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非体外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高龄冠心病患者48例临床分析

    作者:程宇;尹晓清

    目的:探讨非体外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治疗高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OPCAB治疗高龄冠心病患者48例,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以往采用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治疗的老年患者2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辅助呼吸时间、术后引流量、监护时间、术后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等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OPCAB比CABG具有心脏创伤小、术后心脏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性价比高等优点,值得推广。

  • 冠状动脉搭桥术前后左心室局部和整体功能变化的多普勒超声评价

    作者:门晓玉;秦石成

    目的 探讨多普勒超声测定左室局部及整体Tei指数在评价冠心病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前后心功能变化的价值.方法 30例经冠脉造影证实为多支病变并以左主干病变为主(狭窄率≥95%或闭塞)冠心病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TDI)分别测算二尖瓣环后间隔、左室侧壁、前壁、下壁、前间隔及后壁6个位点局部Tei指数,并与传统方法测量的整体Tei指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术后1周二尖瓣环后间隔、左室侧壁、前壁、下壁局部Tei指数测值术后较术前减低(P<0.05),而左室前间隔及后壁的局部Tei指数和整体Tei指数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利用TDI测算的局部Tei指数较传统整体Tei指数能更敏感地发现OPCAB患者的心功能变化.

  •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前后左室舒张早期血流传播速度的变化

    作者:王志斌;李荣;徐平;聂晶;李艳;孙品

    目的检测左室舒张早期血流传播速度(Vp)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前后的变化,以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彩色M-型多普勒测量了48例冠心病患者在OPCAB术前、术后1周和术后3个月的Vp.结果术前Vp是 (35.2±7.5)cm/s,术后1周和术后3个月时Vp分别增加为 (43.6±5.1)cm/s和 (50.5±4.9)cm/s (F=6.01,P<0.01).结论左室舒张功能在OPCAB术后早期较快地得到改善,彩色M-型多普勒测量Vp为准确地评价左室舒张功能在OPCAB术前后的变化提供了新途径.

  •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前后左心房功能的超声心动图研究

    作者:赵林;康维强;杨健;贾三庆;滕一星;宁静

    目的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声学定量技术(AQ)检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前后左心房功能的变化.方法应用TTE的AQ技术检测46例行OPCAB患者术前和术后左心房功能各指标,并检测6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 OPCAB患者术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左房各时相容积、左房射血分数和左房射血量均明显增高(P<0.01).OPCAB后左房各时相容积减小(P<0.05~0.01),而左房射血分数和左房射血量明显增加(P<0.05~0.01).结论 AQ技术可定量检测左房储备和收缩功能;OPCAB术后左心房功能得到明显恢复.

  •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前后肺动脉楔嵌压的经食管超声研究

    作者:康维强;赵林;王海存;马骏;柏本健;杜日映;万峰

    目的应用经食管多普勒超声心动图(TEE)检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前后肺动脉楔嵌压(PCWP)的变化.方法应用TEE检测46例行OPCAB前后二尖瓣血流频谱(MVF)和肺静脉血流频谱(PVF),同步应用心导管技术检测PCWP.对所测量指标进行术前术后对比分析,并将PCWP与TEE所测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OPCAB前后能反映左室收缩舒张功能的TEE测量指标和PCWP有明显改善;MVF与PVF的各指标与PCWP有相关性(r=0.30~0.76,P<0.01~0.05),其中反向A波峰值血流速度(PVa)、反向A波速度时间积分(VTIpva)及MVF与PVF相结合的指标Tpvadt-mvadt、Tpvat-mvat相关性好(r=0.75~0.89,P<0.001).结论 TEE检测PVF和MVF所得各指标可用来估算PCWP,对OPCAB疗效进行评价;OPCAB术后即刻左室功能有改善.

  • 实时三平面应变率评价冠状动脉搭桥术前后左室长轴局部收缩功能

    作者:李荣;卜培莉

    目的 探讨实时三平面应变率成像技术评价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前后左室长轴局部收缩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实时三平面应变率成像技术检测OPCABG前后室间隔及左室壁各节段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结果 与术前比较,OPCABG术后1周部分节段SRs增加(P<0.05),术后3个月各节段SRs进一步增加(P<0.05).结论 OPCABG后,左室长轴局部收缩功能明显改善;实时三平面应变率成像技术可以定量准确评价OPCABG前后左室长轴局部收缩功能的变化.

