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怎样安全服用心得安

    作者:龙安民

    心得安(别名普萘洛尔、恩特来,萘心安)是首先用于临床的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心绞痛、高血压、肥厚型心肌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症、门脉高压、偏头痛等.

  • 肌钙蛋白Ⅰ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吴琼;贾志梅

    近年来心脏肌钙蛋白Ⅰ (cardiac troponin Ⅰ,cTnⅠ)不但广泛用于诊断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亦有关于其在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诊断与预后中应用价值的相关报道[1],但其与CHF左心功能的关系并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CHF患者血清cTn Ⅰ水平与心脏结构及功能的相关性以及其临床意义.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择我院2007年12月至2008年10月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60例,男性97例,女性63例,平均年龄(64±15)岁,均符合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制定的诊断标准.其中冠心病65例,扩张型心肌病53例,高血压性心脏病25例,风湿性心瓣膜病11例,肥厚型心肌病3例,酒精型心肌病3例.

  •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左房功能的研究

    作者:吴文芳;张平洋;吴成权;冉红;张幼祥;董静

    目的 探讨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T)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左房功能的价值.方法 HCM组患者28例,健康对照组30例,测量其左房内径,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厚度,左室流出道压差,二尖瓣口E、A峰值,计算E/A值,计算左房主动排空分数(LAAEF)及左房被动排空分数(LAPEF).应用2DT技术,获取房间隔、左房侧壁、下壁及前壁的基底段、中间段及房顶段的长轴方向的应变及应变率曲线,记录各房壁各节段左室收缩期峰值应变及应变率( Ss、SRs)、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SRe)、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SRa),计算其平均值(mSs、mSRs、mSRe、mSRa).结果 HCM组左房内径、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厚度、左室流出道压差、A峰及LAAEF显著大于对照组(P<0 05),E峰、E/A及LAPEF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HCM组与对照组比较,HCM组左房mSs、mSRs、mSRe均明显减低,mSRa则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CM患者左房mSRa与IAAEF呈显著正相关( r=0.780,P<0.01).结论 HCM患者左房的储备功能及管道功能下降,辅泵功能增加,2DT可以准确评价左心房功能的变化.

  • 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心肌功能的应用价值

    作者:冯雪虹

    目的 探究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技术在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左心室心肌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HCM患者38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健康体检者38名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均实施3D-STI检查,对检查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各节段三维纵向与径向应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STI在HCM患者左心室心肌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 老年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临床表现与心电图分析

    作者:牟许涛

    目的:探讨老年人肥厚型心肌病临床表现及心电图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老年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老年HCM组)临床资料,另外选择50例非老年人肥厚型心肌病者(非老年HCM组)作为对照.对患者的心电图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老年HCM组患者平均年龄高于非老年HCM组病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HCM组患者中,有高血压病史25例,非老年HCM组高血压病史者22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HCM组患者中有脑血管病史患者9例(18.0%),有家族史2例,较非老年HC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临床症状方面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心房纤颤及ST-T改变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肥厚型心肌病临床症状以及心电图方面与非老年人肥厚型心肌病有相似之处,老年人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合并高血压、心房纤颤、脑血管病等常见.

  • 二维超声斑点技术评估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运动特征的价值探讨

    作者:何雪威;宋则周;郑哲岚;魏淑芳;贾金涛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斑点技术对评估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运动特征的价值.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应用STI对14例不同类型(心尖肥厚型、非对称性肥厚型)HCM患者的左心室旋转和扭转运动进行评估,并与16例正常对照组比较,探讨左心室旋转和扭转运动在HCM患者心脏功能减退中的作用.结果:30例受检者中STI成功分析了29例患者的二维图形,成功率为96.67%.心尖肥厚组和非对称性肥厚组心肌整体扭转表现为逆时针扭转.非对称性肥厚组心尖部PAR和达峰时间、心底部PBR、左心室整体ptw和达峰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尖肥厚组心尖部PAR和达峰时间、左心室整体ptw和达峰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CM患者组HTU值增加,UntwR值降低,HTU值与E/A值呈负相关(r=0.602,P<0.05);HCM组患者PAR增加,Ptw增加,PAR与Ptw与LVEF呈正相关(r=0.592和0.586,P<0.05).结论:通过STI技术可以精确的反应左心室的运动功能,各种类型的HCM患者心室舒张功能降低,可能与左心室扭转、旋转功能的严重受损有关.

