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益生菌治疗小儿抗生素相关腹泻的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益生菌治疗小儿抗生素相关腹泻的效果。方法:收治抗生素相关腹泻患儿80例,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蒙脱石散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益生菌,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试验组疾病缓解37例(92.5%),对照组疾病缓解30例(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腹泻消退时间、大便次数和性状恢复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生菌治疗小儿抗生素相关腹泻作用突出,可加快腹泻消退速度,增强治疗效果。
-
七味白术散与酵母菌联用对菌群失调腹泻模型小鼠肠道乳酸杆菌多样性的影响
目的 为七味白术散与酵母菌的临床联合运用提供微生态学依据.方法 给抗生素造模菌群失调腹泻小鼠,分别灌胃25%超微七味白术散[0.04g/(kg·d)] +25%酵母菌[0.25×1010个酵母/(kg·d)]、50%超微七味白术散[0.08g/(kg·d)]、全量传统七味白术散[0.16 g/(kg·d)]、无菌生理盐水0.16g/(kg·d),采集回肠的肠道内容物,提取微生物宏基因组DNA,用乳酸杆菌特异引物PCR扩增后进行ARDRA分析.结果 25%超微七味白术散+25%酵母菌组的OTUs(分类单元)数为5,Shannon指数为2.3219,Brillouin指数为1.3814,与正常组和50%超微七味白术散组数据相同,高于全量传统七味白术散组和模型组;从主成分分析来看,25%超微七味白术散+25%酵母菌组累积贡献率低于正常组,高于50%超微七味白术散组、全量传统七味白术散组和模型组.结论 25%超微七味白术散+25%酵母菌对乳酸杆菌多样性的调控作用优于50%超微七味白术散组和全量传统七味白术散组,更有利于腹泻的治疗.
-
重度颅脑损伤术后抗生素相关腹泻的治疗
目的 探讨电解质饮料并双歧杆菌活菌对重度脑损伤术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66例重度脑损伤术后AAD患者随机分成2组:研究组予电解质饮料+双歧杆菌活菌治疗,对照组予常规补液+口服相应抗生素;在治疗前后观察抗生素使用情况,治疗期间观察患者体温、腹泻、血白细胞、电解质指标恢复时间及粪便细菌涂片.结果 在2组抗生素使用率相同情况下,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电解质饮料+双歧杆菌活菌治疗AAD经济、疗效显著、患者恢复快、无毒副作用.
-
肠道益生菌复合制剂预防重症监护病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肠道益生菌复合制剂预防重症监护病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临床效果.方法 将181例ICU患者随机分为预防组(90例),对照组(91例),预防组在对照组广谱抗感染及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乳酸杆菌复合制剂.观察两组患者发生抗生索相关性腹泻情况.结果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在预防组出现8/90例(8.89%),对照组出现23/91例(25.27%),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发生率绝对值下降16.38%.结论 乳酸杆菌复合制剂可以预防和减少ICU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病率,降低住院费用.
-
益生菌制剂在1例老年患者抗生素相关腹泻中应用的循证护理
目的 运用循证方法,为老年患者抗生素相关腹泻合理治疗和预防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PICO原则(出现问题、寻求干预措施、对比以往措施、践行循证证据),根据患者病情,提出临床问题,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CCRT、DARE、MEDLINE及CNKI,查找筛选高质量临床文献证据,探索佳治疗方案.结果 共检索出可用做证据的文献6篇,其中4篇来自Cochrane图书馆,1篇来自MEDLINE,1篇来自CNKI;证据质量优良,推荐级别较高.证据表明:益生菌制剂应用于老年患者抗生素相关腹泻(AAD)的治疗是安全且有效的,不过目前关于益生菌制剂用于老年患者AAD治疗的剂量、使用时间及是否应采取多重菌群联合治疗等问题还不明确,应结合患者的病情、药物易得性、半衰期等各方面因素做出选择.结论 通过利用循证的方法对文献进行总结和评价,并把证据应用于临床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护理实践,促进护理质量提升.
