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二丁酰环磷腺苷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
目的 分析二丁酰环磷腺苷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108例资料,依据临床医治的不同方案分为两组,将行单纯依达拉奉治疗的51例设为对照组,将联合二丁酰环磷腺苷钙治疗的57例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指标变化及NIHSS、ADL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对比医治前,两组医治后IL-1、TNF-α水平均降低,但观察组降低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医治前,两组医治后NIHSS与ADL评分均改善,但观察组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出血行二丁酰环磷腺苷钙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可有效减轻炎性反应,加强自由基清除,且促使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得以改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急性脑血管病305例动态脑电图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监测在急性脑血管病中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动态脑电图仪对305例急性脑血管病人进行24小时动态监测.结果:脑电图基本节律异常272例,病侧慢波优势194例,其异常程度与病变部位、病变性质及病情轻重呈相关关系.结论:脑电病理波的出现及改变程度有助于急性脑血管的早期诊断,病情观察、病灶定位及预后判断.
-
急性脑出血的早期强化降压治疗研究
目的 探析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进行早期强化降压手段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室于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确认为急性脑出血患者100例为分析对象,对患者进行数字编序并用计算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有50例,在急性脑出血对症综合治疗基础上分别接受常规降压治疗、早期强化降压治疗.通过对患者相关数据分析以归纳早期强化降压治疗对急性脑出血的临床价值.结果 相对于治疗前,患者血肿体积与水肿体积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改善所得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临床治疗有效率方面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有4例患者出现心动过速,对症处理后缓解.结论 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在早期阶段采取强化降压手段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相关体征,保障治疗质量,出现不良反应在可耐受可处理范围内,对疗程不会造成严重影响,值得推广.
-
急性脑出血患者的心电图检查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急性脑出血患者的心电图检查表现以及对临床病情掌握的价值.方法本文研究纳入资料对象选自于2015年-2016年期间颅脑CT检查后确诊为急性脑出血患者100例,患者入院确诊病情后接受心电图检查且距离确诊时间均不超过8小时,每间隔2周时间对患者进行心电图复查.以回顾性方法分析纳入相关资料并归纳急性脑出血的出血病灶、心电图异常状况等情况.结果所有患者中以病灶位于壳核比例高,占30%,出血病灶位于第二的为脑叶出血,占26%,之后依次分别病灶位于蛛网膜下腔、丘脑、小脑,占比例为17%、15%、12%;有90例患者心电图检查结果为异常,壳核、脑叶和丘脑出血患者中,以ST-T段改变为常见心电图异常现象,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则以窦性心动过速、ST-T段改变为主要心电图异常现象;心电图异常和心电图正常患者在存活率方面对比数据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脑出血患者中以病灶位于壳核、脑叶等情况为常见,大多数患者存在心电图异常状况,心电图异常表现受到出血位置、病情程度等影响,应有所重视并采取有效预防干预措施.
-
老年人脑出血急性期心电图变化的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人脑出血者病灶部位,出血量、血钠、血钾浓度、预后与心电图的关系.方法:分析五年来我院收治的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122例,将其资料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脑深部出血心电图异常率较脑叶出血高(P<0.01),出血量越大,心电图异常率越高,病死率亦越高.高钠,低钠,高钾,低钾者心电图异常率较血钾,血钠正常者高,心电图异常者的死亡率较无心电图变化的明显升高,(P<0.05).结论:老年人脑出血急性期的心电图变化较常见,尤其是出现心律失常和急性心梗时,说明病情危重,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及时改善心肌代谢,必要时给予抗心律失常治疗,在脱水及补液中要注意电解质平衡,才可望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
急性脑出血血肿穿刺引流术后的护理
目的:探索急性脑出血血肿穿刺引流术后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收治的50例急性脑出血血肿穿刺引流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整体护理.结果:50例患者中,45例患者好转出院,2例患者自动出院,其中因病情恶化而死亡的患者3例,本组50例患者中,46例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较为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2.0% (46/50).结论:在采用有效护理措施对患者实施护理能够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致残率,对病人康复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
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急救与护理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的急救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急救护理资料。结果:本组治愈、好转45例,未愈4例,死亡3例。结论:重视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急救和护理,可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
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出血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和分析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一共收治了136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对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对患者采用神经节苷脂进行静脉滴注。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4.1%(64/68)、79.4%(54/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 NDS 和日常生活活动量评分(ADL)进行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出血患者采用神经节苷脂治疗,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
乙酰谷酰胺与血塞通联合应用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40例的临床疗效观察
我科2007年10月~2011年10月在常规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乙酰谷酰胺与血塞通治疗少量出血(20ml以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8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①均在发病3~24小时;②出血量<20ml;③单侧基底节区出血;④意识清楚,在发病3小时内无进行性加重的症状和体征;⑤经头颅CT证实出血形状规则;⑥排出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⑦年龄在50~70岁;⑧出凝血时间均正常;⑨测定入院24小时内血氨浓度(两组均存在不同程度血氨浓度升高)及治疗一周血氨浓度(治疗组血氨浓度均降至正常,对照组部分恢复.)⑩两组治疗前基本情况无显著差异.
