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及替罗非班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作者:周高亮;高潮;冯俊;陈振飞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应用血栓抽吸导管及替罗非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197例,分为直接PCI组( A组)、PCI+血栓抽吸或替罗非班组( B组)、PCI+血栓抽吸+替罗非班组( C组),比较各组术后TIMIⅢ级血流、慢血流或无复流、TIMI血流帧数( TFC)、心肌呈色分级(MBG)、2 h内ST段回落率、术后1 w周及3月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大出血情况、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MACE)等指标的差异。结果三组术后TIMIⅢ级血流、慢血流或无复流、TFC、MBG、2 h内ST段回落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三组住院期间大出血情况、MACE以及术后1 w LVEF、LVE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访3月后三组LVEF、LVED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血栓抽吸导管和替罗非班能有效减轻STEMI患者冠脉内血栓,改善心肌组织灌注和术后心功能。

  • 血栓抽吸导管联合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冯俊;李胜友;钱福东;黄海涛

    目的 评价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9月-2012年3月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94例,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明显血栓负荷,其中观察组48例介入治疗前给予抽吸导管及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照组46例仅行PCI术.观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组在梗死血管的TIMI3级血流、术后2h ST段回落百分比、酶峰值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IRA无复流/慢血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3个月时治疗组LVEF、LVEDd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出血例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栓抽吸导管联合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心肌梗死可减少无复流或慢血流发生,改善心肌灌注,改善预后.

  • 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应用观察

    作者:郭二伟

    目的:观察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行PCI治疗,对照组单纯行急诊PCI术,不做特殊处理;观察组予以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结果:观察组术后TIMI血流¨1级、2级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TIMI血流3级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和峰值时间及不良预后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介入治疗期间应用血管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有助于改善患者心肌灌注,改善预后,整体效果值得肯定.

  • 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研究

    作者:丁晓军;王点;邱林林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应用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96例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其中A组30例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B组34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使用抽吸导管,C组32例行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三组术后者血管再通时的血流血管心肌梗死溶栓( TIMI)分级、TIMI心肌灌注( TMPG)分级、心电图ST段回落、心肌酶学的变化、左室射血分数、左室重构指数等。结果3组临床基本资料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无明显差异( P﹥0.05)。C组TIMI 3级、TMPG 3级、心电图ST段回落超过50%的比例、左室射血分数、左室重构指数均显著高于A组和B组,CK-MB峰值及达峰时间均明显低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B组较A组TIMI 3级、TMPG 3级、心电图ST段回落超过50%的比例、CK-MB峰值及达峰时间有显著差异(P<0.05),而左室射血分数、左室重构指数二者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PCI术不仅可以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再灌注,还可以提高患者左心室功能,抑制心室重构。

  • 经血栓抽吸导管注射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效果

    作者:滕继伟;张辉;冯达云;郭万刚;张薇;王海昌;何勇;李雪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应用血栓抽吸导管注射盐酸替罗非班治疗的效果.方法 STEMI患者274例,根据替罗非班给药途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7例.血栓抽吸术后,观察组经血栓抽吸导管、对照组经指引导管注射替罗非班,比较2组术后即刻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血流分级(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3级比率、心肌显影密度(myocardial blush grade,MBG)3级比率以及术后7d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结果 观察组术后即刻TIMI 3级比率(75.2%)、MBG 3级比率(94.9%)及术后7 d LVEF[(51.7±4.7)%]均高于对照组[62.0%、73.7%、(50.3±4.6)%](P<0.05).结论 STEMI患者行血栓抽吸术后经血栓抽吸导管注射替罗非班可明显增加心肌微循环灌注,改善心功能.

