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肺动脉导管的应用及护理

    作者:李远珍;曾英

    目的:对肺动脉导管的应用和护理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选取17例各类专科手术患者给予肺动脉导管,同时对肺动脉导管应用及护理情况进行观察与数据统计,并对其结果分析.结果:应用肺动脉导管可以明显减少死亡率及并发症.结论:进一步扩大研究样本量以及对肺动脉导管风险进行综合性评估至关重要.

  • 利用容量型肺动脉导管监测心室压力-容量关系的研究与应用

    作者:岳云;赵洪伟

    20世纪70年代Swan和Ganz两人从港湾帆船漂流得到启示,发明了肺动脉漂浮导管(Swan-Ganz catheter),初只能测肺动脉血压和采血样.通过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了解右心前负荷;通过肺动脉楔压(pulmonary anery wedge pressure,PAWP)了解左心前负荷.随后利用温度稀释法实现了测量心排血量(cardiac output,CO).CO测定的出现给血流动力学监测带来了重大变革.很多数据都可以通过CO计算出来.

  • 漂浮导管技术在监测指导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治疗的价值

    作者:吴斌;李玲文;吴高俊;邱俏檬;计光;卢中秋

    目的 评估漂浮导管技术在监测指导急性心力衰竭(HF)患者临床治疗的价值.方法 以48例经常规处理效果不佳的急诊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尽早留置漂浮导管,留置漂浮导管后O.5 h和48 h,记录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心排血量(CO),并计算心脏指数(CI)、左心室每搏做功指数(LVSWI)、右心室每搏做功指数(RVSWI)、体循环阻力(SVR)、肺循环阻力(PVR),然后根据情况选用各种药物治疗.HF 患者根据出院时预后分为病情好转组和病情恶化组,对两组患者留置漂浮导管后0.5 h和48 h HR、CVP、PCWP、CO、CI、LVSWI、RVSWI、SVR、PVR 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33例病情好转患者应用监测漂浮导管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心率、PCWP、CVP明显下降(均P<0.01),SVR、PVR明显下降(P<0.05),CO、CI、RVSWI明显升高(均P<0.05),LVSWI明显升高(P<0.01);与治疗前比较,15例病情恶化患者应用监测漂浮导管治疗后HR、CVP、PCWP、CO、CI、LVSWI、RVSWI、SVR、PVR均无明显改变(均P>0.05).结论 漂浮导管技术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评估病情、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中有重要的价值.

  • 右位心合并动脉导管未闭与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一例

    作者:孙百超;艾永顺;杨东辉

    患者女,42岁,因"反复心悸10余年"住院.入院查体:BP125 mm Hg,心尖搏动位于第五肋间右锁骨中线内0.5 cm,心界不大,心率85次/min,律不齐,呈二联律,胸骨右缘第二肋间可闻及2/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常规心电图(按右位心矫正)提示室性早搏二联律(图1),24h动态心电图显示总心率118 888次,平均心率83次/min,室性早搏总数14 009次,二联律1089次,无室性心动过速.胸片提示右位心(图2).超声心动图显示患者镜面右位心,主动脉和左肺动脉导管,直径约6mm,管长13 mm,左向右分流;主肺动脉内径30 mm,左心室内径50 mm,其余各心腔和大血管内径正常;肺动脉收缩压4mmHg;三尖瓣轻度反流(面积4.4 cm2).腹部超声提示全腹脏器反位.诊断:先天性真性右位心,动脉导管未闭(PDA),频发室性早搏,全腹脏器反位.

