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耳穴按压在纤维结肠镜检中的应用

    作者:许梅

    通过在纤维结肠镜检中应用耳穴按压配合检验,患者容易接受,可加强解痉、止痛、镇静、调节肌张力等作用,减少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并发症,提高了纤维结肠镜检查的成功率.

  • 超声诊断多发结肠癌1例

    作者:何家春;孙晓枫;邹丽;何晓玲

     患者男,44岁。大便不畅伴血便两月,无里急后重及腹痛。体检:左下腹隐约可触及直径约4.0cm肿块,压痛不明显。化验:大便隐血。纤维结肠镜检:进入20.0cm处整个肠腔环状狭窄,且一肿块突入肠腔,肿块表面糜烂,质硬而脆,触易出血,镜身不能通过。肠镜诊断为乙状结肠下段占位病变。取样病检为结肠腺癌。术前准备时进行B超检查,其声像图特征如下:乙状结肠段可见一4.0cm×1.9cm假肾征肿块,外周呈不规则低回声,厚约1.0cm,中心部位为偏心性不规则气体回声(图1)。横结肠邻近脾曲处见类似假肾征肿块,大小约4.6cm×2.5cm,外周呈低回声,厚度约1.7cm(图2)。附近可见一低回声结节约1.1cm×1.0cm。超声提示:结肠多发占位病变,结合临床考虑多发结肠癌伴淋巴结肿大。手术结果:乙状结肠见一肿块,大小约4.0cm×3.0cm,质硬、苍白,已突破浆膜层,肠腔环形狭窄,尚未完全梗阻,横结肠距脾曲5.0cm处见同类肿块,局部淋巴结肿大。术后诊断为多发结肠癌。病理诊断:结肠腺癌(横结肠、乙状结肠)T3N0M0 Ⅲ期。

  •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伴肝转移一例

    作者:王超;佟伟华;曹雪源;王权

    患者女,62岁.因肛门间断坠痛1个月就诊.肛诊:自齿状线起至直肠6 cm处有一肿物,约6 cm×8 cm大,表面黑色.纤维结肠镜检:肿物局限于齿状线及直肠,肠腔狭窄,内镜勉强通过.肿瘤活检病理诊断:直肠恶性肿瘤,黑色素瘤可能性大.

  • 大肠早期癌自体荧光内镜定位诊断系统

    作者:张阳德

    大肠癌的发病率高,居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前列,年发病率高达35~50/10万人,近年发病率有增高趋势.过去20年中,早期大肠癌5年生存率>90%,而中晚期病人的5年生存率<50%.大肠癌病人的存活期直接依赖于诊断时的病情,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目前诊断大肠癌的主要手段有大便隐血试验筛选、全消化道钡餐、B型超声波和纤维结肠镜检等.隐血试验筛选、全消化道钡餐、B型超声波等检查必须是大肠内肿块处于进展期,已发生溃疡出血和明显凹陷或隆突于肠腔时才有可能发现,并且要通过肠镜检查取组织活检,才能确诊.

  • 以左下腹痛为主要表现的游走肾1例

    作者:张立颖

    1 病历报告患者,男,65岁,因反复左下腹疼痛3年加重1个月入院.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下腹持续性胀痛,无放射痛,以夜间为重,影响睡眠,无其他不适.曾行纤维结肠镜检示结肠小息肉,已随镜取出,后一直按慢性结肠炎治疗而行药物灌肠、口服中药(具体药名、方剂不详)症状无明显缓解,门诊以腹痛待查收入院.

  • B超诊断盆腔游离义齿一例

    作者:李世存

    患者男性,38岁,因间断性血尿3个月于1994年5月9日入院.无尿频、尿急、尿痛、发热等.半年前不慎将义齿吞下,后无任何不适,出现血尿就诊.查体无阳性发现.腹部X线平片、钡剂灌肠及CT检查均示盆腔内金属异物,位于肠腔内或外不能肯定:纤维结肠镜检示结肠腔内未见异物.