  • Export抽吸导管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中应用价值

    作者:滕继伟;杨竞宵;张薇;郭万刚;王海昌;何勇

    目的 评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不同时间段应用Export血栓抽吸导管治疗的疗效.方法 STEMI患者160例,冠状动脉造影后行血栓抽吸并植入支架.根据心肌缺血症状发生至血栓抽吸导管使用时间分为观察组(3~~12 h)和对照组(<3 h)各80例.观察并比较2组术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3级血流率、术后胸痛缓解率、术后2 hST段回落率(ST segment recovery,STR)等再灌注指标.结果 2组性别比例,年龄,梗死相关血管部位,合并高脂血症、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和吸烟史比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即刻TIMI 3级血流发生率(80.0%)、术后胸痛缓解率(90.0%)、STR≥70%发生率(68.8%)均高于对照组(38.8%、71.3%、4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发生STEMI后3~12 h应用Export血栓抽吸导管进行血栓抽吸可获佳疗效.

  • 血栓抽吸在20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护理中的运用

    作者:熊国宝;李伟;李安敏;陈云;伍洪令

    目的:探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介入诊疗患者临床资料,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靶血管行血栓抽吸术中、术后的严密观察及细致护理。结果:191例AMI患者14例UA患者中使用血栓抽吸导管减少或者消除冠脉内的血栓,同时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结论:血栓抽吸术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护理方法有效正确。

  • 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介入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作者:桂翔

    目的::探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和硝酸甘油在急性心肌梗死( AMI)恢复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信阳市第三人民医院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72例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6例),观察组采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和硝酸甘油,对照组采用常规PCI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观察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复查心脏彩超,观察组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介入治疗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硝酸甘油和替罗非班,疗效确切,用药安全、方便,值得应用推广。

  • 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董平栓;邢适颖;王红雷;来利红;李志娟;李春燕

    目的:观察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AMI患者340例,均行急诊PCI,PCI术中应用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的18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直接行PCI的1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术后冠状动脉血流灌注水平(TIMI分级)、心肌灌注水平(TMP分级),无复流或慢血流发生率,住院期间再梗死、梗死相关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心力衰竭发生率、30 d内的死亡率、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在术后冠状动脉血流灌注水平、心肌灌注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而无复流或慢血流发生率则明显减少;观察组在住院期间再梗死、目标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心力衰竭发生率、30 d内的死亡率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患者行急诊PCI过程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可明显减少慢血流、无复流等并发症的发生,从而降低病死率,改善近期预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血栓抽吸结合血栓部位注射替罗非班在急诊PCI中的应用

    作者:张在勇;张稳柱;宋明才;李健豪;梁嘉永;陈国钦;雷汉东

    目的:前瞻性随机比较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实施直接经皮冠脉介入(PCI)及血栓抽吸术中,经抽吸导管注射替罗非班与经静脉注射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因STEMI行直接PCI术并使用血栓抽吸患者113例,随机分为为超选组61例和静脉组52例,观察PCI后冠脉TIMI血流,心肌呈色分级,ST段回落程度,CK-MB峰值,术后血NT Pro-BNP值、术后LVEF及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①术后超选组较静脉组TIMI 3级血流获得率、心肌MBG 3级获得率及术后2h ST段回落率高(P=0.019,0.027,0.037),超选组CK-MB峰值、术后7d及术后30d NT pro-BNP值较静脉组低(P=0.012,0.031,0.009);②术后30 d超选组LVEF高于静脉组(P=0.045),LVEDd、LVESd小于静脉组(P=0.048,0.037);③超选组较静脉组总MACE发生有降低趋势,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153).结论:STEMI患者在行直接PCI及血栓抽吸术时经抽吸导管注射替罗非班可显著改善心肌再灌注及近期预后.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采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治疗的效果

    作者:吴中杰;牟华明;杨建军;庞小华;张建明;米庆

    目的 观察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采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急性STEMI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以血栓抽吸导管进行血栓抽吸,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以替罗非班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ST段完全回落率、近远期的LVEF指标、血小板指标、血浆凝血指标、远期心血管不良事件及TLR、TVR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ST段完全回落率高于对照组,近远期的LVEF、血小板、血浆凝血等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心源性死亡、再梗死发生率、TLR、TVR等数据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EMI患者的疗效显著,有效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 血栓抽吸导管在ACS急诊PCI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项金洲;罗松辉;胡良焱;洪李锋;胡家顺;黄超;李裕舒