-
抗生素相关腹泻识别与处理
抗生素相关腹泻(AAD)为抗生素应用的重要并发症,可分为感染性AAD及非感染性AAD.感染性AAD常见的病原菌为艰难梭菌,其临床表现严重,并可引起伪膜性肠炎.非感染性AAD为临床常见的AAD类型,临床症状轻.AAD的首要治疗为调整或停用抗生素,并可联用菌群调节剂等,对于怀疑为感染性AAD者,可经验性给予肠道内应用万古霉素或甲硝唑治疗.合理的抗生素、微生态制剂的使用是预防AAD的有效措施.
-
益生菌治疗小儿抗生素相关腹泻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探究分析益生菌治疗小儿抗生素相关腹泻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儿科收治的确诊为抗生素相关腹泻的患儿174例,并将其分为各有87例的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思密达治疗,给予观察组益生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观察组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腹泻的次数均较治疗前有所减少,且观察组减少的幅度及终改善程度明显较对照组大(P<0.05);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且P<0.05,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将益生菌应用于小儿抗生素相关腹泻的治疗中,可有效改善患儿的腹泻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
细菌性感染患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细菌性感染患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为临床有效预防和控制细菌性感染患儿AAD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江西省广昌县人民医院2012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肺部细菌性感染患儿15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感染诊断标准(卫医发[2001]2)将病例分为AAD观察组及非AAD对照组.从患者病志中采集并分析两组病例的一般临床、临床表现、出现腹泻症状2个月内抗生素使用情况(应用种类及应用时间)、炎症指标:如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及住院时间等.结果 150例患儿中52例(34.7%)发生AAD,98例(65.3%)未发生AAD.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肺部感染患儿的年龄越小、抗菌药物应用时间越长、血中性粗细胞比例越高、住院时间越短,患儿AAD的发生率越高;常见抗菌药物引发AAD的几率为: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χ2=7.210,P=0.02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2个危险因素,即抗菌药物应用时间和抗菌药物类型.AAD患儿经停用或更换抗菌药物后34例(52.70%)腹泻于7d内痊愈,10例(19.2%)好转.结论 肺部细菌性感染患儿AAD的发生率与患儿的年龄、住院时间、抗菌药物应用种类及应用时间等有关.
-
嗜酸乳杆菌合生元对抗生素相关腹泻大鼠肠道菌群和肠黏膜损伤的作用
抗生素相关腹泻(AAD)是抗生素治疗常见的不良反应.随着抗生素应用的日益广泛.AAD病例逐年增多.目的:探讨嗜酸乳杆菌与低聚异麦芽糖(IMO)组成的合生元对AAD大鼠肠道菌群和肠黏膜损伤的作用.方法:5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四组模型组以盐酸林可霉素灌胃6 d诱导AAD,之后其中一组予0.9%NaCl溶液灌胃7 d作为自然恢复组,另三组分别予低、中、高剂量合生元灌胃7 d.正常对照组仅予0.9%NaCl溶液灌胃7 d.行肠道菌群分析后处死各组大鼠,行肠黏膜形态学观察和图像分析.结果:AAD模型大鼠肠道菌群失调,小肠黏膜水肿、糜烂、萎缩、坏死、脱落,绒毛排列紊乱、稀疏.不同剂量合生元组肠道菌群失调均有所改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小肠黏膜病变均轻于自然恢复组,尤其是中、高剂量合生元组,小肠黏膜厚度、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较自然恢复组显著增加(P<0.01).结论:嗜酸乳杆菌合生元对AAD大鼠肠道菌群失调和肠黏膜损伤有一定治疗作用.
-
嗜酸乳杆菌合生元对抗生素相关腹泻大鼠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嗜酸乳杆菌(L.acidophilus)和低聚异麦芽糖(IMO)组成的合生元对抗生素相关腹泻(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 AAD)大鼠肠黏膜生物屏障、免疫屏障和机械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以盐酸林可霉素复制AAD模型,治疗组采用不同剂量的合生元灌胃,分别在实验第6d、第9d、第13d进行肠道菌群分析、肠黏膜SIgA检测(放射免疫分析)和肠黏膜形态学观察.结果:AAD大鼠肠道菌群失调,肠黏膜组织中SIgA水平下降;给予合生元后能调节肠道菌群失调、促进肠黏膜SIgA水平的分泌,促进小肠绒毛的修复,尤以中高剂量组较为明显.结论:嗜酸乳杆菌和低聚异麦芽糖组成的合生元配方对AAD大鼠肠黏膜生物屏障、免疫屏障和机械屏障均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
用于抗生素相关腹泻的药物——Tolevamer
抗生素相关腹泻(antibiotic-assoiated diarrhea,也称Clostridium difficile-associated disease,CDAD)是指由于使用抗生素造成病人肠内正常菌群的失调、梭状芽胞杆菌生长过度而导致的腹泻.
