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静脉麻醉在消化内镜微创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斌

    目的:探讨静脉麻醉在消化内镜微创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行消化内镜微创治疗患者130例,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麻醉,试验组给予静脉麻醉.结果:试验组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麻醉应用于消化内镜微创治疗更有效、安全,且术后患者恢复更快.

  • 针药复合麻醉在肺切除术中抗应激作用的临床研究

    作者:傅国强;周嘉;童秋瑜;朱余明;马文;周红;沈卫东

    目的:探讨针药复合麻醉在肺切除术中的抗应激作用.方法:将48例行肺切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麻醉组、针复2 Hz组、针复2 Hz/100 Hz组、针复100 Hz组,每组12例.针药复合组选取双侧后溪、支沟、内关、合谷电针诱导30 min.针麻诱导后全麻诱导.观察各组术中麻醉追加药量、血浆皮质醇及肾上腺素变化,术后拔管前5 min及拔管时的心率、收缩压.结果:针复2 Hz组、针复2 Hz/100 Hz组、针复100 Hz组丙泊酚追加用量均少于常规麻醉组(P<0.01);针复2 Hz组、针复100 Hz组的芬太尼追加用量少于常规麻醉组(P<0.05);针复2 Hz/100 Hz组、针复100Hz组拔管时的心率较常规麻醉组慢(P<0.01);针复2 Hz/100 Hz组、针复100Hz组拔管时的收缩压低于常规麻醉组(P<0.05,P<0.01);各组间血浆皮质醇和肾上腺素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复合麻醉可减少麻醉用量,并控制术中的应激反应.术前施以2 Hz/100 Hz或100Hz针麻诱导能有效抑制气管拔管时的心血管反应.

  • 快通道麻醉与常规麻醉应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手术的效果

    作者:张书文

    目的 分析对比快通道麻醉及常规麻醉在小儿先天性心脏手术中的临床使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心胸外科年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38例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依照患者给与的麻醉方式的不同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19例,对照组给与常规的麻醉方式,研究组接受快通道麻醉,术后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镇痛药物使用量,平均手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术后在重症监护室的时间,术后开始进食时间,总体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术中麻醉镇痛药物使用量可见研究组要少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两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重症监护室监护时间、术后开始进食时间、总体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可见研究组都要低于对照组,以上所有数据对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过程采用快通道麻醉方式可以有效减少术中麻醉镇痛药物的使用剂量,缩短患者术后在重症监护室监护的时间,明显减少患者的总体住院时间及总费用的话费,而且可以有效降低术后的不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总体效果比较明细,值得在日后临床手术中使用.

  • 快通道麻醉与常规麻醉应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对比研究

    作者:许植

    目的 通过快通道麻醉与常规麻醉比较,为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麻醉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住院病例中72例快通道麻醉(手术室内拔管)和同期75例常规麻醉(手术室外拔管)先心病患儿的情况,分析比较两组患儿一般情况、麻醉方法、术后转归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快通道组患儿年龄及体质量均大于常规组患儿,常规组术前并发症多于快通道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芬太尼使用剂量在常规组术中较大,而瑞芬太尼则多应用于快通道麻醉组;术后快通道组早拔管相关并发症发生例数较少;两组患儿术后进食时间及出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严重肝肾功能疾患的先心病患儿实施快通道麻醉是安全可行的,并且快通道麻醉可明显减少患儿术后并发症,缩短出院时间,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

  • 快通道麻醉用于小儿先生性心脏病手术的效果观察

    作者:尹青梅

    目的:观察快通道麻醉应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0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的患儿随机分为快通道麻醉组(观察组)和常规麻醉组(对照组)各35例,比较两组的术后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术后应用1种以上镇静药物的应用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8.62, P=0.041);两组术后直接回病房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χ2=60.87, P=0.004);观察组住院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4, P=0.037;t=2.438, P=0.020;t=4.354, P=0.003;χ2=53.89, P=0.026)。结论雷米芬太尼快通道麻醉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麻醉,可减少术后镇痛药用量、缩短ICU停留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麻醉效果值得肯定。

  • 快通道心脏麻醉在心脏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张壮

    目的 探讨快通道心脏麻醉在心脏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0月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者21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手术进行快通道麻醉和对照组行常规麻醉,两组各107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CPB时间、阻断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快通道组与常规组在手术时间、CPB时间、阻断时间三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快通道组住院时间、肺部感染及支气管痉挛三项指标比较,P<0.05.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平稳,HR、CVP、MAP三项术前术中术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拔管时间、在CICU时间,两组比较P<0.01.结论 快通道麻醉应用于dqL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效果理想,并且可以缩短患者康复时间、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 腰硬联合麻醉和常规麻醉在老年骨科疾病患者中的麻醉效果观察