    目的 探讨血栓抽吸导管治疗在ACS常规急诊PCI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5月我院住院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93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高危、极高危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患者,随机分为联用Thrombuster Ⅱ血栓抽吸导管治疗为A组(51例),同期未应用血栓抽吸导管治疗为B组(42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心肌梗死溶栓(TIMI)血流、校正TIMI帧数(CTFC)、术后心肌呈色分级(BMG)、术后ST段抬高回落幅度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有无差异.结果 A组TIMI血流3级、CTFC、BMG、术后ST段抬高回落幅度及LVEF均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院内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ACS常规急诊PCI中联用Thrombuster Ⅱ血栓抽吸导管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TIMI血流、心肌组织水平灌注及术后心功能,但住院期间MACE的发生率无差异.

  • 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余永树

    目的 探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5年8月至2017年11月,选择我院收治的45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考病历号奇偶数按照1:1比例划分为对照组22例,观察组23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血栓抽吸导管和替罗非班,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即刻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情况、1周后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术后2个月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就TIMI血流情况而言,观察组TIMI3级血流比率为86.96%,明显高于对照组59.09%,且无复流发生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22.73%,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LVEF较高,P<0.05,但LVEDD对比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就心脏不良时间发生率而言,观察组为4.35%明显低于对照组27.24%,P<0.05.结论 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处理冠状动脉内血栓,改善患者心肌状况,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 血栓抽吸导管在血栓负荷重的 AMI 直接 PTCA 术的应用总结

    作者:刘刚

    目的:探讨血栓抽吸导管在血栓负荷重的急性心肌梗死(A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血栓负荷重的 AMI 患者按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所有患者均给予药物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的 PTCA 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导管进行血栓抽吸,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心功能改变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术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无复流发生率明显降低,心肌呈3级血流、ST 段下降>50%的例数明显增多,且 CK-MB 达峰时间明显缩短(P均<0.05)。随访6个月,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 LVDED 明显降低,LVEF 明显升高(P 均<0.05),而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栓抽吸可以有效提高血栓负荷重的 AMI 患者直接 PTCA 的疗效,改善心功能,且不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临床上值得进一步研究。

  • 桡动脉与股动脉途径使用血栓抽吸导管对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效果比较

    作者:符汉平

    目的:比较通过桡动脉与股动脉途径使用血栓抽吸导管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 PCI 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8例 ST 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研究,分为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抽吸导管抽吸血栓成功率以及心肌灌注分级结果。结果经桡动脉以及股动脉途径使用血栓抽吸导管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抽吸血栓成功率分别为95.45%以及97.73%,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心肌灌注的分级结果之间也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桡动脉途径使用血栓抽吸导管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 PCI 治疗与股动脉途径一样具有较大的可行性,与股动脉途径的成功率以及近期临床效果均相似值得展开深入研究。

  • 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导管预处理对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即刻或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影响

    作者:李学香

    目的:研究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导管预处理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EMI)患者即刻或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CI)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纳入102例经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罪犯血管前向血流TIMI 0级,且伴有明显血栓负荷影像的STEMI患者。应用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导管预处理至前向血流恢复TIMI 3级后,随机分为即刻PCI治疗组( n=52)及择期(7~10 d后) PCI治疗组(n=50)。比较两组患者冠脉支架植入情况,PCI治疗中慢血流或无复流事件发生率,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PCI治疗后4周左室射血分数( LVEF)。结果:择期PCI治疗组冠脉支架植入成功率显著高于即刻PCI治疗组(100% vs 86.54%, P<0.05),且使用支架数量较少;即刻PCI治疗组治疗中慢血流或无复流事件的发生率为9.62%,择期 PCI 治疗组无1例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即刻PCI治疗组患者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7.69%,择期PCI治疗组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治疗后4周两组患者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导管预处理达TIMI 3级血流的STEMI患者行后续择期PCI治疗比即刻PCI治疗有更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明显提高。

