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国布依族、苗族人群线粒体DNA Region V区的遗传多态性

    作者:李永念;左丽;柯越海;陈阿英;舒莉萍;任玮

    目的研究中国布依族、苗族人群线粒体DNA Region V区的遗传多态性.方法采用PCR直接测序法对布依族(96份)及苗族人(90份)样本线粒体DNA Region V区进行序列分析.结果在布依族及苗族样本中只发现标准型和短型两种多态,短型多态(即9 bp缺失)频率在布依族、苗族人群中分别为31.1%和33.3%.结论中国布依族、苗族人群线粒体DNA Region V区有相似的多态性,而与其他民族或人种有一定差异.

  • 湖南汉族、土家族和苗族人群GSTM1基因多态性研究

    作者:邬洪梁;陈迈群;周四保;张容娜;陈曼娜

    目的了解湖南汉族、土家族、苗族人群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M1(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M1, GSTM1)基因多态性分布规律.方法应用内参照PCR方法检测136名汉族,152名土家族,106名苗族正常人的GSTM1基因型.结果汉族GSTM1(-)基因型频率为45.6%(62/136),土家族为43.4%(66/152),苗族为39.6%(42/106),3个民族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同民族不同性别之间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结论湖南汉族、土家族和苗族的GSTM1基因多态性分布相似,但与美国黑人及白人显著不同.

  • 贵州苗族、布依族、侗族人群线粒体DNA 9 bp序列缺失频率分析

    作者:何燕;单可人;任凌雁;张婷;王婵娟;谢渊;张婵;李林洁;官志忠

    目的 调查贵州苗族、布依族、侗族人群线粒体DNA细胞色素氧化酶Ⅱ和t RNALys基因间小非编码Ⅴ区串联重复序列9 bp的缺失频率.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聚丙烯酰胺凝胶方法及DNA序列分析法对105名苗族、97名布依族、102名侗族的男性个体线粒体DNA的9 bp缺失多态频率进行分析.结果 在304名男性中仅发现标准型和短型(即9 bp缺失)两种多态,缺失频率为23.0%(70/304).其中苗族缺失频率为28.6%(30/105)、布依族为26.8%(26/97)、侗族为13.7%(14/102).三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贵州苗族、布依族、侗族人群线粒体DNA 9 bp缺失基因频率均较高,三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贵州三个民族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的遗传多态性

    作者:肖雁;单可人;李毅;赵艳;齐晓岚;谢渊;吴昌学;马骄;刘烜;徐鹰;官志忠;任锡麟

    目的研究贵州汉族、布依族、苗族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基因多态性,为贵州少数民族基因多态性数据库的建立提供相关数据.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贵州荔波汉族、布依族、雷山苗族MTHFR基因两个单核苷酸(677及1298位)多态位点的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结果汉族、布依族、苗族MTHFR 677位T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分别是22.8%,16.1%,10.6%, MTHFR 1298位C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分别是28.9%,39.1%,48.7%, 677CT/1298AC双杂合子的分布频率分别是16.66%,22.7%,11.1%.在苗族还发现1例677TT/1298CC双纯合子.结论 MTHFR C677T和A1298C多态性存在群体差异;贵州雷山苗族、荔波布依族MTHFR 1298位有较高的C等位基因频率,贵州雷山苗族MTHFR 1298位C等位基因频率是目前文献报道高的民族.

  • 广西融水县苗族六个短串联重复序列基因座的研究

    作者:周丽宁;徐林;龚继春;李松峰;邓琼英;邓祥发;玉洪荣

    目的了解广西融水县苗族人群无关个体的6个短串联重复序列基因座D7S820,D13S317,D16S539,HUMCSF1PO,HUMTPOX,HUMTH01遗传多态性分布情况,获得相应多态位点的群体遗传学数据.方法用枸橼酸钠抗凝法采集血样,酚-氯仿抽提法提取DNA,应用AmplFSTR IdentifilerTM荧光标记复合扩增技术和ABI Prism(R)3100型遗传分析仪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6个基因座D7S820,D13S317,D16S539,HUMCSF1PO,HUMTPOX,HUMTH01分别检测出7、8、6、7、5、7个等位基因,基因型的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0.05),其累积个人识别力0.999995,累积非父排除率0.9959,多态信息总量0.9987.结论上述6个基因座具有高度多态性和遗传稳定性,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可为广西苗族的民族遗传学研究和法医学鉴定的提供基础数据.

  • 广西3个苗族支系红细胞血型分布调查

    作者:申卫东;覃普词;杨勇刚;黄东辉;肖春杰;郝露萍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许多血型系统的基因频率在不同的民族和同一民族不同地区人群中的分布均有差异.苗族历史悠久、人口众多、分支多、分布广,是非常适合进行人类微进化研究的民族.苗族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的苗语支,不同的苗族支系使用不同的方言和土语.广西的苗族共有47万多人(第5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然而除ABO血型系统以外,尚未见有关广西苗族其它血型系统分布调查的报道.笔者于2000年10月对广西的3个苗族支系进行了ABO、MN、Rh、和P 4个红细胞血型系统分布的调查,现报告如下.

