间显著性差异消失,且中速走和快走时左跨步时间也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另外,FAI组左站立相在慢走和中速走时的显著性差异消失(P>0.05).结论:左侧踝关节受损肌肉的部位,需要右侧踝关节肌肉的代偿;肌肉无力影响步态的稳定性;FA1组患侧站立相存在异常.

  • 背屈踝足矫形器对偏瘫步态时空参数的影响

    作者:曲庆明;许光旭;孟殿怀;姚刚;顾绍钦;朱奕;励建安

    目的:通过对穿戴不同角度踝足矫形器(AFO)偏瘫患者的步态分析,探讨不同角度AFO对偏瘫步态时空参数的影响.方法:对9例偏瘫患者背屈5°、0°位AFO与裸足进行步态对比分析,获取步态参数.结果:背屈5°AFO(DAFO)与裸足相比,能显著增加患者步长(P<0.01)、步速(P<0.01)、步幅(P<0.05)和步频(P<0.05),减少步长时间(P<0.01)和步幅时间(P<0.05).0°位AFO(功能位,FAFO)与裸足相比能显著增加步幅(P<0.05).背屈5°与0°AFO相比能显著提高患者步速(P<0.05),减少步长时间(P<0.05)和步幅时间(P<0.05).两种角度AFO对偏瘫患者步态双侧对称性的改善均不显著.结论:背屈5°AFO能有效地改善患者步速、步长、步幅和步频.

  • 踝足矫形器对脑卒中患者躯体运动及其步行能力的影响

    作者:徐光青;兰月;毛玉瑢;黄东锋

    目的:探讨踝足矫形器(AFO)对脑卒中患者躯体运动和步行能力的影响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20例可以独立步行10m以上的慢性偏瘫患者,采用三维步态分析系统评测佩戴AFO前后的大步行速度及躯体运动学参数.结果:佩戴AFO前后大步行速度、身体重心垂直和侧方运动、骨盆前后倾斜和旋转运动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步行能力的提高与身体重心运动和骨盆旋转运动改善显著相关(P<0.01).结论:佩戴AFO可以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躯体运动的稳定性,并且与提高患者的步行能力相关.

  • 步行中神经和肌肉刺激器治疗对矫正偏瘫步态的疗效观察

    作者:乔蕾;苗善智;李擎;杨坚;汪美君

    目的:研究在矫正镜前步行状态下,运用神经和肌肉刺激器对脑卒中偏瘫步态的矫正作用.方法:选择病程>3个月,初次发病的58例脑血管意外患者,有行走能力但伴有步态明显异常者,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均常规药物治疗、常规康复运动训练和步态矫正训练等.研究组对偏瘫步态患者在步行时,结合运用神经和肌肉刺激器在患侧下肢摆动前期兴奋其臀大肌,在患侧下肢支撑期刺激其腘绳肌.对照组在静态立位用神经和肌肉刺激器刺激患侧腘伸肌和臀大肌.两组治疗前后均用足印法评测双侧步长的对称度、步宽、步速;用Holden评定步行能力,用Brunnstrom评定下肢运动功能.结果:通过治疗4周后,患者下肢运动功能、Holden步行能力、双侧步长的对称度、步宽、步速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步行状态下运用神经和肌肉刺激器对双侧步长的对称度、步宽的矫正和Holden步行能力和步速的提高较静态立位下进行神经和肌肉刺激器治疗相比更明显.步行状态下运用神经和肌肉刺激器对矫正偏瘫步态的治疗效果明显.

  • 脑卒中患者步行时足底压力中心不对称性及其与步速的相关性

    作者:刘丽玲;倪朝民;岳童;刘孟;刘郑;陈进;范文祥;穆景颂;王丽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时足底压力中心(COP)时空参数的不对称性及其与步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能够独立步行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偏瘫组)及健康中老年人(正常组)各30例,每组受试者均以自然步速进行步态测试,提取并计算步速、单支撑时间、双支撑时间、单支撑期COP在前后方向的位移(AP-COPDS)及速度(AP-COPVS)、双支撑期COP在前后方向的位移(AP-COPDD)及速度(AP-COPVD),计算COP时空参数的对称性比,组内进行两侧下肢COP时空参数比较,组间进行COP时空参数对称性比比较,并分析偏瘫组各步态参数对称性比与步速的相关程度.结果:与健侧相比,患侧单支撑时间、AP-COPDS、AP-COPVS减小,AP-COPDD增加,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正常组相比,偏瘫组单支撑时间、AP-COPDS、AP-COPVS三者的对称性比均减小,AP-COPDD对称性比增大,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偏瘫组步速与单支撑时间对称性比呈高度正相关(r=0.76,P<0.05),与AP-COPDS、AP-COPVS两者的对称性比呈中度正相关(r=0.682,r=0.442,P<0.05),与AP-COPVD对称性比存在负相关趋势(r=-0.363,P=0.053).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时COP时空参数呈不对称性模式,且其不对称性与步速存在相关性.

