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一起侵袭性大肠埃希菌引起食物中毒的调查

    作者:周建华;刘俊;张彬;倪伟勇;高伟

    2004年6月14日至18日,闸北区某高级中学116名学生因食用学生食堂饭菜发生食物中毒,发病率为9.48%.主要症状为腹痛、腹泻、发热.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实验室检验结果分析,认定这是一起由食堂从业人员带菌污染食堂饭菜引起的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食物中毒.

  • 一起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污染田螺引致食物中毒的调查

    作者:廖国东;龙彩云;许铭清;黄士炎;邓绍甫

    目的 调查和确定食物中毒的原因. 方法 利用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的方法,采集食物中毒病人和田螺加工销售人员的肛拭予、田螺加工销售环境拭子及吃剩田螺等样品35份,参照《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GB/T 5009--2003)[1]、《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GB/T 4789-2003)[2]、《霍乱防治手册》(第5版)[3]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GB 14938--1994)[4]进行检测. 结果 因田螺清洗不干净、加热烹炒不彻底而造成细菌的污染.其中2份肛拭子、1份吃剩田螺、1份田螺加工环境拭子检出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 结论 这是一起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污染了田螺而引致的细菌性食物中毒.

  • 食品中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携带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可转移质粒的特征研究

    作者:白莉;潘琢;徐进;李凤琴

    目的 研究食品中分离的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携带ESBLs可转移质粒分子特征.方法 465株大肠埃希菌株来自2013—2014年全国污染物监测网食源性致病菌(凉拌菜,n=159;生肉,n=102;预制肉制品,n=95;蛋糕米面,n=46;热菜,n=63).采用Mueller-Hinton琼脂平板进行ESBLs筛选后,使用琼脂稀释法对菌株进行耐药性检测;采用PCR和序列分析对ESBLs菌株进行基因、质粒分型研究;采用S1-PFGE法分析菌株携带质粒的特征;运用肉汤接合实验确定编码ESBLs基因质粒的可移动性.结果 465株大肠埃希菌株中有12株对头孢噻肟耐药,并且均为产ESBLs菌株.12株头孢噻肟耐药菌株均携带CTX-M型耐药基因,其中7株还同时携带TEM型.通过S1-PFGE的分析,12株头孢噻肟耐药菌株中,每株菌至少携带了1个质粒,多携带有4个质粒,质粒大小范围为47~220 kb.共有7株菌可以将携带CTX-M质粒转移到受体菌株J53,且每个成功发生转移的供体菌仅转移1个质粒.结论 食品中多重耐药菌株及ESBLs基因型别均具有多样性;ESBLs耐药基因质粒的可转移性威胁我国食品安全.

  • 社区获得性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

    作者:赵敬焕;宋岩;宁永忠

    本文旨在使临床医师更加了解和重视社区获得性大肠埃希菌耐药性,为国内此方面的研究提供一定的方向,对社区获得性大肠埃希菌耐药性的现有的国内和国外研究资料及数据进行总结。社区获得性大肠埃希菌对各类药的耐药率及耐药株各地有所不同,并对某些药的耐药率有增高趋势。因此应该加强社区获得性大肠埃希菌耐药性的监测及研究,以便及时指导临床调整用药。

  • 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分析

    作者:赖国祥;林庆安;黄梁浒;柳德灵;赖红斌

    目的监测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 方法对我院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分离出的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240株,以Kirby-Bauer(K-B)琼脂扩散法作药敏试验;以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1999年推荐的表型确认试验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 结果老年组和非老年组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14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分别为阿莫西林93.2%和87.3%、哌拉西林57.1%和42.9%、头孢呋新51.4%和33.3%、头孢噻肟40.1%和17.5%、头孢他啶13.6%和3.2%、头孢曲松39.0%和17.5%、头孢哌酮37.3%和15.9%、头孢吡肟10.2%和3.2%、阿米卡星47.5%和34.9%、环丙沙星54.2%和38.1%、亚胺培南0和0、头孢哌酮/舒巴坦0和0、哌拉西林/三唑巴坦1.1%和0、头孢美唑9.6%和4.8%.78株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被证实为产ESBLs菌,ESBLs检出率为32.5%(78/240),其中老年组ESBLs检出率为38.4%(68/177),非老年组ESBLs检出率为15.9%(10/63).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和头孢美唑对产ESBLs菌的耐药率低,分别为0、0、2.6%和12.8%. 结论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和ESBLs检出率均显著高于非老年患者;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和头孢美唑是治疗由产ESBLs菌引起感染的有效抗生素.

