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联合采用鼓膜置管与药物灌注治疗的效果观察

    作者:向孝军

    目的:探讨鼓膜置管联合药物灌注治疗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方法:收治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鼓膜置管+药物灌注)与对照组(单纯鼓膜切开置管).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静态声顺值、耳峰压值均有不同程度提高,言语频率平均听阈均有不同程度降低,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鼓膜置管联合药物灌注治疗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效果显著,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听力.

  • 多发性脂囊瘤的复合注射

    作者:郭桂华

    目的:探讨多发性脂囊瘤的复发感染所致疤痕的有效处理手段.方法:对多发性脂囊瘤分别采取药物灌注及加压处理3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痊愈34例,追踪半年至2年半无复发.结论:复合灌注治疗多发性脂囊瘤为安全有效方法,效果良好.

  • 微创置管药物灌注治疗及护理结核性腹膜炎临床研究

    作者:杨宏旭;姜作良

    观察微创置管药物灌注治疗渗出、粘连型结核性腹膜炎(简称结腹)疗效.39例随机分成A、B两组,在接受30天时间的相同常规抗结核化疗中,A组采用微创置管药物灌注尿激酶后再抽放腹水,B组采用以往腹穿针穿刺抽放腹水,7天后互换治疗方法.结果表明,A、B组有显者差异,A组腹水7天内基本消失,且肠粘连痛明显减轻:B组腹水7天内多为明显减少,但少数患者腹腔内仍存有少量积液,腹痛症状无明显减轻.另外,此项技术解决了以往穿刺针造成肠管划伤可能;应用尿激酶腹腔内灌注可减轻或避免肠管粘连分隔的形成,尿激酶用量及次数与疗效有密切相关.全身及局部出血倾象是常见的不良反应.

  • 行为干预和药物灌注在间质性膀胱炎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郭伶俐;江克华

    间质性膀胱炎由于病因不明,治疗比较棘手.目前尚无完全治愈间质性膀胱炎的方法.治疗的目的 主要是改善症状及延缓病程进展.随着近年来研究的深入,行为干预和药物灌注联合应用于临床间质性膀胱炎患者中显示出非常好的疗效.因此,对行为干预和药物灌注联合在间质性膀胱炎中应用的护理需要更进一步的探讨与优化,对于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成人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DSA表现及介入治疗疗效观察

    作者:张工化;宋太民;崔红领;张耀勇

    目的探讨成人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表现及介入治疗的效果. 方法对36例52髋ANFH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行高选择性股骨头供血动脉的DSA检查及药物灌注. 结果 36例的52髋中50髋(96.2%)有供血动脉的异常改变,40髋(76.9%)股骨头有不同程度和范围的染色,25髋(48.1%)显示股骨头静脉引流异常.治疗后髋关节疼痛症状消失或好转,关节功能明显得以改善.DSA复查,髋关节周围交通吻合的显示明显增多,53.8%(28/52)的患髋股骨头显示单位面积上血管数量增加.经治疗1年后X线平片及CT复查,71.2%(37/52)患髋股骨头显示不同程度的骨质修复. 结论介入治疗ANFH疗效肯定,对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临床症状、恢复髋关节功能及促进股骨头的新骨形成及修复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选择靶动脉药物灌注时应结合术前造影所见,特别应重视对臀下动脉的选择.

  •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药物灌注治疗进展

    作者:吴意光;刘萃龙

    膀胱癌是泌尿生殖系统常见肿瘤,其中尿路上皮癌占90%以上,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约占全部膀胱恶性肿瘤的75%~85%,目前多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TUR-BT )或膀胱部分切除术,但10%~67%的患者会在TUR-BT术后12个月内复发,24%~84%的患者术后5年内复发。在复发者中16%~25%的肿瘤出现疾病进展,恶性程度增加或向浸润性肿瘤发展[1-3]。

  • 股动脉药物灌注治疗糖尿病足延续护理研究

    作者:蒋晓宇;林芳;曹艺

    目的 探讨糖尿病足(DF)溃疡患者股动脉药物灌注治疗后预防足部感染,降低再发DF溃疡风险因素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70例DF溃疡股动脉药物灌注治疗后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延续护理组各35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延续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延续性护理5年.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下肢皮肤温度、踝肱指数(ABI)、周围神经病变感觉振动阈值(VPT)、糖化血红蛋白(HbA1 c)含量、生活自理能力评分、足部溃疡复发率等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年龄、病程、吸烟、下肢皮肤温度、踝肱指数(ABI),周围神经病变感觉振动阈值(VPT)、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含量、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年后随访:延续性护理组足部溃疡复发率、HbA1 c含量、VPT明显低于常规组;踝肱指数ABI、下肢皮肤温度、生活自理能力评分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延续性护理措施可提DF患者的依从性及自我护理能力,预防足部感染、外伤、烫伤及选择不合适的鞋袜引起足部损伤等DF发生的危险因素,减少DF溃疡复发,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膀胱癌预后判断和监测复发中的意义