  • 偏瘫患者膝伸肌群等速离心收缩训练的效果

    作者:徐军;高怀民;瓮长水;王素平;刘冰;于增志

    目的:探讨等速离心收缩训练对偏瘫患者膝伸肌群力量及步速的改善情况,了解其是否加重偏瘫膝伸肌群痉挛程度并产生肌肉损害.方法:应用Kin-Com等速装置对16例伴有膝伸肌群痉挛的偏瘫患者进行3次/周共4周的等速离心收缩训练,训练前、后分别用等速被动测试方法以30°/s、60°/s、120°/s角速度测定被动阻力力矩(痉挛量化指标),以及受累侧膝伸不同角速度时的向心收缩、离心收缩力矩;同时用表面电极EMG记录股四头肌、膕绳肌的肌电信号;测定训练前及训练停止3周后的自我习惯步态的10m步速.训练停止3周后,再次测定受累侧膝伸向心收缩力矩、离心收缩力矩.训练前和第1次训练后72h测定血中C反应蛋白和血肌酸激酶水平.结果:训练后,受累侧膝伸向心收缩、离心收缩力矩显著增加(P<0.05);痉挛程度保持稳定(P<0.05);原动肌(股四头肌)平均EMG活动显著增加(P<0.05),拮抗肌(膕绳肌)抑制活动变化较小(P<0.05);步速增加(P<0.05).停止训练后3周时,受累侧膝伸肌力改善的百分比有所降低,但步速的改善基本保持(P>0.05).第1次训练后72h血C反应蛋白和血肌酸激酶均未高于正常值.结论:短期的等速离心收缩训练可显著地改善偏瘫患者肌力与步速,且不增加痉挛的程度,但长期效果尚未确定.

  • 偏瘫患者相对步行速度的定量分析

    作者:王卫平;杜哲;王卫强

    步行速度是步态分析中常用而且简单易得的指标,在偏瘫步态的研究中也经常将患者和正常人的步行速度进行比较,来反映步行能力.但不同的个体之间该参数易受到身高的影响[1].为了避免这种影响,本实验采用了相对速度(relative walking speed,RWS)的概念[2].RWS(stat/s)=步速(m/s)/身高(m).它克服了因身高不同而引起的步速不同的问题,这种方法与原来的以m/s描述速度的方法相比,能更好地反映患者的步行能力.

  • 太极拳运动对中老年男子性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玮;洪熊

    1 资料与方法诊断为性功能障碍患者80例,均为男性,病程1-150个月,平均23.5个月.随机抽样分为两组,一组按医嘱服药和坚持太极拳运动,年龄30-70岁,平均年龄53.6岁,太极拳练习持续60min/d,每周练习4次.另一组按医嘱服药参加健身走锻炼,年龄30-70岁,平均年龄53.2岁,健身走练习持续60min/d,步速100-120步/分钟.实验周期共24个月.

  • 行走速度对步态参数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瞿晓娜;张腾宇;王喜太;王人成

    目的:为智能大腿假肢和助行机器人进行步态规划提供设计依据.方法:利用三维步态分析系统检测了30名健康志愿者以快、中、慢三种步速行走时的步态数据,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统计分析数据得到了步速与站立相、步幅、步长、对侧脚着地百分比,对侧脚离地百分比,足尖离地时膝关节、踝关节角度的关系.结论:步速是影响其他步态参数的重要因素之一.站立相百分比与步速负相关,步幅、步长和步速均显著性正相关.对侧脚着地百分比与步速无相关性,对侧脚离地百分比与步速负相关.足尖离地时膝关节角度与步速正相关,踝关节角度与步速显著性负相关.

    关键词: 步态 智能假肢 步速
  • 老年人步态与认知功能障碍的新进展

    作者:李红琏;岳卫东

    步态是一个复杂的运动任务,由大脑的不同区域共同控制。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老年人步态与认知功能之间有密切关系。老年人步态障碍增加了患有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与正常健康的老年人相比,患有认知功能障碍的老年人更易表现为步态障碍且更易跌倒。认知和步态可能发生在大脑的同一个区域,两者可能存在双向关系,更好的整体步态与更好的整体认知功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近年来国外许多研究表明步速和跨步时间变化(STV)是认知功能障碍的预测因素,国内相关的研究仍甚少。本文将步速和STV与认知功能障碍研究进展予以综述,旨在提高临床医师的意识,根据老年人的步态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试,更早地发现认知功能障碍。