  • 老年人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遗传谱系分型及其耐药性研究

    作者:马全玲;Kamalsaid Abdallah;魏爱琳;魏殿军

    目的 研究老年人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遗传谱系分型与4种常用抗生素耐药性间的关系. 方法 收集天津市3所综合性医院133株老年尿路感染的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院内感染株,菌株的药敏试验采用Kirby-Bauer(K-B纸片扩散法);用煮沸法提取菌株DNA;采用两步三重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对菌株进行遗传谱系分型. 结果 133株老年人尿路感染的大肠埃希菌,对抗生素耐药率高的是左氧氟沙星占54.1%(72株),低的是哌拉西林和(或)他唑巴坦占15.0%(20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1.57,P<0.01);遗传谱系分型中A型、B1型、B2型、D型的检出率分别为33株(24.8%)、20株(15.0%)、24株(18.0%)和56株(42.1%),D型与其他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23,P<0.01).遗传谱系B2型菌株多见于左氧氟沙星敏感株,耐药株、敏感株分别为29.5%(18/61)、8.3%(6/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01,P<0.01),D型菌株多见于左氧氟沙星耐药株,分别为31.1% (19/61)与51.4%(37/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5,P<0.05);未发现大肠埃希菌4个基因型与其他3种抗生素耐药性有关(均P>0.05). 结论 遗传谱系分型中D型检出率高,与左氧氟沙星耐药相关,通过遗传谱系分型可初步判断老年人尿路感染的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

  • 从药品中检出不(非)脱羧莱克勒菌报道

    作者:祝锡林;苏德模

    笔者自1993年报导从药品中检出赫尔曼埃希菌后[1],又从一批羚羊角粉中检出典型大肠埃希菌外,同时检出一株经初步鉴定为不(非)脱羧莱克勒菌(Leclercia adecarboxylata).据原报导该菌属肠杆菌科中未定位种[2],后又有报导属埃希氏菌属[3],据目前新报导已单独分属于肠杆菌科的莱克勒菌属(Leclercia),定名为不(非)脱羧莱克勒菌[4,5].因该菌从药品中检出报导极少[6],又由于与大肠埃希菌相似,特报导以供研究与讨论.

  • 肝移植术后大肠埃希菌血行感染耐药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邰强;何晓顺;胡安斌;巫林伟;鞠卫强;朱晓峰;王东平;王国栋;马毅;郭志勇;黄洁夫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血行感染中大肠埃希菌的耐药、临床结果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1993年1月至2010年5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移植科肝移植术后血行感染中大肠埃希菌患者资料,对患者的资料(如:抗生素耐药、术式及危险因素)进行分类统计.结果 695例肝移植患者中,83例(7.6%)88次出现革兰阴性球菌血行感染,以大肠埃希菌(23例)为常见.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酶烯类抗生素均为100%敏感,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在5%以下,而对环丙沙星、庆大霉素、氨苄西林/克拉维酸耐药率基本都在60%以上.针对肝移植术后大肠埃希菌血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发现,施行胆肠吻合术(P<0.001)和胆道并发症(P<0.001)是出现大肠埃希菌血行感染的危险因素.感染后15 d病死率大肠埃希菌血行感染高于非大肠埃希菌血行感染(P=0.01),血行感染后30 d、1年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肝移植术后大肠埃希菌血行感染,对多种抗生素耐药,但对碳青酶烯类、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施行胆肠吻合术、胆道并发症是出现肝移植术后大肠埃希菌血行感染的危险因素.肝移植术后大肠埃希菌血行感染后的15 d病死率显著增加.

  • 新CMY型头孢菌素酶在大肠埃希菌中的流行

    作者:管希周;刘又宁;罗燕萍;佘丹阳;周光;陈良安;徐雅萍

    目的对临床产质粒介导AmpC酶大肠埃希菌的耐药表型以及分子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以期发现新的头孢菌素酶.方法对从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氏菌先后用纸片扩散法、三维试验、等电聚焦试验以及微量稀释法等进行表型检测.然后用接合试验、多重PCR以及基因测序等方法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结果 719株受试的大肠埃希菌经三维试验,等电聚焦以及酶抑制试验表明有6株细菌都能够产一种等电点(PI)为8.9的能够被氯唑西林抑制而不能被克拉维酸抑制的β-内酰胺酶.用微量稀释法检测表明这些菌株对多种三代头孢菌素耐药,但对头孢吡肟、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均敏感.接合试验表明它们携带的AmpC酶具有转移性,多重PCR检测表明这些基因来源于费氏枸橼酸杆菌家族,DNA测序表明该基因和CMY-2以及CMY-7有99%的同源性,为一种新的CMY型头孢菌素酶.结论发现了一种新的CMY型头孢菌素酶,它介导了高产AmpC酶大肠埃希菌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其耐药性能够水平传播.