  • 大便功能障碍的康复护理

    作者:何成奇;熊素芳;熊恩富

    1.大便潴留的护理:(1)治疗原发病为前提;(2)饮食护理:首乌苁蓉木耳粥,每日1次,蜂蜜水每日3杯,红苕玉米粥每日1次,凉拌生韭菜佐餐;(3)中药护理:藩泻叶10 g或生大黄10 g泡水饮用;(4)西药护理:开塞露,便前使用,每次1~2支;乳果糖:保留水分软化大便,减少对氨的吸收,2.75g每日2~4次;(5)排便训练:排便频度以每2~3日1次为宜,排便时间要与患者以往的习惯相符,便前15 min可喝1杯热开水引起胃结肠反射,然后用手掌揉按腹部10~30次,排便尽量在坐位进行;(6)运动护理:屈双髋、直腿拾高、仰卧起坐、腹背运动、原地跳跃,双手揉腹。每个动作20次,每日2~3次。2.大便失禁的护理:少见于中风急性期或肛漏,主要加强局部清洁护理和原发病治疗,每日作提肛运动30遍。改良灌肠方法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观察河北省人民医院(050051) 刘春霞,汪晓宁,宋丽红将柳氮磺胺吡啶2.0、锡类散1.0、庆大霉素16万U、2%普鲁卡因10 ml(出血病人加用云南白药2.0),用37~40℃生理盐水100 ml溶解,抽人50~100ml注射器,经肛管缓慢注入肠道病变部位。肛管插入深度及患者所取体位根据纤维结肠镜检所示病变部位而定。14 d为一疗程。直肠插管7~12 cm,俯卧位;乙状结肠插管25~30cm,臀高俯卧位;全结肠插管30cm,臀高俯卧位;全结肠+直肠插管25~30cm,臀高俯卧位与俯卧位交替。灌肠前30 min嘱患者尽力排空大便,可减少粪便对肠道的刺激,减少肠蠕动,以利于药物的充分吸收利用。插入肛管时动作轻柔,防止损伤肠粘膜,灌肠后嘱患者尽力保留3~4 h,每晚睡前灌肠1次,以确保药物的有效作用时间。

  • 新斯的明:急性结肠假性梗阻安全有效的治疗

    作者:

    Trevisani GT,et al.Dis Colon Rectum,2000,43(5):599 Ogilvie综合征又称急性结肠假性梗阻(actue colonic pseudo-obstruction,ACPO),是常见而有潜在危险的疾病,表现为具有急性大肠梗阻的症状、体征和放射学表现而无明显机械性梗阻的原因。如果不予治疗,ACPO很快进展为缺血坏死和结肠穿孔,病死率高达50%。ACPO发病机理尚不清楚,80%是其它临床情况的并发症,常见的是妊娠、剖腹产术、盆腔手术和外伤。多数学者认为是交感神经兴奋或副交感神经抑制的自主神经功能不平衡导致ACPO。本文验证新斯的明通过与乙酰胆碱在胆碱能传递位点竞争性地与胆碱酯酶结合增强胆碱能作用而加强兴奋性副交感活性,可恢复ACPO病人的肠蠕动。 方法:1995~1998年在Fletcher Allen Health Care和Cleveland Clinic Foundation 的28例病人根据急性大肠梗阻的症状、体征和放射学表现诊断为ACPO,无腹膜炎表现,腹部平片未见游离气体并排除机械性肠梗阻。临床诊断经水溶性造影剂的对比灌肠或纤维结肠镜检查证实。所有病人都是由于重大疾患或外科手术住院期间引起ACPO,当保守治疗无效(腹胀加重、盲肠直径增加或盲肠直径>10cm)时给予新斯的明。新斯的明2.5mg在>3min时间内缓慢静推,同时检测心电图、血压、氧饱和度。当出现严重的心动过缓(心率<50/min),给予阿托品1mg。新斯的明给药后持续监测至少20min,治疗后拍摄腹部平片评价结肠减压的程度。临床和放射学证实的迅速结肠减压和肠功能恢复正常认为是治疗成功。新斯的明的禁忌证包括使用β阻滞剂、酸中毒和近期心肌梗死。 结果:28例中24例(86%)立即缓解,26例 (93%)完全治愈,开始排便时间3s至10min不等。2例无效,其中1例经肠镜证实乙状结肠癌,1例新斯的明治疗5天后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新斯的明注射无严重副作用或并发症,常见的主诉包括腹部痉挛、恶心、头痛和出汗。无因严重心动过缓需注射阿托品和梗阻症状复发者。 结论:本文证实ACPO是副交感神经过度抑制而不是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的结果。新斯的明抑制乙酰胆碱的水解,通过促进神经肌肉接头神经冲动的传递增强胆碱能活性。新斯的明治疗使ACPO迅速缓解,副作用小,是ACPO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王汉涛摘译喻德洪审校)

