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正畸拔牙对牙根吸收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正畸拔牙与非拔牙病例对牙根吸收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经过固定正畸治疗,有清晰可辨的矫治前后全口曲面断层片患者108例,其中拔牙54例,非拔牙54例。测量两组治疗前后上、下颌前牙的牙根长度变化。结果:拔牙和非拔牙组正畸治疗前后牙根吸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拔牙矫治是正畸治疗中影响牙根吸收的一个重要因素。
-
埋伏牙伴多生牙四颗一例
患者男,12岁,学生,因口腔正畸来我院就诊.询问患者及家属,在孕期及婴儿期未接触X线照射,未服用影响牙齿发育的药物.专科检查:颌面部左右对称,发育正常,后牙区咬合关系良好,磨牙中性关系.口内恒牙27颗,未见11,11位置为乳切牙残根(图1~3).12和21间唇侧颌骨明显膨隆.全口曲面断层片示(图4):13、15、23牙根尖区以及44和45牙根之间各可见1颗未萌多生牙.23牙根尖处多生牙形态似发育中的尖牙,其余3个多生牙皆为牙胚.未萌出多生牙周围未见囊性变,上、下颌骨未见异常,11颌骨内见一个埋伏阻生的中切牙.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颌骨内埋伏中切牙进行定位评估(图5):冠根走向为唇腭向,牙冠在唇侧,牙根在腭侧.牙冠舌面朝唇向,牙根弯曲.父母亲全口曲面断层片未见异常.临床诊断:埋伏中切牙伴多生牙4颗.处理:建议拔除埋伏中切牙及多生牙,全牙列行正畸治疗.
-
护理参与牙周炎根面平整术的疗效观察
近年我科对进行牙周根面平整术的牙周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加强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1 病例和方法1.1 病例 随机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口腔科门诊需要做根面平整术的牙周病患者46例作为护理参与组,另选择同期相同条件的行根面平整术的牙周病患者46例作为对照组.患者年龄45~65岁,每人观察2颗牙,共184颗牙齿.每位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均拍摄牙片及全口曲面断层片,以检查牙周、牙槽骨情况.
-
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上颌正中多生牙一例
病例患者男,28岁,因右侧上颌缺牙就诊.病史:上颌右侧牙齿曾于幼年拔除,未修复.口内检查:右上尖牙缺失,上颌中切牙之间见锥形多生牙.后牙咬合关系良好,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氟斑牙.全口曲面断层片显示:牙根发育正常,未见阻生牙.诊断:上颌正中多生牙,右上尖牙缺失.
-
异常吞咽对上颌中切牙与侧切牙牙根外吸收的影响
目的 探讨异常吞咽对上颌中切牙与侧切牙牙根外吸收影响的差异.方法 选择13~ 16岁异常吞咽患者48名,拍全口曲面断层片,分别测量上颌中切牙与侧切牙的牙根吸收等级,结果经统计学分析.结果 2组的牙根吸收等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异常吞咽对上颌中切牙的影响更大.结论 异常吞咽对上颌中切牙与侧切牙牙根外吸收的影响有显著差异.
-
藏族右侧下颌第四磨牙1例
患者,男,22岁,藏族.因右上后牙反复疼痛1年余就诊.检查:全口牙列,16残冠,叩痛,未见第三磨牙萌出.全口曲面断层片(图1)检查发现:4个第三磨牙牙胚位置基本正常,双侧下颌第三磨牙牙胚根尖孔尚未完全形成.右侧下颌第三磨牙远中有1额外牙,形态与邻牙相似稍小.系统检查未见其他发育异常.诊断:16残冠;右下颌磨牙区额外牙.
-
套筒冠修复先天性缺牙1例报告
患者,男性,28岁.主诉:要求镶牙.现病史:自述先天性缺牙,9年前有过修复史.检查:上颌除7和前牙区两颗锥形牙外,其余牙缺失;两颗锥形牙相距6mm,无松动,临床牙冠长约7mm.下颌全部牙缺失.7为恒牙,向近中倾斜,无松动,(牙合)面有浅龋.上颌两侧后弓区牙槽嵴低平,前牙区牙槽嵴顶呈刃状,软组织较厚,唇系带附丽于牙槽嵴顶.下颌牙槽嵴低平,软组织多.正面观,患者毛发稀疏,面黄肌瘦,面下1/3较短;侧面观,下颌前伸,面中1/3凹陷,上唇较短,反(牙合)面型.全口曲面断层片显示,除7外,上颌牙全部缺失.患者先天缺牙,9年前在当地县医院及个体牙科诊所两次进行修复,均因固位差,咀嚼食物差,不美观而抛弃,平时用牙槽牙龈咀嚼食物,只能吃些软食.此次患者来我院口腔科就诊,要求重新镶牙.
