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三种人易患膀胱炎

    作者:田晓军

    在泌尿外科门诊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类病人,她们倍受尿频、尿急、尿痛的困扰,反反复复,经久不愈,还经常伴有小便时灼热感、下腹部疼痛、下腹部不适以及尿道周围疼痛、会阴区不适疼痛等症状.这类病人常常是因为患了泌尿系感染,尤其是膀胱炎症,才导致了上述症状.膀胱炎分为非特异性细菌性膀胱炎、特异性细菌性膀胱炎和非细菌性膀胱炎.非特异性细菌性膀胱炎常见的致病细菌有大肠杆菌、副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粪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特异性细菌性膀胱炎则是结核杆菌侵入膀胱引起的结核性膀胱炎;非细菌性膀胱炎如间质性膀胱炎、腺性膀胱炎等,主要是由于膀胱自身炎症反应等引起的膀胱炎症.我们通常所说的膀胱炎是指非特异性细菌性膀胱炎.

  • 膀胱水扩张加膀胱灌注治疗间质性膀胱炎30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海龙;吕嘉;王金万

    目的 研究膀胱水扩张联合膀胱灌注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间质性膀胱炎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使用膀胱水扩张和膀胱水扩张联合膀胱灌注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经过6个月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膀胱容量明显增大,QOL评分明显降低,且观察组的膀胱容量大于对照组,QOL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间质性膀胱炎患者采用膀胱水扩张联合膀胱灌注治疗,效果确切,能有效减轻临床症状,扩大膀胱容量.

  • 小剂量激素配合Ⅱ号肠痈合剂治疗间质性膀胱炎35例

    作者:杨小娟;程延娜

    目的:探讨间质性膀胱炎治疗方法.方法:将经抗炎、抗胆碱能剂、钙拮抗剂及抗抑郁剂治疗无效,且不愿接受膀胱内药物灌注及外科治疗的35例患者,采用小剂量激素配合Ⅱ号肠痈合剂于膀胱区热敷,每日2次,每次30~60分钟;共1个月,并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经治疗,显效2例(5.71%),有效5例(14.28%),好转20例(57.14%),无效8例(11.42%),总好转率77.14%.且未见任何不良反应.结论:小剂量激素配合Ⅱ号肠痈合剂耻骨联合热敷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经临床观察总好转率达77.14%.该方法简单易行,值得临床推广.

  • 周德安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经验

    作者:赵因

    介绍周德安针药结合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经验.临床以“治病先治神”和“怪病多痰”思想为指导,针刺选用百会、神庭二穴调节元神,取中脘、内关、公孙、列缺、丰隆以理气化痰、健脾利湿;中药常用当归、白芍相配养血柔肝,使枢机疏泄正常;柴胡、炒苍术、炒白术疏肝健脾化痰,并在辨证加减方面喜用对药.

  • 间质性膀胱炎伴甲状腺机能亢进1例

    作者:郝青;张树华;王学丽

    患者女性,38岁.因尿急1月余,症状加重伴血尿5天入院.患者6年前有甲亢手术史,术后T3、T4仍高于正常,对症治疗.查体:颈中偏右见长约6 cm手术瘢痕,甲状腺Ⅱ度大.B超示膀胱前后壁各探及-偏强回声光团,大小分别为2.8 cm×2 cm,1.7 cm×1.3 cm,形态欠规则,边界清,内有血流信号,提示膀胱肿瘤.

  • 行为干预和药物灌注在间质性膀胱炎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郭伶俐;江克华

    间质性膀胱炎由于病因不明,治疗比较棘手.目前尚无完全治愈间质性膀胱炎的方法.治疗的目的 主要是改善症状及延缓病程进展.随着近年来研究的深入,行为干预和药物灌注联合应用于临床间质性膀胱炎患者中显示出非常好的疗效.因此,对行为干预和药物灌注联合在间质性膀胱炎中应用的护理需要更进一步的探讨与优化,对于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成人嗜酸性膀胱炎超声误诊分析3例

    作者:张玉红

    嗜酸性膀胱炎是一种非常少见的膀胱炎性疾病,自1960年分别被Palubinskas[1]和Brown[2]报道后,英文文献报道至今约有194例病例,发病年龄介于5 d~87岁,国内的报道更是少见[3,4],常因症状不典型而误诊为结核性膀胱炎、间质性膀胱炎、腺性膀胱炎等炎症性病变和膀胱肿瘤.我们对湖北民族学院医学院附属医院2000~2004年收治的3例成人患者因不典型声像学特点而误诊,分析如下.