  • 广西侗族与苗族农村人群的心理卫生状况比较

    作者:梁芳;韦波;冯启明;唐峥华;覃玉宇

    目的 了解侗族和苗族农村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系统抽样的方法分别抽取侗族514人,苗族444人,进行自编一般状况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测评.结果 苗族和侗族比较,除强迫和焦虑两个因子外,其他八个因子之间存在差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为侗族得分高于苗族.结论 苗族心理较为平和,侗族现阶段处于经济转型期,面临着经济发展和自身传统文化之间的激烈冲突,自身的综合素质还没有达到可以恰当的处理这种冲突的水平,有可能产生心理问题.

  • 小儿咽后特大脓肿误诊l例

    作者:李昆娥;王立;普荣斌

    1 病例介绍患儿女,2岁,苗族,居住山区,2月前因发热,流涕,咳嗽,在个体诊所就医,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经注射"青霉素"治疗3天后,体温正常而终止治疗.

  • 微维营养片对农村苗族学龄前儿童营养干预评价

    作者:汪思顺;平波;靳争京;毛兴花;黄辉

    对162名农村苗族学龄儿童进行膳食营养状况调查,并分组用微维营养素片进行营养干预试验,结果表明:苗族学龄膳食儿童热能及蛋白质基本达到RDA,但钙、核黄素、维生素A缺乏明显,膳食结构不合理,贫血发生率高,微维营养片对儿童贫血有明显改善作用,提出了几项促进学龄前儿童营养健康的建议措施。

  • 206名7~14岁苗族儿童身高落后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刘建华

    贵州省六枝特区梭戛乡江寨苗族以其特有的民族文化,作为苗族部落活化石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外学者.为了解该民族儿童生长发育现状,2001年3月为社区内206名在校小学生作健康体格检查.结果显示,该民族儿童身高明显落后于同年龄组的汉族儿童.以长角苗族小学生身高的调查为专题,探讨其身高落后的相关因素,目的在于关注长角苗族儿童的生长环境及生命质量,提高社区苗族儿童身体素质.

  • 都匀苗族老年人高血压流行病学研究

    作者:李钟艳;余跃生;杨胜文;林先燕;韦亚丽;周小艳;陆兴斌

    目的:了解都匀苗族老年人高血压的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对414例60岁以上的都匀苗族老年人,采用自制的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表,收集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吸烟史、饮酒史、食盐量、高血压患病率及治疗情况,并对高血压人群进行身高、体重、臀围及血压测量 ;分析都匀苗族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治疗率及控制率,并对高血压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都匀苗族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35.02%,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分别为26.89%、13.79%及0 ;性别、吸烟、饮酒、摄盐量、BMI是都匀苗族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都匀苗族老年人群高血压发病率较高.

  • 贵州省苗族、水族人群线粒体DNA RegionⅤ遗传多态分析

    作者:何燕;张婷;单可人;王婵娟;官志忠;任锡麟

    目的: 分析世居贵州省雷山县苗族、三都县水族人群线粒体DNA(mtDNA) Region Ⅴ的遗传多态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CR - PAGE)法对91份苗族和96份水族样本的线粒体DNA Region Ⅴ区进行多态分析.结果: 两个群体中均只发现标准型和短型(9 bp缺失)两种多态,9 bp缺失基因频率分别为:雷山苗族25.27%、三都水族25.00%.结论: 上述两个少数民族群体中线粒体DNA Region Ⅴ区短型多态基因频率较高,与其地域分布相一致.

  • 贵州省雷山县苗族农民血红蛋白、转铁蛋白、白蛋白调查

    作者:吴晓黎;梁永生;禄永汉;李毅

    目的:对贵州省雷山县苗族农民血红蛋白、血浆转铁蛋白、血浆白蛋白进行测定,观察其含量,以了解当地苗族农民的营养状况.方法:血红蛋白测定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转铁蛋白的含量采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白蛋白测定采用溴甲酚绿法.结果:血红蛋白男性为(125±20.68)g/L,女性为(116±16.78)g/L;转铁蛋白为(1 956±379.31)mg/L;白蛋白为(35±3.57)g/L.结论:雷山县苗族农民的血红蛋白、血浆转铁蛋白、血浆白蛋白测定值均较正常参考值低,有极显著性差异,表明当地苗族农民的营养状况偏低,可能与其饮食成分及饮食习惯有关.