  • 衰减子基因突变导致临床大肠埃希菌高产头孢菌素酶的研究

    作者:管希周;刘又宁;罗燕萍;佘丹阳;陆思静;周光;陈良安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的一株大肠埃希菌中衰减子基因突变对头孢菌素酶(AmpC)基因表达以及耐药表型的影响.方法用三维试验、等电聚焦、酶抑制试验以及微量稀释法等对临床分离的一株大肠埃希菌进行表型检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基因测序以及比对等方法对调节基因进行扩增、分析,并把调节基因克隆到pCAT3-basic(无启动子的报告基因载体)上,用酶联免疫法(直接法)和小抑菌浓度测定(间接法)等方法对基因表达进行研究.结果与标准菌株大肠埃希菌K-12 AmpC基因相比,受试菌的衰减子区出现了4个碱基22C-T,26、27TA-GT,32G-A的替换.该株菌三维试验阳性,等电聚焦以及酶抑制试验表明该菌株能产3种等电点(PI),分别为5.4、8.2及9.0的β-内酰胺酶,等电点为9.0的β-内酰胺酶能够被氯唑西林抑制而不能被克拉维酸抑制.微量稀释法检测表明,该菌株不但对多种三代头孢菌素耐药,而且对头孢吡肟耐药,但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仍敏感.把它的AmpC调节基因成功地克隆到报告基因载体pCAT3-basic中,直接和间接检测表明突变的调节基因表达CAT蛋白的水平比敏感菌株调节基因高约10倍.结论大肠埃希菌衰减子突变能够导致AmpC基因高表达而对多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表现耐药.

  • 大肠埃希菌中质粒介导的AmpC酶的常见基因型CIT、DHA检测

    作者:马全玲;魏殿军;刘敏;门昆

    AmpC β-内酰胺酶是1973年在耐氨苄西林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E.coli)中首先发现的一种染色体编码的β-内酰胺酶.AmpC酶属于B-J-M分类法中的第1组,分子分类法中的C类[1].1988年美国首先报道了MIR-1型质粒AmpC酶,至今世界范围内已经发现40多种质粒介导AmpC酶.

  • 开封市健康人群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性变迁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分析

    作者:桓新;张效本;马颖;马瑞;卢大雷

    大肠埃希菌作为人类肠道正常菌群,是重要的潜在感染源.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可明显改变肠道菌群的耐药性,增加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比例,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已成为重要的医院感染病原体,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困难,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导致的耐药性亦已成为临床治疗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了解健康人群大肠埃希菌的耐药变迁状况,对大肠埃希菌感染的抗菌药物经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对健康从业体检人员分离的5 162株大肠埃希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以探讨10年间多重耐药变迁及产ESBLs状况,现报告如下.

  • 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分析

    作者:田伟;张敏

    目的:了解我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beta-lactamase,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析我院2002年1月~10月我院住院患者感染性标本中分离出的41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9种抗菌药的耐药情况.结果:41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钠、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复方磺胺甲( )唑(复方新诺明)耐药率均在90%以上,对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庆大霉素耐药率均在60%以上,3株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结论:我院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存在较严重的多重耐药及交叉耐药,临床应加强监测,依据药敏情况合理选用抗菌药.

  •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的耐药性监测

    作者:赵玉莲;张润梅;汪军荣

    目的研究2001-2003年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检出率及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对2001-2003年分离的837株大肠埃希菌、216株克雷伯菌用标准纸片扩散确证法(K-B法)检测其ESBLs产生率.采用K-B法进行药敏检测.结果 2001、2002、2003年大肠埃希菌产ESBLs分离率分别为12.3%、15.9%、30.9%,克雷伯菌属产ESBLs分离率分别为23.9%、28.8%、30.0%;产ESBLs株对头胞菌素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耐药率均高于非产ESBLs菌株,未发现对亚胺培南耐药的菌株.结论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产ESBLs菌株逐年升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 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的基因型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黄建宏;林心;黎华文;禢彩云;郑通明;赵喜元

    目的 探讨我院临床大肠埃希菌分离株的药敏状况、致病性以及基因型情况.方法 采用K-B琼脂法进行药敏试验,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药敏结果显示该菌对多种常用抗生素具有耐药性,仅对亚胺培南等药物敏感.24株菌分为2个基因型,其中B2型4株,致病性强;A型20株,致病性较弱,其他基因型未见.结论 实验获得菌株具有较强耐药性和致病性,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院内感染的流行.