-
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的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干预效果评价。方法:2010年7月-2013年12月,将此期间选取的72例急性脑出血住院病人按入院先后分成康复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采用Fugl-Meyer、Barthel指数、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定法对两组病人分别于入院时、入院后20天时进行评定。结果:2组康复干预后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显著性(P<0.05)。常见并发症发生率上对照组也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2组康复前肌张力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康复后2组肌张力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出血病人的功能恢复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托拉塞米治疗急性脑出血后脑水肿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托拉塞米治疗急性脑出血后脑水肿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我院从2015年1月到2016年10月的60例神经外科脑出血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观察组采用托拉塞米联合疗法,对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呋塞米疗法.结果:根据数据分析,观察组的状况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托拉塞米在治疗急性脑出血后脑水肿的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和应用,但是目前也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深刻探究.
-
早期肠内营养对急性脑出血病人营养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探析
目的:探究将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应用于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治疗中,对患者的营养指标以及预后所造成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中2015年8月至2017年6月间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随机分组方案,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36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营养护理加补液的方案进行营养支持;而实验组患者则在入院后48h类应用经鼻胃管滴入行早期营养支持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均治疗一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以及预后状况.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Hb)基本处于正常状态,而对照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较实验组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完成后,两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Barthel ADL评分均有所改善,但实验组患者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应用于急性脑出血患者的营养治疗中,有效提高患者的营养状况,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促进患者近期预后恢复,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
活血化瘀药辅助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及药学研究
目的:观察急性脑出血患者采用活血化瘀药辅助治疗的临床价值及可行性.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13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分为实施西医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及加用活血化瘀药辅助治疗的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HIHSS评分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HIHSS评分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化瘀药辅助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显著,有效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减轻了患者痛苦,值得推广.
-
急性脑出血的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临床护理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 年3 月-2018 年3 月期间收治的60 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为患者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用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数值低于对照组数值,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数值、运动功能评分数值高于对照组数值,观察组的总有效率 93.33%高于对照组的 76.67%,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非常显著,值得应用.
-
无缝隙护理在EICU急性脑出血伴呼吸衰竭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急性脑出血伴呼吸衰竭患者救治中的护理措施.方法:以EICU收治的86例急性脑出血伴呼吸衰竭患者作为受试对象,利用随机综合序贯法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无缝隙护理.对比救治成功率、救治成功患者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操作技能、配合程度及沟通技巧方面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救治成功率远高于常规组(P<0.05),且研究组救治成功患者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操作技能、配合程度及沟通技巧的满意度评分均远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EICU急性脑出血伴呼吸衰竭患者救治中引入无缝隙护理能够提高救治成功率和患者对各方面的满意度.
-
急诊危重监护室呼吸机在急性脑出血合并 呼吸衰竭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急诊危重监护室呼吸机在急性脑出血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72例急性脑出血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治疗中,全部患者均连接呼吸机予以辅助呼吸,按照治疗结果划分为抢救成功组(n=42)以及死亡组(n=30),对比两组通气后的动脉血气指标变化情况和异常功能器官的改善情况.结果 :通气后,抢救成功组的动脉血气指标变化情况和异常功能器官的改善情况均优于死亡组,两组差异较为显著,P<00.5.结论 :在急诊危重监护室,对急性脑出血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使用呼吸机,可有效地改善机体的供氧状态,保障预后.
-
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心理及并发症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心理及并发症的影响分析.方法 抽取收治的96例急性脑出血患者进行分析,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效果.结果 通过对比,观察组显著强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急性脑出血病人实施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
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
目的 对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方法 从本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接受的急性脑出血患者中,抽取119名,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57例,观察组62例.入院后对两组患者同时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及基础上增加使用依达拉奉注射液.记录两组患者CPR(C反应蛋白)变化、临床疗效、神经功能以及血肿量数据,并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在对患者采取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治疗后疗效显著,CPR、临床疗效、神经功能以及血肿量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脑出血患者采用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脑组织、脑细胞损伤和神经功能缺失,快速降低血肿量等症状,促进患者意识恢复,提高整体疗效,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分析
目的 研究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7年2月——2017年9月收治的7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抽取39例作为对照组,另根据配对原则抽取39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对比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止血时间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少于对照组,止血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效果显著,可缩短止血时间,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同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
亚低温疗法在急性脑出血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重点观察急性脑出血患者应用亚低温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12例本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接受治疗的急性脑出血患者依循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6例,实验组采用亚低温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与总有效率.结果 实验组急性脑出血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ESS评分与GCS评分也高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指标可通过亚低温疗法治疗得到显著改善,总有效率也能够显著提高,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