    作者:叶雄俊;张志文;郭应禄

    膀胱肿瘤是泌尿系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尽管膀胱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日臻完善,但仍旧严重危害人群健康.目前,临床上多采用一些侵入性方法,如膀胱内药物灌注、根治性膀胱切除等治疗浸润性膀胱癌,采用经尿道切除术(TUR)治疗浅表性膀胱癌.因此,寻找一种理想的判断分期和评价预后的因子,为膀胱癌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显得十分重要[1].

  • 腹腔镜辅助下小儿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药物灌注治疗

    作者:石群峰;黄晶晶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下小儿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药物灌注治疗的疗效.方法 2004年3月~2010年12月,腹腔镜辅助下药物灌注治疗12例小儿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先腹腔镜下探查肿瘤大小、范围、与邻近脏器关系,平阳霉素4~8 mg加适量注射用生理盐水配制成浓度为0.3~ 1.0 mg/ml溶液备用,剂量0.2~0.5 mg·kg-1·次-1,腰椎穿刺针经腹壁进入腹腔,行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瘤体药物灌注,隔2~3周灌注一次,共1~2次.结果 12例患儿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操作,几乎没有出血,手术时间15 ~45 min,平均30 min.第1次灌注术后2~3周复查B超,7例腹膜后淋巴管瘤完全消失,未见明显的腹膜后囊性葡萄样结构;5例B超示腹膜后囊性葡萄样结构,再重复注射治疗1次,术后半年B超复查腹膜后囊性葡萄样结构全部消失.12例患儿随访6~60个月,平均33个月,肿瘤无复发,无肠粘连、肺组织纤维化、骨髓抑制、血象异常等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辅助下小儿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药物灌注治疗操作简单,安全,创伤小,出血少,疗效满意.

  • 经尿道电切联合不同灌注方法治疗女性腺性膀胱炎的比较

    作者:贺飞;邬绍文;张晓忠;梅骅;杨青山;陈海

    目的 比较经尿道电切联合术中单次吡柔比星膀胱灌注与经尿道电切联合术后长期多次吡柔比星膀胱灌注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探讨女性腺性膀胱炎的治疗方法.方法 120例女性腺性膀胱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60例行经尿道电切联合术后多次吡柔比星膀胱灌注,60例行经尿道电切联合术中单次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随访12~18 个月,对症状缓解率、复发率、癌变率、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尿频尿急缓解率、下腹胀痛缓解率、血尿缓解率、癌变率及复发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多次灌注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单次灌注组(P<0.05).结论 就症状缓解、预防复发及癌变而言,两种治疗方法效果相似,但经尿道电切联合术中单次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女性腺性膀胱炎,患者痛苦轻、耐受性好、医疗费用低,并发症少.

  • 肝动脉灌注合用栓塞治疗肝癌

    作者:隋建松

    近几年来,对不能手术的中晚期肝癌,已普遍地采用了介入放射疗法,其中包括单纯动脉内药物灌注(TAI)及灌注+栓塞(TAE)等.

  • 介入治疗盆腔中晚期恶性肿瘤

    作者:贺斌;谭隆旺;黄启云

    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动脉内化疗药物灌注、栓塞治疗已成为一些不可手术切除的恶性肿瘤姑息性治疗的首选方案。我们总结20例盆腔中晚期癌肿的介入治疗经验,并对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盆腔恶性肿瘤20例,男性14例,女性6例,年龄大68岁,小45岁,平均52.5岁,其中直肠癌10例,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并盆腔……

  • 男性慢性淋病的药物灌注、渗透及水囊按摩治疗

    作者:孟战战;罗二平

    男性急性淋病虽然起病急,尿道溢脓尿痛等局部症状重,但病理特点为炎症反应较局限,多数仅波及泌尿生殖道的表浅粘膜.而男性慢性淋病虽临床症状轻,有的甚至已不明显,但炎症反应却多波及泌尿生殖道深在的附属腺体,诸如前列腺[1]、精囊腺、尿道球腺及尿道旁腺等[2].此病理特点造成各种常规治疗的疗效不佳,成为男性慢性淋病难以治愈的主要原因.为此,自1996年1月~1999年12月,我院采用全程尿道内药物保留灌注,微电脑行前列腺、精囊腺、尿道球腺和尿道旁腺药物渗透,并用脉冲式水囊行前列腺、精囊腺按摩治疗男性慢性林病49例,疗效肯定,报告如下:

  • KTP泪道激光成形术后不同处理方法的研究

    作者:刘芳;郝玉芝;杜金红

    泪道阻塞是一种眼科常见疾病,主要症状为溢泪、流脓,给患者带来身心痛苦.同时作为潜在感染灶,易造成角膜溃疡并威胁眼内手术.近来由于泪道激光的广泛应用,特别是它具有组织损伤小、操作简便、无严重并发症及眼面部不留瘢痕等优点,使泪道激光成形术代替了以往的手术以治疗多种泪道疾病.