  • 经抽吸导管冠脉闭塞段内注入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作者:郑建发;汪和贵;周炳凤;柯永胜;班向阳;付敏敏;汪兵;许晴鹤

    目的:研究经抽吸导管在冠状动脉闭塞段内注入替罗非班对冠脉开通时间、开通后血流改善情况及患者近30 d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我院近4年收住的97例经冠脉造影证实罪犯血管为次全闭塞或完全闭塞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血栓抽吸组(A 组)、闭塞段注入替罗非班+血栓抽吸组(B组)。比较两组冠脉开通时间、开通后血流改善情况及患者近30 d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结果:A组冠脉开通时间较B组缩短(P <0.05);B组血流达到TIMIⅢ级时间较A组缩短(P <0.05);B 组早期无复流发生率较A组低,早期血流达TIMIⅢ级比例较A组提高(P <0.05);B组较A组30 d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替罗非班在冠脉闭塞段直接注入可有效降低血管开通时间及早期无复流现象的发生率,改善冠脉灌注,不能降低30 d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 替罗非班及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应用在急诊PCI中的优势探讨

    作者:王瑜;黄雪汝;吴伟

    目的 应用替罗非班及血栓抽吸导管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进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治疗,探讨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符合急诊PCI条件的患者63例,随机分为联合组与常规组,比较两组心肌灌注情况及心脏不良事件(MACE)、出血性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常规组相比,联合组在校正TIMI血流帧数(cTFC)、2h内ST段回落率、无复流现象等疗效评价指标上,均有明显优势(P<0.05),联合组在心脏不良事件及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等安全性指标方面,则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接受急诊PCI的AMI患者中,联合应用替非罗班及血栓抽吸导管,明显改善患者的心肌再灌注和预后,并且安全可靠,在紧急救治中占有很大的优势和临床实用价值,值得在急救医疗中全面推广使用.

  • 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远期疗效分析

    作者:张小新;陆超灵;罗高湖;谭剑炼;廖佩娟

    目的 研究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远期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1年5月10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均于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将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治疗的61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未采用该方法治疗的4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随访6~24个月,对治疗效果及远期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后两组LVEF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和随访24个月,LVEF提高幅度均大于对照组,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28%,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对改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具有明显作用,且患者可在术后较长时间持续获益.

  • 特殊器械在冠心病介入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伟;吴立荣;李屏;刘兴德;方颖;梁金峰;韦波;沈正;谢登海

    目的:分析评价特殊器械在冠心病介入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328例冠心病介入诊疗患者病例资料,记录包括抽吸导管、冠脉旋磨、血管内超声显像(IVUS)、冠脉血流储备测定(FFR)及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ABP)等特殊器械在各类冠心病患者的使用情况,观察使用多的特殊器械在主要冠脉血管病变使用情况及特殊器械使用中发生慢血流、心包填塞及死亡情况.结果:特殊器械中抽吸导管使用率高(62.5%),其余依次为IVUS(15.0%)、FFR(14.3%)、冠脉旋磨(6.4%)及IABP(1.8%);在使用率高的血栓抽吸导管应用中,前降支病变使用率高(42.4%),其余依次为右冠脉部位占38.1%、回旋支病变占18.6%、左主干病变占1.0%;使用血栓抽吸导管患者中4例发生慢血流情况,占特殊器械使用的(1.2%);冠脉旋磨中有1例发生心包填塞,占特殊器械使用的(0.3%).结论:在冠心病诊疗中有选择的开展特殊器械的应用可提高冠心病介入诊疗水平.

68 条记录 3/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