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孕产妇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其对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临床意义分析

    作者:王敏捷

    目的 探讨分析孕产妇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其对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孕期及产褥期妇女13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分娩前75例孕妇为A组,分娩至产后96 h的75例产妇为B组,选取同期到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非怀孕女性患者7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对比三组的D-二聚体水平与静脉血栓疾病发生情况.结果 A组75例孕妇的血浆D一二聚体水平为(297.64±35.46)mg/L;B组75例产妇的血浆D一二聚体水平为(314..28±36.17)mg/L;对照组D一二聚体水平为(109.41±21.14)mg/L;A、B两组数据差异不明显,对照组明显高于A、B两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A、B两组130例孕产妇共发生1例(0.77%)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孕期血浆D一二聚体水平为173.45mg/L.结论 与非孕期女性相比孕产妇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较高,在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筛查中可以以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依据.

  • 医护数字化信息管理终端对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影响

    作者:姜牡丹;白云凤

    目的 探讨医护数字化信息管理终端对围术期患者出现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住院治疗的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管理方案,观察组患者接受医护数字化信息管理终端的管理.记录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发生情况,评价2种管理模式的实施效果.结果 经过不同的管理之后,观察组患者VTE的总发病率(7.7%)明显低于对照组(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外科、神经内科、老年呼吸科、肿瘤内科等科室VTE的发生情况较高,并且观察组VTE的发病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护数字化信息管理终端可以明显减少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可以进一步推广应用.

  • 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联合逐级加压弹力袜预防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

    作者:郑虹;高雨农;燕鑫;高敏;高维娇

    目的 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LMWH)联合逐级加压弹力袜预防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VTE)的效果.方法 按照术后预防VTE的不同方法,将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妇科恶性肿瘤初治患者分为2组,分别为LMWH联合弹力袜组和弹力袜组,分析2组患者预防VTE的效果.结果 LMWH联合弹力袜组患者术后VTE的发生率为0.8%,低于弹力袜组(8.1%,P=0.01).应用LMWH的患者术后未发生严重的出血并发症,而伤口裂开的发生率与未应用LMWH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手术时间≥3 h和未应用LMWH是术后发生VTE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应用LMWH联合弹力袜预防VTE的效果高于单独应用弹力袜,且方便、安全.患者高龄和手术时间长是术后发生VTE的危险因素,应给予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

  • 行气活血汤预防LC术后VTE的作用

    作者:林欣潮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eopie Cholecystectomy,LC)是目前胆囊切除的首选术式.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Open Cholecystectomy,OC)相比,两者都存在着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形成的诱因,如腹腔操作、麻醉、制动、创伤、应激和感染.

  • 护理干预对骨科大手术术后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影响

    作者:卞娜;王汝娜;孙彦敏;刘丹;周勇;韩康

    目的 全面记录、分析和比较骨科大手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人工膝关节置换术、髋部周围骨折手术)术后行心理干预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等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中的作用和效果.方法 将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骨科住院诊断为相关骨科疾病并给予骨科大手术的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2组,并给予不同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骨科常规护理组(对照组:81例)与护理干预组(实验组:95例).记录和比较2组患者在围手术期的一般情况指标、肢体周径、深静脉血栓形成等指标.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了至少6个月的术后正规随访;护理干预组95例患者中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概率为8.42%,对照组81例患者中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概率为30.86%,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干预组的患者下肢肢体周径[踝上10 crm:(20.37±0.66)cm;髌下10 cm:(35.39±1.70)cm;髌上10 cm:(44.04 ±3.02) cm]较对照组[踝上10 cm:(23.62 ±0.99)cm;髌下10 cm:(38.04±1.52)cm;髌上10 cm:(48.76±3.26) cm]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骨科大手术围手术期给予科学、严谨、正规的护理干预可以对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等血栓栓塞性疾病起到明显的预防作用,应当进一步的推广和采用.

