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哈尔滨的蓝脸人
氯喹是常用的抗疟药,主要作用于疟原虫红细胞内的裂殖体,能有效地控制疟疾的发作,效力强,作用快而持久,在48~72小时内,血中疟原虫即可消失.
-
非典型恶性疟二例误诊分析
疟疾是由疟原虫寄生在人体网状内皮系统和血液中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其典型发作一般诊断不难,但如果出现复杂的临床表现和合并症,则极易导致误诊,我院2000年遇到2例,初诊均发生误诊,现总结如下.
-
梅花鹿血血红素的制备探究
我国是人工驯化和圈养梅花鹿的主要国家之一,东北地区是饲养梅花鹿的主要聚集地,有大量的鹿血资源可供开发利用。《本草纲目》中对鹿血有如下记载,“主阳痿、补肾,止腰痛,跌伤,狂犬伤,和酒服治肺痿吐血及崩中带下,诸气痛欲危者饮之立愈。大补虚损,益精血,解痘毒、药毒”。大量试验证明,鹿血具有抗衰老、补血、促进代谢、增强自身免疫力和抗疲劳等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医药行业,如血红素可用于治疗叶琳症、溶解疟原虫,用血红素合成叶琳系列药物等。血红素也应用于食品中,血红素铁在食品中主要用作营养强化剂,与非血红素铁相比,血红素铁可直接被肠黏膜上皮细胞吸收,不受植酸盐等物质的影响。因此,用血红素铁制成的铁强化食品是缺铁人群的良好保健食品。
-
抓住后的机会--世卫组织斥资5亿美元抢购青蒿素
近,<纽约时报>报道:"在经过了多年的犹豫之后,世界卫生组织开始抢购多达一亿剂的青蒿素,因为这种中药已经证明对贫穷国家可怕的杀手之一疟疾有令人吃惊的疗效,它迅速取代了治疗疟疾的传统药物,如奎宁及其衍生物,因为许多疟原虫都已发展出抗药性.为防止疟原虫也对青蒿素产生抗药性,青蒿素将与其他药物搭配,组成多元药物鸡尾酒疗法."
-
疟原虫图像自动识别技术的研究
[目的]研究并开发疟原虫图像自动识别软件系统,以满足国境口岸疟疾疫情的检疫需求.[方法]首先,建立疟原虫图像标准模板库;然后,图像经消噪处理,利用分水岭算法进行图像分割,统计出细胞个数;后,系统对染色图像特征学习,利用已获得的染色图像特征点进行染色图像提取,从而报告出阳性感染疟原虫细胞.[结果]对疟疾薄血膜片总体识别率达90%.[结论]疟原虫图像自动识别软件系统的建立,有助于提高国境口岸疟疾诊断的效率与准确率,为疟疾数字化诊断奠定了基础.
-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疟原虫混合感染的研究
[目的]建立在同一反应体系中能同时检测和鉴定恶性疟、间日疟的一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方法,并用于国境口岸归国劳务人员的疟疾检测.[方法]以疟原虫小亚单位核糖体核糖核酸基因为靶片段,设计恶性疟原虫和间日疟原虫的上游通用引物和各自的下游特异性引物,在同一反应体系中同时扩增恶性疟原虫和间日疟原虫的特异片段,对疟疾患者的PCR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用建立的RT-PCR检测方法对广东口岸回国劳务人员中发现的2名疟疾患者的不同采样时间的全血进行检测,2006年10月和2007年1月采集的样本被分别扩增出预期大小为360bp和450bp特异扩增带,推测2名患者为恶性疟原虫和同日疟原虫的混合感染,其在入境时处于恶性疟的发作期和间日疟的潜伏期,均属于典型的集体输入性疟疾案例.[结论]RT-PCR检测疟原虫方法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特点,对国境口岸疟疾诊断、镜检质量控制和流行病学研究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
分型悬液芯片检测疟原虫的方法建立及应用
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悬液芯片技术的疟原虫检测和分型方法,对4种疟原虫进行快速检测和鉴定.方法 依据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公开数据库上4种疟原虫的特异管家基因序列信息,设计并合成相关引物探针序列.抽提核酸DNA,经PCR扩增,产物与核酸探针微球组杂交后于BioPlex200检测荧光信号值. 结果 优化了PCR方法,间日疟原虫(Pv)、三日疟原虫(Pm)的悬液芯片检测敏感性约9DNA拷贝,恶性疟原虫(Pf)、卵形疟原虫(Po)的悬液芯片检测敏感性约90DNA拷贝.进而将本方法用于检测30份临床样本,其检测结果与分型特异荧光PCR方法完全一致,而且在混合感染样本的快速检测中具有显著的优势.结论 建立的可同时检测4种疟原虫的悬液芯片方法特异性高,省时,无交叉反应.为快速筛查和鉴定疟原虫提供了新的手段.