  • 超声心动图对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章晓兰

    目的:分析探讨超声心动图在肥厚型心肌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以我院2011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59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比较梗阻型与非梗阻型肥厚型心肌病的超声心动图表现.结果:本研究中,2组患者的心尖心肌厚度、右室流出道内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18例患者呈SAM征阳性,占78.3%;对照组患者超声心动图表现无此现象.观察组患者左室流出道大压差为126mmHg,峰值流速为5.6m/s;对照组患者左室流出道大压差为29mmHg,峰值流速为2.6m/s,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准确快速地诊断肥厚型心肌病,操作简便且无创伤,可为该病的临床诊治提供有力依据,对肥厚型心肌病的分型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老年人肥厚型心肌病误诊为冠心病3例临床分析

    作者:许禄德

    资料与方法患者3例,例1、2,男,59岁、64岁;例3,女,72岁.3例胸闷、胸痛5个月~1年加重5天而入院.其中例2伴间断性头晕,血压基本正常;心电图示例1、2胸导联V 2~V 6 T波明显深倒(0,2~1.5mV),伴ST段下移0.10~0.15mV,例2还伴有V4~V 6出现Q波(0.03~0.05mV);例3胸导联V4~V6 T波(0.10~0.20mv)较低平伴ST段下移.

  • 肥厚型心肌病40例诊治体会

    作者:陈爱民

    资料与方法2003~2009年收治确诊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40例,年龄19~65岁,男30例,女10例;男:女=3:1,其中有2个家族共5例.病期6月~18年不等,有3例患者确诊后婚育,其子女未见异常.

  •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电图变化特征探究

    作者:王敏

    目的:探讨研究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电图的变化.方法:选取76例2016年4月-2017年6月于本院接受的肥厚心肌病患者,观察分析患者心电图的变化.结果:76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心电图以T波低平或倒置为多见,为72例,占比94.7%,与其他心电图特征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的心电图特征有心律失常38例,占比50%,Q波异常33例,占比43.3%,左心室高电压29例,占比38.1%,电轴偏左27例,占比35.5%,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48例,占比10.5%,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6例,占比7.89%.结论: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电图多表现为异常,临床中心电图有很高的诊断效率,但也会出现漏诊的情况,想更准确地知道病情,可以合并使用超声心动图、心脏磁共振等方式进行更深入的检查.

  • 超声心动图检查肥厚型心肌病的效果

    作者:豆尖瑞;上官琼玮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检查肥厚型心肌病的效果.方法:2007年1月—2017年10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50例作为心肌组,同期选择在我院体检的健康人5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者都给予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与测定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结果:两组LVESVI、L V E D V I值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检查肥厚型心肌病能反映患者的心功能状况,有很好的诊断判断价值.

  • 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绞痛7例

    作者:姜波;陈映雪

    当冠状动脉的供血与心肌的需血之间发生矛盾,冠状动脉的血流量不能满足心肌代谢的需求,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缺氧时,即可发生心绞痛.心绞痛多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引起,少数由主动脉瓣狭窄、肥厚型心肌病、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型、大动脉炎、贫血等引起.

  • 升主动脉内径的变化在高血压性心脏病失代偿期与肥厚型心肌病的二维超声心动图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体会

    作者:李哲

    目的 探讨升主动脉内径的变化在高血压性心脏病失代偿期与肥厚型心肌病的二维超声心动图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16例高血压性心脏病失代偿期和42例肥厚型心肌病的二维超声心动图特征,尤其是升主动脉内径的变化,并与临床诊断的结果相对照.结果 高血压性心脏病失代偿期患者升主动脉内径普遍增宽,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升主动脉内径无明显变化或少数增宽.结论 升主动脉内径的变化在高血压性心脏病失代偿期与肥厚型心肌病的二维超声心动图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曲美他嗪治疗肥厚型心肌病伴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

    作者:刘传美;许彪

    本实验通过设置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曲美他嗪在治疗肥厚型心肌病伴室性心律失常方面的临床疗效进行了探究,对照组使用β-受体阻断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等药物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进行治疗,口服20 mg/次,3次/d.治疗3周为一个疗程.结果显示观察组在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 消心痹方对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脏功能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作者:张竹华;翟军鹏;戴梅;褚福永;韩垚;田伟;李腾飞;胡馨;张大炜

    目的:本研究观察消心痹方治疗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疗效,评价其对患者左室舒张功能及HRV(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的影响.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收治的HCM患者72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5例,给予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37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消心痹方口服,2次/d,2组疗程均为90 d,观察各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超声心动图指标、心率变异性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中医症状疗效比较观察组乏力、气短、心悸、水肿、胸闷、食欲不振症状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超声心动指标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NYHA心功能分级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RV各项指标在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HRV各项指标有统计学意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心痹方联合西药能够很好地改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呼吸困难、乏力、水肿、气短等中医症状,改善心脏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心率变异性,抑制交感神活性有关.