  • FloTrac/Vigileo系统用于冠状动脉搭桥术中血流动力学监测

    作者:卢家凯;朱琛;王义军;卿恩明

    目的:观察FloTrac/Vigileo系统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血流动力学监测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其与肺动脉导管(PAC)心排量监测(CCO)结果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50例择期OPCABG的患者,所有患者同时应用连续心排出量(APCO)和CCO进行心排量(CO)监测,分别在切皮前、吻合左冠状动前降支、吻合回旋支、吻合后降支、关胸后5个时间点,测定2种方法监测的CO、心排指数(CI)及其他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术中在固定器放置、改变心脏位置、血管活性药物及使用正性肌力药情况下,APCO监测结果均有所改变,变化趋势与PAC监测结果一致.2种监测方法在各时间点监测的CO值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70,0.59,0.78,0.74及0.85,各时间点CI差值的偏倚范围分别为:(0.39±0.06) L·min-1 ·m-2、(0.48 ±0.12)L·min-1·m-2、(0.26±0.06)L·min-1·m-2、(0.27±0.06)L·min -1·m-2及(0.30±0.05)L·min-1 ·m-2,提示2种方法监测结果有较好的相关性.2种监测方法所得(SVR)在吻合血管时变化趋势与各自监测所得CO变化趋势相反.结论:APCO用于OPCABG术中连续CO监测具有可行性,与PAC监测法所得CO结果相关,监测结果体现了较好的即时性和动态性.

  • 肺动脉导管在感染性休克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谢志毅;刘大为

    目的 探讨肺动脉导管在感染性休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2006年间北京协和医院加强医疗科收治的经初步复苏后放置肺动脉导管(PAC)的7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放置PAC初始与24 h后血流动力学参数、乳酸、APACHE Ⅱ评分及28 d住院生存状况.结果 70例患者中存活28例,死亡42例,28 d总住院病死率为60%.初始血流动力学参数中,心率、血乳酸水平、APACHE Ⅱ评分死亡者显著高于存活者;24 h血流动力学参数中,平均动脉压(MAP)死亡者显著低于存活者,肺动脉嵌压(PAWP)、血乳酸水平、APACHE Ⅱ评分死亡者显著高于存活者,其他指标存活者与死亡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死亡者中有15例患者接受了超剂量的去甲肾上腺素治疗,7例接受了超剂量的多巴胺治疗.初始和24 h是否达到超常氧输送、早期目标指导性血流动力学支持治疗(EGDT)目标,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24 hMAP、24 h PAWP为独立预后指标.结论 感染性休克患者经初步复苏后采用PAC监测未显示出存活者与死亡者初始血流动力学特征存在差异,24 h后死亡者的PAWP高于存活者.存活者与死亡者间是否存在全身血流动力学特征差异,不是应用PAC的基础,其监测价值应在于平衡高动力循环需求与心功能抑制间的关系.

  • 肺动脉导管在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围产期的应用

    作者:王腾科;卢家凯;陈峣;李强;叶清;高洁;孙建萍;耿丽敏;王慧

    目的 探讨肺动脉导管(PAC)在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围产期的应用,为PAC在此类患者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2014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综合外科ICU收治的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留置与未留置PAC患者的临床及预后.结果 术前超声心动图测量肺动脉收缩压,留置PAC患者为(103.0±24.1) mmHg(1 mmHg =0.133kPa),未留置PAC患者为(96.4 ±27.3) 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5).超声心动图测量肺动脉压与PAC测量肺动脉压比,有高估或低估的可能,差值波动在-38.4 ~ 49.5 mmHg.与未留置PAC患者比,留置PAC患者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比例较高(20.0%比3.2%);术中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比例高(89.1%比65.1%);去甲肾上腺素、多巴酚丁胺、西地那非、前列地尔、伊洛前列素及低分子肝素的使用较多;病死率较高(16.4%比3.2%);低体重儿(63.9%比30.6%)、极低体重儿(19.4%比13.9%)的比例较高;人工流产比例略低(5.5%比17.5%).留置PAC患者术后ICU停留时间[6.0(5.0)d比1.0(3.0)d]、术后住院时间[8.0(6.0)d比8.0(4.0)d]、总住院费用[43 999.22(38 267.27)元比14 878.24(10 564.47)元]高于未留置PAC患者.PAC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3%.结论 对临床症状较重的妊娠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留置PAC,有利于围产期持续肺动脉压监测及指导药物治疗,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降低短期病死率,而超声心动图测量肺动脉压不能替代PAC在肺动脉压监测中的地位.