  • D-二聚体联合Wells评分在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金红;闫海润;李琪;富宏然;杨正亮;高莉莉;张黎;徐明鑫

    目的 探讨采用D-二聚体联合Wells评分检查,对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VTE)进行筛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于可疑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包括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患者均记录年龄、性别、主要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根据Wells量表进行评分,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及肺栓塞(PE)分为低度可能性组(0分,<2分),中度可能性组(1~2分,2~6分)以及高度可能性组(≥3分,>6分),同时对每位患者进行D-二聚体的测定,筛查出拟诊VTE患者,以数掌减影血管造影(DSA)作为诊断金标准,对VTE的符合率进行统计并分析.结果 单独Wells评分,低度可能性组的VTE诊断符合率为8%,假阳性率为92%,中度低度可能性组VTE符合率为30%,高度可能性组VTE符合率94.4%;Wells评分联合D-二聚体检测,低度可能性组VTE符合率为50%,假阳性率为50%.结论 相对于单独Wells评分,Wells评分联合D-二聚体检测可以显著降低低度可能性组的假阳性率(P<0.05).

  • 妊娠合并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诊治特点研究

    作者:王晓萍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诊治特点.方法:对15 例妊娠合并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患者的发病特点、诊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5 例妊娠合并静脉血栓患者,14 例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其中1 例流产,1 例发生严重肺栓塞后经大剂量尿激酶治疗后行剖宫产,1 例并发胎盘早剥,放置可回收下肢静脉滤器,1 例患者同时并发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放置下肢静脉滤器后行剖宫产术,1 例要求结束妊娠,放置下肢静脉滤器后行人工流产术;所有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得到缓解,15 d 后患肢肿胀、疼痛消失,患肢周径与健侧差距缩小到(1.9±0.4)cm.新生儿均正常健康,新生儿出生10 min Apgar 评分均>8 分.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无出血并发症,无死亡.结论:治疗妊娠合并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首选低分子肝素( 或肝素),非必要情况下不宜用溶栓治疗.应用下肢静脉滤器要把握适应证,必要时放置可回收下肢静脉滤器,防止发生严重性肺栓塞.

  • 遗传性抗凝血酶缺乏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

    作者:郑西希;邴钟兴;刘暴

    高凝状态是遗传因素和后天危险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过程涉及凝血抗凝系统中多个反应.遗传性抗凝血酶缺乏是所有遗传性易栓症中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VTE)风险高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也被证明与VTE相关.本文总结了遗传性抗凝血酶缺乏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在VTE中的作用及该领域的研究进展.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12例报告

    作者:桂耀松;邸庆国;徐凯峰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oea-hyponea syndrome,OSAHS)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疾病,其常发生的低氧血症、肥胖、活动量减少和高血红蛋白血症等同时也是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venous thromboembolic disease,VTE)发生的危险因素,所以两者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甚至OSAHS可能也是VTE发生的高危因素.

  • 利伐沙班对脊髓损伤术后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影响

    作者:韩康;赵廷宝;卞娜;高全有;薛为高;高浩然;钱济先

    目的 探讨和研究利伐沙班对于脊髓损伤术后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影响和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分析和比较2010-2013年于该院明确诊断为颈或胸脊髓损伤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83例,其中40例于术后给予口服利伐沙班(观察组),43例未给予抗血栓药物(对照组).结合随访资料,评价并比较二组患者在术后关于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各临床指标以及利伐沙班的安全性指标.结果 利伐沙班组与对照组相比并未显著增加术后引流量、出血风险和不良风险(P>0.05),但利伐沙班组的深静脉血栓发病率和肺栓塞的发病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利伐沙班可以有效降低脊髓损伤术后患者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病率,并不增加术后出血等不良风险,在临床工作中可以进一步使用.