-
正畸治疗中牙根发育对牙根吸收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正畸治疗对正畸治疗前不同的牙根发育状况与正畸治疗中出现的牙根吸收的影响.方法120例经固定矫治青少年,检测其前磨牙、尖牙区的744颗牙齿正畸治疗前牙根发育状况及正畸治疗后牙根的等级.按正畸治疗前牙根是否发育完成分为发育完成组和发育未完成组两组.分析正畸治疗后牙根吸收情况.结果正畸治疗前牙根发育未完成的牙齿在正畸治疗中牙齿继续发育完成,牙根根管形态发育正常,无牙根吸收情况.正畸治疗前牙根发育完成的牙齿在正畸治疗后牙根出现不同比例的牙根吸收情况.两组之间有显著的组间差异(P<0.01).结论正畸治疗前牙根是否发育完成对正畸治疗中牙根是否出现吸收有显著的影响.
-
舌侧矫治器矫治牙齿重度前突患者一例
一、病史患者,女,23岁.主诉:牙前突,咬合深.现病史:两年前曾于外院拔除14、45,但未进行矫治.二、临床检查1.牙列情况:恒牙(牙合),磨牙为中性偏远中关系,前牙深覆(牙合)、深覆盖Ⅲ°,上牙列间隙,下前牙拥挤,牙列中无14、45,上中线居中,下中线右偏2mm,口腔卫生状况较差,牙石Ⅱ°.2.患者外貌:下颌重度后缩.3.临床诊断:安氏Ⅱ类,毛氏Ⅱ2+Ⅰ1+Ⅳ1类.三、X线片检查全口曲面断层片显示,38、48阻生,14、45缺失.头影测量结果见表1.
-
面型对正畸治疗中牙根吸收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面型对正畸治疗中出现的牙根吸收的影响.方法选用120例经方丝弓矫治器固定矫治的青少年,按面型分为高角型、正常型、低角型三个组,每组病人治疗前后分别拍摄全口曲面断层片,配对测量正畸治疗前后牙根等级,将牙根各等级改变的频数量以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三组面型的病例正畸治疗前后牙根等级分布改变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三组之间组间差异的表现各不相同.高角型病例牙根吸收轻,而低角型病例易出现重度牙根吸收.三组病例组间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正畸治疗中不同面型对牙根吸收程度有显著的影响,是影响牙根吸收的一个重要因素.
-
罕见Stafne骨缺损1例报告
Stafne骨缺损(Stafne bone cavity)是以Edward C Stafne(1894-1981年)命名的下颌骨发育性缺损疾病,其在1942年首次报道了该病病例,此后国外陆续出现报道,但国内报道较少.检索中国知网近40年文献,国内仅有9例报道.该病十分罕见,易被误诊为牙源性囊肿、颌骨囊肿或其他囊性病损[1],因此应该引起口腔科医生的重视.现报道1例该病病例.
-
上颌结节在不同年龄阶段发育特征的对照研究
目的:对上颌结节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发育进行研究,并进行组间比较,得出上颌结节的发育特征.方法:全部病例均采用同一台牙科X线机拍摄全口曲面断层片,拍摄条件选择1.1倍恒定放大率模式.根据纳入标准选择病例样本180例,按年龄分为6个实验组,各实验组再按性别分组,对比组间各测量指标的差异.结果:男、女性别组均在M1、M2、M3、L4、L5、L7、L8、L10、L11等测量指标中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上颌结节的发育并不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平稳增长的,其发育存在高峰期,即10-11岁年龄段,在此年龄段上颌结节在垂直和水平距离上都有快速的发育.而其因素主要来自于上颌第二、第三磨牙的牙冠和牙根发育,其次来自于骨骼的净增长.
-
正畸治疗中拔牙与牙根吸收关系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拔牙对正畸治疗中的牙根吸收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年龄在11~18岁经方丝弓矫治器固定矫治治疗的青少年,分为拔牙组和不拔牙组,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分别拍摄全口曲面断层片,牙根形态按等级分级,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各等级频数分布变化.结果两组病例在治疗后牙根吸收均以1、2级居多,拔牙组治疗后牙根3、4级吸收多于未拔牙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拔牙治疗会加重正畸治疗中的牙根吸收.