  • PiCCO和FloTrac系统在血流动力学监测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邓莹

    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 CO)是危重患者组织灌注的有效监测指标之一,也是评定心功能动态变化的客观指标.目前,肺动脉导管热稀释法仍是监测患者CO的常用方法.肺动脉导管监测技术虽然是CO监测的"金标准",但却受到很多条件的限制,如患者体位的改变,手术方式等.

  • 应用抗菌药物防治外科感染的指导意见(草案)(ⅩⅪⅤ)——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

    作者:《应用抗菌药物防治外科感染的指导意见》撰写协作组

    血管内导管包括外周静脉导管、非隧道式或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CVC)、肺动脉导管、动脉导管和体内置入式输液泵.前瞻性研究显示,外周静脉导管留置的感染率低(<1%);经皮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短暂留置的导管感染率约为3%~5%;用于血液透析的中心静脉导管的感染率高,约为10%.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是危重患者病情恶化与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 Swan-Ganz肺动脉导管在重症加强治疗病房中常规应用是必要的

    作者:管向东;吴健锋

    自从20世纪70年代Swan等[1]发明肺动脉导管(PAC)技术以来,这项技术已普遍应用于各类危重患者(包括各种心脏疾病、各类型的休克、脓毒症、呼吸衰竭以及高危外科患者)的诊断并指导治疗.

  • Swan-Ganz肺动脉导管不应在重症加强治疗病房中常规应用

    作者:邱海波

    Swan-Ganz肺动脉导管(PAC)自从1970年问世[1],就受到临床医生特别是重症医学医生的重视和推崇,广泛用于危重患者的监护.PAC可对心血管系统的压力和容量状态、心功能、血管张力及全身氧代谢状态进行评估,这似乎使重症医学的认识水平和治疗理念发生革命性的进步,以致于目前常常作为临床常规监测技术.

  • 难治性感染性休克患者高乳酸血症与血流动力学治疗的关系

    作者:谢志毅;刘大为

    目的 评价难治性感染性休克患者高乳酸血症与血流动力学治疗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2006年北京协和医院ICU放置肺动脉导管的难治性感染性休克患者57例,根据患者28天时的生存状况,分为存活组(n=21)和死亡组(n=36),记录两组初始与24h后血流动力学参数、动脉乳酸、28天结局及APACHEⅡ评分.结果 28天总病死率为63.2%.存活组初始和24h乳酸、APACHEⅡ评分显著低于死亡组,乳酸清除率显著高于死亡组.24h APACHE Ⅱ评分和乳酸清除率为独立评估预后的参数.死亡组与存活组的初始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压(PAP)、肺动脉楔压(PAWP)、心指数(CI)、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肺循环阻力指数(PVRI)、混合静脉氧饱和度(SmVO2)、氧输送(DO2I)、氧消耗(VO2I)、氧摄取率(E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4h后死亡组的MAP低于存活组、PAWP高于存活组(P<0.05),其他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以乳酸清除率>0%和≤0%分组比较血流动力学参数显示,除24h MAP外其他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以CVP≥8mmHg、MAP≥65mmHg、SmVO2≥65%三个参数结合作为全身灌注参数,第24h乳酸清除率>0%者有更多患者达标.乳酸清除率=0%和>0%的病死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24h后达到CVP≥8mmHg、MAP≥65mmHg、SmVO2≥65%者的乳酸清除率高于未达到者.然而分别比较初始和24h是否达标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DO2I≥600ml/(min·m2)、VO2I≥170ml/(min·m2)、CI≥4.5L/(min·m2)三个参数结合作为超常氧输送目标,发现初始和24h乳酸、乳酸清除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以24h后DO2I增加>10%作为增加氧输送的定义,乳酸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难治性感染性休克患者,达到CVP≥8mmHg、MAP≥65mmHg、SmVO2≥65%可以改善高乳酸血症.乳酸清除率具有良好的评估预后的作用.