  •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黄勤;孙保东;刘冬舟;洪小平

    目的探讨SLE合并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VTE)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选择SLE合并VTE 20例为病例组及SLE患者40例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采用t检验, 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字2检验,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SLE合并血栓的发病率为1.5%(20/1326)。VTE组的肾受累、血压升高、有下肢深静脉置管史、合并APS均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分别为5.508,7.033,5.208,7.882,P均<0.05)。患者羟氯喹的使用剂量VTE组为(133±119) mg/d,低于对照组(211±126) mg/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6,P=0.034),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比例VTE组亦低于对照组(字2=7.080,P=0.008)。经Logistic回归分析,合并肾受累[OR=5.5,95%CI (3.6,12.7),P=0.003]、C3降低[OR=2.3,95%CI (1.8,5.2),P=0.005]、SLE 疾病活动指数 SLEDAI 评分[OR=8.13,95%CI(5.2,7.3),P=0.001]是SLE合并VT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具有肾受累、血压升高、有下肢深静脉置管史、合并APS的SLE患者更易合并VTE,使用羟氯喹、抗血小板药物有助于预防VTE。

  • 利伐沙班与华法林治疗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效果对比

    作者:秦小龙

    目的:比较用利伐沙班与华法林治疗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8月期间奉节县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n=25)和观察组(n=25).这些患者入院后,均为其使用低分子肝素钠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为对照组患者使用华法林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使用利伐沙班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在治疗的第1周及第2周,观察组患者血清D-二聚体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D-二聚体的水平降低持续的时间长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出血、调整用药量、停药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与用华法林治疗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效果相比,用利伐沙班治疗该病的效果更为理想.

  • 有针对性护理在预防下肢骨科手术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祁丽亚

    目的:探讨对进行下肢骨科手术的患者实施有针对性护理对预防其发生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效果.方法:对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38例进行下肢骨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随机将这138例患者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各有69例患者.对甲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乙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患肢的周径、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生率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1)接受护理后,乙组患者患肢髌上10 cm处、髌下10 cm处及踝上10 cm处的周径均小于甲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接受护理后,乙组患者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生率低于甲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乙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为95.65%,甲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为84.06%,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进行下肢骨科手术的患者实施有针对性护理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地降低其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生率,提高其对护理的满意度.

  • 妇科患者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原因分析与预防护理

    作者:骆忠美

    目的:探讨分析妇科患者出现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VTE)的常见原因,并总结有效的预防护理办法。方法:选择21例VTE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VTE发生的原因及其护理情况。结果:采用激素治疗,较长时间卧床休息是导致VTE的重要危险因素,经过针对性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本组所有患者治疗效果均满意。结论:妇科患者常常会发生VTE,护理人员应了解诱发VTE的高危因素,协助临床医师尽早诊断,制定针对性的VTE预防及护理对策,尽可能降低VTE对临床治疗的影响。

  • 骨科大手术后VTE高危患者健康教育现状及需求调查研究

    作者:乔安花;徐喆玥;丁小萍;彭飞

    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包括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和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1].DVT是在不同因素作用下血液非正常的凝集成块,可阻塞静脉管腔造成血液回流不畅,以致组织缺血缺氧,严重时可致患者肢体功能丧失,甚至引发患者出现 PE等严重并发症[2].文献研究显示,骨科大手术后 DVT发生率为43.2%,未进行抗凝治疗的骨科大手术患者术后7 ~14 d DVT的发生率为40.0% ~60.0%[3].因此,骨科大手术后DVT的预防是临床医护人员需要关注的重点.

  • 妇科患者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原因分析与预防护理

    作者:焦建芬;杨敏

    目的:探讨妇科患者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VTE)的发病原因及预防、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妇科VT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9例患者平均年龄60.1岁,平均体重指数(BMI)27.6 kg/m2,恶性肿瘤占76.9%,激素治疗、卧床时间长等是VTE的高危因素.根据患者的高危因素,制订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效果满意.结论:妇科患者VTE发病率高,护士熟知VTE的高危因素、可协助医生诊断,制订可行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在预防、治疗和护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 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症状性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尹星华;周一新;唐杞衡;宋洋;黄行健;杨德金