-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剂预防小儿抗生素相关腹泻38例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剂预防小儿抗生素相关腹泻(AAD)38例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细菌性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8例,两组均按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剂.对照组不予任何微生态制剂.结果 实验组AAD的发生率为11%,对照组AAD发生率为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以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AAD发生率为高,其次为阿莫西林,再次为头孢呋辛.实验组腹泻持续时间为(2.1±1.0)d,对照组为(4.2±1.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应用抗生素治疗小儿细菌性肺炎的同时,应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剂可有效地预防抗生素相关腹泻的发生,但其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纤维结肠镜检在儿童抗生素相关腹泻病诊治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纤维结肠镜检在儿童抗生素相关腹泻病(AAD)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18例临床确诊抗生素相关腹泻患儿采用非麻醉方法行纤维结肠镜检查.结果:18例AAD儿童结肠镜下表现为结肠黏膜呈弥漫性充血、水肿、血管分支模糊不清或消失14例,散在阿弗他溃疡,周围绕以红晕3例;散在的糜烂溃疡及出血1例,未见假膜性肠炎表现.病变部位:乙状结肠及直肠9例,结肠脾曲及降结肠2例,横结肠3例,结肠肝曲及升结肠4例.18例患儿均行结肠黏膜活检,镜下为非特异性炎性变化.结论:儿童抗生素相关腹泻结肠镜表现均为非特异性炎性变化,较成人AAD镜下表现轻.儿童纤维结肠镜检查安全、快速、在儿童AAD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值得应用及推广.
-
中美艰难梭菌A-B+株毒力编码区域转录及B毒素表达的研究
目的 研究中国艰难梭菌A-B+型分离株BJ08和美国艰难梭菌A-B+型暴发流行株US1的毒力编码区域PaLoc各基因转录及B毒素的表达,为预防和控制中国可能暴发的艰难梭菌感染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每隔3h提取BJ08与US1艰难梭菌和培养上清,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测定各时间段两菌株毒力编码区域PaLoc各基因(tcdA、tcdB、tcdC、tcdR、tcdE)的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BJ08和US1各时间段的细胞和培养液上清中B毒素的含量.结果 US1的生长速率稍快于BJ08,衰退速率显著快于BJ08(P<0.05);它们都不表达A毒素,但是都检测到tcdA基因的转录,而且tcdA转录没有明显差异.BJ08的tcdB、tcdC和tcdE基因的转录要比US1早3h.B毒素在两种菌株的胞内和胞外合成或分泌没有明显差异.结论 中国艰难梭菌A-B+型高分离株BJ08与美国艰难梭菌A-B+型暴发流行株US1相比,有相似的毒力表达或更强的基因调控能力,要警惕中国艰难梭菌BJ08暴发流行的可能.
-
中国部分地区艰难梭菌PCR-核糖体分型及毒素基因多态性研究
目的 了解中国部分地区艰难梭菌聚合酶链反应(PCR)-核糖体型别分布及其A、B毒素基因多态性,为建立适宜中国的艰难梭菌分子检测和分子分型技术提供基础数据,同时在基因水平上为艰难梭菌感染导致的复杂临床表现提供依据.方法 对中国3个城市(北京、广州、济南)分离的64株艰难梭菌临床株进行PCR-核糖体分型,并对不同型别的26株代表菌株的A、B毒素基因进行扩增测序.结果 64株艰难梭菌中,毒素基因型以A+B+型(45株,70.31%)为主,A-B+型19株(29.69%).共存在9种PCR-核糖体型别,以017型(21株,32.81%)为主要型别,其次为001型(13株,20.31%)、012型(11株,17.19%).A-B+菌株中,14株(73.68%)是017型,1株是001型.A、B毒素基因呈现一定的多态性,其中有7种A毒素序列型别(TSTA),6种B毒素序列型别(TSTB),8种A、B毒素序列型别组合(TSTG).结论 我国部分地区的艰难梭菌可能以PCR-核糖体017型为主,A、B毒素基因在菌株间存在多态性,且核糖体型别与毒素基因多态性间存在相对应的关联.应进一步扩大菌株数量和范围,探寻适合我国的分子检测和分子分型方法,从而帮助医院更好地预防和控制艰难梭菌感染.