  • 肥厚型心肌病血浆BNP测定意义分析

    作者:王利霞

    目的 对血浆BNP水平测定对患有肥厚型心肌病的患者进行鉴别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抽取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来我院就诊的44例患有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定义为A组;在抽取同期在我院接收健康身体检查的健康人资料44例,将其定义为B组.对两组研究对象的血糖BNP水平进行测定.结果 B组患者的BNP水平明显高于A组患者.结论 血浆BNP水平显著升高,使患有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一个重要表现,该项指标对于临床对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进行鉴别又十分重要的意义.

  • 消心痹方联合西药对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医症状及左室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大炜;戴梅;周旭升;韩垚;华春萱;褚福永;张竹华

    目的 观察消心痹方联合西药对肥厚型心肌病(HCM)的中医症状及对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 67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证实的HC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和治疗组34例.对照组给予倍他乐克缓释片47.5 mg口服,每日1次,根据血压、心率调整剂量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消心痹方口服,每日1剂.两组疗程均为90天.观察两组患者胸闷、胸痛、心悸、乏力、气短、头晕中医症状疗效,超声心动图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室间隔厚度(IVS)、左室后壁厚度(IVPW)及二者比值(IVS/IVPW)变化,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浆NT-proBNP并比较NYHA分级水平变化情况. 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胸痛、心悸、乏力、气短症状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NT-proBNP含量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治疗后IVS、IVPW及IVS/LVPW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NT-proBNP含量及IVS、IVPW、IVS/LVPW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NYHA心功能分级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消心痹方联合西药可以改善HCM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左室功能.

  • 心脏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基因G4295A突变与中国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临床表型的关系

    作者:王虎;邹玉宝;王继征;宋雷;孙凯;宋晓东;惠汝太

    目的 研究中国人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HCM)的致病基因突变位点,分析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相互关系.方法 在100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以及120例健康对照者中进行心脏型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基因(MYBPC3)突变筛查,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基因功能区外显子片段并对PCR产物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在2例HCM(ZHQ和JXW)患者中发现MYBPC3基因第6号外显子第4295位碱基由G转换为A,结果 导致第258位的谷氨酸(Glu,E)转变为赖氨酸(Lys,K),正常对照组相同位置未发现异常.对这2例先证者进行家系调查发现ZHQ和JXW家族受调查者中分别还有2名和1名成员携带该突变基因,但均未发病.结论 MYBPC3基因为我国家族性HCM的致病基因之一,E258K突变所致肥厚型心肌病表型呈现外显率较低且临床症状相对较轻的特点.

  • 左室流出道梗阻合并消化道出血的研究进展

    作者:于琛;赵彧墨;吴东

    肥厚型心肌病(HCM)及主动脉瓣狭窄(AS)是左室流出道(LVOT)梗阻的常见病因.由于左室流出道梗阻的血流动力学改变,血流中高剪切力破坏血管性血友病因子高分子量多聚体,可引起获得性血管性血友病(AvWS),继而在伴/不伴消化道血管发育不良的情况下,增加消化道出血风险.针对AS或HCM的治疗如主动脉瓣置换术、室间隔部分切除术或化学消融术可显著降低消化道出血的再发风险.目前对于左室流出道梗阻合并消化道出血在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诊治等方面的了解尚不够深入.

  • 小剂量胺碘酮联合倍他乐克在肥厚型心肌病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李艳芳;淡雪川

    目的:探讨和分析小剂量胺碘酮联合倍他乐克治疗肥厚型心肌病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4例肥厚型心肌病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按照住院时间先后顺序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倍他乐克治疗;观察组:采用小剂量胺碘酮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6~12个月随访。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7%(45/47)、80.9%(38/47)。除 QT 间期大值以外,两组心电图指标和 LVEF 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 P ﹤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率和 QT 间期小值以及 QT 散度、LVEF、再住院率、猝死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P ﹤0.05)。治疗和随访期间均没有发现明显性不良反应。结论采用小剂量胺碘酮联合倍他乐克治疗肥厚型心肌病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效果明确。

885 条记录 1/45 页 « 12345678...44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