    [目的]分析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症状性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3年5月~2013年12月行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02例,这些患者在术后出现下肢疼痛、肿胀、周径发生改变、Homans征阳性时行双下肢深静脉彩超(ultrasonography,USG)检查是否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同时记录入组患者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事件的发生,分析患者年龄、性别、BMI、手术类型、单双侧、糖尿病史、术前血糖、术前胆固醇、术前甘油三酯、术前D-dimer等与症状性VTE发生风险的相关性.[结果]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共发生症状性VTE 19例(3.16%),其中远端DVT 18例(3.oo%),近端DVT 4例(0.66%),PE 2例(0.33%).症状性VTE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6.74±9.04)岁,显著高于其余患者人群(OR=1.065;95% CI=1.001~1.133;P=0.047).[结论]症状性VTE是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不容忽视的问题,尽管进行常规的预防,其发生率仍不低.年龄是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发生症状性VTE的危险因素.对于年龄大的患者,应进行及时有效的VTE预防措施.

  • 恶性肿瘤、化学治疗与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关系研究进展

    作者:罗明尧;舒畅;周晓

    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是恶性肿瘤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尤其是对于接受化学治疗的患者,其发生率更高.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可引发致命性后果,从而增加恶性肿瘤患者的死亡率.本文拟对恶性肿瘤、化学治疗与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关系作一总结,并对其临床表现、治疗、预后进行综述,以期提高认识,做好防治工作.

  • 灯盏花素注射液在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预防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临床观察

    作者:林强;吴新忠;王海洲;黄思聪;林定坤

    目的:观察Wells评分及D-二聚体(D-D)值在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的临床意义及灯盏花素对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预防疗效。方法:老年髋部骨折住院病人57例,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综合组各19例。中药组术后6小时开始予以灯盏花素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西药组术后6 小时开始予以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治疗,综合组术后6小时开始予以灯盏花素注射液和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均连续7天。观察Wells 评分、D-D值。结果:术前所有髋部骨折病人D-D值均呈阳性(>0.5mg/L),其中12例术前D-D数值为0.5~3mg/L,而其它患者的术前D-D值均高于3mg/L,高值大于16mg/L。术后第7天检测D-D值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均仍然呈阳性表现;3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按Wells评分进行分级,3组高、中、低各程度可能性患者例数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高度可能性中有1例术后第3天并发患侧腘静脉血栓形成,另外1例术后第7天并发肺栓塞(CT确诊);中度可能性中有1例术后第1天发生肢体肿胀、疼痛,经下肢加压超声检查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股静脉和腘静脉)。以上3例均为中药组患者。另外有2例综合组患者出现患侧肢体弥漫性皮下瘀斑、肿胀等症状。其余病例常规术后第7天行下肢加压超声检查,发现综合组和中药组各1例中度可能性患者出现无症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其余均不同程度出现下肢静脉迂曲、探头加压静脉可变形等表现。结论:结合Wells评分系统和D-D值的围手术期检测可指导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抗凝治疗;而Wells评分中、高度可能性及D-D值阳性患者选择单纯中药抗凝治疗需慎重。

  • 恶性肿瘤合并肺栓塞35例

    作者:张国庆;张红云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患者合并急性肺栓塞的临床特点及溶栓、抗凝治疗的疗效,以期降低漏诊率和误诊率,提高存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诊治的35例恶性肿瘤合并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恶性肿瘤并发肺栓塞35例;9例同时并发深静脉血栓与肺栓塞.其中3例肺栓塞发生于癌症确诊前2~6个月;急性肺栓塞的临床表现以呼吸困难和胸痛为常见,D-二聚体对急性肺栓塞敏感性高,可作为筛选检查,结合CT肺动脉造影和心脏彩超等检查可明确诊断肺栓塞.积极予以溶栓抗凝治疗可降低病死率.结论:肺动脉栓塞是恶性肿瘤的常见合并症,临床症状无特异性,误诊率高,肿瘤专科医生应高度警惕.

23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