-
疟原虫新型恒温扩增快速筛检方法的研究
目的 建立可现场使用的疟原虫快速检测方法,为检验检疫基层实验室开展筛检和监控工作提供技术手段.方法 通过合成特异引物和探针,系统筛选,优化恒温扩增条件,建立疟原虫核酸等温扩增方法,用免疫层析试纸条快速检测扩增产物,并测试其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 疟原虫交叉引物恒温扩增方法灵敏度达到103拷贝/ml,反应特异,操作简便,不需要特殊设备,3h可报告结果.结论 本研究应用交叉引物恒温扩增技术(CPA)对疟原虫的核酸进行扩增,并应用试纸条检测技术检测核酸扩增产物,检测时间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疟原虫 快速检测 交叉引物恒温扩增技术 研究 -
胶体金检测卡与血涂片法在疟原虫检测中的应用对比
目的:探讨胶体金检测卡与血涂片法在疟原虫检测中应用效果,并对这两种检测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长沙市第八医院收治的疑似疟原虫感染病患100例,病患收治时间在2012年2月至2015年7月.选取病患的血液标本,利用胶体金检测卡与血涂片法给予检测,明确疟原虫筛查结果.结果:血涂片检测阳性10例,阳性率为10.00%,阴性90例,阴性率为90.00%;金肢体检测卡阳性9例,阳性率为9.00%,阴性91例,阴性率为91.00%.两组数据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胶体金检测卡的特异性、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70%(88/91)、77.78%(7/9)、70.00% (7/10)、97.78%(88/90),与血涂片法检测结果相比无差异(P>0.05).结论:胶体金检测卡的检测方式较为理想,具备诊断迅速、操作简单的特征,在检测结果上与血涂片法非常接近.
-
SysmexXT-2000i异常散点图筛检疟原虫感染的探讨
目的:探讨SysmexXT-2000i异常散点图筛检疟原虫感染.方法:收治住院发热患者500例,使用SysmexXT-2000i血液分析仪对发热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测,然后结合血液检查对相关参数进行分析,并制血涂片,其对象是白细胞分类散点图异常的标本,终经镜检确定疟原虫感染.结果:经检查后确诊疟原虫感染5例,所有疟疾患者的白细胞分类散点图均出现异常,其中患者的白细胞分类散点图呈现出嗜酸性粒细胞,且中性粒细胞间距变小3例;患者的白细胞分类散点图呈现出嗜酸性粒细胞,且中性粒细胞间无间距2例.结论:对发热患者血液用SysmexXT-2000i血液分析仪检测,待通过特征性散点图将疟原虫感染筛检出来后,需要经过镜检再确诊.
-
楚州医院近7年疟原虫镜检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近7年来楚州医院疟原虫镜检情况.方法:以2004年6月~2010年10月收治发热疑似疟原虫感染患者为对象,对所有患者均做2次以上的疟原虫血涂片,以镜检结果作初步统计分析.结果:楚州医院疟原虫镜检例数和阳性感染例数2010年高.结论: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逐年增多,境外输入性疟疾阳性病例大幅度增加.
-
RAPD-PCR技术筛选间日疟原虫基因标记
目的 建立并优化间日疟原虫RAPD-PCR方法 ,筛选间日疟基因标志.方法 采集5例间日疟病人、4例非间日疟病人和5名健康者血样并提取DNA,用随机引物进行RAPD-PCR扩增、改变各项反应条件进行RAPDPCR方法的优化,10条不同的随机引物(S60-S69)检测各种血样并筛选间日疟特异性扩增条带.结果 在MgCl2浓度为2.0 mmol/L、dNTP浓度为150 μmol/L、引物浓度为0.2 μmol/L、TaqDNA聚合酶为1 U和36℃的退火温度时进行RAPD-PCR扩增效果好.所用10条随机引物中的S62、S65、S69在检测血样中分别筛选出3、1、1条间日疟所仅有的扩增条带.结论 在优化的反应条件下,RAPD-PCR方法的稳定性、重复性好.筛选出3条随机引物获得5条间日疟仅有的RAPD-PCR扩增条带.