  • 肺动脉导管与经胸心脏超声测量非体外循环冠搭桥术后心排量的对比研究

    作者:李连镇;梅举;何毅;刘浩;姜兆磊

    目的 对比研究肺动脉导管(PAC)和经胸心脏超声(TTE)测量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后心排量(CO)的偏差和一致性.方法 应用PAC和TTE检测265例OPCABG后患者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相关参数,根据Bland-Altman法分析两方法测量CO结果的一致性,后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造成两方法测量CO结果偏差的原因.结果 两种方法在相同患者同一时间点下测量CO的相关系数为r=0.68,偏差值为(1.82±1.27) L/min,95%置信区间为(-0.67~4.31).射血分数<40%、外周血管阻力<700或>1400 dys·n-1·cm-5,可以直接影响两种方法测量CO的一致性,并且测量时若并发心房颤动、左室游离壁及室间隔节段运动异常、三尖瓣中重度关闭不全、二尖瓣中重度关闭不全和主动脉瓣中重度关闭不全,均可造成两方法测量CO结果的较大偏差.结论 综合分析PAC与TTE的检测结果,才能更好地评价OPCABG后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

  • 一项应用肺动脉导管和中心静脉置管指导急性肺损伤患者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刘宇鹏

    1970年,美国的Swan和Ganz首先将肺动脉导管(Pulmonary-Artery Catheter,PAC)技术应用于临床,此后肺动脉导管也常被称为Swan-Ganz导管或漂浮导管,并在临床迅速推广.

  • 3种方法测量心脏容量负荷与血流动力学的比较研究

    作者:史宏伟;葛亚力;鲍红光;王晓亮;杜伯祥;罗中华;陈宝林

    目的 评价肺动脉导管(PAC)、经动脉压力波形分析(FloTrac)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3种方法 监测心脏外科患者心脏容量与血流动力学的一致性.方法 选择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24例(C组),瓣膜置换患者39例(V组),采用PAC、FloTrac和TEE 3种方法 ,监测液体负衙前后心脏容量与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中心静脉压(CV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心指数(CI)、有心室射血分数(RVEF)、右心室舒张未期容积指数(RVEDVI)、系统脉管阻力指数(SVRI)、搏出量指数(SVI)、每搏量变异(SV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舒张末期面积(E-DA)、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比较各临床方法 的一致性.结果 与容量治疗前比,PAC指标的变化:两组的CVP,C组的PCWP、RVEDVI、RVEF、CI和SVI均增加,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FlioTrac指标的变化:两组CI和SVI均增加,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SVV下降,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TEE指标的变化:两组LVEDVI、CI、SVI、EDA增加,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一致性榆验,两组RVEDVI、LVEDVI平均偏差分别为40.5、53.2 mL;FloTrac的CI均小丁TEE和PAC测量的CI(负偏差).FloTrac与PAC的CI预测心脏收缩功能减退,采用接受操作特点(ROC)曲线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8).结论 EDA和SVV预测液体负荷反应具有实时敏感性,RVEDVI连续监测意义更大.传统方法 评估血流动力学困难时,可考虑用TEE或FloTrac微创方法 .

  • 呼气保持法测定机械通气患者呼气末肺动脉楔压的方法研究

    作者:杨万杰;赵雪峰;冯庆国;魏凯;任文博;程秀玲

    目的 联合应用呼吸机上的"呼气保持"功能与监护仪上的"肺动脉楔压(PAWP)回顾"软件,寻找一种既准确又方便快捷的测量呼气末PAWP(eePAWP)的方法.方法 采用前瞻性自身前后对照研究方法.选择放置肺动脉导管的机械通气患者12例,随机选取50例次的测量值,21例次为单纯正压通气,29例次为正压通气混有自主呼吸.先根据呼吸变异度(RV)分为<8 mm Hg(1 mm Hg=0.133 kPa)或≥8 mm Hg两组,再根据PAWP测量方法分为监护仪自动显示组和呼气保持法测量组.比较每例次自动测量法和呼气保持法所测PAWP值的差异.结果 21例次单纯正压通气患者中,12例次RV<8 mm Hg者中自动显示组PAWP(mm Hg)数值多高于呼气保持组(12~16比9~14),但两组数值差距较小,甚至偶有相等的情况;9例次RV≥8 mm Hg者中自动显示组PAWP(mm Hg)数值均高于呼气保持组(13~20比9~15),两组数据差距较大;但不论RV多少,两组间PAWP数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9例次正压通气混有自主呼吸的患者中,RV<8 mm Hg者(13例次)和RV≥8 mm Hg者(16例次)中自动显示组大部分PAWP数值高于呼气保持组(11~18比10~17),4例次低于呼气保持组(11~20比14~23),但两组间各PAWP数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无论单纯正压通气还是正压通气混有自主呼吸的患者,呼气保持法均能较好地识别eePAWP波形,更准确、快速地反映患者真实的血流动力学状态.