  • 伴有明显低IgA血症的克隆病2例

    作者:余健;刘雪梅;刘静

    例1.患儿男,6岁,因反复阵发性右下腹痛伴腹泻5个月入院,大便每日5~8次,腹泻常因进食和精神因素加重,偶有里急后重感.在其他医院多次按"慢性菌痢”、"慢性肠炎”治疗无效.病情时轻时重,近1个月来常诉右膝关节痛.否认结核病史,无血吸虫接触史,按时进行预防接种.家族中无类似病史.体检:体温36.1℃,体重16kg.慢性病容,消瘦,双肺及心脏听诊无异常.腹软,无包块,脐周及右下腹有轻压痛,无反跳痛,肝、脾未触及,肠鸣音活跃.实验室检查:大便常规:黄色稀便,粘液少许,偶见白细胞.大便潜血试验(+).大便培养(-).血沉98mm/h.血免疫球蛋白:IgG12.42g/L,IgM1600mg/L,IgA60mg/L,补体C32.20g/L.OT试验(-).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可见回肠末段及回盲部肠管僵直,有裂隙状溃疡,边界不规则,周边小结节隆起.纤维结肠镜检:插入85cm至回盲部,见跳跃式分布的粘膜病损,为长0.7~1.0cm的溃疡,深达肌层,粘膜红,结节不平,病变粘膜质硬.病变段肠粘膜活检为非干酪坏死性肉芽肿.诊断:克隆(Crohn)病.确诊后予以泼尼松治疗.

  • 直肠癌26例临床分析

    作者:杨晓春;徐鹤飞;班甡生

    1 临床资料 ①一般资料:1996年3月-2001年12月共手术治疗直肠癌26例,男11例,女15例,年龄19~82岁,平均55.6岁;30岁以下2例(7.7%),31~40岁3例(11.5%),41~50岁3例(11.5%),51~60岁8例(30.8%),61~70岁7例(26.9%),71岁以上3例(11.5%).症状分别有消化不良、大便习惯改变、腹泻、便血、腹痛、腹胀、不完全肠梗阻、贫血、消瘦等,术前经肛门指检或纤维结肠镜检肿瘤下界距齿状线4~9 cm,平均6.1 cm,经术前病理或术中快速病理证实为直肠癌.②手术方法:根治性手术是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主要有二种术式:①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对于距齿状线7 cm以内的直肠癌,不保留肛管和肛门及全部肛管括约肌,行乙状结肠腹壁永久性造瘘术(人工肛门),术后终生用肛门袋;②拉下式直肠癌根治术:对于下界距齿状线7~10 cm的直肠癌,在肿瘤远侧紧靠齿状线处切断直肠.会阴部保留肛管,再将直肠和肛管外翻,充分扩肛,将肿瘤切除后的乙状结肠断端拖至会阴部,用4号丝线全层间断缝合.经腹腔上提结肠,使吻合口进入盆底形成一新直肠.