-
沈阳市发生本地感染疟疾病例的报告
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经按蚊叮咬而传播的重要寄生虫病,流行范围广、对人危害较大.沈阳市在20世纪70年代初就已经达到了卫生部颁布的基本消灭疟疾的标准,30多年来无当地疟疾病人的发生,每年只有个别的输入性和外地感染病例发生.2004年7月19日,经沈阳市传染病院诊断了1例不明原因的当地疟疾感染患者.为了解其感染原因,及时采取措施,控制疫情的蔓延,沈阳市疾控中心立即会同省疾控中心对患者发病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
荧光定量 PCR 仪检测疟原虫的研究分析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 PCR 仪检测疟原虫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省出入境单位收集到的已经镜检法证实为恶性疟疾的全血样本32例、镜检为阴性的全血样本13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样本中均提取 DNA 并加入RT-PCR 检测试剂进行荧光定量 PCR 仪检测,观察分析检测结果。结果:荧光定量 PCR 仪检测结果显示:恶性疟疾全血样本23例、间日疟疾全血样本11例,阴性全血样本11例,诊断符合率95.6%。复检结果显示:2例标本通过 PCR 扩增、序列对照,发现其测序结果与公布的疟原虫序列一致,确定均含有疟原虫。结论:荧光定量 PCR 仪检测疟原虫的应用价值高,能够敏感、可靠的检出疟原虫 DNA。
关键词: 荧光定量 PCR 仪 疟原虫 疟疾诊断 -
2011-2014年中国卵形疟原虫流行特征
目的:分析2011—2014年中国输入性单纯卵形疟原虫感染病例(卵形疟输入病例)流行特征,为我国消除阶段制订卵形疟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全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收集2011—2014年的卵形疟个案(临床与实验室病例)和人口数据,从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中收集2011—2014年卵形疟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仅含输入病例)(不包括中国香港、澳门、台湾以及外籍病例)。分析卵形疟输入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诊断和报告情况。结果2011—2014年,中国共报告卵形疟输入病例373例,年龄的P50(P25~P75)为40(32~46)岁,2011—2014年分别报告单纯卵形疟病例为17、35、123和198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男性为367例(98.4%),女性为6例(1.6%)。2011—2014年中国卵形疟输入病例前5位的省份分别是江苏(100例)、广西(76例)、河南(55例)、安徽(28例)、山东(18例)。中国共有21个省份的182个县报告了卵形疟输入病例,感染地来自非洲的病例有353例(94.6%)。综合医院、CDC和传染病院报告卵形疟输入病例分别占40.0%(149例)、37.8%(141例)和16.6%(62例)。卵形疟输入病例发病到诊断耗时的P50(P25~P75)为4(2~8)d。结论2011—2014年,中国卵形疟输入病例的数量逐年增加,发生范围不断扩大,发病到诊断耗时较长;输入性单纯卵形疟的诊断和规范治疗以及复发病例需引起重视。
-
坦桑尼亚HIV/AIDS患者常见消化道疾病的中医药治验
1 腹泻/腹痛1.1 胃肠型疟疾:患者,男性,1969年生,诊断为HIV感染.2003年7月开始在我门诊采用艾灵1号颗粒,1(或)2袋/次,2次/d治疗.2007年10月16日就诊时主诉,10d前疟疾发作,高热、头痛、身痛、汗多,化验外周血疟原虫300/HP,采用奎宁静脉给药,已退烧1周,仍感到头昏、疲乏、汗多,二便正常,舌淡红、体胖、苔白腻,脉弦滑.
-
红内期疟原虫血红素代谢研究进展
血红素是生物体内一类关键代谢因子,疟原虫具有自身合成血红素途径,但红内期疟原虫的生长发育依赖于外源性血红素代谢——食物泡对血红蛋白的摄入消化.食物泡内血红素代谢主要包括血红蛋白转运摄入、血红蛋白酶解产生血红素、血红素聚合为疟色素及食物泡对血红素的转运4个方面.抗疟药如青蒿素、氯喹和阿托伐醌等的杀疟机制与此过程密切相关,该文综述了该代谢过程的4个主要环节、关键代谢酶,以及抗疟药对其影响和可能的作用机制研究,将为类似药物的合理利用和机制研究提供思路参考.
-
疟原虫 Malaria PLDH快速检测技术的临床应用
瑞丽地处亚热带地区,三面与缅甸接壤,系疟疾地理区划分的高流行区.因此,及时准确的对疟原虫进行实验室检测诊断,对有效治疗疟疾和控制其流行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提高对疟原虫的检查效率,本文应用疟原虫乳酸脱氢酶(Malaria PLDH)快速检测技术与疟原虫传统染色镜检法对247例疑似疟疾患者进行检测,现报告如下.
-
疟疾快速诊断试剂卡检测恶性疟原虫的应用评价
疟疾是由热带、亚热带的一种蚊叮咬传播疟原虫而引起的,以寒战、高热、大汗为特点.在亚洲和非洲地区疟疾仍然是威胁和危害人们健康为严重的寄生虫疾病之一[1].目前,全球仍有1.2亿疟疾患者,带虫者约3亿,非洲每年还有百万儿童死于疟疾[2].
-
约氏疟原虫MIF分子调节巨噬细胞炎性因子基因表达
目的 分析约氏疟原虫表达的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对小鼠巨噬细胞炎性因子基因表达的调节情况,并比较PyMIF和宿主小鼠MIF(MmMIF)在调节炎性因子表达水平方面的差异.方法 亲和柱纯化原核表达的带His标签的重组MIF蛋白,去除内毒素后刺激体外培养的同步化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随后纯化高质量的RNA,通过小鼠炎性因子和受体芯片进行分析.结果 PyMIF显著促进了17个炎性因子和炎性因子受体基因的转录(ΔΔCt≥2),同时显著降低了3个基因(CCR6、CCR8和IL1F6)的转录水平(ΔΔCt≤-2).并且,PyMIF调节的基因数量明显多于MmMIF.结论 PyMIF和MmMIF对巨噬细胞的活性调节存在显著差异,此结果为进一步了解PyMIF对宿主炎性反应的作用提供了重要数据.
关键词: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 疟原虫 基因芯片 炎性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