  • 贵州省黔西南地区苗族与汉族心房颤动患者KCNE1-S38G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

    作者:胡睿;李伟;罗振华;王朝富;李腾龙;吴立荣

    目的:探讨贵州黔西南苗族和汉族心房颤动(AF)患者与钾离子通道基因(KCNE1-S38G)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关系.方法:135例黔西南地区AF患者,按民族分为苗族组(50例)和汉族组(85例),组内再按性别分组;将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血糖、冠心病、左房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吸烟、饮酒纳入AF危险因素分析;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研究苗族和汉族患者KCNE1-S38G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两组不同性别AF患者的KCNE1-S38G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结果:苗族组AF患者发病年龄、高血压发病率、饮酒率、左房内径值低于汉族组,而左室射血分数高于汉族组(P<0.05);苗族组AF患者基因型频率以SS为主,汉族以SG为主,等位基因均以S为主;两组患者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按性别分组,苗族组女性和男性患者KCNE1-S38G基因型以SS型为主,汉族组以SG型为主;两组女性和男性患者等位基因以S为主,组内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按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贵州黔西南地区苗族和汉族AF患者KCNE1-S38G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存在差异,差异不受男女性别影响.

  • 贵州省3个少数民族 HLA-G基因14 bp插入/缺失的多态性研究

    作者:何燕;赵孝梅;左娅;张婷;邓婕;吴昌学;禹文峰;官志忠

    目的:了解贵州省3个少数民族(布依族、水族、苗族)群体人类白细胞抗原-G( HLA-G)基因14 bp插入/缺失多态性的分布规律及其与遗传背景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PCR扩增、电泳及测序的方法对来自贵州地区的布依族、水族、苗族共344例健康个体DNA进行HLA-G基因14 bp插入/缺失多态性检测,并与文献报道的仡佬族、壮族等13个民族群体的HLA-G基因14 bp插入/缺失多态性分布数据进行对比。结果:布依族、水族和苗族人群的+14 bp 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23.7%、26.0%和38.1%,+14 bp/+14 bp 基因型频率分别为9.40%、10.4%和15.9%,14 bp插入频率比较示布依族和苗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45,P=0.001),苗族与水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25,P=0.009)而布依族和水族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17);与其他人群数据比较,苗族群体的14 bp插入/缺失分布与其他人群相似,而作为壮侗语族的布依族、水族则有自己独特的14 bp插入/缺失分布规律。结论:布依族、水族人群的14 bp插入/缺失分布相似,但是与苗族人群的分布存在一定的差异。

  • 中国布依族、苗族人群线粒体DNA Region V区的遗传多态性

    作者:李永念;左丽;柯越海;陈阿英;舒莉萍;任玮

    目的: 研究中国布依族、苗族人群线粒体DNA Region V区的遗传多态性.方法: 采用PCR直接测序法对布依族(96份)及苗族人(90份)样本线粒体DNA Region V区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在布依族及苗族样本中只发现标准型和短型两种多态,短型多态(即9bp缺失)频率在布依族、苗族人群中分别为31.1%和33.3%.结论: 中国布依族、苗族人群线粒体DNA Region V区有相似的多态性,而与其他民族或人种有一定差异.

  • 苗族香药整理研究及应用开发分析

    作者:邓雪皎;崔瑾

    根据《中华本草.苗药卷》、古代医籍及现代文献查阅对苗族香药进行分类整理;共整理出苗族香药73种,分属于43科,具有清热、祛湿、活血、开窍等作用;期望为以后苗族香药的开发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苗族 香药 整理
  • 苗族医药学发展简史述略(下)

    作者:吴元黔

    2.4新中国成立后苗族医药学的发展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党的民族政策和中医药政策的贯彻执行,苗族医药和其他民族传统医药一样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多次大规模的调查整理发掘,取得大量成果,特别是近年来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对苗医药开展多学科的研究与开发,传统苗医药正走向现代化,为苗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全国各族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 苗族医药学发展史述略(中)

    作者:吴元黔

    2.2苗族医的产生及苗族医药学的形成苗族是历史形成的统一和具有鲜明共同特征的民族,而且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强大的民族,一直活跃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舞台上,但长期的迁徙和不断分散,与其他民族形成小聚居大杂居的格局,各地区、各支系之间为山水相隔,苗族很难形成较大的相对稳定的经济和政治势力,更未能建立过相对独立的民族政权.

  • 苗族医药学发展简史述略(上)

    作者:吴元黔

    简要介绍苗族的历史和现状,着重介绍苗族医药学的形成和发展.苗族早期医药活动的特点是医药合一、医护合一,以及巫医合一、神药两解.苗族医药学形成于明清时期的"改土归流"后,得天独厚的地道药材产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苗族医药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苗汉医药的交流促成了苗族医药学的形成.1840年鸦片战争后的近代,苗族医药逐渐成长,苗族医药走出苗乡,苗药商品化的发展,促进了苗药种植加工技术以及苗族医药学理论的提高.新中国成立后,苗族医药学的发掘整理工作成绩卓著,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目前正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81 条记录 11/15 页 « 12...78910111213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