  • 盆底肌筋膜炎的鉴别与治疗

    作者:宋朝霞;刘铁军;王莹;于春虎;沙可夫;赵明君;李巍伟;杨等

    目的:将盆底肌筋膜炎与间质性膀胱炎(IC)进行鉴别,并探讨有效治疗方案。方法2014年2月~2016年2月,对28例主诉耻骨上、盆底疼痛,伴或不伴有下尿路症状的患者中,鉴别出IC (n=11)和盆底肌筋膜炎(n=17),IC组给予麻醉下水扩张及透明质酸钠40 mg膀胱灌注,共6个月;盆底肌筋膜炎组给予深部肌肉刺激(DMS),2次/d,共30次。治疗前后行盆底疼痛和尿频、尿急症状(PUF)评分。结果11例IC患者,1例因泌尿系感染终止治疗,9例治疗后PUF评分显著改善(t=10.854, P<0.001),1例膀胱镜下无特征性Hunner溃疡及黏膜下出血,给予DMS治疗后,症状缓解。17例盆底肌筋膜炎患者,1例未完成疗程,2例效果不明显,14例治疗有效(t=19.891, P<0.001)。结论临床应鉴别IC与盆底肌筋膜炎,分别治疗。

  • 间质性膀胱炎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田钰;廖利民

    间质性膀胱炎是一种以膀胱和/或盆腔区疼痛为主要特征,伴有尿急、尿频和夜尿增多等症状的慢性疾病。该病的病因仍不清楚,目前还没有一种方法能有效缓解每位患者的症状,治疗效果和满意度因人而异,常需要反复治疗。本文对近年来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文献进行综述。

  • 225例女性慢性盆腔痛的病因分析及诊治探索

    作者:金莹;郭红燕;韩劲松;贺豪杰;朱馥丽;孔东丽;梁华茂

    目的:分析女性慢性盆腔痛的病因,探索诊断流程及治疗方法.方法:225例患者填写《慢性盆腔痛评估表》,结合查体及辅助检查,分析疼痛的病因、诊断流程及治疗方法.结果: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子宫腺肌症、盆腔炎性疾病、阴部神经痛、间质性膀胱炎的患者各占36.4%、27.6%、5.3%、4.9%.14.2%的患者诊断不明原因的慢性盆腔痛.患者采取个体化的治疗,包括口服短效避孕药、手术、经皮穴位电刺激、膀胱灌洗、阴部神经阻滞术等,治疗后患者的疼痛缓解率在80%以上.结论:慢性盆腔痛病因多样,常见疾病包括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盆腔炎性疾病、间质性膀胱炎、阴部神经痛等.诊治时全面的查体及辅助检查很重要,治疗应采用个体化的方案.

  • 透明质酸联合碱化利多卡因灌注治疗膀胱疼痛综合征

    作者:吕夷松;郑浩;周辉良;毛厚平;高锐;薛学义

    膀胱疼痛综合征/间质性膀胱炎(painful bladder syndrome/interstitial cystitis,PBS/IC)是一种以膀胱区或耻骨上区疼痛,尿急,尿频,尿痛为特征的慢性疾病[1].由于与膀胱充盈相关的疼痛是其主要临床特征,因此国际尿控协会(international continence society,ICS)更多的采用膀胱疼痛综合症(PBS)这个名词来定义它.PBS临床发病率高,但因病因不明,治疗困难.氨基葡聚糖层(Glycosaminoglycan,GAG)缺乏及膀胱上皮通透性增高是为广泛接受的病因[2].透明质酸可以修复膀胱上皮的GAG层,多项研究均显示了其对PBS的长期疗效好,但起效时间长[3~5].利多卡因可以通过局麻作用,降低膀胱粘膜感觉神经兴奋性,缓解患者下腹胀痛和尿频,起效快,但长期疗效不明.我们试图寻找一种起效快、长期疗效好的治疗方法.本研究采用透明质酸联合碱化利多卡因膀胱灌注治疗PBS患者,疗效确切,报告如下.