    作者:何学梁;王秋英

    目的:观察腰硬联合麻醉和常规麻醉在老年骨科疾病患者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对我院2013年10月到2014年6月符合条件的老年骨科疾病患者共10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麻醉方式,实验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后对两组患者手术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在对100例患者进行治疗与护理后,效果很好,对照组患者对手术后麻醉效果的评价总满意率达68%,实验组患者对手术后麻醉效果的评价总满意率94%。结论在临床上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方式,有利于获得满意的老年骨科疾病麻醉效果,不仅能够提高其治愈率,保障老年患者能安度晚年,同时还可以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老年患者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进行临床分析

    作者:钟旎娟

    目的:探索老年患者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180例手术老年患者实施分组研究麻醉效果对比。结果:研究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副作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老年手术患者实施连续硬膜外麻醉,可实现理想的效果。

  • 单侧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在高龄患者下肢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赵婷

    目的:讨论并对比单侧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在高龄患者下肢手术中的适用性以及手术起到的效果。方法:选择35例需要做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将患者用随机法分为两组,一组需要进行平常的硬膜外麻醉;一组进行单侧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结果:第一组中,有11例患者对麻醉效果比较满意,1例患者在麻醉过程中出现阻滞,发生呼吸抑制,需要人工供氧现象;4例患者麻醉未起作用,需要重新进行麻醉;2例患者在麻醉过程中产生并发症,出现血压急速下降。第二组中,所有患者对麻醉效果都很满意,3例患者在手术侧卧时,发生低血压;2例患者再出现低血压时早搏;6例患者在手术进行时,有极度低血压情况发生;其余均正常。结论:单侧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比较适用于需要进行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作用效果比较显著,患者比较满意。

  • 静脉快通道麻醉应用于普外科开腹手术中效果及安全性

    作者:黄典;杨春燕;廖益永;邬文伟

    目的 探讨静脉快通道麻醉在普外科开腹手术中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我院行普外科行开腹手术138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静脉快通道麻醉和常规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血压、心率血浆皮质醇和血糖水平,Steward麻醉苏醒评分、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及麻醉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清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前血浆皮质醇和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血浆皮质醇和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直接送入二级病房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开腹手术中采用静脉快通道麻醉可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缩短术后清醒时间、拔管时间,提高麻醉质量,降低麻醉并发症,具有较高麻醉效果和安全性.

  • 针药复合麻醉对老年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麻醉耐受性及术后精神障碍影响的临床研究

    作者:顾小华;刘佩蓉;李超;孙海峰;曹涤平;李四波;陆海键;马伟巍;洪潮;陈小春

    目的 观察针药复合麻醉对老年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麻醉耐受性及术后精神障碍的影响.方法 将80例股骨颈骨折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微创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并予常规药物麻醉,治疗组行微创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并予针药复合麻醉.观察术中麻醉药用量、外周血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水平,以及术后不同时点心率、血压及精神障碍发生情况;随访1年后,观察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的情况.结果 ①手术期间,两组芬太尼、丙泊酚用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②两组气管导管拔除前5 min,治疗组收缩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气管导管拔出时,治疗组心率和收缩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苏醒后,治疗组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③两组术中外周血皮质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治疗组、对照组术后精神障碍发生率分别为12.5%、37.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⑤组间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复合麻醉可在不增加髋关节置换手术老年患者应激反应的基础上,明显减少麻醉药物用量及术后并发症(精神障碍)的发生,提高患者的麻醉耐受性.

  • 快速通道麻醉对婴儿先心病手术治疗相关指标及术后转归的影响

    作者:杨鸿源;蔺杰;白耀武

    目的 探讨快速通道麻醉与常规麻醉应用于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临床效果,为先心病婴儿手术麻醉方法的合理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的住院患儿128例,随机分为快速通道麻醉组(A组)与常规麻醉组(B组),各64例.比较分析两组患儿手术时间、阻断时间、体外循环(CPB)等手术治疗相关指标及术后转归情况.结果 手术时间、阻断时间及CPB时间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住院时间、恢复进食时间方面,A组明显短于B组(P均<0.05);术后肺部感染、持续高热及支气管痉挛等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快速通道麻醉应用于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临床效果好,可以明显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及进食时间.

  •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应用艾司洛尔联合常规麻醉的观察及护理

    作者:张威;石丽杰;庞娜;赵蕊

    目的 探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应用艾司洛尔联合常规麻醉的效果及护理策略.方法 选取需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120例精神病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平均分为2组.常规组给予常规麻醉,即阿托品、丙泊酚、琥珀胆碱顺次静脉注射,肌颤结束后予以电刺激;联合组在常规药物基础上,电刺激结束后30 s给予艾司洛尔静脉注射.于患者入室、电刺激结束后30 s、1 min、2 min、5 min观察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水平变化,并统计2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结果 联合组患者电刺结束后1 min、2 min时的DBP、SBP及HR低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13.33%)低于常规组(28.33%),苏醒时间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结论 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实施艾司洛尔联合常规麻醉,有利于保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缩短复苏时间,降低麻醉风险,实施相应护理措施后效果更佳.