  • 连续272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分析

    作者:陈生龙;陈彧;万峰

    目的:总结分析2005年度连续272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的早期临床结果.方法:连续完成OPCAB手术272例.平均远端吻合口数目(3.2±0.9)个,搭桥材料取乳内动脉258例,桡动脉107例,大隐静脉265例.结果:心绞痛症状缓解,机械通气时间(13±5) h,输血190例,监护时间(52±15) h.术后并发症:纵隔炎0例,围手术期心肌梗死3例,新发脑卒中1例,新出现的肾功能不全1例,室颤6例,二次开胸止血3例.主动脉内球囊反搏30例.住院死亡4例,死亡率1.47%.结论:OPCAB手术安全可行,近期疗效满意,适宜临床推广使用.

  •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用于非体外冠状动脉搭桥术麻醉诱导的观察

    作者:王学勇;卿恩明;武威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用于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麻醉诱导时镇静深度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60例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Ⅱ级拟行非体外CABG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麻醉诱导前分别静脉滴注0.5 μg/kg(D5组,n=20)、0.7μg/kg(D7组,n=20)及1μg/kg(D1组,n=20),记录入室及给药后Ramsay评分,以及入室后(T0)、右美托咪啶后(T1)、插管前(T2)、插管后即刻(T3)、插管后10min(T4)各时点BIS、HR及SBP.结果:3组患者给药后Ramsay评分与入室后相比均明显升高(P<0.05).3组患者BIS、HR及SBP在给药后均呈下降趋势,D5组插管后即刻HR及SBP均明显高于插管前(P<0.05),且在插管后10min,BIS明显回升,而D7和D1组在插管前后及插管后10min BIS、HR及SBP均无明显变化.组间比较D1组BIS、HR及SBP下降为明显,与D5和D7组相比均P<0.05.结论:诱导前静滴0.7μg/kg右美托咪啶可能更适合于非体外CABG的麻醉诱导.

  • 氨甲环酸与半量抑肽酶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作用比较

    作者:郭志鹏;简锴陶;魏民新;郭志刚;李培军;韩建阁;文其祥;蔡忠

    目的:评估氨甲环酸和半量抑肽酶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的止血作用.方法:112例OPCAB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接受半量抑肽酶(抑肽酶组,n=36)、氨甲环酸(氨甲环酸组,n=36)或等量生理盐水(对照组,n=40).记录术后出血量、输血情况以及其他相关临床指标.结果:抑肽酶组及氨甲环酸组术后出血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抑肽酶组和氨甲环酸组术后D-二聚体水平的升高受到明显抑制(P<0.05).各组围术期血小板计数和黏附率未见显著变化.结论:在OPCAB中应用半量抑肽酶和氨甲环酸是安全的,二者有相近的抗纤溶作用,均能明显减少术后出血、抑制纤溶亢进,但不影响术后血小板功能.

  • 盐酸右美托咪定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的肺保护作用

    作者:张刚

    目的 探究盐酸右美托咪定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的肺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2016年3月~2017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共60例,按进入医院的编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入室后在麻醉诱导前的10分钟,对照组以0.5ug(kg·h)输注1.0ug/kg的生理盐水,观察组输注等量的盐酸右美托咪定,比较两组患者的TNF-α、CC16和IL-10在各个时刻的变化情况.结果 相比较于T0时刻,对照组的IL-10、CC16在其他时刻均比较高,血清IL-10水平在T2和T3时刻时较高;观察组的TNF-α在T2时刻高,IL-10在T2和T3时刻高,CC16上升趋势明显;除T0时刻外,观察组在其他时刻的TNF-α和IL-10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的应该盐酸右美托咪定可以起到很好的肺保护作用,对机体麻醉手术期间出现的一系列炎症反应可以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外科治疗

    作者:郝兴海;黄方炯;王盛宇;李进华;张兆光;来永强

    目的 探讨年龄>40岁的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2002年2月~2009年5月,26例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18例,室间隔缺损4例,房室管畸形3例,三心房1例)合并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单支病变10例,双支病变9例,三支病变7例)接受心脏畸形矫治联合冠状动脉搭桥手术,22例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畸形矫治和冠状动脉搭桥术,4例食管超声引导下行房间隔缺损术中伞堵(intraoperative device closure,IODC)及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OPCAB).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共完成46处远端吻合,同期行二尖瓣置换术2例,二尖瓣成形术3例,三尖瓣成形术5例,房颤射频消融术2例. 结果 1例房室管畸形因肺部感染和多器官衰竭死亡,其余25例康复出院,无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17~105个月,(57.6±24.7)月:1例术后18个月再发心绞痛,未接受再次医疗干预;术后患者心功能和肺动脉高压情况改善;4例杂交手术随访中未发现残余分流、血栓和封堵装置移位等并发症.结论 外科治疗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效果良好.IODC联合OPCAB治疗房间隔缺损安全、有效.