-
中西医结合治疗抗生素相关腹泻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抗生素相关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1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口服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观察组41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参苓白术散治疗.均治疗1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5.1%,对照组6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抗生素相关腹泻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
培菲康、思密达治疗抗生素相关腹泻100例
目的:探讨抗生素相关腹泻的治疗方法.方法:把200例抗生素相关腹泻分成3组,治疗组给予培菲康、思密达治疗,对照Ⅰ组给予培菲康治疗,对照Ⅱ组给予思密达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对照Ⅰ组总有效率70%,对照Ⅱ组总有效率68%,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培菲康、思密达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有显著疗效.
-
布拉氏酵母对抗生素相关腹泻作用的研究进展
抗生素相关腹泻(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AAD)是抗生素应用的重要并发症.除开抗生素本身对胃肠道的刺激外,AAD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抗生素使用后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造成肠道代谢功能紊乱和致病菌如艰难梭菌的感染.益生菌作为经口服摄入的活体微生物,能帮助肠道恢复正常的菌群结构,从而预防和治疗AAD.多种益生菌己被应用于临床研究,其中布拉氏酵母(Saccharomyces boulardii)作为不同于其它酵母菌株和细菌的真菌类益生菌,在胃肠道适应性、安全性上有独特的优势.实验研究表明,布拉氏酵母在防治AAD中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多个随机对照试验将布拉氏酵母应用于防治AAD,系统性综述结果表明布拉氏酵母是防治AAD的强烈推荐菌.
-
中西医结合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抗生素相关腹泻13例临床体会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病率、发病因素、危害性,进一步探讨中西医结合防治抗生素相关腹泻。方法:对2013年就诊的13人次 COPD 患者合并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联合使用抗生素种类越多,抗生素使用时间≥7天,腹泻发生率越高;使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防治,可明显缩短腹泻时间。结论: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预防抗生素相关腹泻的关键措施;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抗生素相关腹泻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良好效果。
-
益生菌预防儿童腹泻的效果研究——基于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的meta分析
目的 评价益生菌预防儿童腹泻发生的有效性.方法 在Pubmed,Embase,ClinicalTrials.gov,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系统检索截至目前发表的所有采用益生菌预防儿童腹泻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RCT),排除益生菌对治疗儿童腹泻相关的RCT.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不同研究的相对危险度,采用森林图及Egger检验判断发表偏倚,并采用I2来检验异质性大小,采用亚组分析判断益生菌对所有抗生素相关腹泻、艰难梭菌相关腹泻以及轮状病毒腹泻的预防效果.结果 终共纳入20篇RCT研究,共有1977名儿童预防性服用了益生菌,并有1947名中儿童服用安慰剂等对照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儿童预防性服用益生菌,相比安慰剂等对照措施,能显著减少51%的腹泻发生率,相对危险度(RR)值为0.49,95%置信区间(CI):0.39 ~0.62,P<0.001;其中抗生素相关腹泻发生率显著减少59%,(RR =0.41,95% CI:0.29 ~0.59,P< 0.001);艰难梭菌相关腹泻及轮状病毒相关腹泻发生率分别减少66%(RR =0.34,95% CI:0.15~0.76,P=0.008)和37%(RR =0.63,95% CI:0.43~0.92,P=0.016).结论 儿童预防性服用益生菌,能显著减少腹泻的发生,尤其是抗生素相关腹泻,包括艰难梭菌相关腹泻及轮状病毒相关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