  •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导管法与肺动脉导管评估血容量的对比研究

    作者:王助衡;周冠华;乔薇;史春芝;郭清华

    监测心脏负荷的变化对评价心脏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中心静脉压(CVP)与心脏前负荷存在一定关系,但不具备良好的线性关系[1].肺动脉漂浮导管(Swan-Ganz导管)测量肺毛细血管楔压( PCWP)评估左心前负荷的方法,虽能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但两者都是通过以压力推演容积的方法来判断心脏前负荷,有一定的片面性.

  • 重症患者目标导向液体疗法与监测进展

    作者:曲芳芳;郭丽萍;阎锡新

    重症患者补液治疗监测与评估非常重要却又存在明显分歧.目前的目标导向液体疗法要求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病史和合并症以及手术类型确定具体的治疗目标,以满足患者的个体需要的观点受到重症学界认可.本文旨在对目标导向液体疗法进行文献回顾,讨论相关研究证据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 经颈内静脉置入肺动脉导管误入腋静脉一例

    作者:董长江;池萍;郭晓东;曹英浩;孙莉

    男性,42岁,身高166 cm,体重53 kg,因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拟行原位肝移植术.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接呼吸机控制呼吸.先行右锁骨下静脉穿刺放置三腔导管,随后于胸锁乳突肌胸骨头和锁骨头与锁骨上缘组成三角形的顶点为穿刺点行右颈内静脉穿刺,放入引导钢丝并沿引导钢丝将套有导管鞘(型号:I301BF85H,8.5 F;批号:955EC703,Edwards生命科学有限公司,美国)的扩张器插入血管腔,拔出钢丝及扩张器,保留导管鞘在静脉内.经鞘管放置肺动脉导管(型号:744HF75,7.5 F;批号:155FC445,Edwards生命科学有限公司,美国)至20cm刻度处,中心静脉压为10mmHg(1 kPa=7.5 mmHg).

  •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FloTrac-Vigileo系统与肺动脉导管技术监测心指数的一致性

    作者:杜伯祥;史宏伟;宋杰;葛亚力

    目的 评价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FloTrac- Vigileo( FV)系统与肺动脉导管(PAC)技术监测心指数(CI)的一致性.方法 拟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43例,年龄53~75岁,身高150~ 183 cm,体重46~100 kg,ASA分级Ⅱ或Ⅲ级.静脉注射咪达唑仑、舒芬太尼、异丙酚和罗库溴铵行麻醉诱导,麻醉维持:静脉输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间断静脉注射阿曲库铵.于锯胸骨后至搭桥开始前和搭桥完成后至闭合胸骨前,吸入1 MAC七氟醚,其余时间不吸入七氟醚.采用FV系统和PAC技术监测CI.于锯胸骨后未吸入七氟醚时、吸入七氟醚5、15 min时,冠状动脉搭桥完成后未吸入七氟醚时、吸人七氟醚5、15 min时记录两种方法监测的CI数据对,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 FV系统和PAC技术测定CI共计258次配对数据,配对数据平均值的均数(2.8±0.6)L·min- ·m-2.配对数据差值的均数(平均偏差)为0.23 L· min-1·m-2,一致性限度(- 0.57,1.02)L·min-1·m-2,百分误差为28.6%,Kappa系数为0.546.结论 FV系统与PAC技术监测CI的一致性尚可,可替代PAC技术用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CI的监测.

47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