  • 乌司他丁在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中的作用

    作者:高岚;杨拔贤;李绯;周燕艳

    目的:观察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OPCAB)中应用不同剂量乌司他丁对炎性反应和器官功能的影响.方法:30例进行OPCAB的患者随机单盲分为三组,每组10例.对照组(C组)未用药,乌司他丁10万U组(U组)和乌司他丁20万U组(T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缓慢静推.麻醉诱导用依托咪酯0.3mg·kg -1 、咪达唑仑0.05~0.1mg·kg -1 、派库溴铵0.1mg·kg -1 和芬太尼15~20μg·kg -1 静注,维持采用吸入0.2%~1%异氟醚,间断静注芬太尼、咪唑安定和派库溴铵.于诱导前、术毕和术后24h抽血测定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尿素氮(BUN)、肌酐(Cr)、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并用放免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2(IL-2).结果:三组患者术前术后血流动力学无显著差异(P>0.05).AST术后T组24h比C组明显降低(P<0.05).BUN和Cr三组术后均有升高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TNF-α在术后24hU组和T组与C组比较有显著下降(P<0.05).IL-2在术后24hU组和T组较C组明显下降(P<0.05),而且T组比U组更低(P<0.01).结论:OPCAB对机体的侵袭作用较弱,诱导前应用乌司他丁可以促进术后器官功能的恢复,并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 FloTrac监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血流动力学变化

    作者:张静;蔡长华;马虹

    目的:应用经动脉压力波形分析(FloTrae)观察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择期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20例,麻醉前行左桡动脉穿刺,连接FloTrac传感器(Vigileo监测仪),同时行右颈内静脉穿刺,记录患者入手术室后平静时(T1)、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前(T2)、气管插管后30 s(T3)、气管插管后5 min(T4)、切皮(T5)、劈胸骨(T6)、吻合前降支(T7)、吻合后降支(T8)、吻合钝缘支(T9)、关胸(T10)时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排指数(CI)和每搏量变异度(SVV)变化.结果:麻醉诱导后HR略下降,搬动心脏时出现早搏或心率减慢,吻合后降支和钝缘支时心率增快.MAP和CI麻醉后显著下降,以麻醉诱导期、搬动心脏、吻合后降支、吻合钝缘支明显.麻醉诱导期CVP无明显变化,吻合血管时明显上升,术毕回落,但仍高于麻醉前水平.SVV术中变化不大,对预测容量敏感,但手术对SVV干扰较大.结论:FloTrac在OPCABG术中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血液动力学参数,SW对输液治疗反应比CVP敏感.麻醉诱导期、搬动心脏、吻合后降支、吻合钝缘支时血流动力学变化大.

  •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护理体会

    作者:冯雪梅;文华;李立杰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即在患者跳动的心脏表面完成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与传统的CABG相比,它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特别适合高龄、危重、不能耐受体外循环的冠心病患者.我院于2003年6月至2007年8月为96例冠心病的患者实施了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后早期重度低氧血症的风险预测模型探索

    作者:李连镇;梅举;何毅;刘浩;江雪艳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后早期重度低氧血症(POH)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相应的危险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心胸外科自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连续开展的420例OPCABG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48 h内是否出现重度POH分为重度POH组和非重度POH组,应用单因素分析和二元Logisitic回归分析,得出早期重度POH的独立危险因素.利用得到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采集2015年7月至2016年8月行OPCABG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ROC曲线和Hosmer 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对该风险预测模型进行检验.结果 46例术后48 h内出现重度POH,发生率为10.95%.二元Logisi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BMI、术前LVEF、术前血肌酐水平、急诊行OPCABG手术以及术后48 h内行二次关胸止血,是造成OPCABG术后48 h内重度POH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据此建立风险预测模型,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771,Hosmer 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P值为0.725.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风险预测模型能较好地预测OPCABG术后早期重度POH的发生风险.