  • 间质性膀胱炎会阴痛2例报道

    作者:常玉华

    会阴痛综合征是指无器质性病变、病因不明的阴道口、阴蒂根部、阴唇、尿道口及其周围组织剧烈疼痛的一组症候群,也是一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治疗困难的,慢性、顽固性痛症.会阴部疼痛明显但查体无异常;综合治疗有效,但治愈率低,且易复发.

  • 泌尿系源性慢性盆腔痛

    作者:PottsJM;PayneCK.Pain;倪兵

    1.简介 泌尿系源性慢性盆腔痛(urologic chronic pelvic pain,UCPP),主要是女性或男性的间质性膀胱炎(primarily interstitial cystitis,IC)/痛性膀胱综合征(painful bladder syndrome,PBS),以及男性的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 prostatitis,CP)/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chronic pelvic pain syndrome,CPPS),早先曾被认为是膀胱及前列腺的疾病.数十年的研究也未能发现感染及其他明确的病因;事实上,膀胱/前列腺的感染并不常见.大部分患者可被归类于功能性躯体综合征(functional somatic syndrome,FSS).目前研究关注在感觉过敏/触诱发痛,以及盆底肌肉功能障碍(pelvic floor muscle dysfunction,PFD).

  • 干燥综合征合并间质性膀胱炎超声表现1例

    作者:刘婉君;刘辉;方婉婷

    患者女,64岁,4年前外院检测类风湿因子18 IU/ml、ANA阳性(1:320颗粒型),抗SSA抗体阳性,抗CCP抗体5.1 RU/ml,C-反应蛋白及血沉增高;胸部CT示双下肺呈磨玻璃样改变,肺功能检查示轻度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诊断为“干燥综合征、间质性肺病”,多次调整用药.既往有结节性痒疹、骨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脑膜瘤、腰椎间盘突出症并椎管狭窄病史.本次因“排尿困难,尿频伴下腹疼痛1周”就诊.

  • 干燥综合征合并间质性膀胱炎3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李尊忠;李梦涛;曾学军;徐东;侯勇;曾小峰;张奉春

    目的:总结分析干燥综合征(Sj?gren’s syndrome,SS)合并间质性膀胱炎(interstitial cystitis,IC)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案及预后。方法报道北京协和医院近年来治疗的3例 SS 合并 IC 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3例患者均为女性,均有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发病初期均怀疑为尿路感染,反复应用抗生素治疗无效,其中2例 SS 患者以 IC为首发表现。3例患者均无明显的尿路梗阻及假性肠梗阻症状。药物治疗以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为主,症状多在2周后减轻,晚期严重患者需手术治疗。结论 SS 合并 IC 多见于中老年女性,以尿路刺激症状为主要表现,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临床上易被误诊、漏诊,当 SS 患者出现反复尿路刺激症状时,要考虑到 IC 可能。

  • 间质性膀胱炎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继懋;杜林栋

    间质性膀胱炎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疾病之一,对其诊断目前仍然采用排除方法.近年来,围绕膀胱上皮开展的上皮生长因子、钾敏感实验、肥大细胞活化及神经功能紊乱等研究对发病机制的了解和治疗方法的选择有很大的影响,并有一些探索性的治疗方法.文中就此方面进行综述.

  • 膀胱水扩张联合灌注树胶脂毒素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疗效分析

    作者:曹海兵;谷宝军

    目的 评价使用腰麻下膀胱水扩张联合灌注树胶脂毒素(RTX)治疗间质性膀胱炎(IC)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间质性膀胱炎患者,均使用腰麻下行水扩张加RTX膀胱灌注.评价治疗前、后1个月以及6个月的排尿次数,排尿量以及临床症状比较.结果 所有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1个月以及6个月的排尿频率、大膀胱容量以及临床症状评分相比,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6例患者中14位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症状改善.2例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结论 RTX膀胱灌注以及膀胱水扩张对于间质性膀胱炎是短期内安全有效改善症状的治疗方法.