  • 大肠埃希菌中强毒力岛的irp1、irp3、irp4基因检测

    作者:王斌;叶冬青;王红;向前;李建栋;张冬梅

    目的检测大肠埃希菌中耶尔森菌强毒力岛的irp1、irp3、irp4基因.方法采用PCR与菌落原位斑点杂交技术,检测1990~1992年分离于我国五大军区腹泻病人的106株大肠埃希菌的irp1、irp3、irp4基因,其中肠产毒型大肠埃希菌(Enterotoxigenic E.coli,ETEC)94株、肠侵袭型大肠埃希菌(Enteroinvasive E. coli,EIEC)1株、肠致病型大肠埃希菌(Enteropathic E. coli,EPEC)10株及肠凝集型大肠埃希菌(Enteropathic aggregative E. coli,EAEC)1株.结果irp1、irp3和irp4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2.3%(13/106)、86.8%(92/106)和61.3%(65/106),差异有显著性(X2=122.27,P<0.05).94株ETEC中,10株irp1阳性(阳性率10.6%),81株irp3阳性(阳性率86.2%),55株irp4阳性(阳性率58.5%);10株EPEC中,1株irp1阳性,9株irp3阳性,8株irp4阳性;1株EIEC和1株EAEC,irp1、irp3和irp4基因均为阳性.结论大肠埃希菌中携有耶尔森菌强毒力岛的irp1、irp3、irp4基因,这3个基因在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Y.enterocolitica)和大肠埃希菌(E.coli)之间存在水平性转移.

    关键词: 基因 埃希氏菌属
  • 大肠埃希菌DNA对小鼠抗IFN-α免疫应答的增强作用

    作者:李京培;毕克菊;王明丽

    目的 探讨大肠埃希菌(E.coli)DNA对小鼠抗IFN-α免疫增强的作用. 方法 Balb/c纯系小鼠随机分成8组,生理盐水对照组(A); E.coli DNA 50 μg+IFN-α 1.0 μg(B);弗氏完全佐剂+ E.coli DNA+ IFN-α(25 μg +25 μg +1.0 μg)(C); 弗氏完全佐剂50 μg+ IFN-α 1.0 μg(D);不加任何佐剂的IFN-α(E); E.coli DNA 12.5 μg + IFN-α 1.0 μg(F); E.coli DNA 50 μg+IFN-α 0.25 μg(G); E.coli DNA 12.5 μg+ IFN-α 0.25 μg(H).小鼠腹部皮下注射,首次免疫后加强免疫2次, 用微量中和实验、MTT法和细胞流式技术分别检测小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状态. 结果 经组间单因素相关性分析,E.coli DNA和弗氏完全佐剂均能明显增强小鼠特异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其中E.coli DNA刺激IFN-α抗体剂量效应和脾淋巴细胞活性均与弗氏完全佐剂相当(P>0.05),而E.coli DNA免疫后IFN-α抗体的时效性较弗氏完全佐剂效果好.结论 E.coli DNA具有强烈的免疫刺激作用,可成为一种新型免疫佐剂.

  • 天然的人源性核糖体展示抗体库的构建与初步鉴定

    作者:刘迎春;宋军

    目的 构建库容量大、多样性好的核糖体展示单链抗体(ScFv)库,为进一步筛选ScFv奠定基础.方法 从健康自愿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提取mRNA,经RT-PCR分别扩增抗体重链可变区(VH)和轻链可变区(VL)DNA,进而连接形成ScFv DNA.将其连接T-Vector转化E.coli JM109大肠埃希菌,经蓝白筛选,挑取9个阳性克隆测序以鉴定ScFv组装.通过体外转录和翻译对抗体文库进行初步鉴定.结果 VH、VL和ScFv DNA分别约为350、650和1 100 bp.本试验成功构建ScFv核糖体展示模板.结论 成功构建天然的大容量核糖体展示人源性ScFv文库,为下一步利用亲和富集筛选技术获得各类ScFv奠定基础.

  • 大肠埃希菌多药外排泵AcrAB-ToIC系统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芝敏;郑铃

    细菌产生抗生素耐药的方式有多种,其中包括对药物的水解或修饰、作用靶位的改变,减少或阻止药物进入菌体细胞等.阻止药物在菌体内积聚是细菌产生抗生素多重耐药的重要手段之一,由细菌的主动外排系统介导.主动外排系统是指细菌细胞内膜存在能量依赖性蛋白质外排泵,通过主动外排作用,将药物从菌体内排出,使达到作用靶位的药量明显减少,不足以发挥杀菌或抑菌作用.

  • 大肠埃希菌胆汁培养分离株ESBLs基因分型报告

    作者:张阮章;王沙燕;卢月梅;陈升汶;何林

    目的了解深圳市人民医院来自肝胆外科胆汁培养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基因型和耐药性.方法应用PCR及DNA测序方法分别分析产酶株的TEM、SHV及CTX-M编码基因,并分析11种抗生素对产酶株的低抑菌浓度(MIC).结果在20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中,13株检出CTX-M-14基因;5株检出CTX-M-15基因,1株检出SHV-2a基因,1株三种基因均未检出.结论该院胆汁培养分离的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基因型主要为CTX-M-14.

38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