  • 肺动脉导管与经胸心脏超声测量非体外循环冠搭桥术后心排量的对比研究

    作者:李连镇;梅举;何毅;刘浩;姜兆磊

    目的 对比研究肺动脉导管(PAC)和经胸心脏超声(TTE)测量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后心排量(CO)的偏差和一致性.方法 应用PAC和TTE检测265例OPCABG后患者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相关参数,根据Bland-Altman法分析两方法测量CO结果的一致性,后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造成两方法测量CO结果偏差的原因.结果 两种方法在相同患者同一时间点下测量CO的相关系数为r=0.68,偏差值为(1.82±1.27) L/min,95%置信区间为(-0.67~4.31).射血分数<40%、外周血管阻力<700或>1400 dys·n-1·cm-5,可以直接影响两种方法测量CO的一致性,并且测量时若并发心房颤动、左室游离壁及室间隔节段运动异常、三尖瓣中重度关闭不全、二尖瓣中重度关闭不全和主动脉瓣中重度关闭不全,均可造成两方法测量CO结果的较大偏差.结论 综合分析PAC与TTE的检测结果,才能更好地评价OPCABG后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

  • 心外膜超声结合即时血流测量仪在OPCABG术中的应用

    作者:王圣;程兆云;赵子牛;周胜凯;夏东升;李建强;李广辉

    目的 分析评估心外膜超声结合即时血流测量仪(TTFM)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OPCABG)术中的应用效果及体会.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1~12月共有85例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患者术中应用了心外膜超声及TTFM,其中男性46例、女性39例,年龄44~82岁,平均年龄65.6岁.搭桥采用全动脉化方案(左侧乳内动脉+双侧桡动脉)9例、全静脉化方案(Y型桥)2例,其余均为左侧乳内动脉+大隐静脉常规方案,静脉桥均采用先吻合主动脉近端的方式,且均为序贯桥.术后1、3、6个月进行随访.结果 1例左乳内动脉与前降支吻合后,检测桥血管发现流量低及血流阻力高,遂拆除原吻合口重新做桥血管吻合,再次检测流量及血流阻力满意.其余手术均顺利完成,术毕测桥血管流量及血流阻力均达到临床标准;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无围术期急性心梗及死亡病例,术后无脑血管事件发生,无主动脉损伤等主动脉不良事件,术后短期随访期间无心绞痛复发病例.结论 冠状动脉搭桥术中应用心外膜超声,可以有效避开粥样斑块,将吻合口做在内膜相对光滑的靶血管上,有利于保证吻合口的近、远期通畅;术毕应用TTFM,可以即时检测桥血管流量及血流阻力,保证了手术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 基于快通道心脏外科理念指导的护理干预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夏海娜;高致炳;李大爱

    目的 探讨基于快通道心脏外科理念指导的护理干预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给予基于快通道心脏外科理念指导的护理干预.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下床活动时间、入住ICU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患者、家属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下床活动时间、入住ICU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患者、家属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快通道心脏外科理念指导的护理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有效促进术后康复,且更受患者、家属认可.

  • 乌司他丁对非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肺损伤的影响

    作者:梁治;戚翔;付征;韩建民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患者的肺损伤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OPCABG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乌司他丁组(U组),每15例.U组麻醉诱导后恒速输注乌司他丁6 000 U/kg(30 min内)后,再以1 000 U·kg-1·h-1的速率输注至手术结束;C组采用同样的方法输注等量0.9%氯化钠溶液.分别于麻醉后切皮前即刻(T1)、旁路血管开放时(T2)、术毕(T3)、术后8 h(T4)监测MPAP、PCWP、SVO2、PVR等指标并计算出P(A-a)DO2、RI、QS/QT、VD/VT、Raw、PVR及CL等指标.并于相同时间点及术后24 h(T5)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浆 (IL-6、IL-10 及TNF-α浓度及CD11b/CD18表达水平.结果 与T1比较,2组在T3,T4时P(A-a)DO2、RI、Raw升高,T2~4时PVR升高、CL降低,在T2,T3时IL-6、CD11b/CD18表达升高,T2~5时TNF-α浓度升高(P<0.05或<0.01);与C组比较,U组在T3~4时P(A-a)DO2、RI、PVR降低,在T2~4时VD/VT、OI降低;在T2时CL升高(P<0.05或<0.01),U组在T3时IL-6、IL-10浓度降低,T2~5时TNF-α浓度和CD11b/CD18表达降低(P<0.05或<0.01).结论 乌司他丁可抑制OPCABG患者围手术期的IL-6、IL-10及TNF-α浓度及CD11b/CD18表达水平的升高,减轻肺损伤,达到肺保护的作用.

  •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护理配合

    作者:张丽茹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是利用特殊的手术器械,在跳动的心脏上创造一个相对静止、相对无血的环境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由于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医疗费用低,成为目前冠心病手术治疗的一种重要选择[1].但此类病人病情重,心功能储备差,需要尽快完成搭桥步骤,这给手术的配合提出了新的要求.我院从2007年7月-2009年7月实施OPCABG手术21例.现将手术配合介绍如下.

56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