  • 老年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的衰弱评估与预后分析

    作者:康琳;朱鸣雷;刘晓红;庞海玉;朱文玲;张抒扬

    目的 评估稳定型老年冠心病(CAD)患者衰弱的发生情况,分析与衰弱相关的指标,以及研究衰弱对稳定型CAD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连续入选2014年12月1日至2015年4月30日期间在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及老年医学科门诊就诊的老年患者153例,进行老年综合评估及临床衰弱量表(CFS)评估,运用CAD特异性指数来量化共存基础疾病的影响.随访患者非常规就诊(URV)及全因死亡发生率.结果 依据CFS评估结果,将153例患者分为两组:衰弱组(n=69,45.10%)和非衰弱组(n =84,54.90%).其中,中-重度衰弱患者33例,占21.57% (33/153).与非衰弱组相比,衰弱组患者的握力和步速显著降低,而炎症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显著增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步速的衰弱诊断界值为:男性0.879 m/s;女性0.870 m/s.握力的衰弱诊断界值为:男性29.85 kg;女性19.50 kg.Cox回归分析显示,CFS评分是稳定型CAD患者URV(HR:3.312;95% CI:1.439~7.621;P =0.005)的独立风险预测因子.结论 老年CAD患者衰弱的发生率较高,尤其中-重度衰弱患者需要得到关注.步速和握力均可作为衰弱评估的指标.CFS评分是老年冠心病患者URV的独立风险预测因子.

  • 不同年龄健康人足底压力参数的比较

    作者:

    健康人足底压力的大小受年龄、日常生活中的活动量、体重、步速等影响[1].我们检测了不同年龄段人群的足底压力,以探讨年龄对健康人足底压力参数的影响.

  • 男性大学生徒步健身能量消耗简易推算方法

    作者:梁春瑜;王林佳;毛雅芸;李林蔚;俞孟辰;苏浩

    目的:探讨徒步运动中能量消耗的简易推测方法,为大学生运动能量消耗的自我监控和科学健身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北京体育大学学科男性大学生54名(21.12±1.28岁),运动前测身高、体重并计算BMI.受试者分别以4.8 km/h、6.4 km/h、8.1 km/h的步速于跑台上进行运动,每级步速各运动30分钟.Polar表记录运动中心率,每3分钟记录1次.运动过程采用MetaLyzer 3B气体代谢分析仪收集受试者肺功能指标及能量消耗数据.所得数据通过SPSS19.0软件进行偏相关分析及多元回归建立能量消耗与身体参数的回归方程.后将预测值与实测值用配对t检验进行比较,检验公式.结果:(1)30分钟徒步运动每分能耗与步速、心率存在非常显著的关联(P<0.01),与BMI、身高、体重存在显著关联(P<0.05);(2)每分能耗(kcal/min)与步速、BMI、心率、体重的回归方程:每分能耗=-8.453+1.030×步速-0.023×BMI+0.032×心率+0.080×体重;(3)各步速能耗推测值与实际值无显著性差异(P4.8=0.255,P6.4=0.470,P8.1=0.353).结论:得出的能量推算公式可以步速、BMI、心率及体重4个简易指标较为准确地推算出普通男性大学生步速为4.8 km/h、6.4km/h、8.1 km/h下运动的能量消耗.

  • 年龄、步速和下肢形态对4~6岁幼儿步态的影响

    作者:范雪;罗冬梅;郭晨

    目的:探讨年龄、步速和下肢形态对4~6岁幼儿步态的影响,为幼儿步态的评估以及助行机器人的设计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4岁、5岁以及6岁幼儿,共157名受试者.采用三维拍摄技术采集幼儿的步态参数,同时测量幼儿的形态指标(包括下肢长A、小腿长、大腿围、骨盆宽、转子间宽、足长、足围及足宽).采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年龄与性别幼儿之间的步态差异,采用回归分析研究步速与其他步态参数之间的关系,采用典型相关分析研究幼儿步态发展与形态发育之间的关系.结果:(1)6岁幼儿的步态周期、步长以及步速显著高于4岁与5岁幼儿(P<0.05),6岁幼儿的摆动相百分比显著高于4岁幼儿(P<0.05),而6岁幼儿的支撑相百分比与步频显著低于4岁幼儿(P<0.05).(2)随着步速的增加,幼儿的步长、步频以及摆动相百分比呈线性增大,步态周期、双支撑相百分比以及支撑相百分比均呈线性减小.(3)4~6岁幼儿的下肢长A、小腿长及转子间宽与步长之间存在显著相关.结论:对于4~6岁幼儿,随年龄增长其步态不断发展,表现为步长、步速、步态周期以及摆动相百分比不断增大,步频与支撑相百分比减小;步速与步长、步频以及步态周期等步态参数之间存在显著相关;下肢长、小腿长和转子间宽度是影响步长的主要因素.

46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