  • 腹壁间叶组织肉瘤一例报告

    作者:杜安强;马辉

    病例女,58岁,因右上腹无痛性包块入院.无腹痛、腹胀,无恶心、呕吐、腹泻、血便,无发热及皮肤巩膜黄染,无明显消瘦.查体:一般情况好,心肺听诊无异常;腹肌软,右上腹饱满,未见肠型及蠕动波,右上腹肋弓下可扪及约12cm×10cm包块,质地中等,表面光滑,边界清,肿块上界至肋弓,活动度小,有压痛,肝脾未触及,肠鸣音正常.纤维结肠镜检提示慢性结肠炎;腹部B超示肝右叶被膜前可见约7cm×5cm偏低回声肿块,边界清晰,形态规则,与其他脏器无关.术中取右肋缘下斜切口,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腹直肌前鞘,切断结扎分离腹壁扁平肌肉,于腹横肌内、腹膜前方可见一约8cm×8cm肿物,包膜较完整,质地中等,基底部上端位于肋弓内,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完整摘除肿物.

  • 监控麻醉在肠镜检查中的应用

    作者:王志仪;张可贤;孙惠华;唐育民;李延福;杨思琼

    目的 评价异丙酚、咪唑安定在县委结肠镜检查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30例拟作结畅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异丙酚组(P组)、咪唑安定组(M组)、异丙酚复合咪唑安定组(PM组)。每组10例,分别入、咪唑安定、异丙酚复合咪唑安定,并观察记录各项指标.结果 3组患者的血压在麻醉诱导后2~3min均有一过性降低(1.1-1.3kPa),但与用药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心率及指标血氧饱和度均无明显改变;3组患者的镇静均较好,满意度较高.结论 异丙酚和咪唑安定均能安全地应用于监测的肠镜检查,二者合用更能发挥其各自的药理效能.

  • 成人肠套叠13例诊治分析

    作者:肖宝来;胡小苗;沈霞蔚;蒋雪峰;田夫

    成人肠套叠发病率较小儿肠套叠低,多为继发性,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1].本院2008年1月-2013年1月共诊治成人肠套叠13例,总结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13例中男8例,女5例,年龄38~72岁,平均56岁.病程3d~9个月.13例患者均有阵发性腹痛及不完全肠梗阻表现,恶心呕吐5例,便血2例,腹部包块9例,部分患者包块时大时小.1.2 影像学检查 13例均行腹部B超检查,5例呈同心圆征、靶环征或假肾征,考虑肠套叠,其余病例提示腹部肿块.13例均行腹部立位平片,示不同程度的肠梗阻,其中2例表现为完全性肠梗阻,11例表现为慢性不完全性肠梗阻.6例行X线钡灌肠检查,3例怀疑肠套叠,1例行纤维结肠镜检查证实为肠套叠.4例行腹部CT检查,表现为靶征或彗星尾征,提示肠套叠.回回肠型4例均为顺行套叠,包括回肠肿瘤2例,小肠憩室1例,肠粘连刺激诱发l例;回结肠型5例,包括回肠肿瘤3例,回肠息肉1例,回盲部肿瘤1例;结结肠型4例均为结肠癌.

  • 臀部锐器伤致直肠损伤出血5例

    作者:李爱然

    臀部锐器伤致直肠损伤出血5例,男4例,女1例,14~39岁,平均29岁.致伤原因:刀刺伤4例,锐性铁器刺伤1例.伤后直肠出血时间:受伤当时4例,伤后1年1例.出血原因:直接刺破直肠4例,损伤直肠营养血管形成假性动脉瘤致直肠迟发穿孔并出血1例.诊断及处理:用18号导尿管经开放伤口伸入并经直肠指诊及直肠镜明确出血部位,行灌肠、清创填塞出血、引流术治愈4例.原伤口愈合1年后迟发直肠出血,通过数字式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明确出血部位并行介入栓塞加剖腹探查(动脉瘤切除,近端结扎,病变肠管切除吻合)1例.结果:切口感染1例,无直肠外瘘及直肠狭窄.迟发直肠出血罕见,经直肠指诊、纤维结肠镜检均未发现出血部位,经DSA检查并结合术中探查才明确出血原因与臀部外伤史有关.故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其外伤史对诊断有一定参考意义.