  • 儿童激光泪道成形术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二华;陈恩亚;席雅慧;陈美华

    目的评价儿童的泪道阻塞和慢性泪囊炎施行Nd:YAG激光泪道成形术的疗效.方法将带针芯泪道探针按常规探通方法探至泪道阻塞处,拔出针芯,插入光纤达阻塞处,激光击射至击穿为止,联合药物灌注.共治疗37例39眼.结果随访3~12月,治愈32眼(82.05%),失败7眼(17.95%).结论激光治疗儿童泪道阻塞性疾病安全有效,并发症少.

  • 泪道探通药物灌注治疗新生儿泪囊炎时机选择

    作者:

    目的 探讨新生儿泪囊炎治疗佳时机.方法 对87例(92只眼)新生儿泪囊炎患儿行泪道探通药物灌注治疗,观察术后情况.结果 本组共治疗87例92只眼,其中年龄1~3个月23只眼中,1次探通治愈21只眼,2次探通治愈2只眼;3~6个月39只眼,1次探通治愈37只眼,2次探通治愈2只眼;6个月~1岁19只眼,1次探通治愈15只眼,2次探通治愈2只眼,3次探通治愈1只眼;1岁以上11只眼中1次探通治愈3只眼,2次探通治愈2只眼,3次探通治愈3只眼;无效4只眼.结论 提高新生儿泪囊炎治愈的关键在于掌握其佳治疗时机,该病治疗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

  • 泪道探通药物灌注治疗鼻泪管阻塞

    作者:胡岚君;张金英;赵金荣;许成敏

    目的 探讨泪道探通扩张术红霉素眼膏及粘弹剂灌注治疗鼻泪管阻塞及狭窄的疗效.方法 采用泪道探通扩张术注入红霉素眼膏治疗鼻泪管阻塞病例57例61眼,术后定期冲洗泪道.结果 57例61只眼治愈52眼,好转5眼,无效4眼,治愈率85.2 %,有效率93.4 %.结论 泪道探通扩张术红霉素眼膏灌注是治疗泪道阻塞的有效疗法之一.

  • 泪道探通扩张术加药物灌注治疗鼻泪管阻塞67例分析

    作者:王吉;潘诚;石芊;臧胜楠

    2003年10月-2008年10月,我们采用探通扩张术加氧氟沙星滴眼液以及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灌注治疗鼻泪管阻塞67例72眼,疗效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67例中,男14例,女53例;年龄20~76岁.病程6个月~13年,平均5年.术前除外鼻部活动性病变、外伤、肿瘤及先天畸形.

  • 女性腺性膀胱炎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探讨

    作者:张钢;林毅枢;薛建;王文生;俞小明;李保国

    目的 比较单纯经尿道电切术与经尿道电切术联合膀胱灌注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总结女性腺性膀胱炎的佳治疗方案.方法 将108例女性腺性膀胱炎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及联合组两组,每组54例.常规组单纯经尿道电切术,联合组经尿道电切术联合膀胱灌注吡柔比星.随访12月,对两组的症状缓解率、复发率、癌变率、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的症状缓解率、复发率以及癌变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联合组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对于症状缓解、预防复发及癌变,两种治疗方案疗效相似,但单纯经尿道电切术治疗女性腺性膀胱炎的患者并发症少.

  • 经支气管镜药物灌注治疗耐多药空洞型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黄华;尹怡平;周婷;李桥;肖炎炎;林江;李秋菊

    目的:分析经支气管镜药物灌注治疗耐多药空洞型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80例耐多药空洞型肺结核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85例)和研究组(9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化疗方案治疗,研究组采用经纤维支气管镜药物灌注治疗,比较两组痰菌转阴、胸部CT变化情况及不良事件。结果研究组痰菌转阴率为62.11%高于对照组的40.00%(P<0.05);胸部CT空洞闭合或缩小率为60.00%高于对照组的41.18%(P<0.05)。结论经支气管镜药物灌注治疗耐多药空洞型肺结核的临床疗效较好,且具一定使用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173 条记录 1/9 页 « 1234567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