-
磨牙倾斜角度和萌出间隙对第三磨牙萌出的影响
目的研究影响第三磨牙阻生或萌出的一些客观因素.方法选择86 例(男37例,女49例)平均年龄25.4岁,上下颌第三磨牙均存在的患者,将其分为萌出组和阻生组,利用曲面断层片对患者上下颌第三磨牙的近中倾斜角、牙冠近远中径、磨牙后间隙、磨牙后间隙和牙冠近远中径的比值进行测量分析.结果上颌萌出组萌出间隙较阻生组大1.95 mm,第二磨牙和第三磨牙长轴交角相差12.53°,萌出组第三磨牙近远中径比阻生组小0.69 mm,有统计学差异.下颌萌出组萌出间隙L-ES(R)较阻生组平均值大3.33 mm;第三磨牙与牙合平面交角阻生组较萌出组大32.48°;萌出组与阻生组的磨牙后间隙/牙冠近远中径平均值分别为1.05、0.85,3项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 .下颌第三磨牙近远中径相差0.3 mm,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第三磨牙萌出受萌出间隙和磨牙间交角的影响,对于上颌第三磨牙,磨牙交角影响更大,对于下颌第三磨牙无足够的间隙萌出,是导致下颌第三磨牙阻生的重要原因.
-
医源性上颌窦异物1例
1临床资料男性,60岁.因"种植牙术后4个月,X线摄片发现右上颌窦金属异物1周"于2003年4月19日入院.患者4个月前因上牙区缺牙在私人诊所行"A1~A8人工牙种植术",半月后出现右侧鼻腔间歇性鼻塞、流脓涕,黄稠,有时涕中带血,无头昏、头痛.于当地医院就诊,经滴鼻济及口服"抗生素"治疗10天后症状消失,1周前回该诊所拟行"种植体义齿修复",发现右上第一磨种植体丢失,遂到我院行全口曲面断层片检查提示:右上颌窦金属异物(种植体)存.入院后查体:上颌为无牙颌,A区见7枚种植体,无松动及叩痛,A6牙缺失,牙槽突出未见瘘口,牙龈及黏膜未见红肿及渗出.在局麻下行右上颌窦异物取出术,采用柯-陆手术进路,上颌窦前壁开窗约1cm×1cm大小,鼻内镜检查见右上颌窦底有1枚种植体,窦内黏膜光滑,无脓性分泌物,以息肉钳取出.予抗感染治疗,术后7天拆线,手术切口愈合良好.
-
全颌多发性多生牙1例
患者,男,19岁.因"发现右下颌后牙区舌侧额外牙萌出1月"来笔者所在医院就诊.患者1月前发现右侧下颌前磨牙区舌侧长出2颗多余牙,无明显不适.追问病史,自述既往无拔牙及颌面部外伤史,家族其他成员牙列整齐,无类似病史,其母亲妊娠期间无任何特殊情况.专科检查:颌面部对称,发育正常,咬合关系良好.已正常萌出恒牙29颗,其中44、45牙舌侧可见2颗多生牙部分牙冠萌出,形态似双尖牙.上下颌骨未见明显膨隆.全口曲面断层片示:除第三磨牙外,发现7颗多生牙,其中28垂直阻生,38、48牙近中水平阻生.18根尖区可见1颗多生牙,28颊(腭)侧可见1多生牙形态分化不清.
-
正畸治疗不同年龄牙根吸收的临床研究
探讨正畸治疗患者的年龄对牙根吸收的影响. 选用136例矫治完成的病例,患者治疗前后分别拍摄全口曲面断层片,测量不同年龄组治疗前后上、下颌前牙的牙根长度变化. 成人组与青少年组上颌前牙正畸治疗前后牙根吸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下颌前牙正畸治疗前后牙根吸收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年龄是正畸治疗中影响牙根吸收的一个重要因素.
-
异常吞咽与牙根外吸收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探讨异常吞咽对牙根吸收的影响.方法:选择11~16岁异常吞咽患者和正常吞咽患者各24名,拍全口曲面断层片,分别测量2组上下颌8个切牙的牙根吸收等级,并经过计算机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2组的牙根吸收等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常吞咽是牙根吸收的高危因素.
-
正畸治疗中牙根吸收的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患者的年龄、性别在正畸治疗中对牙根吸收的影响.方法:选用128例经直丝弓矫治器矫治完成的病例,患者治疗前后分别拍摄全口曲面断层片,测量不同年龄、性别组治疗前后上、下颌前牙的牙根长度变化.结果:成人组与儿童组上颌前牙正畸治疗前后牙根吸收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而下颌前牙正畸治疗前后牙根吸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组上、下颌前牙正畸治疗前后牙根吸收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是正畸治疗中影响牙根吸收的一个重要因素.
-
平面导板对正畸治疗中牙根吸收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平面导板配合直丝弓矫治对牙根吸收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66例经过直丝弓矫治的成年非拔牙患者,其中33例配合使用平面导板治疗.治疗前后拍全口曲面断层片,分别测量2组治疗前后下颌4个切牙的牙根吸收等级,并经过计算机进行χ2检验.结果:2组正畸治疗后均有明显的牙根吸收,治疗前后牙根吸收等级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2组间牙根吸收等级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直丝弓配合平面导板矫治组较单独使用直丝弓矫治的牙根吸收更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