  • 静脉麻醉在消化内镜微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郑卫;张筠;林洁;傅才招;林香花

    目的 探讨消化内镜微创手术患者不同麻醉方法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26例消化内镜微创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3例,观察组采用静脉麻醉手段进行手术麻醉,对照组采用常规表面麻醉方法进行手术麻醉,对比两组的麻醉效果、患者的麻醉体验以及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躯体反应优良率96.83%,主诉感觉良好92.06%,不良反应发生率6.35%;对照组躯体反应优良率为84.13%,主诉感觉良好71.43%,不良反应发生率83.61%.两组手术时间、MAP、HR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化内镜微创手术对胃肠内息肉、胃肠内肿瘤、早期癌症等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现已成为临床的首选治疗方法,在对患者进行麻醉时,选择静脉麻醉手段,患者的麻醉效果好、术后体验更好,能够有效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快通道和常规麻醉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的应用比较

    作者:李维东

    目的 比较快通道和常规麻醉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7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择期手术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1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观察组采用快通道麻醉,对照组采用常规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镇静镇痛药物使用情况、术后拔管时间、CICU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芬太尼使用剂量为(10.79±7.15)μg/kg,使用1种以上镇静镇痛药物为6例,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拔管时间、CICU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8%,对照组为3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快通道麻醉使用芬太尼的剂量较少,拔管时间、CICU时间较短,患儿恢复快,并发症少,费用较低,临床效果显著.

  • 快通道麻醉和常规麻醉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的应用比较

    作者:冯涛

    目的 探讨快通道麻醉和常规麻醉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永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8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将其随机分为快通道组组和常规组,每组各59例,快通道组采用快通道麻醉,常规组采用常规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直接回病房率、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肺部感染率、持续高热率及住院费用.结果 快通道组直接回病房率,肺部感染率,持续高热率分别为89.8%、0.0%、0.0%,常规组分别为1.7%、10.2%、1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快通道组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也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快通道麻醉应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疗效较好,可明显降低肺部感染率,缩短住院时间和进食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 骨科手术应用瑞芬太尼与常规麻醉的效果观察

    作者:葛兆

    目的:对比探讨骨科手术中采用常规方法与瑞芬太尼对患者进行麻醉的临床效果以及两种麻醉方法的优缺点,为骨科手术患者麻醉提高理论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2年7月期间收治的200例需行骨科手术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上述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瑞芬太尼和常规麻醉方法进行手术麻醉,观察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对比两组患者不同麻醉方法的有效率,总结两种手术麻醉方法的临床效果.采用统计学方法统计对比两组研究结果,计数资料之间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之间的比较使用t检验进行分析,统计结果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瑞芬太尼的手术麻醉效果总有效率在94 00%,常规组手术麻醉效果总有效率为75.00%,瑞芬太尼组麻醉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麻醉组,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芬太尼组术后清醒时间显著低于常规麻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患者镇痛评分(VAS)相比,瑞芬太尼组手术镇痛评分(VAS)显著低于常规麻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瑞芬太尼作为麻醉剂应用于骨科手术中,临床麻醉效果显著,镇痛效果好,术后患者清醒时间较短,减少了手术患者的应激反应,麻醉手术期间患者的生命体征较为平稳,值得广大医务工作者在临床骨科手术中大力推广使用.

  • 骨科手术应用瑞芬太尼与常规麻醉的效果观察

    作者:肖南

    目的:观察在骨科手术中应用瑞芬太尼与常规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9月至2012年6月就诊我院进行骨科手术的患者10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前采用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前吸入异氟醚为主的常规静吸复合麻醉(每分钟泵入剂量为0.2μg/kg)进行麻醉,观察两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总有效率94.0%)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0.0%);观察组患者手术中及手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麻醉后的苏醒时间(4.7±2.1)min明显早于对照组患者(11.0±1.7)min.结论:应用瑞芬太尼对接受手术治疗的骨科患者进行麻醉的临床效果明显,麻醉后苏醒时间缩短,麻醉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临床优势显著,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静脉麻醉在消化内镜微创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评价

    作者:曹学顺

    目的:研究分析在消化内镜微创治疗患者中开展静脉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消化内镜微创治疗的患者,选取时间段为2017年5月至2017年12月,病例数为134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格法分组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患者仅接受静脉麻醉,观察组患者则实施静脉麻醉,分析两组患者的躯体反应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临床上针对接受消化内镜微创治疗的患者开展静脉麻醉有利于改善其躯体反应情况,保障手术顺利进行.

  • 探讨骨科老年患者麻醉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婕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在骨科老年患者临床上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1月份在我院进行骨科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60例,将6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各30例,对照组患者在手术时采用的是常规全身麻醉;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采取的是硬膜外麻醉方式,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通过观察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的观察组患者术后呼唤睁眼时间、手术后治疗总时间和呼吸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骨科麻醉的手术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且麻醉后的不良反应也少于对照组.结论:在对骨科老年患者进行麻醉中采用硬膜外麻醉方式效果优于传统的全身麻醉,值得广泛应用于骨科的临床手术中.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