  • 女性间质性膀胱炎的治疗

    作者:谢洪霞(综述);李博(审校)

    间质性膀胱炎(interstitial cystitis,IC )是一种慢性无菌性炎症引起的膀胱综合征,常导致患者生活质量(QOL )严重下降。其临床特点是尿频、尿急、与夜尿相关的膀胱疼痛(或耻骨上疼痛)。Temml等的研究显示,女性IC的总患病率为306/10万,在中年女性(40~59岁)中高(464/10万)。大约2/3的女性 IC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约35%的患者性生活受到影响[1]。由于IC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对其诊断及有效治疗方法也缺乏共识。IC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口服药物治疗,膀胱灌注治疗,膀胱 A型肉毒毒素注射,水扩张(hydrodis-tention,HD)和手术。口服药物及膀胱灌注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手术治疗一般用于顽固性病例。本文对目前女性IC患者的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 男性顽固性下尿路症状的病因探讨

    作者:杨勇;严秋哲;杜鹏;陈松;朱绪辉;潘东亮

    目的 探讨男性顽固性下尿路症状的病因.方法 疑似慢性前列腺炎患者11例,年龄(51.3±14.3)岁,病程(3.0±1.6)年.主要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和膀胱充盈时疼痛.评估方法为尿及前列腺液常规和细菌学检查、细胞学检查、IVU等,临床常规评估均正常时,进一步行麻醉下水扩张和膀胱随机活检.结果 11例患者中随机活检为慢性炎症者9例,其中1例麻醉下水扩张阴性;采用间质性膀胱炎的诊断性治疗即口服阿米替林及膀胱灌注RTX联合治疗(6例),单纯口服阿米替林治疗(1例),膀胱灌注透明质酸钠(1例)和骶神经电刺激神经调节治疗(1例);其24 h排尿次数、平均排尿量、O'leary-Sant间质性膀胱炎症状及问题指数、膀胱区疼痛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另2例患者麻醉下水扩张阴性,但膀胱随机活检显示为广泛原位癌,并行膀胱尿道全长切除及尿流改道术,术后患者膀胱疼痛症状消失.结论 疑似慢性前列腺炎经抗生素治疗无效的顽固性男性下尿路症状应考虑间质性膀胱炎的可能性,也应警惕膀胱癌的存在.

  • 神经调节器永久性植入治疗间质性膀胱炎合并盆底疼痛四例报告

    作者:杨勇;严秋哲;王飚;闫勇;杜鹏;陈松;朱绪辉

    目的 探讨间质性膀胱炎合并盆底疼痛进行骶神经电刺激神经调节治疗的疗效.方法 2004年11月至2005年12月,采用美国国立糖尿病、消化病和肾病研究所(NIDDK)制定的标准诊断间质性膀胱炎合并盆底疼痛者4例,并接受永久性神经调节器植入.结果 4例经永久性神经调节器植入后,分别随访3~8个月,排尿日记24 h平均尿量由治疗前90~110(96.3±9.3)ml升至治疗后的192~212(201.0±9.2)ml,P<0.05),24 h排尿次数由治疗前的15~25(20.3±4.1)次降至7~12(9.8±2.2)次(P<0.05),夜尿次数由治疗前的8~11(9.8±1.5)次降至治疗后3~6(4.3±1.3)次(P<0.05),排尿疼痛评分由治疗前的7~10(8.8±1.5)分降至治疗后的1~4(1.8±1.5)分(P<0.01);O'Leary-Sant间质性膀胱炎指数评分由治疗前的均为满分(36分)降至治疗后的8~11(9.3±1.5)分(P<0.01).膀胱疼痛和盆底疼痛症状明显缓解,尿频症状也明显改善.结论 骶神经电刺激神经调节治疗是治疗间质性膀胱炎合并盆底疼痛有效、安全的治疗手段.

209 条记录 1/11 页 « 12345678910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