  • 小儿结肠息肉168例报告

    作者:王玲君;李海;姚桂琴

    1988年4月至2002年10月,我院应用成人纤维结肠镜检出小儿结肠息肉168例(362枚).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文168例患儿,男126例、女42例,其中1~4岁19例,5~11岁102例,12~14岁47例.临床症状为便血118例(70.24%),腹痛39例(23.21%),无明显症状6例(占3.57%),腹泻、腹痛、便秘等其他表现者极少见.

  • 小肠神经鞘瘤一例报告

    作者:杜安强

    患者, 男, 60岁, 以发现腹部无痛性包块一月余为主诉入院。无腹胀, 无恶心、呕吐, 无呕血、黑便, 伴头晕、乏力, 无发热, 无明显消瘦, 大小便正常。既往患贫血半年, 经常服用铁剂等治疗好转。查体: 一般情况好, 中度贫血貌, 心肺无异常; 腹平软, 未见肠型及胃蠕、动波, 脐周可扪及约8 cm×7 cm大小包块, 质中等, 表面光滑, 活动度大, 无压痛, 肝脾不肿大, 无移动性浊音, 肠鸣音正常。化验血常规: Hb 65 g/L, WBC 7.2×109/L, N 0.63, L 0.37, 大便潜血(-)。腹部B超示: 腹部包块考虑来自肠道可能性大, 纤维结肠镜检示: 所见肠腔粘膜大致正常。入院诊断: 腹部包块待查: 小肠肿瘤? 即在硬外麻下行剖腹探查术, 术中所见: 距屈氏韧带约25 cm处空肠肠壁上可见约7 cm×6 cm×5 cm大小肿物, 质硬, 色暗红, 表面光滑, 与周围组无粘连, 活动度大, 所属肠系膜淋巴结无肿大, 切除肿物及其所连空肠, 行空肠端端吻合术, 术后病检报告: 小肠神经鞘瘤。经抗感染、补液及对症支持疗法, 伤口甲级愈合, 住院病情痊愈出院。

  • 纤维结肠镜检在儿童抗生素相关腹泻病诊治中的应用

    作者:黄娟;罗燕军;何学琴

    目的:探讨纤维结肠镜检在儿童抗生素相关腹泻病(AAD)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18例临床确诊抗生素相关腹泻患儿采用非麻醉方法行纤维结肠镜检查.结果:18例AAD儿童结肠镜下表现为结肠黏膜呈弥漫性充血、水肿、血管分支模糊不清或消失14例,散在阿弗他溃疡,周围绕以红晕3例;散在的糜烂溃疡及出血1例,未见假膜性肠炎表现.病变部位:乙状结肠及直肠9例,结肠脾曲及降结肠2例,横结肠3例,结肠肝曲及升结肠4例.18例患儿均行结肠黏膜活检,镜下为非特异性炎性变化.结论:儿童抗生素相关腹泻结肠镜表现均为非特异性炎性变化,较成人AAD镜下表现轻.儿童纤维结肠镜检查安全、快速、在儿童AAD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值得应用及推广.

  • 婴幼儿溃疡性结肠炎1例

    作者:昌晓军;卢宏柱;伍晓红

      患儿,男,1(10)/(12)岁。因反复腹泻粘液血便和脓液1年入院。病初为稀便,3~5次/日,逐渐便尾带红白粘液,后为暗红色血水样便,便前多有腹痛,便时里急后重,便后腹痛缓解。时有间断低热,食欲欠佳,精神萎糜,不活泼。父母健康,无类似病史。T 36.8℃,P 120次/min,R 28次/min,体重8.5 kg,身长80.2 cm,慢性贫血貌,方颅,前囟0.8 cm×1 cm,口腔粘膜可见4个直径为0.3 cm~1.1 cm溃疡灶。心肺未见明显异常。由于腹泻迁延不愈,故行纤维结肠镜检。其结果为:肠粘膜粗糙不平,各肠段均见云絮状充血,水肿,广泛存在溃疡、糜烂,粘膜质脆,触之易出血,肠血管网络模糊不清,肠腔形态无异常,所检肠段未见异常赘生物(图1,见插页Ⅱ),病检示慢性炎症。诊断:溃疡性结肠炎。给予抗感染,维持营养,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改善贫血,纠正低蛋白血症,解痉,止痛,激素等治疗2周,好转出院。

  • 小剂量依托咪酯复合丙泊酚用于纤维结肠镜检查的临床效果

    作者:姚晓;姚龙;刘黎;王琴凤;魏晓冬

    目的 探讨小剂量依托咪酯复合丙泊酚用于纤维结肠镜检查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来本院行无痛纤维结肠镜检查的患者800例,ASA I或Ⅱ级.随机分为小剂量依托咪酯复合丙泊酚组和单纯丙泊酚组.观察并记录麻醉前、麻醉后5 min,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记录两组患者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呼吸抑制、体动、肌颤、恶心呕吐、注射痛等;记录两组患者的麻醉清醒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患者MAP在麻醉后均有不同程度降低,HR也明显减慢(P<0.05),但SpO2变化不明显;两组间比较,麻醉后依托咪酯复合丙泊酚组MAP明显较高,HR明显较快(P<0.05);术中呼吸抑制(P<0.05)、注射痛(P<0.01)发生率明显降低,但肌肉震颤明显增多(P<0.05);两组患者术中体动、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和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剂量依托咪酯复合丙泊酚用于纤维结肠镜检查临床效果确切,与单独应用丙泊酚比较,术中能维持相对安全的循环水平,同时也降低了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罕见原因致下消化道出血一例

    作者:田夫;姚远;黄强

    患者男, 61岁。因突发便血 300 ml 2 h伴心慌、腹部不适、晕厥,以下消化道出血入院。无脓血便病史。 1964年曾因“胃溃疡”行胃大部切除术,有高血压病史 10年。入院查体:腹部平坦,脐周轻压痛,未及包块,肠鸣音活跃。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 94 g/L,大便潜血 (+++ ),肝、肾功能及电解质正常。癌胚抗原: 3.7 ng/ml。 B超:肝脏切面形态大小正常,肝内回声分布不均匀;可见间隔的强光带回声,呈网状分布,肝内外胆管未见扩张;门脉不宽,内径 12 mm;胆囊区未见正常胆囊回声,可见 38 mm× 13 mm的弧行强光带回声,后方伴身影,身影宽 26 mm,脾厚 38 mm,脾静脉不宽。结论:血吸虫病肝,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第 1次纤维结肠镜检示:结肠肝曲可见不规则肿物生长,高低不平,充血、靡烂,组织脆,易出血,取活检 3块。镜检诊断:结肠癌。病理诊断:炎性肉芽组织。半月后再次行纤维结肠镜检示:横结肠肝曲可见直径约 1.5~ 2.0 cm之菜花样肿块,呈分叶状,易出血,取活检。病理诊断:送检结肠黏膜呈炎性改变。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中见:结肠肝曲与胆囊紧密粘连,形成胆囊结肠瘘,胆囊内有 3.0 cm× 2.5 cm× 2.5 cm大小胆固醇结石嵌顿于胆囊 -结肠瘘口处,结肠瘘口周边形成炎性肉芽组织,另胆囊壶腹部及颈部有直径约 1.2 cm及 0.8 cm结石各 1枚。胆囊壁厚 0.6 cm,胆囊管径 0.3 cm,胆总管 0.8 cm。肝呈血吸虫性肝纤维化改变。分离胆囊与结肠粘连,楔性切除结肠瘘口组织,常规切除胆囊。术后病理诊断: (1)慢性胆囊炎; (2)结肠炎性肉芽肿。

30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